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节选)
物流业连接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对全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省、市相关文件和专项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定位
全球智慧物流枢纽。建立集国际跨境物流结算中心、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国际邮政互换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球智慧物流大脑,构建集智慧物流高端核心技术研发推广中心、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中心、智慧物流标准化中心于一体的智慧信息资源港,打造全球智慧物流创新高地。
全球一流快递之都。坚持“产业化、数字化、国际化、便利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培育快递全产业链为目标,加快快递总部企业集聚,推动快递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培育快递消费新增点,完善快递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快递企业资源整合,将快递产业打造成为千亿产业集群。
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主动对接浙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流枢纽中心,紧密结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和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以跨境电商物流为重点,加快构建国际航空物流网络,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际航点,建设一批国际快件转运中心和海外仓,努力建设亚太国际航空货运中心,支撑杭州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全国现代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全面推进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和全国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推动形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产融结合、供需匹配、优质高效、绿色低碳、全球布局、安全可靠的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全国现代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效便捷、城乡协调、区域协同、融合开放、智慧互联、绿色低碳的现代物流体系,物流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数字技术应用取得明显成效,现代物流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物流成本明显下降,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流枢纽城市和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5%;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增上市物流企业2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95家左右,物流总部企业、骨干企业品牌效应更加凸显。
1.物流设施布局加快完善。高速铁路里程达到67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000公里,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500公里左右;创建国家物流枢纽1个,争取2个;国家冷链物流基地争取创建1个;规划建设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集散中心2个;新增省级以上示范物流园区1个;进一步巩固城乡快递物流末端“最后一公里”建设,快递“两进一出”试点取得新成效,快递业畅通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功能充分发挥,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快递服务体系构建形成。
2.物流服务水平便捷高效。机场货邮吞吐能力达到120万吨;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翻一番;全市快递业务量突破60亿件,形成日峰值超7500万件处理能力,快递、邮政业务收入超600亿元;第三方物流占比不断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物流整体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3.物流创新动能强劲有力。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业发展深度融合,智能化物流设施设备加速推广应用;以菜鸟物流为引领的全球智慧物流枢纽基本建成。积极争取省级物流示范县(市、区)综合改革创新试点、省级物流园区提质增效试点,推动企业申报、创建省级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试点和邮政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实现新突破。
4.物流国际化水平加快提升。健全完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推进跨境物流运输服务集聚区建设,新增跨境电商海外仓50个;国际全货机航线达到25条,国际通航点数达到80个左右;国际航空货运量占机场航空货运量比重超过19%;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超6亿件。
