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汽车行业热门细分赛道深度分析与展望

2023年,汽车行业结构持续变化,新能源车型在汽车整体销售中的占比不断上升。新能源汽车领域国产自主品牌已占据主流,带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持续发展。以比亚迪、理想、小鹏、蔚来、问界等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比逐年上升,于2023年首次超过合资及外资品牌总和,占比达56%。OEM国产品牌的崛起带动零部件国产化,打破多条汽车产业链上外资垄断的局势。202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在全球*汽车零部件公司中的数量达13家。

新势力的崛起与行业情况的变化带来供应链关系的改变,从传统的层层传递逐渐向新兴的生态圈转变,OEM将Tier2与Tier3厂商纳入生态圈,共同研发、指定供应商。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由主要以硬件协同转向更多以软件协同,合作共创成为主流趋势。

汽车行业整体消费升级。生产端,市场的激烈竞争使OEM厂商努力创造个性化需求并积极提升品牌力,全产业链压缩成本。一方面,OEM以消费升级的心态打造产品,持续推出中高端车型;另一方面,OEM以消费降级的心态扩大规模,通过价格战试图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需求端,30万以上的车型在乘用车分价位的销量占比逐年提升,2022年已达43%,消费者在同等价位下要求更好的体验。

依托于当下的行业发展趋势,汽车产业链多赛道兴起。总结来看,2024年汽车行业投资可关注以下热点:

电动化:新能源车持续放量带来电动化需求不断升级,三电、热管理等相关产业链全面更新换代。

智能化:人工智能领域的兴起带动汽车行业尝试自动化、无人化。从四轮到两轮开始传导,二轮车车机系统有望继四轮车后进行全面升级。汽车迈向高级别自动驾驶,线控底盘快速发展。

消费属性:消费者年轻化趋势带来对乘用车功能的需求升级,同时,出于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的目的,OEM厂商亦开始主导创新配置,建立自身品牌壁垒与优势。

PART 02电动化趋势

电动化大潮推动汽车系统全面升级,主流OEM推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与低压系统双双升级。车企布局800V平台以提高补能效率、充电功率并减少整车重量。48V车型逐步面世,以解决车载负载、减排技术以及系统能耗等方面存在的需求与问题。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与购买量快速增长,其中补能问题成为影响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之一。高电压快充是解决该问题的主流方式,高压800V逐渐成为趋势。400V到800V升级过程中,电动系统、热管理系统、充电系统核心零部件升级需求迫切。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产业链重要的零部件是升级替代的重点方向,包括新型绝缘材料与工艺、车载SiC功率器件应用以及高压电子电气元器件等,产业升级新方向带来核心部件单车价值量的不同程度的提升。

小三电系统向大功率、高电压、集成化与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为提升充电效率、实现高压快充,国内各大厂商正在积极推出并且加快建设大功率充电站,并且升级对应的电池核心材料,多方位并进,改善新能源电车充电问题。

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热管理对象,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对象进一步包含了动力电池、电驱动等,涉及座舱、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等诸多方向。三电系统的更新换代使得提高换热效率、增强热管理尤为重要。换热系统和压缩机作为两条并行的方案,存在极大升级空间。

随汽车电动化趋势加速,汽车电子零部件面临巨大的新增及存量替代空间,涌现出一批优质公司。汽车半导体领域包括欧冶半导体、芯砺智能、芯驰科技、芯享程等;汽车热管理领域包括江苏嘉和、威晟汽车、清优材料等;三电系统领域包括联博精密、格雷博、星驱科技、海格电控等;能源服务领域包括Tellus、西恩科技、协能集团、捷威动力、领充新能源等。

PART 03智能化趋势

根据统计,2030年后,中国商用车、乘用车电动化比例均将超过80%,而智能座舱则会成为重要交互场景,引领车机系统全面升级。电动化趋势从四轮车向二轮车加速渗透,二轮车车机系统有望全面升级,带来重要增量空间。

