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随着政策累积效应逐渐显现,各地及企业促销活动持续发力,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将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1280万辆。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进军汽车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如阿里投资智己汽车、小鹏汽车;百度创立集度汽车,并向威马汽车注入资金……不过,由于汽车产业投入资本高,并与传统自身商业模式的不同,叠加新能源汽车正经历残酷的淘汰赛,导致互联网企业开始收缩阵线,汽车企业或将生存更加困难。因此,多家汽车企业开始积极补救,如哪吒布局海外与冲击IPO,规模化成车企打赢这场战的关键。整体来看,我国汽车行业将进入最激烈、最残酷的阶段。
1、政策利好提振,2024年我国汽车行业总销量有望创新高
大力促进汽车行业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大幅提高汽车行业发展。因此,我国陆续发布许多政策,如202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结合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开展再生材料应用升级行动,引导汽车、电器电子产品等生产企业提高再生材料使用比例。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3年4月
国务院
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
培育汽车出口优势。各地方、商协会组织汽车企业与航运企业进行直客对接,引导汽车企业与航运企业签订中长期协议。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
2023年4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组织推荐第五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的通知
重点支持电子电器、纺织、机械装备、汽车及配件、轻工、医药等行业企业,围绕轻量化、低碳化、循环化、数字化等重点方向加大绿色设计推行力度。
2023年5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
鼓励停车场与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创新技术与管理措施,引导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分区停放,维护良好充电秩序。
2023年7月
国务院
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
促进汽车更新消费,鼓励以旧换新,不得对非本地生产的汽车实施歧视性政策。加大汽车消费金融支持力度。增加城市停车位供给,改善人员密集场所和景区停车条件,推进车位资源共享利用。
2023年11月
国务院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
全面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和机动车排放召回制度,强化对年检机构的监管执法。
2023年12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
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
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试点应用及商业化运营,推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和智能网联汽车紧密联接,构建与技术发展适配的安全标准及管理规则,实现无人体系产业协同发展和技术跨界融合。
2023年1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保持较快增长;到2035年,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总周转量比例达到25%左右。
2024年1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
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建设或复用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测平台,对试点车辆运行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配合相关管理部门开展交通违法处理、事故调查、责任认定、原因分析等工作。
2024年2月
国务院
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
结合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开展再生材料应用升级行动,引导汽车、电器电子产品等生产企业提高再生材料使用比例。
2024年2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工作的通知
重点选择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电子等行业和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由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组织节能诊断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工业园区,开展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
2024年3月
国务院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畅通流通堵点,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组织开展全国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鼓励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并引导行业有序竞争。
随着政策累积效应逐渐显现,各地及企业促销活动持续发力,2024年我国汽车行业产销量将继续呈现增长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0.3万辆和27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7%,汽车产量增速较1-10月扩大1.1个百分点,销量增速扩大1个百分点。
我国部分车企促销策略
企业名称
促销策略
特斯拉
11月25日,特斯拉在华官宣,针对旗下ModelY的后轮驱动版车型和长续航全轮驱动版车型,推出了购车并完成交付尾款立减10000元,还可叠加享受“5年0息”的促销活动。
理想
11月29日,理想宣布,截至年末购买其全系产品,均可享受最低首付金额3年0息金融方案。
极氪
极氪开启限时“3年0息”。
腾势
腾势官宣三年免息,最低首付8.99万。