5.物流安全绿色示范引领。物流领域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码覆盖率100%;依托“浙食链”等系统,实现对进口重点冷链食品的全链条闭环追溯管理;构建形成统一指挥、高效响应的应急物流体系,争取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落户杭州,争取认定5个以上应急运输中转站、20家以上省级应急物流保障企业;绿色物流、逆向物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物流领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三、主要任务
按照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总体要求,抢抓机遇、积极布局、创新驱动,全面提升杭州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增强城市服务能级,建设国家物流枢纽
1.优化完善枢纽空间布局。以整合全市物流资源为导向,加强杭州国家级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四个类型枢纽功能协同,推动不同类型枢纽合并建设,加快推进空港物流园创建杭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结合全市现有物流园区布局、功能定位,积极谋划以江东物流园区为主要依托的杭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以萧南物流园、临平北物流园、富阳西物流园等为依托的杭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专栏1杭州市五大物流园区功能定位
1.空港物流园。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按照货邮吞吐量近期180万吨、远期360万吨规划目标,加快发展航空物流、商贸消费、快递物流等,争取打造成为国内区域性货运枢纽、面向亚太的货运门户、快件集散中心、区域经济带动引擎,加快创建商贸服务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2.江东物流园。优化调整杭州铁路枢纽总图中钱塘动车货运基地、铁路江东货场位置,研究通往曹娥江-杭甬运河的内河江东作业区,形成面向湾区货物集结与分拨的国家级公铁水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枢纽,着力创建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3.萧南物流园。通过铁路、内河水运、公路运输形成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园区,承担萧山及周边区域的粮食、钢材、矿建等生产资料及大宗货物仓储、交易、集散功能,探索发展服务消费品流通的城市配送、冷链物流等,着力创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4.临平北物流园。依托京杭运河二通道、内河杭申线,打造集口岸、大宗货物运输、集装箱作业、内河航运服务和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枢纽,着力创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5.富阳西物流园。依托内河场口作业区、杭新景高速、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320国道等,打造成为服务区域生产制造的物流中心和区域物流中转中心,着力创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2.创新推进枢纽培育引导工作。紧密围绕新一轮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创新杭州物流枢纽经营管理模式,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通过资产整合、业务融合、联盟运作等手段,将菜鸟网络、传化物流、杭州空港投资开发公司等培育成为我市枢纽建设运营标杆企业。支持杭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进一步扩大国际物流业务,加强与eWTP联动发展,拓展国际交易中心、国际结算中心等功能,健全通达全球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打造成为全球数字贸易枢纽核心承载区。
3.推进物流枢纽网络化系统化建设。优化全市物流枢纽铁路货运及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布局,积极对接中欧班列等干线运力资源,到2025年形成以公路运输为主体,以航空运输为亮点,以水路运输、铁路运输为支撑的干线运输网络。促进杭州国家物流枢纽与上海、金华、舟山等国家物流枢纽的协同发展,加强市内物流枢纽业务、信息联通共享及标准对接等,探索建立全市国家物流枢纽一体化运营管理服务平台。
4.探索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依托杭州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及其对区域物流服务网络的整体提升作用,充分发挥物流服务打通线上线下、联结生产消费优势,加快培育临空经济、服务经济、线上经济和数字经济,打造城市经济新增长极、培育新增长点。基于骨干物流通道、物流枢纽,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打造全市产业布局发展与分工合作体系,加速形成物流服务协同、价值链外溢效应,建设具有杭州特征的枢纽经济走廊,积极创建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
5.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引领物流空间布局优化。紧紧围绕全市加快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新型特大城市空间格局,着力突出现代物流业布局与杭州城市功能、产业布局和城市运行相匹配,针对产业集聚态势、产业集约要求、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需要,加快形成全市物流业发展新格局。“一核”围绕中央活动区功能,重点布局物流总部、商贸消费等物流功能,以及冷链、应急等专业性物流功能,增强城市核心区功能;“九星”结合公路、水运、机场、铁路等交通设施条件,重点布局国家级和区域级物流枢纽,以及各类专业性物流仓储设施、城乡物流配送中心等,推动提升“九大星城”综合承载力。
