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5日,第十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江苏南通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届大赛由中国航空学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高校新锐、科研骨干、央企中坚、专精特新的创业先锋,航空航天产业链上下游的参赛项目和数百家投资机构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近日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规划建议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并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完全符合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的定位与使命。文件将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一体推进技术攻关与产业升级,为前沿领域规模化发展提供战略指引。
本届大赛以“聚势十年 群智涌现”为主题,聚焦航空产业痛点、热点、难点问题,旨在推动空天新质生产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大赛创新性地设置了“新材智造”、“民机民航”、“低空经济”与“未来空间”四大赛道,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通过全国431个报名项目的遴选,最终66个顶尖项目入围总决赛,深度融合政策导航、科技创新、资本驱动与市场牵引,加速了中小企业技术突破与产业链融合,为航空航天产业自主可控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宣布大赛开幕,他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着力打造新兴的支柱产业,加快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是对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明确要求,更是对航空创新创业的时代召唤。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自创办以来,已成为发现项目、集聚人才、加速转化、促进合作和推动中国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次大赛活动与四中全会精神是高度契合的,是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一个具体体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大飞机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主任、国务院两机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主任、大飞机自主工程总设计师张彦仲表示,航空事业是国之重器,关乎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世途漫漫,史韵昭昭。不迷往古,弗滞今朝。俗中求创,时里翔翱。心期高远,志笃云霄。
愿各位青年才俊始终怀揣对蓝天的赤诚,以创新为翼、以坚守为锚,在航空科技的浩瀚星河中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既能在实验室里啃下“卡脖子”技术的硬骨头,也能在产业化路上蹚出新模式的新路子,让每一个奇思妙想都生长为推动中国航空事业向前的力量。
中国航空学会监事长李春宏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十年间超过数千个项目参与大赛评选,覆盖新材智造、民机民航、低空经济、未来空间等全产业链领域,98%的获奖企业稳健发展,实现了“一个赛事串起一条产业链”的美好愿望。
中国航空学会始终以“引领创新、服务产业”为己任,通过大赛平台汇聚各方力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原则,为项目提供从发现到落地的全链条支持。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创新培训、对接合作等机制,为创新者保驾护航。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李清堂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国家“十五五”规划蓝图初展,四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航空工业集团作为国家队、主力军,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防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从实验室的原始创新到生产线的迭代应用,从大国工匠的匠心独运到企业家的风险担当,每一个创新因子的活跃,都是航空强国伟业的基石。我们愿与各方携手,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助力大赛成果转化,让更多创新种子在中华热土扎根绽放,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航空力量!聚势十年、群智涌现,空天创客、鹏程万里,南通决赛圆满成功!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邓志伟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国航发始终秉持“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发展原则,高度重视产、学、研融合和产业技术合作生态建设,致力于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共同体。我们坚信,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是滋养航空发动机这棵“工业大树”的肥沃土壤。期待通过大赛这个平台,能够发现和对接在特种材料、精密制造、智能传感、绿色能源等领域的优质项目与顶尖团队,全力推动和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的协同攻关,共同破解航空发动机的“卡脖子”难题,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腾飞,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一企一院所能,它需要集全国之智,聚八方之力。期待更多胸怀航空报国梦想的创新创业者,通过这个平台脱颖而出,与中国航发携手并肩,为打造更强劲的“中国心”而不懈奋斗!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吴文生开幕式致辞中提到,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历经十载耕耘,已成为汇聚创新思想、激发创造活力、展示前沿成果的重要平台,在我国航空产业生态建设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推动作用。中国商飞期待通过大赛这个平台,与各位优秀的创新者、创业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我们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伙伴们协同创新,共同探索新技术、新模式的落地应用,携手攻克“卡脖子”难题,一同提升我国航空工业的基础能力与自主可控水平,为打造安全、高效、绿色、智慧的航空运输体系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黄耀文在开幕式致辞表示,科技创新是世界百年变局的关键变量。由国务院国资委发起、委托国新设立管理的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首期规模 510 亿元。作为践行国家意志的战略载体,聚焦包括航空航天在内的关乎长远发展和安全的核心产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做航空创新事业的长期合伙人和“战略同行者”,以资本的力量激发创新的力量,以战略的定力支持攀登的勇气为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注入强劲的“空天力量”。
南通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凌屹在欢迎词中表示,南通正迎来航空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拥有优越的空域资源和坚实的制造业基础,规划中的4F级新机场将成为长三角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规模大、规格高,群英荟萃、大咖云集,真诚期待通过此次大赛,有更多的航空领域专家、创新创业英才走进南通、看好南通、选择南通。我们与大家携手逐梦蓝天、开拓蓝海,共享机遇、共创未来。
第十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开幕式由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暘主持。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原中航二集团总经理张洪飚,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空军原党委常委、空军装备部原部长袁强,中国航空学会创投委主任、航空工业集团原副总经理顾惠忠,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航局原总工程师殷时军,南通市委常委、通州区委书记、南通高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建华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大赛两天共吸引了900余名各界代表参加。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飞首席科学家吴光辉带来《民机与低空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的精彩报告,L15/教10高级教练机总设计师张弘分享《教练机与飞行训练体系的发展及思考》。
南通市通州区委副书记、南通高新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吴冰冰作专题推介。此次大赛总决赛落地南通,是国家级创新平台与地方发展战略的一次深度融合。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北翼关键节点,南通正依托其“靠江靠海靠上海”的独特区位,将大赛作为加速集聚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支点。通过承办此次盛会,南通旨在构建其在国家大飞机产业版图中的“技术备份基地、供应链韧性节点、场景开放特区”功能矩阵,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服务于国家航空产业的宏伟蓝图,奋力书写区域与国家同频共振的时代新篇。
