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拥有一家私家车,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司机也是普通工薪阶级的职业,几乎一个中产阶级,都能够有房又有车。现在驾校都是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考驾照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寻常的事情。
可是,在上个世纪中国六七十年代,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汽车司机是收入很高的黄金职业。在那时代,考驾照虽然不收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那时代司机虽然是黄金职业,但这一门职业不仅现代人很难承受,也是高危职业。
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就说一句话,“方向盘一转,给个县长都不换。”方向盘就是司机开车的方向盘,意思就是说即使是拿县长换司机,都不愿意。虽然是文学作品的“夸张”观点,却是有某种特定的事实依据。
其实读者也可以想象,在上个世纪中国六七十年代,普通人家拥有一部自行车,也是经济富有的象征。由于当时物质匮乏,汽车数量有限,很少人从事卡车司机职业。因此,卡车司机是当时除了机关“公家”单位之后最体面的职业。
当时司机特点
因此,司机成为当时人人羡慕的职业,这也与六七十年代特定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当时市面上没有现代大型的物流公司、货运平台,只有大型企业才拥有运输部门。这些运输部门大多都是政府部门在运营,一般老百姓是很难进入运输部门当司机。因此,卡车司机也就成为“高人一等”的就业岗位。
所以在那时代,汽车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机关企业领导的专门用车
第二类,保障通勤的班车、公共汽车和客车
第三类,能够运输与承担拉货的汽车
在那时代,不仅是卡车,就是汽车数量也是非常有限,属于稀有物种了。一般的县政府的小车,顶多就是三部或者四部。一般小车都是以北京吉普车为代表。而且,那时候从县委书记到县长,都是没有配上专用车辆的。在县里各个单位,包括人民公社都是没小车的。
因此,这就意味着如果在县城里当干部去下乡调研的话,也只能是乘坐各种型号的拖拉机作为代步工具,是没有小车配送的。在一般基层,也没有专门车辆配送的,就算是一个公社的书记出行办公事,如进城开会或者下乡调研等等,也只能去乘坐别的单位便车。
那时代是计划经济时代,一切都是粮票、肉票、布票。所以,即使家庭或者个人有钱也是没办法买车的。一个单位和工厂用的车,也都是按照计划去审批,然后进行车辆的配制。所以,如果上面部门不批准制造车子,个人即使有钱也没办法买。
所以,由于当时汽车数量少,驾驶汽车的司机水涨船高,自然也成为各单位国宝级或者“熊猫”级的人物。当时,能当司机的,一般从部队专业而来的,或者是受过驾驶训练的,一般是退伍的汽车兵。当司机的难度,比今天最大国考公务员考试还要难。
当时,即使是退军的军人,也不是随便就能当司机。要当司机,需要有过硬的关系,也就是让有车单位的一把手同意让你当司机,否则一切都是无稽之谈。
当时考驾照的流程
同时,要当司机应该学几年修车技术。不会修车的司机,是不可能让你去开车。因为那时候没有现代的高速公路,都是国道比较多,经常车子开着一半,就坏在路上。为了继续开车,必需要有汽车维修技术。
当时,只有市里的车管所里才有驾驶员的培训点,必须经过单位挑选推荐后参加由地方交通局举办的驾驶员培训。经过资格审查与培训结束之后,才能参加车管所的理论考试、路考和桩考合格后发给实习驾驶证。
当时,虽然驾照学习费用免费,培训周期却非常长的。除了学习驾驶基本原理之外,也要学习基本的汽车维修原理。因为当时行车路上,没有修理厂与配件店。一旦车辆发生故障,就由司机一人排除各种困难。当行驶到一定里程之后才进行车辆例行保养,送车子到本单位的修理厂。
在那年代,如果考驾,车辆牌子都是非常单一,考试使用的考察就仅限在载重4吨的解放牌汽车与载重2.5吨的跃进汽车。考卡车一般都是师徒带的类型,为了安全在副驾驶位置上连接一个刹车踏板,学员开车时候遇到紧急情况,就叫师傅帮助刹车。
当时,在车管所领取了学习执照,半年之后才可以参加驾照考试。因此,汽车监理所一般都是每年安排两次考试,都不收取考试费。在1972年,两次考试合并为一次,推迟到年底才开始驾照考试。
在当时,驾照考试内容一般分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两大部分,理论部分又叫做交通规则与机械常识,这些都是需要死记硬背内容。考场也没有固定的场所,一般在监理所的会议室。当参加考试的人多,可以在某个会议室或者单位礼堂里举行驾照考试。文化水平低的人可以选择抽签口试。
当时,驾校是不接受个人培训的,考驾照都是要经过上级部门培训。即使辛辛苦苦考了驾照以后,也未必有车能开。那时候开车的,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车开的,就继续修车。因此,能开上车的,一般要有过硬关系。
所以,在当时获得驾照之后,也不会这么“顺利”开车,也需要跟着师傅“实习”一段时间。除了学习实际驾驶技巧,还得学习一系列修车、认路等等诸多实践技能。
司机优厚的福利待遇
但是,当时如果能开上车,就意味成为非常牛逼的阶层,成为没有权力背景的人上人。
如先看看当时司机的工资待遇,可真是非常令人羡慕!
