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
国内刊号:62-1138/TQ
主办单位:兰州石化公司石油...
出版地方:甘肃
国际刊号:1009-0045
邮发代号:54-102
业务类型:期刊征订
作者:黄格省; 阎捷; 师晓玉; 卢红; 鲜楠莹 单位: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北京102206;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甘肃兰州730060期刊:《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5期摘要:介绍了化学链制氢、生物质制氢、利用弃风/弃光电解水制氢、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新型清洁能源制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对各种制氢技术的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化石原料制氢(包括工业副产氢气及化合物热分解制氢)仍将是制氢技术中的主流工艺路线,而生物质制氢、“绿电”电解水制氢、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新能源制氢是化石原料制氢的重要补充,未来的氢气生产将呈现化石原料路线和可再生原料路线优势互补、多元化并存发展的格局。为推动新型清洁制氢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议我国政府应从国家层面持续做好顶层设计,对新能源制氢产业化项目给予产业政策扶持;国内科研院所应加强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合作,加大开发绿色、低碳、低成本制氢技术,推动制氢技术进步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快速成长。
作者:殷茜; 张娜 单位: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730060; 上海聚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200234期刊:《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5期摘要:对2018年中国聚丙烯供需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聚丙烯生产企业生产状况及新牌号开发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聚丙烯专用产品少,产品性能也有待进一步改善;随着新装置的投产,国内聚丙烯产能将出现过剩的局面,聚丙烯行业将会面临严峻的产品结构矛盾和升级问题;实施差异化策略,开发高附加值专用料替代进口产品,成为聚丙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作者:张若霖; 徐华; 陈芬芬; 陈菲; 喻昊 单位: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北京102206期刊:《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5期摘要:采用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表征方法,结合在线气体分析仪,考察了USY分子筛催化剂、合成氨催化剂、加氢催化剂等不同催化剂样品在不同条件下非酸峰对NH3-TDP法表征酸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体系预处理后未分解的组分、结构的H 2O及NH3的分解均会在程序升温脱附过程中产生非酸峰,这对谱图酸峰的判断造成影响,最终影响酸总量的定量结果。
作者:张玉良; 陈志康; 蒋文军; 刘振宇; 封水彬; 朱红平 单位: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分公司研究院; 广东茂名525011;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005期刊:《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5期摘要:采用自制单茂金属催化剂MXC,经Al(i-Bu)3和[Ph3C]+[B(C6F5)4]-活化后对乙烯和1-辛烯进行了催化共聚,利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聚合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共聚物样品以及进口韩国SK公司的聚烯烃弹性体(POE)产品。结果表明:共聚物样品与SK公司的POE产品在13C-NMR中有相似的吸收峰,组成及聚集态结构相近;随催化剂Al/Ti比(摩尔比,下同)减小,催化活性增加,共聚物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先减小后增大;聚合温度从90℃升高至130℃,催化活性降低,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PDI)变宽;当Al/Ti比为300时,共聚物Mw由24.36×10^4降至9.87×10^4;当Al/Ti比为150,聚合温度为110℃时,催化活性达到11.77×10^6g/(mol·h),共聚物Mw,PDI,熔融温度、结晶度依次为10.05×10^4,3.14,76.95℃,2.27%,1-辛烯插入率达到13.2%。
作者:关莉; 胡斌; 席军 单位: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研究院; 新疆克拉玛依833699; 新疆橡塑材料实验室; 新疆克拉玛依833699期刊:《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5期摘要:以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生产的PE 80级管材专用聚乙烯树脂作为3 PE防腐用聚乙烯基础原料,进行了基础树脂的筛选实验,与改性原料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进行混配,研制出3 PE防腐用聚乙烯专用料产品,并利用差示扫描热量法、凝胶渗透色谱法、熔体流动速率仪、毛细管流变仪等对配方样品、市售样品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础料2结晶度较高,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刚性和韧性均较好,确定为研发3 PE防腐专用料的基础料;配方样品加工性能与市售样品相当;按照配方样品1进行工业试生产,其产品性能均满足GB/T 23257要求,且加工性能较好,侧向缠绕挤出包敷时膜片幅宽稳定,表观质量良好。