向左签约活动照片
开幕式上,达成一系列战略合作,彰显了大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平台效能。南通高新区与14家落地意向企业签约,标志着地方承接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国家航空产业链的步伐正在加速;南通高新区与中国航空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打造长三角区域的空天产业创新策源地;同时,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空天科创基金筹备正式启动,将联合国家级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本力量引导和赋能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搭建创新创业生态。
第十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向左更多精彩瞬间
在全国总决赛的项目竞演环节,来自央企、高校与民营企业的66个优秀项目同台竞技,集中呈现了当前我国空天科技领域创新涌动、动能澎湃的生动图景。由53位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阵容,以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产业视角,对每个项目的技术创新点与关键细节展开精准质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意见建议。这不仅为参赛团队优化方案、明晰路径提供了宝贵参考,也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高水准、多维度的创新评价实践。决赛全程采用实时电子打分系统,过程透明、结果公正,充分彰显了大赛的公信力与权威性。
项目的高质量和评审的公正性,共同构筑了大赛历经十载而声誉愈隆的坚实根基,契合“聚势十年、群智涌现”的生动写照,深刻体现了航空航天技术作为战略高科技领域对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引领作用与标杆高度。
第十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历经初审、领域赛、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经121位评委严格评审,最终来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的创"芯"破壁 微纳新章:MEMS智能传感产业自主突围项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上海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航空用难变形金属复杂薄壁构件高速冲击液压成形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西安飞豹科技有限公司的迅鹰380—— —种革命性的高适应性低成本固定翼无人运输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的大运飞机舱室低噪声设计与应用项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云链智能机载电子系统项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面向低空经济的四轴集成操纵系统项目、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的航空发动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声衬降噪技术项目最终获得创新组一等奖。
北京航之鹰科技有限公司的倾转双旋翼微型高动态飞行器项目、润威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航空航天领域新型润滑防护材料国产化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成都步速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扶摇·自主无人系统智能研发平台项目、上海派拉纶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先进涂层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项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的低空经济通用智驾飞控系统项目、浙江金马逊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航空航天金属导管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化集成系统项目、西安恒翔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基于自研芯片的微型极高精度微弱电流感知模块项目、宁波众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气雾化金属粉体材料项目、安徽华明航空电子系统有限公司的“真装机、真适航” 高安全等级综合航电系统研发及应用项目最终获得创业组一等奖。
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不仅是技术竞技的舞台,更是构建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深度融合的战略抓手。赛事期间,首届空天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第三届中国空天科技企业家年会暨CAIEC十周年大会、上交所“启航·新质生产力”资本市场赋能航空产业企业合规发展培训班、第二届空天新质生产力成果展、空天界年度投资对接会等系列活动相继举行,深度链接“产、学、研、用、金”各方力量,围绕产业链的“稳链、强链、补链”和“科学家、企业家精神”展开研讨。所有的探索和努力共同指向一个目标:将大赛打造为空天领域“创新基础设施”。这份始于十年之前的战略定力与平台化实践,实现了关键要素的早期聚合与产业动能的长期储备,为“十五五”期间乃至更未来的空天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平台性支撑。
首届空天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演讲嘉宾,向左更多嘉宾信息。
第三届中国空天科技企业家年会演讲嘉宾,向左更多嘉宾信息。
第二届空天新质生产力成果展,向左更多展产品照片
空天界年度投资对接会
创新组
创"芯"破壁,微纳新章:
MEMS智能传感产业自主突围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航空用难变形金属复杂薄壁构件
高速冲击液压成形技术开发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上海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迅鹰380—— 一种革命性的高适应性低成本固定翼无人运输机
西安飞豹科技有限公司
大运飞机舱室低噪声设计与应用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云链智能机载电子系统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面向低空经济的四轴集成操纵系统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航空发动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声衬降噪技术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向左更多项目竞演照片
创业组
倾转双旋翼微型高动态飞行器
北京航之鹰科技有限公司
航空航天领域新型润滑防护材料
国产化开发及产业化应用
润威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扶摇·自主无人系统智能研发平台
成都步速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先进涂层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上海派拉纶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低空经济通用智驾飞控系统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航空航天金属导管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化集成系统
浙江金马逊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自研芯片的微型极高精度微弱电流感知模块
西安恒翔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气雾化金属粉体材料
宁波众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真装机、真适航” 高安全等级
综合航电系统研发及应用
安徽华明航空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向左更多项目竞演照片
创新组
高效高功率密度敏捷响应兆瓦级混合动力系统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飞机液动力自驱动机轮技术
航空工业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面向人机共融智能感知技术的柔性化解决方案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北工业大学
嵌入式软件持续集成验证系统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成都精灵云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飞行汽车的座舱噪声有源控制技术
陕西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艾科特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低空视觉AI与智能控制平台
中科星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高安全低成本轻量化eVTOL作动系统
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激光雷达的飞机尾涡实时反演软件系统
中国民航大学
高升重比矢量旋翼系统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手持式紧固件测量仪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向左更多项目竞演照片
