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想必大家都见过呼啸的火车从铁轨上疾驰而过的场景。由多节车厢连接而成的列车,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于千山万岭之上。
一列普通列车一般由18至20节车厢组成,而普通货运列车一般由60节车厢组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那么多的火车车厢是怎么连在一起的呢?
什么是耦合器?
车钩是连接两节车厢的零件。列车运行时,它能使车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起到连接、牵引和缓冲的作用。
车钩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起初,火车是通过“螺栓连接器”连接起来的。它的结构非常简单。其中一个耦合器部件向内凹陷,另一侧固定有矩形连接环。插上插头就行了目前,这种连接方式还在一些大型矿用车辆上使用。
然而,插头式耦合器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如果车厢太重,很容易出轨。所以后来英国铁路工人发明了“螺旋车钩”,用结实的铁链把车厢两侧的车钩连接起来,然后加固中间的拉手。
但这种铁链只能传递拉力而不能传递推力,因此需要在车厢两侧加装“缓冲饼”,以防止车厢因惯性发生剧烈碰撞。
但是,由于车钩的加固必须由工人手工完成,这也对工人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此外,铁链和缓冲饼也增加了列车重量,降低了列车的载重能力。
于是,在寻求改进的过程中,第三个“詹氏车钩”问世了。它是由一个名叫伊利·汉密尔顿·詹尼的美国人发明的,可别以为是中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据说Janney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孩子们手牵着手玩的游戏,于是他想,车钩能不能设计成两只紧握的手呢?因此,出现了沿用了一百多年的詹式车钩。
什么是Jan耦合器
詹式车钩主要由铰舌、锁销和推销三部分组成。它是一种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耦合器。当需要拖车时,两节车厢应放在同一条轨道上。
当一节车厢靠近另一节车厢时,转向节被撞击后旋转进入斗内,推锁自动关闭,两节车厢形成连接状态,如果不从外面打开锁,就永远打不开。
由于两个转向节连接不紧,有一定间隙,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解决车厢连接处的安全隐患。再加上詹式车钩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铁路职工的安全,所以一直沿用至今也无可厚非。今天的高铁是如何连接车厢的?
但是,随着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高铁的时速一般在250~350公里,詹式车钩并不适用于高铁。
詹式车钩转向节之间的间隙会严重影响车辆的稳定性。.
目前,在我国,无论是高铁还是轻轨地铁,都采用紧联式车钩连接车厢。它可以防止连接的小车上下左右移动。不仅可以减少车钩部件的磨损,增加使用寿命,还可以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性,降噪效果好,这也是我国高铁能跑得快的原因之一并且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