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此次变化较大的包括个人账户资金定向使用、门诊共济等几大方向。医保账户如何定向使用?支付结算会有哪些改变?参保人如何办理个人账户家庭成员共济使用备案?这些变化又将给参保人带来哪些影响?
对于上述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措施,中国医药物资协会DTP分会秘书长张小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将是全国的统一行动,个人账户可以补充门诊统筹等资金的不足。此外,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傅虹桥博士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个人账户资金实行记账管理,定向使用,是门诊统筹的总趋势,也是个人账户改革和门诊统筹试点。
而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表示,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此举减少个人账户资金,扩大统筹资金池,增强风险分摊力度。
9月1日起个人账户定向使用
一位长期研究医保的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只有极少部分地区医保个人账户的钱是可以取出来自由使用的。在大部分地区,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都不能取出来,只能用于在定点医院和药店就医购药等。一位广州的居民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医保卡只能刷卡看病、买药,无法取出现金。
对此,傅虹桥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北京是个例,其他省份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目前基本都要求是专款专用。此次改革一大亮点是家庭共济机制的落地执行。
2022年3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健全北京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办法》。此次明确北京改进个人账户计入办法,规范个人账户使用管理。办法强调实现个人账户资金专款专用,个人账户不得用于公共卫生费用、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消费等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的支出。
对于上述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措施,中国医药物资协会DTP分会秘书长张小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将会是全国的统一行动,个人账户可以补充门诊统筹等资金的不足。“对于个人来说,不能自由使用个账资金了,只能到指定医疗机构做定点定向使用。如果指定医疗机构包括药店,那么医保药店将迎来利好,但这个文件没有说,看看后面会不会有补充或者后续文件。”
此次北京将从2022年9月起,每月1日至5日,医保经办机构根据医保费征收情况,完成在职职工、退休人员个人账户资金的划入工作。此后,参保人员可在北京医保公共服务平台“我要查”菜单、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官网或各区经办机构窗口查询个人账户资金划入、结息、使用等情况。
就此,北京银行也发布了《致北京市个人医保存折客户的一封信》,提醒客户9月1日前已入账到医保存折内的资金仍可随时正常支取;9月1日后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不再划入医保存折,医保存折还可作为参保绑定的委托代发银行账户,用于手工报销、二次报销等资金入账,仍需妥善保管。
门诊待遇不设封顶线 大病起付线降至30404元
之所以个人账户定向使用,北京市医保局解释称,这是按照国家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规定,个人账户资金应专款专用。通过个人账户资金的逐步积累,形成医疗储备金,解决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负担,增强抗风险能力。通过家庭成员共济使用个人账户,减轻家庭现金支付负担,构建“我为家人、家人为我”的新的保障机制。
为进一步减轻职工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自2022年度起,职工大病保障起付标准由39525元降至30404元。参保人员在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后,一个年度内门诊和住院累计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超过起付标准以上的部分,由城镇职工大病医疗保障“二次报销”。起付标准以上5万元以内部分(即30404元至80404元)报销60%,5万元(即80404元)以上部分报销70%,上不封顶。预计每年将惠及参保人员3.5万人,为参保人员减负1.2亿元。
其实去年8月13日,北京市医保局就发布过《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的补充通知》。通知显示,北京医保个人账户可用于支付配偶父母子女的部分医疗费用,还明确了可探索用于本市长期护理保险的个人缴费。
这种共济使用其实是家庭共济,实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共济保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各省份基本都发文明确了当地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从公开信息看,各省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细化方案措施,在具体实施细节上有所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北京明确,参保人员的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转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使用参保人员个人账户时,应先使用完本人个人账户资金,再按备案顺序使用他人个人账户资金。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