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
内容概述:汽车车身结构可分为三类,主力类型为前两种。
对于「承载」车身结构想来汽车爱好者都很熟悉,因为我们使用的轿车、SUV和MPV,甚至很多轻型客车都是这种类型;承载的概念是金属车身框架承受四大总成,以及内饰座椅和驾乘人员的重量,同时负责承受路面起伏对车身造成的冲击。
框架式结构的优点非常突出,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轻量化”;这种用钢板冲压焊接的是车架,钢材用量并不是非常夸张,所以中大型车的整备质量也不过2吨左右,普通的A/B级汽车会在1.1~2.0吨之间。足够轻盈的车身对于发动机动力储备的要求自然不高,在小排量内燃机可实现理想推重比的前提下,耗油量表现也会比较理想。
「非」承载车身的核心在于“车架不承载”,车身结构中会增加一套独立存在的底盘;这套底盘由大量的普通强度、高强度与超高强度钢打造,综合特殊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抗扭刚度会远超框架式车身。
而车身与其他四大总成则是固定在底盘上,实际不安装车架的底盘都是能开的,那么这种结构又有哪些优缺点呢?
缺点:钢铁铸就的底盘必然会非常重,相同尺寸的SUV用非承载车身,质量往往会比承载式SUV高300-500kg。汽车的轻量化节油标准大约为“-100kg=0.5L/100km”,所以理论上的耗油量就会高1.5~2.5L/100km。
同时非承载结构的车架要固定于底盘之上,车身高度想当然会夸张一些;过高的车身会加大车辆的转弯侧倾程度,而且还会加大风阻系数,结果则是油耗会更高一些了。
优点:独立底盘的结构强度是非常理想的,在崎岖路面行驶时不用担心频繁的扭转会造成车架变形,这就是越野车总会使用这种结构的核心因素。
同时中重型客车和货车也都会用这种结构,目的自然是以这种“不怕重压”的底盘,提高车辆的载重能力。凡事都有两面性,有缺点则必然有优点;不过半承载式结构对于普通乘用车型(涵盖越野车)而言,基本只有缺点。
普通的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安装方式总会是通过具备一定滤震能力的柔性方式进行连接,通过悬架传导的细碎起伏可以有效被过滤,驾乘体验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即使是皮卡也是不例外的。
但是半承载式结构则不同,车架与底盘是刚性焊接在一起的;那么这就相当于特殊一些的承载式结构了,只是用这种结构的车型还都定义为越野车,在非铺装路面驾驶的感受会很好吗?
核心问题-为何要用这种方式?原因其实很简单,还是「轻量化」!通过车架与底盘的集成,以车架的抗扭刚度实现加成,在刚度标准需求不变的前提下,底盘的刚度需求是不是就能降低了。
在可以降低的前提下则可以降低钢材用料或标准,对于拉力赛车而言是轻量化,对于普通量产汽车而言则为“轻量+降低成本”!
有些汽车爱好者认为这种结构有多好,其实那都是对于专业赛车而言,一场比赛下来即使车架塑性变形是到报废也不心疼,但是普通家用越野车是需要考虑换车成本的吧。那么驾驶这样一台越野车,相比驾驶非承载式越野车,哪种会感觉更安心呢?
最后再综合车身的滤震能力,似乎这种结构真的是不理想的;但好在使用半承载车身的车辆几乎绝迹,目前只有一些被捧得过高的二手越野车还在销售,是否值得选择就要自己斟酌了。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玩车頻道A
投投聊车
浪娃极限越野
车有廖PLUS
汽车解悠铺
海马说车
测个车
极果新车评
联阅智驾
轮胎报
光看车
Gfan智驾局
电动车公社
看车tv
汽车炫图
中原车市
出行
电动实验室
车客说唱
一滇车讯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