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 登录,请登录后提问!
已搜索到条记录
请稍后,加载中....
1、晟楠科技业绩状况良好
近年来公司收入与利润增长较快,尤其是公司包括航空减速控制器、航空阻尼器等产品在内的航空机械类业务,2019年-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29%,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55%,毛利率始终高于55%。
2、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军工行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国防支出预算持续增长,2023年国防支出预算为15,500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7.2%,为晟楠科技主营业务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3、核心业务配套我国核心国防装备
发行人为大部分产品的唯一承制单位。2019年至2022年,公司航空机械类收入复合增长率达45.73%,2022年航空机械收入占比达到74.39%,毛利占比达到79.24%,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公司目前航空机械业务主要配套于我国的最新一代战斗机。
4、现有配套型号成长空间广阔
美国已全部列装了四代机和五代机,对我国存在代际优势,比如五代机战机数量中国为美国的5%,且中方老旧机型占比大,换代升级空间显著。
5、更新维护需求蓄势待发
晟楠科技所配套的我国某型先进战机正处于装备初期,后续随着产能逐渐充足,进入批量交付期后按照航空相关配套装备将产生更新维护需求,晟楠科技届时将仍有较大的维护的市场增长空间,且相关产品皆有使用寿命需要定期更换。
6、后续原型和改型的持续配套
7、综合电源业务亦配套核心装备
8、其他拓展业务方向
(1)产品参与无人机配套
公司以减振器相关设备为代表的产品应用于先进无人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数据,2019-2024 年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可达到 15.12%。未来随着国内无人机的逐步列装,需求将快速上升。
(2)微特电机业务前景广阔
晟楠科技特种微特电机项目自2017年至今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合作研发,累计研发投入超百万元。若微特电机业务成功进入我国导弹武器装备产业链,将为晟楠科技带来全新的业务模块,成为晟楠科技另一个业绩支柱。
(3)综合电源方舱业务前景广阔
9、在手订单充足
截至2022年末,发行人在手订单为16,349.00万元,相较于2019年末增长262.31%,在手订单充足且增长迅速,上述在手订单预计在1-2年实现对应收入。
10、供应能力得到客户认可
11、核心资质铸就竞争壁垒
发行人和子公司上海航联均已取得军工四证,其中《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含金量高,可说明发行人主要业务对国家战略安全有一定影响。
12、技术实力强劲
13、可比公司市盈率水平
(1)16倍市盈率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
(2)16倍市盈率低于北交所目前上市的军工企业
北交所目前上市的企业中,具有军工资质的企业为通易航天以及星辰科技,其平均市盈率34.85倍。
一、行业风险
(一)涉密信息的特殊披露方式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判断的风险
公司业务主要为军品业务,部分生产、销售和技术信息属于涉密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军工企业对外融资特殊财务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公司涉密信息应采取脱密处理的方式进行披露,部分无法进行脱密处理或者进行脱密处理后仍存在泄密风险的信息,应取得国防科工局批复同意后豁免披露。
(二)涉密信息泄露的风险
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定办法》,拟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均须经过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发行人已取得保密资格,存在因一些意外情况发生导致有关涉密信息泄露的风险,如果发生严重泄密事件,可能会导致发行人丧失保密资格,不能继续开展军工涉密业务,进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三)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
公司直接下游客户主要是军品总装企业,终端客户为军方, 因为军工产品涉及国防安全的特殊性,国家对军品采购实行了严格的控制,军品采购具有高度的计划性,公司产品的需求整体上受我国军费预算和装备采购计划影响。除军工产品出口外销外,我国军队是军品的最终和唯一客户,导致了军品采购市场是完全的需方市场,只有军工企业客户有需求的产品或项目才可能实现收入。因此,军方和军品总装企业采购需求的变化将直接导致发行人经营业绩的波动,未来可能存在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此外,未来存在由于世界军事格局、国家国防战略等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导致下游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四)对中航工业依赖程度较高且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我国军工市场普遍面临客户集中的情况,这是由我国军工行业高度集中的经营模式导致的。发行人的主要客户包括以中航工业、航天科工、中国兵器、航天科技等为代表的国内大型军工集团、军队所属单位以及其他军工企业。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以同一控制下合并口径计算,发行人来自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占比在90%以上,发行人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发行人对前五大客户依赖程度较高,其生产经营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一方面,若军工行业未来整体发展政策以及预算水平发生变化,导致军工集团等客户产品需求大幅减少,将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客户集中度过高对公司的议价能力也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