创业组
极低轨AI遥感卫星
上海太驿微行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新一代AI+GPU工业流体仿真软件
上海积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航空通感一体的毫米波频段瓦片式TR SiP技术
成都国芯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星载激光通信系统核心部组件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寰信驿联(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天空之“芯”——国产化两代先进陀螺仪关键技术研究
湖南二零八先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纳米级基体改性技术的
高性能炭基复材研发及产业化
深圳炭基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电子束点打印选区熔化设备
西安空天机电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飞行器(卫星)激光通信有效载荷
北京融为科技有限公司
Q/V频段星间星地通信终端
上海京济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隐藏式涵道垂起固定折叠翼飞行汽车
智行博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向左更多项目竞演照片
创新组
基于航空航天用脑机融合的
智能协同能量、信息集成传输技术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联智检-天工翼巡:
航空装备智能健康监测与巡检系统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航空航天先进材料开发及复杂构件产业化项目
九河先进科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航空钛合金液压作动筒制备技术
西安赛福斯材料防护有限责任公司
空天科技装备用轻质高强TiAl合金材料及部件低成本制造
季华实验室
“翼”想天开——超临界翼型智能创成设计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面向空天飞行器的复合相变——拓扑智构新型热控解决方案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面向低空载人飞行器的高安全性航电计算机
昂际智航(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海陆空天全域机电伺服系统
北京航星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航空机轮刹车高可靠自动调隙装置
及装试检一体化
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飞机飞管飞控系统总装集成测试技术应用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国之重器 ·咽喉命门——涡轮导向器流通面积检测装置
沈阳航发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固定翼灭火飞机承压罐式重力排放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高端装备透光屏蔽件性能原位检测设备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复杂机载环境下的电路模块敏捷维修技术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压缩供气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
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向左更多项目竞演照片
创业组
针对大带宽、捷变频合成孔径雷达威胁的要地防护项目
北京轩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卫星通信用射频模块系统级封装技术
成都万应微电子有限公司
新一代中小型涡扇发动机——TMS800
浙江天目涡轮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低空空域数字化制图系统
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液氢储罐
江苏君澄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涡轮盘榫槽高效精密拉削加工的
数控五轴拉床及智能化生产线
浙江畅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执行器EMA在飞行器领域的应用
罗尔西科关节模组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A32X Lite - 全球最小整舱飞行模拟器
摩陀娑罗(上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大飞机蒙皮及组合壁板高质量、低成本、绿色化批量制造工艺及设备技术
西安兴航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切削数据服务平台
辽宁新嘉合精密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芯动低空——高性能低成本航空发动机
四川星空航发科技有限公司
大型装备智慧维修平台AI-MROS
云舟智维(武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高精度MEMS惯性器件
武汉衡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向左更多项目竞演照片
基于人工智能的增材制造新型高温合金研发与应用
北京三航极材精细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油的开发与应用
贵州安顺润通航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束点打印选区熔化设备
西安空天机电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航空发动机耐高温超构表面
声衬设计与智造技术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同济大学
基于国产化网分的现场雷达隐身检测系统
成都玖锦科技有限公司
航空、航天轻量化一体化构件
增材制造智能装备解决方案
航天增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导电纳米金属涂层体系
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
射频旋转关节
京航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金属增材制造的多模态AI智能缺陷检测与支撑优化系统
中航天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复杂机载环境下的电路模块敏捷维修技术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自研芯片的
微型极高精度微弱电流感知模块
西安恒翔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智柔精检”——基于大长径比柔性机械臂的航空发动机智能检修系统
西北工业大学
光联智检-天工翼巡:
航空装备智能健康监测与巡检系统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精度航空目标6D位姿测量技术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机载快照式近红外多光谱成像系统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线性执行器EMA在飞行器领域的应用
罗尔西科关节模组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飞行器(卫星)激光通信有效载荷
北京融为科技有限公司
A32X Lite - 全球最小整舱飞行模拟器
摩陀娑罗(上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国之重器 ·咽喉命门——
涡轮导向器流通面积检测装置
沈阳航发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血液卫士”——全栈自研滑油液位传感器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迅鹰380—— —种革命性的高适应性低成本固定翼无人运输机
西安飞豹科技有限公司
飞行汽车鹄影S6项目
天圣智飞(成都)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仿生无人飞行平台的机场生态驱鸟系统
西北工业大学
芯动低空——高性能低成本航空发动机
四川星空航发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低功耗模块化桨叶防除冰装置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商业宇航用智能服务芯片研发及产业化
珠海芯探索微电子有限公司
末端制导智能载荷系统
北京清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低空经济通用智驾飞控系统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倾转双旋翼微型高动态飞行器
北京航之鹰科技有限公司
eVTOL飞行器气弹综合分析软件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西安前沿动力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适用于多场景应用的高效轻量化燃料电池系统
上海晶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领先的蓝牙卫星星座通信系统
北京蓝凌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航空航天金属导管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化集成系统
浙江金马逊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极低轨AI遥感卫星
上海太驿微行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低空经济的四轴集成操纵系统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微光一号运载火箭项目
北京微光启航科技有限公司
“潜查者”仿生静音扑翼飞行器
西北工业大学
面向人机共融智能感知技术的柔性化解决方案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北工业大学
卫星通信用射频模块系统级封装技术
