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部分蓝牌自卸正式启用“后单胎”设计上公告的消息再引热议,可以说许多卡友的“怒气值”直线飙升。
吐槽国家货车政策的同时,蓝牌轻卡这个占据中国货运市场至高地位的车型,已经在层层新规重压之下开始变得不明朗。
问题根结,还是我国短距离运输超载的普象。今天和大家一起,梳理下近年来“大吨小标”治理全过程。
通知中提到,争取到2022年,基本消除货车非法改装、“大吨小标”等违法违规问题。
整治工作共分为三个阶段:2020年7、8月组织部署,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排查整治,2021年4、5月总结完善。
01
发布车辆管理征求意见稿
1、总质量超过3500kg的仓栅式轻型货车(包括养蜂车、畜禽运输车等仓栅结构的运输类车辆)货厢应采用多层仓栅式结构(货厢底板至仓栅顶部最大距离小于1500mm除外);层板(指贯穿整体货厢且与车辆货厢底板平行,物理上将货厢分成一个或多个空间的平面)布置应均匀、合理、不可拆卸。
2、具有自卸功能的栏板式轻型货车(包含垃圾车、随车起重运输车等运输类产品。其中垃圾车主要是指与自卸车功能结构相似的专用货车产品,不包含压缩式、摆臂式、自装卸式、车厢可卸式垃圾车)总质量应小于等于3500kg,车辆总长度小于等于5000mm。
3、不允许利用自卸车底盘改装普通栏板、厢式、仓栅和平板式货车。
4、总质量超过3500kg的轻型货车(不包含客厢式运输车)车辆结构配置技术要求:①轮胎负荷不大于总质量的1.4倍。轮胎名义断面宽度不超过7.00in(英制)或者不超过195mm(公制);②发动机(柴油)排量:不大于2.5L(不包括冷藏车);③货厢内部宽度不大于2100mm。
5、轻型货车(不含新能源汽车)载质量利用系数应满足以下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轻型货车是指车长小于6000mm且总质量小于4500kg,在设计和制造上主要用于载运货物的汽车,但不包括微型载货汽车和三轮汽车。
征求意见稿发布,这对产品调整、上线审理等行业服务影响重大,这也意味着治理蓝牌轻卡的“终极法规”即将落地。
02
推动城区物流车使用新能源轻卡
1、加快推动城市建成区新增物流配送轻型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并结合当地实际,对于符合标准的新能源配送车辆给予通行便利。
2、引导轻型货车配送企业加快发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统一配送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推广车用起重尾板、托盘等集装化单元,提升运输装载效率。
3、鼓励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整合物流资源,不断提升城市货运配送效率,推动降低末端配送成本。
4、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督促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加强对使用轻型货车从事运营的实际承运人管理,充分利用信用评价、激励奖惩等方式,督促其规范运输行为。
5、鼓励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城乡物流配送市场的监测分析,指导城乡物流配送经营者科学决策,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03
鼓励适当放宽城配车限行吨位
指出规范设定车辆禁限行标准,鼓励根据城配需求适当放宽限行吨位,避免简单按照车辆号牌类型划分通行权,对轻型以下货车原则上不再进一步细分限行吨位。
其中,高架快速路及桥梁、隧道等由于道路承载能力等因素需要按照吨位限行的,要完善提示、禁令标志及绕行指示等配套管理设施。
严禁采取全城24小时禁止货车通行的“一刀切”式措施。
城市核心区等特殊区域个别道路确需24小时禁止货车通行的,要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研究论证,依法发布公告,道路采取分时段禁限行措施的,每天允许配送货车通行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6小时。
04
实施机动车检验新国标
新国标要求注册登记安全检验时,机动车的整备质量应与机动车产品公告、机动车出厂合格证相符,误差满足轻微型货车不超过±3%或±100kg。
05
建议将轻卡总重调至7.5吨
1、由协会组织企业研究制定《推荐车型技术参数》,规范、引导企业轻型货车的生产。
2、企业加强自律,《轻型货车技术规范》制定后,严格按照要求生产,保证车辆生产一致性,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车辆强制召回处理。
3、建议公安部、工信部等部委联合制定城市物流车进城管理规范性文件,推进7.5吨货车进城,并由国务院下发,各地方严格执行。
同时建议交管等部门在车辆上牌、年检环节严格执行,切实做到执法一致性(不同执法人员、不同执法区域、不同车辆产品),同时严查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超载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4、建议工信部加强“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加强轻型货车生产一致性检查力度,强化公告产品准入样车和试验过程的检查力度。
5、建议对总质量≤7.5吨货车,仍按照一类货车(蓝牌货车)高速收费,减少用户的使用成本。
这条政策,其实一直没有官方明确消息,始终都是“民间传言”。
但我认为,针对蓝牌轻卡总重不超4500KG大家并不认可,进一步科学提升蓝牌轻卡载重量,合理规划产品准入标准,让行业内达成共识,让运营车主有利润可得,后期严加管理,这还是有希望实现的。
如果总重真的提升到7500KG,那就意味着当下大吨小标的轻卡成为合法车辆,运力上来了,加上进城优势,足以解决眼下矛盾。但同样,这样做的前提是各厂家必须严格把控技术水平,统一升吨位,才能保持市场准入的良性活力。
以上,就是国家近年来治理“大吨小标”的计划始末。
国家治理大吨小标出发点是积极的,难以轻松改变的是,货车超载已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站在车主层面,蓝牌轻卡不超载意味着极低利润,且不同地区针对蓝牌轻卡政策并不统一,导致车主对政策年审等流程无所适从,随之让灰色地带处处可循。
站在市场秩序层面,“4米2的比6米8的还能拉”,”处处可见的10吨王”等现象让国家不得不严打蓝牌轻卡,但严打的背后需要切实可靠、宽容度高的政策支持,考虑到货车的商业属性,大家关注更多的是盈利。
因此,随着众多新政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蓝牌轻卡用户会秉承合规合理,持证运营的趋势不断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矛盾双方齐力前行,保证车主利益,告别超载为王,让中国货运市场的秩序再上一阶。
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