多部门密集呼吁,商(专)用车企如何规避内卷困局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01多部门发声:价格战正在冲击行业生态

2025年汽车行业价格战的激烈程度,从近期多部门的密集表态中可见一斑。5月3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呼吁企业回归技术创新与服务质量竞争。工业和信息化部则将无序价格战定性为“内卷式消耗”,强调其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动摇行业可持续发展根基。

当前部分车企“以价换量”的竞争模式,已导致汽车行业整体利润下滑,本质上是将短期销量增长建立在透支产业长期竞争力的基础上,亟需从根本上重构竞争逻辑。

02汽车产业转型,叠加同质化竞争

一方面,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型的阶段,必然会经历一定程度的竞争加剧、优胜劣汰,属于转型阵痛期无可避免的一环。

另一方面,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产品同质化竞争以及某些灰色地带行为缺乏直接有效的管理手段,也是市场竞争开始异化为非理性“内卷式”竞争的重要原因。汽车行业的深度分销模式在增量市场时期可以高效扩张,但在存量市场时期却暴露出了一定的弊端。过度的配置堆砌、促销等过度竞争行为消耗了大量资源;同时,在市场遇冷的情况下,渠道库存也成为了负担,使单台车营销成本上涨,但其实用户价值未获实质性提升,反而使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

当竞争焦点从“创造价值”转向“消耗存量”,行业健康生态必然受损。

03破局四步走:从打价格战到拼价值战

跳出内卷漩涡的核心,在于从用户需求分层与全生命周期价值创造切入,构建新竞争逻辑,重塑企业价值链体系。

别再贪大求全,做 "专科医生" 而非 "全科大夫"。很多车企总想着 "通吃" 所有市场,结果啥都做不精。正确的做法是像切蛋糕一样细分市场,研究细分市场痛点,把省油、轻量化、高效运输等这些特性做到极致,成为细分领域的专家。车企就该这样,用专业的产品矩阵代替 "大杂烩",别再搞 "包治百病" 的噱头。

技术创新要"扎心",解决用户能真正感知到的痛点。通过技术锚点差异化,构建硬核壁垒,攻克差异化场景技术痛点;在研发投入方面,研发费用的投入要聚焦用户可感知的价值点,避免“参数内卷”。

营销别再"广撒网",要精准营销打痛点。企业营销要清楚产品的市场定位,找准目标客户群体,结合用户使用痛点,进行场景化的产品价值传播,注重技术营销,避免广撒网式的广告宣传,浪费营销资源。

从 "一锤子买卖" 到 "终身服务",车企要当 "生态管家"。现在卖车不能只赚一次性的钱了,要从卖车向生态运营转变,通过整合生态资源、跨界合作等,实现车辆后市场服务的闭环,如主机厂与运营公司共建“智慧运力平台”、福田汽车推出“TCO托管计划”。其本质的商业逻辑,是把竞争从 "卖硬件" 、“拼价格”升级到 "卖整体解决方案"、“拼服务体验”。

04技术营销:让好产品被看见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针对企业产品同质化竞争、产品特性标签缺乏用户信任等痛点,面向商(专)用车行业量身打造了“权威 专业 公平 公正”的中国商用车性能极限挑战(CCVC)。该项目以获得CCVC商用车行业纪录为目标,旨在通过权威检测手段和方法,验证企业产品性能,筛选出中国商用车性能行业之最, 是不违反广告法的行业之最,让真正好的产品能被看见,破解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推动商(专)用车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项目亮点:中国商用车性能极限挑战,是通过国家级检测检验权威机构、汽车标准化研究机构赋能,打造“权威 专业 公平 公正”的极限测试平台,通过平台传递质量信任,为企业爆款营销事件提供权威技术背书。

项目挑战规则:挑战成功项目代表该指标或者性能在CCVC商用车行业单一最高水平,具有可被打破、可被检验两大规则。

第一是可被打破,公开挑战项目和经过审核后的测试方法,任何企业都可以按照规则来进行挑战;第二是可被检验,不接受主观评判标准的挑战申请,可以根据挑战项目提出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

项目营销优势:聚焦企业产品特色,利用产品差异化营销实现新突围。针对企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进行事件营销策划,提升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利用产品差异化亮点,打造企业独有的产品定位,有效地进行差异化营销,实现市场突围。

05结语:回归价值本质

当“内卷”成为行业集体焦虑时,破局点恰在于拒绝跟随性竞争。无论是技术长板打造、场景深耕,还是生态价值延伸,核心目标始终是:让用户为独特价值付费,而非为低价妥协。唯有如此,中国汽车行业才能真正穿越周期,迈向健康强韧的新竞争时代