在自动驾驶向L3升级进程中,线控底盘是亟待攻克的重要关卡。

线控制动终局解决方案EMB蓄势待发,是本土厂商的巨大机会,竞争格局有望全面洗牌。EHB是线控制动系统发展的*阶段,生态由Global Tier1主导,竞争激烈,本土厂商市占率低。EMB系统可能成为市场新参与者的重要切入口,已经在全球各大车厂进入预研阶段,国内外厂商处于同一起跑线。EMB赛道有望跑出国产龙头,其中量产时间是关键决定因素。

汽车转向系统向SBW方向发展,政策解绑,主流Tier1与主机厂抢滩登陆。电动助力转向(EPS)自2021年起成为主流技术路线,EPS技术壁垒高,格局集中于海外巨头公司,CR3近60%。受益于政策放开以及供需两端的催化,线控转向(SBW)有望实现从0到1的突破,技术重心转向我国优势的电子领域,存在百亿市场空间。

与传统悬架相比,空气悬架升级了弹性元件,并新增电子控制系统和气泵等部件。在整个系统中,空气弹簧、减振器价值量最高。空气弹簧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减振器正在逐步国产替代。当前,空气弹簧的减振器存在不同技术路线,多类厂商有机会脱颖而出。CDC减振器、MRC减振器赛道上的产品均有厂商发力,且已经装配出货。

线控底盘升级成为市场主流发力点,创业企业空间巨大。线控制动领域玩家包括比博斯特等;线控转向领域玩家包括擎威科技等;空气悬架领域玩家包括ClearMotion等。

PART 04消费升级趋势

随着汽车消费人群结构的变迁,“90后”成为汽车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带动了汽车消费理念的升级,汽车的外观与功能性在产品选择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新势力OEM厂商为凸显自身差异化优势、建立清晰的品牌标签,主动升级汽车消费功能,带动汽车产业量价齐升,场景主要包括声学系统、空气悬架、HUD、车机屏幕等。

场景一:全景天幕盛行,调光玻璃产生巨大市场。新能源汽车搭配全景天幕,带来过晒、过热等问题,消费者需要既具有通透性又可以智能调光的玻璃。目前汽车玻璃市场已经进入应用阶段,但仍然存在大量蓝海市场待发掘。

场景二:车载声学技术全方位升级,带动单车价值量大幅度提升,国产厂商替代空间巨大。车载声学是汽车座舱人机交互的互信方式,数字化技术提升提高声学行业天花板。整体座舱声学向集成化、功能与配置升级的方向发展。

场景三:座椅是消费者可感知的直接部件,升级方向丰富、升级潜力大。座椅作为与驾乘人员保持最长时间的直接接触的部分,具有强消费属性。该赛道的消费升级主要表现在座椅的功能和配置的丰富度的不断提升、个性化功能的添加,零重力座椅等高端配置逐渐向中端车型下探。新兴国产品牌促使OEM竞争格局重组,打破技术壁垒,产生座椅破局机会。

新体验、新功能加速上车,市场想象空间巨大,优质企业共同拓宽市场边界。智能座舱领域新玩家包括蓝鲸智联、上海新纪元、埃泰克等;汽车新材料领域玩家包括览锐光电等。

PART 05投资趋势和建议

①赛道逻辑转向企业逻辑,细分赛道难以“一荣俱荣”,但优质企业、新型企业、龙头企业有望突出重围,仍存在巨大增长空间和投资价值。

② 技术能力、产品能力、商务能力缺一不可,汽车赛道进入“内卷时代”,如何建立起护城河并形成自我造血能力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