专栏2杭州市物流空间规划布局
杭州市现代物流业着力构建“一环两翼、五廊多点”的空间总体布局。
1.一环两翼。“一环”即形成绕城配送物流环,布局在绕城高速和二绕之间,重点布置城市配送中心,服务杭州主城区的生活消费品配送。“两翼”即城市东西两翼物流集群。东翼以钱塘区、临平区为重点,打造面向浙江大湾区、辐射长三角的物流枢纽集群;西翼以富阳区、临安区为重点,打造服务市区西部的城乡配送网络。
2.五廊多点。“五廊”即即整合空港、公路、水运、铁路等运输设施,构筑往上海、宁波、金华、衢州-黄山、南京等五条对外物流廊带,加强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海河联运、海铁联运。“多点”即建设多层级物流枢纽,以空港物流园区、江东物流园区为核心,构建多层级物流枢纽体系。
(二)围绕提高综合流通效率,畅通物流运输网络
1.拓展联系国际物流通道。加快萧山国际机场的扩容提升和全国航空快件中心建设,将萧山国际机场建设成为浙江省面向国际、辐射长三角的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国际旅游枢纽机场,机场集疏运水平达到国际水准。加大国际航线和全货机航线拓展力度,加快形成通达全球、连接五大洲的国际航线网络,持续提升物流航线密度和通达性。创新发展无人机配送与应急空中配送,培育壮大基地货运航司和货代公司,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到2025年,全面建成辐射全球、畅达全国的物流运输体系,基本实现快货全国24小时内送达、全球主要城市72小时内送达。
2.延伸联通全国运输网络。加强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线下服务硬件优势与公路运输线上集货优势,充分发挥杭州北站、白鹿塘等铁路货场作用,谋划推进铁路星桥物流基地规划建设。优化提升航道港口基础设施,依托“一江二河(钱塘江、京杭运河、杭甬运河)”骨架,形成通江达海、干支衔接的航道网络。加快构建“一港十区十三大内河作业区、二十大旅游集散中心、八大游艇基地”布局,全面提升杭州港能级。完善沿河临港产业布局,打造一批内河临港物流园区,加强重点港区与沿江开发区、物流园区的连接通道建设,打通铁路、高等级道路进港“最后一公里”。
3.强化衔接省内干支网络。加快推进杭州西站、钱塘站、富阳西站、桐庐东站等高铁枢纽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打造都市圈城际铁路网,着力构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制式融合互补、层级分明、功能完善的轨道物流运输体系。完善以智慧高速、快速路为骨架,国省道、主次干路为支撑,农村公路和支路为基础的道路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速度和服务水平、提高乡镇通达率。
4.优化完善运输结构。加快建设和完善多式联运枢纽体系,构建以空港物流园区、江东物流园区为主,以萧南物流园区、富阳西物流园区、星桥物流中心、仁和物流中心等为辅的“两主四辅”多式联运空间布局。重点以空港为核心,加强与周边城市开展多式联运;以铁路货场及口岸为基础,打造承担中欧班列集零成整、中转集散功能的多式联运枢纽;以海河联运为重点,发展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之间的外贸集装箱以及粮食等大宗物资的多式联运。鼓励发展联合运输、专线运输、全程运输模式,开辟一批“双重”线路,提高运输实载率。实施铁路货运倍增行动,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提高铁水货运方式占比,降低货运周转物流费用,力争到2025年,实现铁水货运量占比从13%增加到20%左右。探索推进铁路、航空等重点领域电子货运“一单制”,不断提升货运一体化服务水平,实现“7×24小时”无障碍通关。
(三)围绕深化物流数智赋能,强化智慧物流引领
1.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园区枢纽运营管理深度融合,提高在线调度、全流程监测和货物追溯能力。推动物流园区仓储设施从传统结构向网格结构升级,建立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实现存、取、管全程智能化。打响智慧物流品牌,加快“互联网+高效物流”进程,加强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在全行业推广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慧物流平台等新兴信息技术,提升全市物流智慧化水平。
2.推动仓储配送装备智能化。支持物流企业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智能安检等作业效率和仓储管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物流枢纽建设全自动化码头、智能化仓储等现代物流设施。加强城市配送智慧管控体系建设,依托“城市大脑”通用平台构建车、路、物、网无缝连接的“智慧物流小脑”服务系统,支持开展城市物流全过程监测、动态管控和智能调度等领域应用。鼓励搬运、装卸、终端配送等环节的无人车、无人机应用。
3.引导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发挥核心物流企业整合能力,打通物流信息链,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对接国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整合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息资源,促进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有效对接,鼓励区域间和行业内的物流平台信息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完善综合信息平台应急功能,提升统一调度、信息共享和运行协调能力。全面推进多式联运单证电子化,大力推进航运、港口、铁路企业之间的业务单证电子化,逐步实现多式联运单证统一,加快铁路企业货运票据电子化。
(四)围绕打响快递之都品牌,提升快递物流水平
