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包结构振动强度的仿真与优化财经头条

在双碳政策的影响下,电动汽车在市场的份额逐年增高。随着电动汽车市场保有量的增加,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主流的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包的成组方式为单体电池—模组—壳体—整包。电池包结构强度必须要满足安全性的要求。

本文以某圆柱铁锂电池为模型,以标准GB38031-2020中对电池进行振动测试的载荷PSD功率谱为计算边界,采用模态叠加法,计算电池壳体结构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随机振动分析

随机振动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振动信号的幅值和频率是不确定的、随机变化的。汽车在全寿命范围内行驶在不同的路况中,车辆受到来自道路的作用力正是这种随时间变化的杂乱无章的载荷。随机振动的特点是无法通过确定性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因此,需要采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在求解随机振动载荷问题时,一般有两种分析方法:时域法和频域法。时域法中经典的雨流循环计数方法被认为是最准确的方法,但工作量巨大,不适合实际的工程应用;在工程实践中,通常使用频域的谱分析法对结构进行随机振动分析,从应力功率谱密度出发,得到应力幅值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而进行随机振动疲劳分析。

功率谱密度是一种概率统计方法,是对随机变量均方值的量度。一般用于随机振动分析,功率谱密度是结构在随机动态载荷激励下响应的统计结果,是一条功率谱密度值-频率值的关系曲线,其中,功率谱密度可以是位移功率谱密度、速度功率谱密度、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或力功率谱密度等形式。数学上,功率谱密度值—频率值的关系曲线下的面积就是方差,即响应标准偏差的平方值。随机振动分析可以是单点也可以是多点,在单点随机振动分析时,要求在结构的一个点集上指定一个功率谱密度;在多点随机振动分析时,则要求在模型的不同点集上指定不同的功率谱密度。本文采用单点随机振动分析。

电池包随机振动分析

1.有限元模型

为了节省计算资源,有限元建模时对整包模型进行了必要的删减,网格模型主要包括下壳体、上盖、等效模组、模组钣金件以及模组拉杆。电池包有限元模型采用CTRIA3(S3)、CQUAD4(S4)、HEX8(C3D8R)单元,网格基本尺寸为2mm;模组采用简易模型,进行配重;焊缝采用壳单元与本体共节点,材料属性为本体的80%;螺栓连接采用刚性连接。电池包网格模型如图1所示。

2.载荷与约束边界

随机振动分析建立在模态分析基础上,因此,分析设置两个载荷步:一个是模态分析步,一个是随机振动响应分析步。模态求解采用Lanzcos法,模态分析时对电池包与车体安装点进行全约束,随机振动响应分析步在安装点上分别施加Z/Y/X方向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本文参照GB38031-2020中规定的功率谱密度(PSD),如表1所示。

表1 加速度功率谱密度

3.分析结果

整车坐标系为:X向是车辆前后端;Y向是车辆左右端;Z向是车辆与道路垂直接触端。对于电池包来说,Z方向的道路载荷是引起电池包失效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在计算时一般先进行Z方向的随机振动分析,如果Z方向结果通过,再进行其他两个方向的计算。如果Z方向不通过,则先优化改进,再重新计算。电池包前10阶固有频率如表2所示。

表2 电池包前10阶固有频率

在随机振动分析中,我们主要关注电池包上盖、下壳体和模组钣金件的强度。Z方向随机振动工况下,下壳体最大Mises应力为130MPa,钣金件最大Mises应力为118MPa,均超出9σ评价准则规定的极限应力值,在全寿命周期内有失效风险。各部件的应力分布如图3所示。

刚度优化

根据设计和试验经验,一般要求乘用车用动力电池包第一阶模态频率要高于35Hz,本模型中模组的第一阶模态频率为29.6Hz,有可能会导致低阶频率共振,需要对电池结构进行刚度提升。

1.优化方案的确定

观察模组的第一阶模态振型,模组间的连接主要依靠5根拉杆,且拉杆相对于模组的位置偏上,导致模组整体刚度不够,因此,优化思路主要集中在提升模组的整体刚度上。环氧树脂板具有黏附力强、收缩力强的优点,因此,选择将模组下端胶粘在0.5mm的环氧树脂板上,以达到提高模组刚度的目的,如图4所示。