THE END
0.2025中国汽车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规模未来前景分析中研普华2025中国汽车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规模、未来前景分析 在全球经济版图中,汽车行业作为制造业的明珠,不仅是国家工业实力的象征,更是技术创新与消费升级的驱动力。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数字化浪潮的席卷,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一、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jvzquC41yy}/eqnpckxo0lto1j{z87247653>4397612:<90unuou
1.上半年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市占率再创新高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在政策引导、技术革新与企业战略调整的多重作用下,呈现出“总量攀升、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鲜明特征。 从销量数据看,主流车企均实现同比增长,新能源汽车持续领跑,自主品牌市占率再创新高;从发展质态看,经历年初价格战后,行业在政策调控下转向技术竞争,智能化与全球化成为核心关键词。 这场由新能源主导的产业jvzq<84cwvu/eww0ep5ze87247682>4v42862@57a7884=:4574tj}rn
2.2025年汽车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中研普华2025年: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国汽车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预测,2025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达37473.96万辆,同比增长6.23%,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增长态势。 图表2:2019—2024年私人汽车拥有量 二、2025年汽车行业现状 (一)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变革 jvzquC41yy}/eqnpckxo0lto1j{z87247645:4364>28?650unuou
3.2024年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研普华2024年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行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近年来经历了深刻的技术变革和市场调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汽车行业正逐步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方向发展。特别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其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备受关注。jvzquC41yy}/eqnpckxo0lto1pkxu872466:3;4324>2:93ujvsm
4.浅谈汽车行业主机厂现状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5年,从19年入职到现在,一路升了5级,但最近真的有点卷不动了😅。想和大家聊聊汽车行业的一些现状和趋势,纯属个人看法,欢迎讨论~ 📍 **降本增效** 这两年,比亚迪等国产品牌掀起了价格战和销量战,整个行业的上中下游利润都被压缩得厉害。各大企业都在拼命降本增效,想尽办法降低成本,jvzquC41o0pqsnc0eun1yfigu5eqwlvck5jpmjzAkj>5B79:5?12;+htqs`u{h?dkpja}fd
5.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及进出口情况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汽车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汽车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精心研究编制《2025-2031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jvzquC41v071lzpc0eun0ls1rkj`6:=6:2>737xjvor
6.2025年中国乘用车行业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乘用车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自主品牌逐渐崛起,合资品牌份额继续萎缩「图」》,如需获取全文内容,可进入华经情报网搜索查看。 据中汽协统计,2022年国产乘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销量合计为1182.8万辆,国内乘用车销量前十名发生较大变化,自主品牌比亚迪、长安汽车、吉利jvzquC41v071lzpc0eun0ls1rkj`6<<729:9;7xjvor
7.汽车行业现状分析8篇(全文)一、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也逐渐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因此我国的政府部门也开始对于汽车行业的各项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同时也把汽车行业的发展放在了重点位置并启动全面的发展,并确立了汽车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地位。换句话说,汽车工业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yr{yt:>0jvsm
8.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中研普华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 汽车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到多个领域和环节,包括汽车制造、零部件制造、汽车销售和服务等。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汽车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到多个领域和环节,包括汽车制造、零部件制造、汽车销售和jvzquC41yy}/eqnpckxo0lto1j{z87246622A42;5938@:;0unuou
9.2024年中国乘用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分析一、我国乘用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1.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及增长情况 近年来,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在市场中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得益于车企们敏锐地抓住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化转型的机遇。通过积极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升级以及产品结构优化,自主品牌乘用车不仅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更在市场中树立了良好的jvzquC41yy}/eqnpckxo0lto1j{z87246643=4372<34<670unuou
10.2024年中国汽车保养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一、中国汽车保养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市场现状与规模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保养市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版汽车保养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从事汽车维修、养护、保养的企业已达到145.1万家,这一数字反映了市场的庞大需求和潜在商机。特别是新能源车养jvzquC41yy}/eqnpckxo0lto1j{z87246673<4364657<>20unuou
11.202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需求分析:中国汽车零部件需求稳步——中国汽车产量情况分析:近两年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 从2015年至2024年,我国汽车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尽管受到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但产量持续增长,2024年达到了3128.2万辆,再创历史新高,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情况分析:2024年突破千辆 jvzquC41ep4jpjuvkth0lto1pkxu8jeqpun{6sgyu5bt}neng339A>22:
12.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分析中国汽车行业现状良好,发展态势积极。 在整体规模上,2023 年汽车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超 10 万亿元,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崛起,产量和销量显著增加,2023 年同比增长超 50%,2024 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计累计零售销量 411.9 万辆,同比增长 33%。传统燃油车市场虽增速放缓,但部分细分领域仍有强劲增长。产业链关联度jvzquC41yy}/rlfwvq4dqv3ep1pyym4677?06>:;428: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