1.打造快递全产业链。强化总部企业招引,积极推动“三通一达”总部回归,建成菜鸟网路总部及产业园区项目,保障优质快递总部企业用地。在智能安检、冷链、快运、供应链等新兴领域,培育优质骨干快递企业。积极发展智能安检、快递新能源车辆等高端装备制造,支持快递装备申报国内、省级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的首台(套)产品。支持快递企业利用存量土地、闲置厂房和仓库等共建共用分拣中心,推动仓储、分拣等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支持快递企业在杭设立金融结算中心,优先申领保险、融资租赁、金融支付、小额贷款等金融牌照,积极稳妥推进快递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大数据征信等金融服务。推动涉及快递产业数据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共享,率先建成集全过程监测、动态管控和智能调度为一体的快递数据中心,支持开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前置仓”建设。扩大智能末端配送设施覆盖范围,支持住宅小区配建快递末端设施、增设快递服务功能。
2.实施“两进一出”工程。提升发展快递“进村”。构建农村快递物流辐射网,加快建制村快递服务站建设,推动快递企业和邮政企业开展“快递进村”项目合作。构建农村智慧物流共配网络,形成以共同配送中心、乡镇和村共配服务站为依托的农村快递共配服务体系。全面推广快递“进厂”。开展快递分类“进厂”“进园”行动,加快特色小镇、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快递服务配套设施100%覆盖。创新推进快递“出海”。支持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规划配套建设大型综合国际快件处理中心,积极申请国际航空邮件转运中心。支持国际快递骨干企业通过自营、加盟和合作等方式建立境外属地网。
3.推进桐庐县新时代“快递之乡”建设。支持桐庐快递科技小镇创建省级特色小镇。支持国际快递物流科学研究院建设,鼓励企业在桐庐设立高端产品研发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创新孵化基地、国际科创中心等,推进“三通一达”科研总部建设。支持快递会议会展中心、中国快递物流装备物资集中采购交易中心等建设,持续办好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大会、快递物流装备博览会。加快建设快递物流业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快递物流业技能培训中心,加快快递产业职业技能培养。
(五)围绕融入国际物流循环,扩大物流对外开放
1.推动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和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推进临空经济和航空物流统筹发展。推动空港物流与快递物流、冷链物流等协同发展,完善航空物流产业链。创新航空货运产品体系和业务模式,支持物流企业利用通用航空器、无人机等提供航空物流解决方案,提升航空物流服务能力。推动航空货运物流资源集聚,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全货机新航线。积极培育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本土航空货运企业,推动本土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业务,吸引跨国物流企业在杭州设立跨境转运中心。
2.提升参与全球物流资源配置能力。打造国际快递网络和跨境仓储配送体系。以龙头快递企业为主体,做大做实“全球包裹联盟”。加密与国际重要城市的快递网络,建设一批国际快件转运中心和海外仓,形成高效的国际快递配送网络体系。
3.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周边重要物流枢纽节点的联动,深化与长三角沿线区域的深层次物流合作。支持冷链、快递等优势物流企业以资本、管理、技术输出等方式,拓展完善跨区域物流网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交流合作,支持物流企业借助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产能合作项目“走出去”,提供配套国际物流服务,拓展全球物流网络。
4.优化国际物流通关环境。持续深化物流领域“放管服”改革,适应物流企业网络化经营特点,优化行政审批办理流程。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大幅精简监管证件,简化通关流程,提升通关效率,降低通关费用,加快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鼓励跨区域合作,破除物流发展面临的行政壁垒和政策障碍,推进物流一体化集约化发展。
(六)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链,提升供应链物流能力
1.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鼓励传统物流企业深入了解制造业物流运作流程和管理模式,通过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全面参与制造企业的流程管理,逐步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供应链集成商转型。鼓励物流企业深度嵌入制造业供应、生产、销售链条,最大限度满足制造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减少制造企业仓储、运输成本,有效提高配送时效。支持物流企业适应制造业生产要求、运作流程、管理模式,渗透制造企业的上下游环节,协助制造企业与客户建立巩固商业关系,搭建供应链管理平台。鼓励企业提供物流装备制造和系统解决方案,提高物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
