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卡车”属于非公路自卸车,是针对矿山作业设计、制造的非公路短途低速运输设备,可大致分为传统矿用汽车(刚性/铰接式)和宽体矿用汽车(由工程自卸汽车发展而来)等。
广义上,矿业中可以用到的车辆都可以称为矿车,具体类型包括用于运输煤炭、沙石、金属/非金属矿石、设备等的封闭式和自卸式车辆,也包括专用矿车(炸药车、水车、消防车、卫生车以及运送人员的车辆等),其中一些公路自卸车等通用车型也可以用于中小型矿山,但这些通用车型的主要应用场景却不是矿山。
本报告统计的矿车类型主要是非公路矿用车,具体包括非公路矿用自卸车(刚性矿车/铰接式自卸车)和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其中非公路矿用自卸车(俗称“倒短”车辆)是传统的矿车主力机型,或称为通用型矿卡/车(General mining truck)、矿山重型自卸车,这些矿山重型自卸车属于非公路自卸车(Off-highway dump trucks),用于在非公路的野外场地(如大型露天矿山、冶金矿山、水利工程等环境中)运输煤矿、沙石等散装物料和设备。
二、行业规模现状
1、市场规模
近年来,我国矿用卡车行业发展较为稳定,增速不快,部分年份开始下滑,2024年矿用卡车行业市场规模342亿元,由于我国矿用卡车发展逐渐成熟,行业本身具备强周期性特征,在矿产资源开发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市场呈现出周期性特点。
2、需求规模
一直以来我,我国矿用卡车需求以宽体矿卡为需求主体,刚性矿卡的需求相对而言较小,但是随着国内矿产开发的深化发展,大型的刚性矿卡将会逐渐被更多采纳,近年来也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2024年,大型刚性矿卡和中小型宽体矿卡销量分别为0.25万台和1.9万台。
三、行业细分市场
一直以来,我国矿用卡车以宽体矿用自卸车为主,不过随着我国矿用卡车的发展升级,以及矿区的大运输量需求的增长,我国大型的刚性矿用自卸车比例开始提升,并且由于价格巨大差异,刚性矿用自卸车市场份额并不比宽体矿用自卸车低,2024年两者市场份额比例如下:
1、宽体矿车
宽体矿车应用领域广泛,涵盖矿山开采(露天煤矿、金属矿、建材矿等)、大型基础建设、港口码头运输等场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矿产资源的持续开发,以及新能源宽体矿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宽体矿车行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了143亿元。
2、刚性矿卡
国内龙头企业在刚性矿卡领域持续发力,如徐工、三一重工等,这些企业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同时,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2024年由于国内刚性矿卡需求量下滑,导致行业市场规模下滑至199亿元。
四、行业竞争情况
中国矿用卡车行业主要品牌分析
受益于制造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进口替代加速,近年来我国燃气轮机产量快速增长,由2020 年的2455台套上升至 2024 年的 3613台套。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生产能力。部分龙头企业如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在重型燃气轮机制造领域持续投入,新建或扩建生产线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受船舶工业复苏、新能源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释放等因素驱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年中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40.65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18.4亿元。
我国燃气轮机需求较为旺盛,近年来在运营的燃气轮机较多,例如天津华电军粮 城电厂项目、四川能投广元燃机工程项目等,供应商主要来自西门子、GE、上海电气、 哈尔滨电气、东方汽轮机等等。未来随着国产化持续推进,有望支撑中国气电占比提升。
2024年,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4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等均实现了9%以上的快速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实现平稳发展。
其中由于非公路宽体自卸车是主要根据矿山、水利水电工程等特定工况条件设计专门用于该等工况的产品,市场总量增长中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其他自卸类产品增长速度。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达到125.65亿元,同比下降3.37%,2025年上半年国内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约为63.27亿
随着中小矿山整合的趋势不断推进,大中型矿山比例提升,大量围绕小微型矿山展开竞争、同质化严重的低端内资品牌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通过技术积累竞争胜出的龙头企业在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等方面优势越来越突出,资源进一步向龙头聚拢,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根据SEMI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090亿美元,从细分产品来看,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为半导体设备主要核心设备,市场占比均在20%以上。其中,光刻机为市场占比最高品类,光刻机的占比达24%,并且随芯片制程迭代,这一占比还在持续提高。
在政策密集加持下,中国低空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2024年超过9500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15000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万亿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