成都万应微电子有限公司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融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南通高新产业招商发展有限公司
南通众鑫科创人才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安顺开发区众鑫招商服务有限公司
史鹏飞
西安恒翔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杨治中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压气机研究部部长
张军岭
航空工业自控所微系统工程部
陈彦联
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科信部项目主管,陕西省航空学会副秘书长
尚 洁
航空工业自控所机电工程部
孟天麒
航空工业自控所飞行控制系统部
袁祖武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国投创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聂 瑞
人保资本股权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总监
殷卫宁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专职委员,曾任航空工业总经理助理、产业拓展部部长
唐 军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专职委员,航空工业西飞原董事长、总经理,航空工业成飞原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陶向荣
中国通用咨询投资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解文涛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张彦仲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科信部项目主管,陕西省航空学会副秘书长
樊会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研究员
吴光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
殷时军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用航空局原总工程师
顾惠忠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军委科技委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
张国珍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石小平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于 卓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中航机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
王 涛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型号总师
付明耀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
白小刚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中航通飞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华翔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中航工业集团科技委专职委员、某专项办原主任、军品科研一部原部长、项目管理中心原主任
刘志伟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
刘 林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专职委员、科技与信息化部原部长,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原所长
刘 强
航天科技集团原研发部部长
祁建新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
许建华
航空工业区域合作推进办(赣鄂湘)主任
孙 伟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杨拴昌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三航产融科技研究院院长
余 枫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专职委员,中航直升机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
宋科璞
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院原院长,航空工业西飞原总经理
张 辉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航空制造装备首席专家,原中航国际副总经理,中航国际航空发展公司原董事长
陈 暘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季晓光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专职委员、军品项目科研部原部长,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原所长
岳亚洲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天创航空导航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术专家
录大恩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专职委员,原中航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胡发兴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飞航技术研究院产业总监
姜 军
航天五院科技委常委,卫星总体技术专家组成员,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宣晓刚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飞控(大气)首席专家,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袁小舟
中电集团第六研究所原科技委主任、常务副所长
莫修辞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航空工业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
贾文强
中国航发商发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部部长
柴建忠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研究员
徐朝梁
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原副所长
殷卫宁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专职委员,曾任航空工业总经理助理、产业拓展部部长
高继明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顾问专家,原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唐 军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专职委员,航空工业西飞原董事长、总经理,航空工业成飞原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常金平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
韩 维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
温革强
中国商飞公司采购与供应商管理部部长助理
潘 新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魏金钟
中国航空研究院特聘专家航空工业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原部,产业拓展部原部长中国航空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
刘万明
中航融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曲景文
惠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许峻铭
熙诚致远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广博
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军工组组长
李 冰
国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杨圣军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尚道众盈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 波
中信聚信(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 波
中电科网信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部门总经理
张冕峰
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二部副总经理
张 超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军工行业首席
张敬峰
中航融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 卫
惠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家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副总经理 ,基金二期投资决策委员会常任委员
骆 鑫
中国国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四部执行董事
袁祖武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国投创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聂 瑞
中国航空学会产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人保资本股权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