2.以冷链物流提升现代农业供应链水平。构建完善安全高效便捷的冷链物流体系,在大型食品药品及农产品生产基地、交易市场和物流集中发展区建设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为分散采购、集中配送提供专业服务。完善服务于大型商超、中小型零售门店和终端消费者的食品及农产品冷链配送末端节点设施网络,实现“最后一公里”安全物流配送。优化物流组织模式,减少流通环节,促进各食品药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间有效衔接,实现生产销售活动通过物流高效组织一体化发展。完善包装、仓储、运输、流通等环节冷链物流、标准化配送车辆营运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定,引进培育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冷链物流企业,加快投用冷链配送车辆和先进蓄冷设备,建设全程可追溯的冷链监控系统,实现食品药品及农产品全程冷链配送。
3.支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商贸物流服务网络,聚焦“三圈三街”国际消费地标、城区消费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等重点消费载体,积极构建现代化、网络化、便捷化的商贸仓储配送体系。积极推动电商与社会物流资源融合发展,引进培育一批服务质量好、管理水平高的电商物流供应链企业,构建智能高效便捷的现代电商物流体系。加快构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完善电商配送网络,培育绿色、集约、高附加值的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引导电商龙头企业和平台在杭州设立跨境电商运营集货中心。依托国内国际航线和铁路班列网络,开行杭州与国际区域中心城市间的直达电商专线。推进农村和社区电商物流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电商村”,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试点工作步伐。
4.推动新兴物流产业加快发展。推动物流业与金融业联动发展,支持供应链企业向金融业领域延伸,创新物流监管、货押授信的模式,搭建畅通的物流金融体系。做优绿色物流,鼓励采用节能环保型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推广集装单元化技术,加快发展再生物流,鼓励包装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提高托盘等标准化器具的循环利用水平。完善应急物资设施,将应急物流功能融入国家物流枢纽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专业化的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运输转运等设施建设,形成专业储备、市场储备、运输资源、场站资源合理分布的空间格局。
(七)围绕培育现代企业集群,培育物流市场主体
1.着力引进物流总部企业。加强与世界物流枢纽城市合作,依托杭州良好的快递物流发展条件,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在杭州投资注册、合资合作,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和配送中心。落实《浙江省鼓励和引导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浙发改经合〔2020〕89号),积极加大对物流领域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力度。加快发展本土大型物流企业集团总部,推进本地企业与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支持其发展总部经济。加快打造高能级物流总部基地,努力使杭州成为国内外品牌物流企业的总部集聚地。
2.重点培育领军物流企业。着力发展培养杭州市本地物流领军企业,推动企业通过兼并、联合、收购等多种形式重组,整合物流资源,创新特色服务,带动企业规模扩大和管理升级,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整合、延长和优化,构建以重点领军企业与现代产业集群联动发展为支撑的物流发展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服务,促进物流业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全产业链”服务的物流企业群。加强物流领域本土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培育创建工作,逐步扩大品牌效应,推动品牌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升品牌价值。
3.支持企业战略联盟。推进中小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支持企业创新联盟、联合方式,强化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本互担,实现物流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整合,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展市场,提高物流效益,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中小企业联盟有关制度、运营模式及配套政策,鼓励物流企业多方面发展,加强联盟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以点带面推进中小物流企业联盟创新发展。
4.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向新型物流发展,推进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整合利用,提高物流资源使用效率,实现物流全过程实时跟踪和在线化、可视化管理。积极推进物流模式创新,重点发展多式联运、共同配送、无车承运人等高效现代化物流模式。
(八)围绕服务保障民生需求,创新发展城乡配送