智己
智己针对全新LS6、L6开始“5年0息”,并为增换购用户提供5,000元保险补贴。
2、互联网大厂收缩阵线,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淘汰赛
在如此庞大规模吸引下,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进军汽车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也为其将新能源汽车场景补充进自身生态之中,又能借助造车扩大想象空间、提升股价。例如,阿里与张江高科一起投资上汽集团旗下的新品牌智己汽车,还投资小鹏汽车;百度则携手吉列创立集度汽车,并向威马汽车注入资金;蔚来背后站着京东、腾讯、联想、小米和百度;美团、字节跳动投资了理想;阿里、小米投资了小鹏;哪吒汽车背靠奇虎360和宁德时代……
不过,由于汽车产业周期长、容错率低,需要投入资本较高,并且与传统自身商业模式的不同,也导致入局的互联网企业过去的成功打法和经验逐渐失灵,甚至开始走向聚焦主业、收缩阵线,如阿里对智己的支持热度减少,百度逐渐放弃对极越的投资,腾讯减持蔚来。
目前,新能源车汽车正经历残酷的淘汰赛。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售市场的渗透率首次突破50%,2024年11月达到52.3%,已连续5个月突破50%。
再加上从2023年开始,汽车市场价格内卷愈发激烈,各车企现金流压力骤增,一方面花钱卷研发、卷技术、卷宣传;一方面盈利困难,还要与同行打价格战。这些都成为互联网巨头们放弃汽车市场的原因,叠加补贴政策退坡,2025年后国内汽车企业或将生存更加困难。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备案文件及相关报道,2023年6月底,腾讯减持4013万股蔚来,2024年5月份,腾讯再次减持蔚来2530万股ADS。经过这两次减持,腾讯持股比例从最初的高于5%降至4.9%,且由于持股比例低于5%。
3、多家汽车企业开始积极补救,规模化成突破困境的关键
当资本失去投资热情之后,车企只剩下“求活”两个字。例如,自从2024年2月停工停产以来,高合多方寻找资金,甚至还尝试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自救”,但当前高合仍在ICU里。
近两年,哪吒汽车加快布局东南亚市场,并全面启动海外业务,建立当地工厂、搭建销售网络和提供本地化服务等等,2023年在东南亚市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排名第3,新势力中排名第1位,占东南亚市场份额达到10.5%。
而全力以赴IPO,显示出哪吒发展的决心,这强化资本市场的信心,2024年6月哪吒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最近,多家头部造车新势力发布2025年销量预测和产品规划,销量翻倍和扩充产品矩阵成共同的目标。在产品矩阵方面,以“蔚小理”车企为例,这三家的定位有明显差异,蔚来塑造高端纯电的品牌形象,小鹏主攻智驾科技路线,理想深耕增程奶爸车。产量规划方面,在“蔚小理”在2025年的新车规划中,蔚来将推出第三品牌,小鹏计划进军增程市场,理想则将推出纯电车型。
4、我国汽车行业将进入最激烈市场竞争阶段
综上所述,我国汽车企将进入更加惨烈的淘汰赛,未来两三年将是汽车行业最激烈、最残酷的阶段,只有少数优秀企业能生存下来,就如前期倒闭的极越,成为2025年残酷淘汰赛的提前彩排。
而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当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成为成熟的大规模制造业,高效率与低成本将成为车企的生命线;二是,车企在软件及支撑软件的芯片上的持续创新能力,将成为车企的核心竞争力。(WYD)
基于此,近年来,我国车载电源系统OBC行业出货量持续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车载电源系统OBC行业出货量达到1049.00万台套,2019-2024年出货量规模复合增速超过59%,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汽车天窗结构正在重塑——中低端车型天窗装配率增长,而高端车型装配率小幅回落。在8万元以下的低端车型方面,2021-2023年,全景天窗装配率分别为10.30%、12.11%和15.34%,小天窗装配率分别为31.25%、35.13%和43.07%,均呈上升趋势。
随着汽车销量增长,汽车电喷系统需求稳步提升。2024年我国汽车销量达3143.6万辆,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超过700万辆,其中油电混合动力车(HEV)销量94万辆、增程式电动车(REEV)销量突破11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销量514万辆。
汽车外饰件是构成汽车整车外观、影响空气动力学性能,并直接决定消费者第一印象的关键部件,主要包括保险杠、格栅、车灯、车门、天窗、后视镜等。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外饰件行业正伴随整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而持续扩张。
中国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超35%的同比增速,为内饰件行业提供了强劲的扩容动力。更为关键的是,在电动化简化动力总成后,车企竞争焦点转向由内饰打造的“第三空间”,推动大屏、智能座舱、高端座椅等配置渗透率快速提升,促使行业单车价值量稳步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规模于2024年已达约2888亿元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市场持续回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渗透,直接推动了智能座舱显示需求的激增。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新车渗透率达48%,智能座舱相关功能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已超70%。
近年来,随着智能汽车从“功能机”向“智能终端”的转型,全球智能座舱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4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从331.6亿美元增长至706.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66%。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797.7亿美元,并在2030年达1484.1亿美元。
近年来,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通信和新能源等领域技术的发展驱动汽车产业不断向电动化、智能化及网联化变革,智能驾驶作为引领汽车智能化变革的关键变量,已成为汽车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当下,国内政策层面正通过多维度举措积极推动智能驾驶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