此外,报告期内发行人来自中航工业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79.80%、68.69%和90.95%,对中航工业依赖程度较高。如果未来中航工业产品需求因军工行业政策、国防预算等产生不利变化,可能导致中航工业及其下属单位对于公司的采购减少甚至停止,将会使公司收入出现大幅下滑的风险,对公司生产经营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五)不能持续取得军工资质的风险
公司收入和利润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军品业务,公司已经取得了相关军品承制所需的必要资质,包括《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三级保密资格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和《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该等资质每过一定年限需要进行重新认证。如果未来公司不能持续取得上述全部资质,将有可能无法从事相关军品的生产,进而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六)与可比上市公司所处细分领域存在差异,无法直接将市场地位、技术实力、核心竞争力进行对比的风险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尚不存在同时以航空机械和综合电源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虽然发行人选取可比公司时,已充分考虑与发行人财务、业务的可比性,选取了军工行业中与发行人产业链定位相似、下游客户类型相似,主营业务涉及为军用航空提供配套产品的制造业公司作为可比公司,选取的可比公司在业务模式和财务指标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但发行人与可比公司产品用途及所在细分领域仍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存在直接竞争,因此发行人与可比公司不具备市场地位上的可比性、发行人技术实力及衡量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业务数据、指标无法与可比公司直接进行对比。投资者将因无法获知公司的上述对比信息,从而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精确判断。
(七)竞争加剧风险
随着国家战略的深化推进,民参军、竞争性采购逐步放开,或者新的跨界竞争者的加入将使产业竞争逐渐加剧,原有市场格局可能出现变化,公司可能面临新的竞争对手带来的竞争风险。若公司或公司产品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未来公司产品可能被行业内新增竞争对手的竞品所取代。
(八)行业政策风险
(九)全球经济周期性波动和贸易政策、贸易摩擦的风险
目前全球经济仍将处于周期性波动当中,尚未出现经济全面复苏趋势,依然面临下滑的可能。公司原材料中存在原产于境外的原材料,若未来贸易摩擦持续加深,或相关国家贸易政策变动、加征关税、对相关原材料进行出口管制等导致贸易摩擦加剧,可能会对公司产品销售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公司未来经营业绩,若相关供应商存在供货延迟或无法按时供货的风险,对公司未来生产经营状况亦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
(一)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风险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人口结构发生较大改变,由此引起的劳动力招聘难度加大、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情况,是国内多数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公司设计、生产、安装环节均主要依靠人工,而且上述岗位对劳动力质量和数量亦存在较高要求。随着客户订单的增长,公司未来仍需补充较多的人力资源,因此存在由于客户订单增长但公司未能招聘到足够适合岗位要求员工的风险,继而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未来公司员工工资水平可能继续上升,人工成本支出将相应增加。因此,发行人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风险。
(二)技术失密的风险
公司专注于航空机械和综合电源的工艺、技术和应用研究,经过多年经营,公司积累了大量军用航空配套装备研发、设计和生产加工的一系列工艺技术,上述技术信息对于公司经营至关重要。如果公司有关核心技术的保密制度和管理措施未能有效执行,将可能导致核心技术失密的风险。
(三)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军品要求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稳定性,配套产品质量作为军品总装企业甄选供应商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一旦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将严重影响公司后续订单的获取。同时,由于军用航空设备的特殊性,造价高昂,且关乎国土安全和官兵生命安全,一旦军机出现重大事故,若经调查被认定为军机本身质量问题,则产业链上相关生产商都可能被追偿或遭受信誉损失。
(四)项目制合作结束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风险
发行人主要产品的最终用户为军工企业等,由于军工行业最终为军方服务,由于军方项目导向较强,发行人与客户开展的大部分合作是基于某型武器装备或者某型武器系统而进行的项目制合作。若发行人出现研发方向选择偏差,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或者对于市场未来发展信息获取不充分等问题,将会导致与客户在现有项目制合作结束后,公司无法获取其他项目,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五)未来无法持续获取新客户的风险
发行人主要产品的最终用户为军工企业等,由于相关产品系“非标准化”的个性化定制产品,其研制通常需经过立项、方案论证、工程研制、设计鉴定等阶段,从研制到实现销售的周期较长。且订单的下达由军方审批程序、研发采购计划等多种因素决定,导致发行人对于新客户订单的获取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如果发行人军用产品的品种、型号等变更、对新技术方向选择出现偏差、对新客户的需求把握不准、产品质量不能持续改善、新产品或改进型产品不能吸引客户,公司可能在获取新客户的过程中面临竞争失败的风险,将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六)机器设备成新率较低的风险