1.优化城乡配送网络。推进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构建两级配送节点。以各类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为一级配送节点,在塘栖、仁和、乔司、下沙北、党山、於潜、昌化、新登等地区增加二级配送节点,结合社区服务中心、商业服务设施等完善末端配送节点。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公共分拨中心、公共仓储、公共收投网点等快递设施,推进完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生产基地、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商贸物流配送中心、社区菜市场等基础设施,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实现快递物流“村村通”。
2.创新配送发展模式。优化布局区域快递分拨中心,鼓励运用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夜间配送、分时段配送等模式,提升城市快递服务效能。高质量推动快递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支持快递企业入驻电子商务园区,与电商及仓储企业深度合作,促进线上线下联动,提升电商快递服务水平。探索发展“移动互联网+众包”模式,优化发展社区电商物流。优化跨境电商物流服务,鼓励传统货代、物流企业拓展电商服务等业务,为中小跨境网商提供统一采购、仓储和配送等服务,逐步形成与跨境电商相适应的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农村物流,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物流通道。
3.提升城乡末端配送服务水平。健全和完善城市干支线衔接性货运枢纽、城乡配送网络节点和配送车辆停靠装卸配套设施。依托未来社区建设,推动智能化、集成化社区末端物流平台全覆盖,规划建设与无人配送相适应的社区道路网络。统筹优化配送服务资源,提供集约化配送、网订店取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鼓励快递企业逐步更新使用新能源车辆,对于符合条件的快递车辆发放通行证。研究制定杭州市快递专用车辆管理办法。
4.推动城乡配送绿色发展。深化绿色城市配送示范工程,积极构建绿色货运配送网络,加快城市周边地区铁路外围集结转运中心和市内铁路站场设施改造,打造“外集内配、绿色联运”的公铁联运城市配送新体系。持续深化快递绿色治理,以绿色快递标准化试点为基础,加快桐庐物流(快递)绿色包装用品检验检测中心等建设,组织开展具有杭州特色的绿色快递地方标准制定,不断提高快递封装标准化水平。鼓励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物流配送车辆推广应用,在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货流密集区域,集中规划建设专用充电站和快速充电桩。2022年起,除新能源车辆不能满足功能需要外,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城市物流配送相关车辆原则上全部使用新能源车辆。
附件一:杭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和内容
建设
地点
建设时序
总投资(亿元)
“十四五”投资(亿元)
通道设施类物流项目(共20个,总投资3083亿元)。
铁路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
铁路萧山机场站场及接线71.24公里。
杭州市
2021-2025
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二通道
26公里航道,新建1000吨级双线船闸1座;改建桥梁1座、新建31座;新建服务区及锚泊区2处;实施沪杭铁路改造、博陆至八堡段水利设施和八堡出口海塘加固等。
杭州市
2018-2022
60
杭甬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
三级航道建设标准,全长约40公里。
杭州市
2023-2028
28
10
杭州星桥铁路物流基地专用线工程
总里程5.6公里。
杭州市
2022-2025
30
沪乍杭铁路
总里程146.5公里,东起上海枢纽,沿途经过上海漕泾、金山,浙江乍浦、海盐、海宁、桐乡,接杭州枢纽,其中货运功能主要是承担上海港至嘉兴港(乍浦)之间的运输。
杭州市
2021-2025
200
金建铁路
总里程64.5公里,自金华站引出,经婺城区、兰溪市,在建德站接入杭黄铁路,在兰溪境内新建兰溪东站。
杭州市
2020-2024
杭州油库及运输管道建设
加快连接杭州油库的成品油运输管道建设。
杭州市
2020-2022
临金高速公路临安至建德段工程
85.4公里。
杭州市
2019-2023
杭绍甬高速公路杭州至绍兴段(杭州段)
23公里。
杭州市
2020-2022
134
10
杭淳开高速杭州段
162.4公里。
杭州市
2021-2025
527
527
11
杭州中环
180公里。
杭州市
2021-2025
934
12
钱塘江建德十里埠码头至八堡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
三级航道建设标准,全长149.2公里。
杭州市
2023-2028
30
10
13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国内国际货站及配套设施工程
新建国际货运站15.7万平方米,扩建机坪13.5万平方及配套排水等附属工程,新建国内货站及配套设施16.9万平方米。
萧山区
2020-2022
18.7
13.5
14
杭州港萧山义桥作业区
建500吨级靠泊泊位13个,锚泊位3个。
萧山区
2017-2021
6.34
2.31
15
四川航空杭州运行基地项目
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25354.96平方米(3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8798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222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5760平方米,基底面积8680平方米,建筑密度34.23%,容积率2.50。项目估算总投资100769.72万元,一期工程估算总投资62083.17万元,二期工程估算总投资38686.55万元。
萧山区
2020-2023
10.1
10.1
16
场口作业区
一期16个500吨级泊位,海关+疏港公路+国道定向匝道,二期14个500吨级泊位,工业园物流园+国道扩建+疏港通道拓宽。
富阳区
2023-2026
17
渌渚作业区
改建。
富阳区
2020-2022
6.3
18
杭州港钱塘港区下沙综合作业区港口工程