在六十年代初,驾驶员一共分为五级十等。在新手获得驾照之后,跟着师傅实习开车,在两年之内就变为副五级。即便是副五级,也是最低等级别,每个月收入是40多元,比普通工人要高出一大截(按照八级工资制度计算,工人最低1级是28元,8级为104元)。(见下表)
同时,司机是罕见有经费补助的工作。如果一年四季外出跑长途,司机每天还可以领取一元左右的补助,跑市区则是6毛左右。如果司机每个月跑车机会多,即使是新司机一个月也能领取六七十元。
六七十元,现在90后00后读者听起来觉得也不就是一天的生活费。可是在六七十年代,一斤大米0.13米,一斤猪肉0.64元,一斤大白菜二分钱,一瓶昂贵的茅台酒8.5元一瓶。所以,六七十元是非常富有的!相当于七级工资,公务员科级干部水准!
最重要,就是在那时代当汽车司机,能有许多捞油水的机会。如当汽车司机可以走南闯北,见见世面,认识很多人。同时比较好带货,买到紧俏的物品。如果接到上级命令去外地的时候,就会有不少人请司机去带木头和竹器等特产。
而且,司机经常可以帮拉货,这些外快收入也比较高。如卡车司机也可以帮人搬搬家、年轻人结婚时候买点木材或者打个大立柜,都可以赚油水。此外,汽车司机获得粮票布票的机会,也比普通工人多。
如果是领导专用车的小车司机,那就是没有权力的人上人。领导有多大权力,开车司机也就有多大权力。
如下级在恭敬领导的时候,连同司机一起儿恭敬。给领导带的礼物,司机也附带送上一份儿。领导下基层调研时候,司机与领导都是同在一个桌上。能喝酒的司机,即使领导不喝,他自己也要陪领导喝上几杯。有的司机,在饭桌上可以享受与领导一样地位,不把领导当外人看待。
而且,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讯不发达,小车司机就是领导意见的传话筒。领导一般把给自己开车的小车司机视同为家人对待,有时候小车司机也是领导家的勤务兵,一般人都不敢得罪。
所以,汽车司机在那时代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很多漂亮大姑娘爱慕与追求,乃是最好找对象的职业。
司机的辛苦
但是,有些读者就想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汽车司机待遇这么好,自己也想穿越一番。但小编告诉你,那时代汽车司机虽然是黄金职业,但工作也是非常辛苦,不是现代人能承受的。
在当时司机,没有现代开车的司机工作环境这么轻松。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现在的高速公路,都是普通公路,路况非常差,开车非常颠簸,可能两百公里的路程就需要跑一天的路。因此,司机开车比现代开车还要累。
而且,当时汽车都没有空调,没有现代汽车舒服。在那时代,司机一般要忍受夏天的酷热与冬天的严寒,开车环境是非常难受,在车子里非常不舒服。再加上在路上都不能解决吃饭问题,一般都是带干粮,这也是坐在办公室的人很难承受的。
在那时代,修车铺很少,更别说官方维修店铺了。司机在开车时候,出现车辆故障的时候,都需要自己维修。那时代的老司机也表示,开车上路时候,都要带些高压线、水管、白金、分火头、垫子纸等维修工具与维修零件上路。没有这些维修零件,任何司机都不敢开车上路。因为车辆在开车时候,或多或少也会出现一些故障,在荒山野岭中车子出现故障,然后停下来修车也是家常便饭,一款车修修补补都能跑好多年。
所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的司机,都是“生怀绝技”。一个人能拆装发动机与三大总成,比现在的专业修车师傅都很牛逼!而且,当时汽车司机虽然收入高,也经常有生命危险。如在当时,车辆技术、路况条件、售后维修等都不完善,司机开车的时候,经常遇到山路、土路等非铺装路面比比皆是。而且车辆的技术,安全配置比现如今要落后许多,稍有不慎就会有事故发生,也是一项高危职业。
结语:
所以,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汽车司机是令人羡慕的精英职业,但现代人也不一定能胜任。最后,小编想表达,伴随着时代发展,我们今天生活都比过去老一辈人生活条件还要好!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