作者:王洋; 张亮; 李镇 单位:山东齐胜工贸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255400期刊:《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5期摘要:开发了咪唑啉型低温焦化缓蚀剂QSTS-001,考察了其抗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油酸咪唑啉在季铵盐化后缓蚀率好于油酸缓蚀剂,且缓蚀剂的水溶性大幅度提高;加入丁炔二醇复配后制成缓蚀剂QSTS-001,其缓蚀率进一步提高,丁炔二醇最佳添加质量分数为2.0%~2.5%;当QSTS-001缓蚀剂质量浓度为90~110 mg/L时,缓蚀率可达到91%;随着温度的升高,QSTS-001缓蚀剂的缓蚀率虽有所下降,但变化的幅度不大,缓蚀率均在80%以上。
作者:刘亭亭; 刘旭明; 鞠林青 单位: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浙江舟山316000; 中国石油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工艺部; 北京100012期刊:《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5期摘要:按照分子炼油理论,对某新建10.0 Mt/a化工型炼厂的总体工艺方案进行了优化,主要目标是最大化生产优质的乙烯和重整芳烃原料,实现零黑色产品和零成品油。结果表明:渣油的加工采用沸腾床渣油加氢裂化+未转化油气化工艺(IGCC)的组合模式,实现了减压渣油的轻质化和清洁化加工,同时满足了氢气、燃料气和蒸汽的供应;减压蜡油和柴油馏分采用轻油型的加氢裂化工艺,多产优质的重石脑油和轻烃分别作为重整芳烃原料和乙烯裂解原料;整体规划后,优质乙烯原料加工量为3.88 Mt/a,可以满足1.50 Mt/a乙烯裂解装置需要;重石脑油加工量为6.34 Mt/a,加上乙烯裂解汽油0.45 Mt/a,最终对二甲苯产量为3.85 Mt/a。
作者:郑云锋; 张锋; 陈淑琨; 刘从华; 段宏昌; 谭争国 单位: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730060; 中国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生产一部; 云南安宁650300期刊:《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5期摘要:采用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开发的低生焦高液收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LDO-75 YN,在中国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330万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在催化原料和操作工况大致相当的情况下,与空白标定相比,LDO-75 YN催化剂占系统藏量达到30%时,在装置加工负荷和掺渣比增加的前提下,汽油、轻质油、总液体、柴油的收率依次增加2.43,3.39,1.32,0.96个百分点,油浆收率和焦炭分别下降0.47,0.75个百分点;LDO-75 YN催化剂显示出强的重油转化能力、低的焦炭选择性和优良的产品选择性,可显著提高汽油、轻质油以及总液体的收率,增强了装置的经济效益和操作灵活性;标定期间汽油产品的烯烃体积分数略有降低,由于择形分子筛含量的降低,其研究法辛烷值稍有降低;柴油产品的密度及硫氮含量稍有降低,其他性质变化不大。
作者:左小来; 张雄飞; 鞠雪松 单位: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乙烯厂; 甘肃兰州730060期刊:《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5期摘要:针对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SC-1型气相裂解炉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炉管堵塞、投油过程中CO快速上升以及运行周期短等问题,从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气相裂解炉在70%低负荷运行时,将2个通道的稀释比从0.45分别提至0.50,0.55,保证原料流量和稀释蒸汽流量之和大于6 300 kg/h,横跨压力平均在334 kPa,提高14 kPa,解决了气相裂解炉炉管堵塞的问题;气相裂解炉投油期间,通过改变投油方式和缩短投油时间,裂解气中CO质量浓度上升至865 mg/L,较之前下降185 mg/L,持续时间从25 min缩短至10 min,降低了对碳二加氢反应器的影响;将结焦抑制剂二甲基二硫更换为NS-17 A 6乙烯抗焦活性剂后,裂解炉运行周期延长了10 d,炉管表面温度大幅下降,且保持一定的裂解深度。
作者:杨茂军; 王俊美; 陈金华; 张道光 单位: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266100期刊:《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5期摘要:针对某千万吨级常减压装置减压塔顶抽真空系统存在蒸汽耗量大、自产蒸汽供给不足、真空度波动大等问题,提出2种减压塔塔顶抽真空系统改造方案:方案A按照现行运行工况,新增液环真空泵代替原三级抽空器;方案B通过调节蒸汽抽空器动力蒸汽压力,优化抽空系统压缩比,根据优化后操作参数新增液环真空泵代替原三级抽空器。通过对比2种方案的设备选型、公用工程消耗及经济效益,最终选定方案B;经核算,项目实施后,可减少蒸汽消耗量7.72 t/h,降低操作费用830.79万元/a,设备投资400万元,投资回收期2.08 a。
作者:周亚堃; 刘彬; 马明亮 单位: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 甘肃兰州730060期刊:《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5期摘要:采用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开发的新型LPC-70降烯烃催化裂化催化剂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3.0 Mt/a重油催化裂化工业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催化汽油烯烃体积分数由空白标定的33%~37%降至总结标定的28%~32%;与空白标定相比,总结标定在原料劣质化和催化剂单耗降低0.07 kg/t的条件下,油浆收率下降0.35个百分点,液态烃和汽油收率分别升高0.40,4.07个百分点,柴油收率下降4.27个百分点,总液体收率升高0.20个百分点,柴汽比由0.48下降至0.36,同时液态烃中丙烯体积分数提高2.48个百分点。