项目规划利用岸线约775米,建设9座1000吨级泊位(6个多用途泊位及3个待泊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315万吨(集装箱25万TEU+件杂货65万吨),陆域面积373.25亩。
钱塘区
2020-2022
12.1
12.1
19
合肥至温州高速公路桐庐至义乌段
25公里。
桐庐县
2023-2027
70
30
20
桐庐东站及配套工程
总规模4.2万平方米,其中车站1.5万平方米、架空层1.1万平方米、换乘厅0.55万平方米、站房正投影外的商业0.15万平方米、地下室0.9万平方米。
桐庐县
2020-2022
3.7
3.7
园区平台类物流项目(共14个,总投资194亿元)。
21
农都农产品流通产业园项目
建设规模31万平方米,系在原农都农批市场所在地块进行提升改造,以农发城市厨房为主题的农都农产品流通产业园建设。
拱墅区
2015-2021
34.0
7.5
22
乐歌拱墅产业园
乐歌拱墅产业园集电子商务区域总部、区域仓储分拨中心等功能,同时拥有6栋双层现代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为客户量身提供现代化的智慧仓储服务。
拱墅区
2021-2024
6.8
6.8
23
顺丰国际生鲜供应中心
项目主要设置顺丰生鲜电商供应链服务平台三大模块,大物图生鲜电商平台、智能交易中心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
拱墅区
2020-2022
6.16
4.54
24
杭州空港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园
项目占地约19.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盘道直入式高标准仓库以及配套设施,产业园将采用智能园区管理,配置多种智能化系统。
萧山区
2020-2023
25
25
25
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国际物流中心
新建建筑面积33.4万平方米,能力3600万吨/年。
临安区
2015-2021
6.3
1.2
26
中通全球食品加工和冷链项目
项目以冷链为核心,结合杭州电商产业优势,打造“冷链+物流+智能仓储+电商”的模式,成为全球冷链布局综合枢纽示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食品加工中心、冷链仓储中心、中央厨房、冷链配送中心、产品质检中心、医药冷链服务中心、智能转运中心、云仓中心、冷链操作中心、电商孵化基地、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交易展示中心以及其他相关配套等设施。
钱塘区
2021-2025
26.0
20.0
27
杭州下沙eWTP(杭州传泰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新建工业厂房项目)
项目总占地177亩,建设地点位于钱塘新区白杨街道,东至19号大街、南至18号大街、西至17号大街、北至16号大街。拟建设物流仓储库房及相关配套用房,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设成为具有订单处理中心、工业厂房、电商企业配套区等新型物流仓储基地。
钱塘区
2019-2021
28
深国际华东智慧城项目
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VMI)服务基地、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城市配送中心、商贸交易展示中心、物联网创新中心、信息及供应链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综合物流港。总用地约640亩,分两期,其中一期分三个标段实施,占地约358亩,二期占地约282亩。
钱塘区
2016-2021
50
29
杭州传化公路港临江综合物流产业园项目
新建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能力280万吨/年。
钱塘区
2015-2021
30
杭州大湾区智能制造供应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
规划建设5个智能高标两层仓库,新建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能力200万吨/年。
钱塘区
2020-2022
4.3
2.8
31
杭州交联物流有限公司前进物流中心项目
新建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能力3万吨/年。
钱塘区
2015-2022
5.3
1.3
32
桐庐城市快递集运中心
项目以共同分拨配送为核心,以桐庐县的主要快递物流企业和贸易型电商为服务对象,提供包括快递分拣、配送、电商厂房等基本功能,以及生产、生活等多种辅助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快递集运中心,总用地约65亩,总建筑面积38000余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设置停车位170个。
桐庐县
2021-2023
33
桐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项目
总建筑面积约72583平方米,其中蔬菜交易厅22680平方米,果品交易厅12600平方米,冻品交易厅4798平方米,干货、副食品交易厅2211平方米鲜活水产交易厅6904平方米,农贸市场1978平方米,其他配套用房面积约21412平方米。
桐庐县
2021-2024
5.1
5.1
34
更楼街道生鲜冷链(食品交易中心)物流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计划占地270亩,实现亩均投资强度480万元。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集冷冻食品储存交易、冷链配送、进口食品展示体验、中央厨房、绿色食品加工、铁路口岸、食品检验检疫、供应链金融为一体的"互联网+"现代冷链综合物流基地和旅游休闲驿站。
建德市
2021-2023
13
总部创新类(共15个,总投资236亿元)。
35
菜鸟云谷园区项目
项目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厂房,用于生产RFID数据采集设备产品,生产规模1200万套。新增地上建筑面积425025平方米,新增地下建筑面积197439平方米。
西湖区
2020-2024
45.0
45.0
36