三、财务风险
(一)经营业绩波动的风险
1、暂定价格与审定价格差异导致业绩波动的风险
根据《军品定价议价规则(试行)》的规定,国内军品的销售价格由军方审价确定,由于军方对新产品的价格批复周期较长,针对尚未审价确定的产品,交易双方按照合同暂定价格入账,在军方批价后对差额进行调整。发行人军品审价周期和进度主要受到有关审查部门的进度影响,距离最终完成审价获取审价批复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尚未完成审价的产品存在未来某期间集中根据军审定价的结果调整当期收入的可能性。发行人主要产品尚未获得军方审价批复,因此,公司存在因军品暂定价格与审定价格存在差异导致收入及业绩波动的风险。
审定价格的确定将受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难以合理预估暂定价格与审定价格的差异大小。为对审定价格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分析,对于按照暂定价格确认的收入,假设审定价格较暂定价格的差异在±5%、±8.97%(自挂牌至2022年末均值)、±10%及±15%,模拟测算对于发行人营业收入的影响金额具体如下:
情景调整金额占比2022年度营业收入占比2022年度利润总额单位:万元+15%5,978.7143.04%112.51%+10%3,985.8028.69%75.01%+8.97%3,575.2725.74%67.28%+5%1,992.9014.35%37.50%-5%-1,992.90-14.35%-37.50%-8.97%-3,575.27-25.74%-67.28%-10%-3,985.80-28.69%-75.01%-15%-5,978.71-43.04%-112.51%
注:本表以发行人自设立以来以暂定价格确认收入的金额为基数测算。其中2021年5月航空减速控制器和航空阻尼器暂定价格发生变动,发行人已将本次暂定价格变动累计影响数于2021年进行确认,上述两款产品以变动后暂定价格为基数参与上表测算。
据此,审定价格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审价完成当期的经营业绩的波动加大。
2、暂定价格调整导致的盈利波动风险
由于军品审价批复周期一般较长,在军方未批价前,发行人向客户交付的价格按双方协商的合同暂定价格入账,出于会计核算谨慎性考虑,为保证收入确认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行人根据取得的最新证据对暂定价格进行调整,同时对暂定价格调整的累积影响在当期进行确认。2021年,发行人航空机械类产品航空减速控制器和航空阻尼器暂定价格下调23.10%,并对应调减营业收入3,996.24万元。因此,公司存在暂定价格调整导致收入及盈利水平波动的风险。
3、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公司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3.04%、56.16%和66.86%,毛利率水平相对较高。未来,若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大幅上升,或者主要产品军方批复价格降低,公司面临毛利率水平下降的风险。
(二)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10,535.36万元、12,814.35万元和11,713.07万元,占当期末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64.04%、53.21%和56.13%。受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军品业务的结算特点及对主要客户收入规模上升的影响,公司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相对较高。随着公司航空机械类产品和综合电源类产品的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应收账款规模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公司可能出现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或者无法收回的情况,这将对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生产经营和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三)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补助变化的风险
2020年至2022年,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分别为261.42万元、351.48万元和147.48万元,占同期公司利润总额的11.40%、11.05%和2.78%。
(四)存货余额较大及跌价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217.57万元、1,981.82万元和3,876.75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7.40%、8.23%和18.58%。
报告期内,公司存货余额呈上升趋势,如未来存货余额进一步增长,则存货发生跌价的风险也将进一步增加。若未来公司产品的市场价格出现长期大幅度下跌或原材料、产成品适用的终端型号停产、退役,公司存货将面临跌价损失,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会造成不利影响。
(五)偿债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主要偿债指标如下: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母公司)分别为47.41%、55.04%和39.85%,资产负债率水平较高。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一方面使公司面临一定的偿债风险,另一方面,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持续扩大,资金需求持续增加,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也为公司新增债务融资带来一定的压力。
四、内控及管理风险
(一)实际控制人控制不当的风险
公司实际控制人叶学俊、苏梅、叶楠合计直接持有公司47,526,696股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70.63%;通过福晟投资间接控制公司3,627,504股股份的表决权,占公司股本总额的5.39%。尽管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等制度,公司实际控制人仍可能利用其控制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对公司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经营决策等重大事项进行不当控制,从而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
