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1
JT/T507—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T/T507—2004《汽车侧滑检验台》。与JT/T507—200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4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汽车侧滑检验台”“侧滑量”的定义(见3.1、3.5,2004年版的3.1、3.2);
—增加了“单转向轴汽车侧滑检验台”“双转向轴汽车侧滑检验台”“回位结构双转向轴汽车侧滑检验台”“非回位结构双转向轴汽车侧滑检验台”“额定承载质量”和“纵向有效测量长度”的
术语和定义(见3.3、3.4、3.4.1、3.4.2、3.6、3.7);
—修改了“分类与型号”(见4.1、4.2,2004年版的4.1、4.2);—增加了“环境适应性”的要求(见5.1.1);
—删除了“表1滑板纵向有效测量长度、滑板向内及向外滑动量和仪表显示值”的要求(见2004年版的5.1.2);
—增加了“计量单位及显示分辨力”的要求(见5.1.3);—增加了“功能要求”的要求(见5.2);
—增加了“动态示值误差”的要求(见5.3.1.2);
—删除了“报警点误差”的要求(见2004年版的5.3.3);
—修改了“滑板移动所需作用力”的要求(见5.4,2004年版的5.5);—增加了“滑板尺寸、表面处理及挠度”的要求(见5.5);
—增加了“滑板基面与框架上平面间高度差”的要求(见5.8.3);—增加了“数据采集频率”的要求(见5.9.1);
—删除了有关“框架”的要求(见2004年版的5.6);—增加了“接地保护”的要求(见5.9.4);
—删除了“接地电阻”的要求(见2004年版的5.10.3);—增加了“试验条件”的要求(见6.1);
—增加了“测量量程”“计量单位及显示分辨力”“功能要求”的试验方法(见6.2.1、6.2.2、6.2.3);—修改了“静态示值误差”的试验方法(见6.3.1.1,2004年版的5.3.2);
—增加了“动态示值误差”的试验方法(见6.3.1.2);
—增加了“双转向轴侧滑台零位误差”“回位时间”“滑板尺寸、表面处理及挠度”“导轨和滚动元件硬度”“滑板纵向位移量”“滑板基面与框架上平面的高度差”和“接地保护”等试验方法(见6.3.3.2、6.3.4、6.5、6.6、6.7.2、6.7.3、6.8.3);
—修改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的要求(见7.2、7.3,2004年版的7.1、7.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大学、石家庄华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成保股份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新凌志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江兴汽车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成都驰达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安徽高科精测设备有限公司、厦
JT/T507—2021
门市计量检定测试院、南通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心、山东科大微机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T/T3131—1987;
—JT/T507—2004。
JT/T507—2021
汽车侧滑检验台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侧滑检验台的分类与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