圆通货运基地项目(浙江港宇圆通仓储设备研发及配套产业化基地项目)
项目总建筑面积81169平方米,建设圆通货运航空总部及配套商业、办公。
萧山区
2019-2021
10
2.5
37
年产500万套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项目(菜鸟网络总部一期)
总建筑面积29604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2480平方米,项目总用地面积110086平方米,约合165.129亩,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500万套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生产能力。
余杭区
2019-2023
21
16.6
38
菜鸟网络智慧产业园一期
总用地面积604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9623平方米,其中:地上计容建筑面积151030平方米,地上不计容建筑面积7141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69848平方米。
余杭区
2019-2023
15.5
12.5
39
菜鸟网络智慧产业园二期项目
位于余杭区余杭街道,凤新路北侧,东西大道西侧,项目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创新型产业),总用地面积62463平方米。地块内规划新建10幢通用软件生产用房及其配套附属用房。规划总建筑面积226133.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56157.5平方米;地块容积率2.5,建筑密度42%,绿地率15%;机动车停车位1718个,非机动车位3124个。
余杭区
2019-2022
15.6
12.5
40
中国智能骨干网(杭州)项目(年产500万套物料搬运设施设备项目)
该项目拟新建厂房及辅助用房,总建筑面积24711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47119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增加相关设备,形成年产500万套物料搬运设施设备的生产能力。
余杭区
2018-2022
10
3.2
41
圆通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
由杭州圆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用地104.29亩,建设两栋100-150米左右的总部大楼,项目建成运营后,将迁入圆通国家工程实验室,并将圆通网络运营中心、客户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及全网车辆管理中心迁至本项目实体化办公。同时,项目将打造成为快递产业链互联、物联、智联工程技术国家级研发基地。
桐庐县
2020-2023
16
16
42
韵达全球科创中心项目
项目用地29.67亩,建设韵达全球科创中心及其他配套设施,打造集物流智能可穿戴设备、物流无人机、物流自动驾驶等研发、设计等功能于一体的快递相关产业的创研中心。
桐庐县
2020-2024
16.5
14
43
中通快运全球总部项目
用地面积35.9亩,建设中通快运全球总部,主要由“一个总部、四大板块”即中通快运全球运营总部办公以及总部直属的智能快运装备研发制造中心、物流车辆后市场管理中心、物流学院培训中心、云计算客服运营中心组成。
桐庐县
2021-2025
7.8
7.8
44
富春未来城快递物流会展中心
桐庐县富春未来城快递物流会展中心位于桐庐高铁站站前广场北侧,项目由四个地块联合组合,总用地面积107.9亩,总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项目包含会展、会议和快递博物馆、研究院两大功能,其中会展会议中心地上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快递博物馆、研究院总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
桐庐县
2021-2022
10
10
45
中通快递第二总部项目
由中通(桐庐)未来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用地面积58.6亩,总用地面积391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882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079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68036平方米。拟建设150米超高层中通总部大楼及旗舰型商务综合体等,该项目建成后,将中通总部直属的科技信息研发管理中心、服务质量保障中心、网络运营管理中心和全网车辆信息化管理中心共四大部门搬迁至桐庐总部实体化办公。
桐庐县
2020-2023
46
申通国际总部项目
项目用地28.64亩,建设申通国际总部、快递配套产业链研发项目,打造集商贸办公、会议培训、技术研发、冷链物流服务、云仓服务、物流服务型企业集聚和国际快运总部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特色园区。
桐庐县
2020-2024
15.9
14.9
47
中通快运全球创研中心
项目用地26682平方米(约40亩),总建筑面积约84500平方米左右,集快运总部办公、物流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的开发、人才培训为一体,包括总部大楼、科研大楼、会议培训中心、宿舍及停车场等配套辅助工程。
桐庐县
2018-2021
10
10
48
年产3000台轻型智能AGV物流小车项目
占地21417平方米,建造智能仓储和物流用房,研发、制造、应用智能化仓储和物流设备。
桐庐县
2021-2023
49
浙江通航产业总部项目
投资开发全省通航项目,主要包括全省通航机场运营管理、通勤网络建设、低空飞行服务体系建设、投资建设通航总部大楼和人才房、通航培训基地建设等。
建德市
2019-2023
22.5
17
附件二:杭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布局示意图
布局示意图
编辑 | 钱塘小快
责编 | 东姐
进钱塘区幼儿园入学群/钱塘区幼升小入学群
了解最新入学信息
可联系小快入群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