(二)规模扩大引致的管理风险
公司成立以来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层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不断完善,形成了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随着本次发行后募投项目的实施,公司资产和业务规模将大幅提高,对公司的人才、技术、内部控制等诸多方面的管理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的管理能力不能适应公司规模持续扩张的需要,管理体制未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及时调整、完善,公司存在规模迅速扩张导致的管理风险。
(三)票据使用不规范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背书的情况,并由此造成500万元商业承兑汇票诈骗损失。2021年,发行人与江苏武专存在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背书81.84万元。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背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规定,但不构成票据欺诈、非法经营等应当受到刑事处罚或行政处罚的情形。除上述情形外,公司在报告期内不存在其他票据违规情形。公司已针对上述票据违规情形制定了《票据管理办法》,对票据的开具、收取、贴现、背书、到期等流程进行了明确规定,从源头上杜绝了可能存在的类似情形。公司在报告期内存在的票据违规情形虽然不构成重大违法违规,但上述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仍需持续关注。
(四)转贷款风险
2020年发行人存在转贷行为,发行人转贷行为不符合《贷款通则》的规定,存在不规范情形,但是发行人在签订合同与获取贷款的过程中不存在欺骗手段,不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转贷所获资金均用于公司的日常经营及正规业务开展,未用于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或用途,相关行为已停止,发行人通过转贷取得的借款均已按约还本付息,未发生逾期还款或其他违约情形,资金结算方面无不良记录,未造成银行实际损失。
(五)虚开发票的风险
2020年为规避员工个人所得税,发行人存在通过供应商虚开发票以冲抵备用金的情形,累计冲抵备用金金额118.78万元。虽然上述事项涉及个人所得税已经完成补缴,发行人已经进行整改,且主管机关已证明该事项不构成重大违法违规,但公司内控机制的有效执行及虚开发票的责任风险仍需要持续关注。
(六)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存在未弥补亏损的风险
五、研发与技术风险
公司的自主研发系服务于军方科研项目的前瞻性科研活动,报告期内自主研发投入规模较小且少于军方科研项目投入,符合当前阶段发行人资金规模较小、军方科研项目需求旺盛以及军方科研项目的积累更有利于获取新一代产品的业务机会的背景,由于军品对于可靠性要求极高,短期内军用航空设备不会产生较大程度的更新迭代,发行人目前的研发投入可以满足客户现有更新迭代的需求。
但随着航空机械和综合电源类产品的技术、工艺装备不断进步,新工艺的应用也在不断进步,新领域应用产品的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如果公司在自主研发方面投入不足将可能导致公司在承接基于新工艺、新技术的军方科研项目或承接军工产品更新迭代项目时能力不足、竞争力下降;如果公司的研发路线判断失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不及时,或者技术进步不能紧跟行业发展,则将产生技术落后、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公司参与新型号研制的竞争力削弱,进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六、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
本次发行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公司产能提升和补充流动资金,其可行性分析是基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发展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实际经营能力等因素做出的。尽管公司对本次募投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审慎测算,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建成投产、是否能够实现预期效益,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产生一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对公司短期内的经营业绩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七、发行失败风险
公司目前股东人数较少、公众股东持股比例较低,且市场环境和发行价格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公司本次公开发行的发行结果存在发行股份数量、发行对象人数、发行后股东人数、公众股东持股比例等不符合进入北交所上市条件或者北交所规定的其他情形,则为发行失败。发行人本次公开发行存在发行失败的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发行失败后公司将在创新层继续挂牌。
八、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的经营风险
2022年初,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致使华东地区经济遭受严重影响。由于公司主要业务系为国家军品生产任务进行配套,公司的客户主要为中航工业等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军队研究所等军方单位,订单较为稳定。
如果疫情进一步加重、国内工厂大面积停工、国家的军工产业政策受产业链传导出现较大不确定性,依然可能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下降、应收账款回款速度减慢,削弱公司的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