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保新政出炉,9月1日起入账资金不再提现!专家:避免看不起病
“北京职工医保个人账户9月不能取现了?”此传闻一出,北京市民“有点慌”,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近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调整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的通知》称,“今年9月1日起,个人账户资金专款专用,参保人员不可支取;明年起,参保人员门(急)诊医疗费用上不封顶,最高支付限额2万元以上的按60%支付。”
8月22日,北京银行相关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9月1日之后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不再划入医保存折,由市级医保经办部门记账管理。但具体日后是否会对该行造成影响,上述工作人员则表示:“不太清楚。”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表示,北京医保新政虽然会对个人生活造成一些影响,但影响有限,不会很大。新政的实施更好的体现了政策公平性和医疗保障性,全国政策公平统一,专款专用,更好的用于医疗保障,而非日常生活开支。
资料显示,我国医保有两个账户,即个人医疗账户和统筹医疗账户,其中职工缴纳的费用划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费用划入统筹医疗账户。据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达13.6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其中,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分别3.54亿人(同比增长2.8%)、10.09亿人(同比下降0.8%)。
在此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个人医保账户是无法取现的,只有个别城市如北京、天津支持医保个人账户余额提现,其中北京可以通过医保专用存折来提现。
这就意味着天津医保卡自今年1月1日起已不能取现了,不过并不会减少或减损,参保人员医保权益会得到有效保障。除主要用于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看病购药发生的医保报销范围内个人负担的费用外,还可以用于购买医保报销范围外的自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的费用,便捷参保人员就医购药。
刘敏(化名)则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我觉得不好,虽然还是自己的个人账户,但之前可以自由支取,现在只能治病就医,如果无病无灾,估计最后只能买点感冒药、保健品之类的。”
个人账户资金为什么要定向使用?根据北京医保局的解释,按照国家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规定,个人账户资金应专款专用。通过个人账户资金的逐步积累,形成医疗储备金,解决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负担,增强抗风险能力。通过家庭成员共济使用个人账户,减轻家庭现金支付负担,构建“我为家人、家人为我”的新的保障机制。
张峰(化名)在北京工作了三年,他认为,之前可以取医保存折里的钱的时候,每个月都能提就是赚了,现在不过就是恢复到家乡的模式。“我无所谓的”。张峰向时代财经表示。
王西(化名)同为北京本地人,她向时代财经表示:“我还没太搞懂医保这件事,之前医保存折里的钱是直接划到银行卡里的,不过其实取不取出来对我影响不大。”
北京此次新的医保政策也有个好消息。原来看病只能报销2万,封顶以后自己掏钱,现在报销不设上限。
目前,北京市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一个年度内发生的符合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规定的门(急)诊费用,最高支付限额为2万元,超出2万元部分由个人负担。
财经科普作家谢宗博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个人缴纳的医保资金,也就是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按道理应该作为医保专用资金,用于支付医疗报销时应由个人承担的部分。事实上,大部分省份对于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也是有“专款专用”的规定,只有北京医保由于一些问题,一直保留了可以通过医保存折自由支取的政策。
不过,谢宗博也表示,这一政策取消后,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无法再自由取用,使其回归到了医保的原本属性。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虽然每月个人缴纳的医保资金不多,但是已经成为日常开支的固定来源,那么政策取消无法再从中支取,必然会对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医保资金主要是保障一旦发生医疗需要,能够支付医疗所需。如果个人账户的资金都被提前支取了,那么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个人承担部分,就必须另行支付,有可能造成‘看不起病’的现象,医保的统筹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那么,此消息是否会影响北京银行的存款数额呢?
在北京银行的股吧里,投资者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少说损失几十亿个存款”。
8月22日早盘,北京银行以4.12元平开,盘中最高涨至4.13元,最终还是以平盘报收4.12元,由此可见,该消息对北京银行的股价没有任何影响。
“虽然天津银行3月15日曾跌至1.61港元,但那并非是会受到医保卡不能取现的影响。”某券商银行业研究员告诉时代财经,医保卡不能取现对银行的存款影响不会很大,“本身也不是银行的主营业务,更不会影响银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