2.优化结果

优化后模组第一阶频率为55Hz,相较于之前的29.6Hz,频率显著提高,表明优化思路正确合理,如图5所示。

优化后Z方向随机振动工况下,下壳体和钣金件的应力显著下降,下壳体最大Mises应力为49MPa,钣金件最大Mises应力为23MPa,符合9σ评价准则,满足强度要求,应力分布如图6所示。

结束语

本文对动力电池包进行模态分析和随机振动仿真分析,在初始分析中,模组第一阶频率低,仅有29.6Hz,无法避开车架传递过来的外激励频率,存在低阶共振的危险。通过对模组第一阶模态振型的分析,找到提高模组下端整体性的优化思路,优化后模组第一阶频率显著提高到55Hz,下壳体和钣金件的应力也下降到极限值以下,说明优化思路正确,优化效果明显。

THE END
0.2006年大连理工大学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ChinaKaoyan.com本专业主要的研究领域为:表面及薄膜物理(包括:薄膜生长机制、功能薄膜的合成与表征、载能束与物质相互作用、光电半导体薄膜特性),固体的结构和性能表征(包括:新有序相、准晶与非晶、纳米结构),量子多粒子系统(包括:强关联电子体系、高温超导理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光晶格)。 详情请见:http://mmlab.dlut.edu.cn 该硕士jvzq<84yyy4djrscmcuzcw3eqo5329;|jcutjnsi1frvv8inwv3329;/40nuo
1.第三节焉知智能电动汽车年会日程刘现军,动力电池总监,江铃新能源 14:30-15:00电子导电网络的构建及其对电芯性能的影响 李东剑,电芯研发经理,桑顿新能源 15:00-15:30全固态电池技术研究进展 吴凡,中科院物理所博导、共青团常州市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 15:30-15:50 休息交流 15:50-16:20胶粘剂在动力电池中的应用和设计要求 jvzquC41yy}/gny/ejooc7hqo1sq1j743:<40qyon
2.2019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光储微电网、抽水蓄能、动力锂电池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江苏省科技厅印发《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国电南瑞、国网天津电力科学研究院、天合光能、阳光电源、南京南瑞太阳能科技以及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联合完成的光储微电网灵活高效自主运行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河海大学负责完成的抽水蓄能电站水力系统优化布置与过渡jvzquC41yy}/l~ic0et0pn|u1393;B=0jvsm
3.动力电池系统低压线束设计与检测万字长文详解动力电池系统低压线束设计与检测要求,本文从低压线束设计的角度出发,详解线束设计各个方面的内容,值得我们线束工程师品读。需要注意的是,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照阅读。 1.线束设计 1.1.插接件规划与选择 1.1.1.插接件的规划 a.首先需根据开发电池包的用电布置及空间结构,规划出电池包的整体线束大体布置jvzquC41yy}/u~sexg4dqv4fguohp6fpf/oouyjevkuo/xk/nq}.xxqvcik.yrwkpi3ic{sguu3gq{2rqyks/kfvvgxz/|~uvgs0
4.个人简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34公路防减灾与防护工程 35公路路基病害防治 张 倩副教授 李彦伟教授级 高工 同上 36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37地基动力特性测试技术 38城市岩土综合信息管理技术 39高填方岩土工程问题研究 郑建国教授 同上 40地基基础设计 41地基处理 42特殊土工程 许 健副教授 同上 001土木工程学院 081402jvzquC41yy}/jsjpinotj7hqo1mftnslkctmk8u739>348
5.新能源应用安全风险防控战略研究丨中国工程科学新浪财经在技术方面,与动力电池供应商开展协同设计,提高动力电池本质安全水平,优化整车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匹配与热管理策略,明确动力电池使用安全边界,提高动力电池在异常状态下的安全防护能力;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建立全流程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全面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xo8724631465:1fud/rscjjyzw::66:880|mvon
6.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信息汇总表及联系方式机电学院/力学 范吉堂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与结构冲击动力学 13521300815 jitang_fan@bit机械与车辆学院/机械工程 刘辉 特种车辆研究所 传动系统振动与噪声、机电传动 13701074363 lh@bit.edu.光电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 李卓 目标仿真实验室 光电信息系统设计与评价 01068918850/13910688461jvzq<84yyy4tf|ly{0ipo8ftvkimg8mvon598?538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