THE END
0.专用汽车“专”的趋势增强,细分市场如何掘金?专业化、场景化、新能源化正重塑专用汽车行业格局 2025年以来的行业数据显示,专用汽车市场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尽管整体销量呈现小幅波动,但细分市场的表现差异显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商业机会。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专用汽车市场的发展态势,并探讨在专业化趋势加强的背景下,企业如何精准把握细分市场机遇。 jvzquC41yy}/{xtlkc4dqv4ctvodnn4;77<56;6;59632@=6674ivvq
1.从“商用车同时,在政策、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专用市场新能源渗透率从2021年的1%提到2024年的11%,截至2025年3月份,专用车整体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了15%以上,商用车行业专用化和新能源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电动化、智联化、一体化既可满足宏观需求,也是高端产品的必备基因,智联化和生态化可以解决生态矛盾,jvzq<84yyy4dpjzvqpkxu7hqo1yicwl{qpmdc{4424;02>4381jfvjnna46379:385=6:B90jvsm
2.面临多重战略机遇专用车产业迈向“蓝海增长”在政策、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专用市场新能源渗透率从2021年的1%提升到2024年的11%,截至2025年3月,专用车整体新能源渗透率已超过15%,商用车行业专用化和新能源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智能化同样在专用车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并且呈现出场景化落地加速的特点。港口、矿山、环卫等封闭场景成为自动驾驶jvzq<84yyy4dkws0ep5q1=5;;8
3.随州专用汽车产业的崛起与全球布局随州市汽车行业协会会长、重汽华威公司总经理陈勇指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随州专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该市通过成立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推动企业朝“专精特新”方向研发创新产品。这些机构已成功研发出多款高端专用车和关键零部件装置,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在生产端和和jvzquC41yy}/{xtlkc4dqv4ctvodnn4;4:>5:?8:46669;73;64ivvq
4.从无人问津到年增82%!防撞缓冲车如何成为专用车市场新宠?2024年防撞缓冲车销量首次突破3000辆,比前一年激增98.62%,相当于每天卖出8台。 2025年势头更猛,前4个月就卖出1241辆,同比再涨82.77%。 这种连续翻番的行情,在专用车市场里堪称“异类”。 三巨头垄断七成市场 行业已被头部企业牢牢掌控。 2025年前4月,湖北宏宇、中山易路美和徐工随车三家企业联手拿下71.55%的份额。 jvzquC41yy}/{xtlkc4dqv4ctvodnn4;:6642?:2:2:28@77274ivvq
5.什么是专用车行业,专用车哪些车型——作业型专用汽车专用汽车就是:“装置有专用设备,具备专用功能,用于专门运输任务或专项作业以及其他专项用途的汽车。”又称特种汽车——通俗一点说就是根据你的需求,在汽车底盘上进行合法的改装,满足你操作要求。 专用车现在的专用车也不单单局限于国家单位使用,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公路、铁路建设及道路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专用车jvzquC41yy}/{xtlkc4dqv4cum529663;:7:;;=456>5:=7::;4ivvq
6.预见2024:《2024年中国专用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预见2024:《2024年中国专用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jvzquC41o0io0rsxguzjpp3eqo5og€x1geuoqv~1ctzjeuj/4587;<<
7.2024年中国专用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2023年年销量突破100万中国专用车行业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49-1980年为尝试阶段,彼时新中国刚成立,工业基础较为落后,汽车品种不足以社会需求,因此出现众多改装、拼装汽车,专业车行业由改装起步;1981-1990年是专业车行业的起步阶段,80年代初国内专用汽车厂数量达到100家左右,期间发展有起有落;1991-2000年是专业车行业的引进阶段jvzquC41ep4jpjuvkth0lto1pkxu8jeqpun{8ftvkimg6753:>68
8.2024年中国专用车行业需求现状分析物流类专用车销量迎来大幅增长专用车行业在经过多年快速增长后,2021年销量出现了6年来的首次下滑,2022年销量降幅进一步扩大到34.16%,市场跌到谷底。2023年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向好,消费回升带来了物流运输类产品的增长,从而拉动专用车销量的增长。2023年全国专用车销售超过100万辆,同比增长7.75%,但仍处于历史低位。 从月度销售数据来看,1月因jvzquC41ep4jpjuvkth0lto1pkxu8jeqpun{8ftvkimg67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