作者:王娟 单位:中海油气(泰州)石化有限公司; 江苏泰州225300期刊:《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5期摘要:在中海油某石蜡基润滑油加氢装置上,考察了大分子氮和大分子蜡对加氢装置及其产品的影响,并对工艺改进措施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分子氮造成了一段反应温度升高,一段转化率处于高位,黏度大幅降低、黏度指数大幅提高;大分子蜡导致脱蜡难度增加,二段反应温度升高,产品倾点、浊点等指标不易合格,基础油收率降低、黏度降低;延长减三线加工时间并降低减四线干点(措施A)和更换加工原油(措施B)对三段催化剂平均温度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对一段和二段催化剂平均温度、基础油收率、减四线重质润滑油浊点均无明显影响;2种改进措施对产品黏度均有所改善,与措施A相比,措施B能有效改善产品倾点,降低裂解程度,可实现10 cSt基础油的生产。
作者:田勇震; 杨忠义; 马健波 单位: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 辽宁大连116031;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北京102206期刊:《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5期摘要:在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225万t/a催化汽油加氢脱硫装置上考察了操作条件对汽油产品辛烷值的影响,并采取优化措施减少辛烷值损失。结果表明:降低反应温度后,催化汽油和加氢汽油之间研究法辛烷值(RON)损失由1.0个单位降至0.5个单位,烯烃质量分数损失由11.1%降至9.7%;分馏塔底重汽油和重汽油产品的RON损失由2.8个单位降至1.6个单位,烯烃质量分数损失由4.2%降至2.9%。当轻/重汽油切割比为46.6%时,催化汽油和加氢汽油之间RON损失为0.9个单位;当切割比降低至43.0%时,RON损失增至1.0个单位;当切割比控制在约44%时,RON损失降至0.8个单位。在采取降低反应温度、降低轻汽油抽出量、提高醚化汽油产量等优化措施之前,催化汽油和加氢汽油之间平均马达法辛烷值(MON)增加0.2个单位,平均RON损失0.9个单位;优化操作后,平均MON增加0.5个单位,平均RON损失0.6个单位。
作者:张洪滨 单位: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150056期刊:《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5期摘要:采用由南京工大釜鼎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原料油预混乳化技术分别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所属公司的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化应用。结果表明:中国石化的装置在投运膜混合器后,干气收率下降0.12个百分点,生焦收率下降0.20个百分点,汽油、液态烃的收率分别增加0.90,0.59个百分点,轻质油(汽油+柴油+液态烃)收率增加0.89个百分点,总液体收率增加0.31个百分点;中国石油的装置在原料油预乳化混合器注水后改善了原料的雾化效果,汽油、柴油的收率分别增加0.45,0.12个百分点,轻质油收率增加0.13个百分点,总液体收率增加0.32个百分点,生焦收率降低0.31个百分点;在工业应用过程中原料油预乳化混合器存在原料预热温度与原料油汽化温度之间的矛盾。
作者:何崇慧; 顾青; 尹玲玲; 蒋彩兰; 瞿朝霞 单位: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730000期刊:《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5期摘要:以硫酸和磷酸的混合酸为消解液,利用直接消解法-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氧化铝基催化剂中的贵金属钯元素的含量,并与微波消解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偏差均在5%以内;直接消解法具有更高的消解效率及更低的消解成本,其优化消解的条件为混合酸加入量10 mL,消解时间15 min;直接消解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8.7%~101.3%,钯元素的检出限为0.029 1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59%。
作者:窦民娜; 修远; 曹青; 徐华; 肖占敏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北京102206期刊:《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5期摘要:综述了近年来石油沥青及渣油四组分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四组分分离方法的改进(高效液相色谱法、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仪法)、快速分析方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偏最小二乘法和核磁共振法)以及在四组分分离基础上进行的分子水平表征等方面,简述了这些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作者:王奕然; 曾令志; 娄舒洁; 鲁玉莹; 肖海成 单位: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北京102206期刊:《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5期摘要:综述了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甲烷部分氧化制氢、甲烷自热重整制氢以及化学链重整制氢等天然气制氢技术的进展,对催化剂的主要研究重点在于提升氢气的选择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以及抗积炭性等性能。近年来,普遍以镍作为催化剂主体并运用不同的制备方式向其中添加助剂(Co,Rh,Cu等)和载体(ZrO 2,Al 2O 3,Co 6-x Mg x Al 2等)以提升催化剂性能。将反应过程和分离过程集成、使碳捕集更为便利的化学链制氢技术更具发展前景,催化剂和载氧体的选择是该技术的关键,载氧体需具备低价、稳定、抗积炭以及高活性等性质。除催化剂以外,反应器的种类、原料中杂质的含量、反应加热时燃料的选择、产物中的碳捕集以及氢气提纯装置的选择均为天然气制氢领域的研究要点。
期刊推荐,1-3天快速完成服务!
查看更多>
一站式期刊推荐服务,1对1客服在线服务
查看更多>
超1000本杂志,价格优惠!
查看更多>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兰州市西固区合水北路1号,邮编:73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