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3 材料 3.1 混凝土基材 3.2 机械锚栓 3.3 化学锚栓 3.4 植筋材料 4 设计基本规定 4.1 锚栓选用 4.2 植筋 4.3 锚固设计原则5 锚固连接内力计算 5.1 一般规定 5.2 群锚受拉内力计算 5.3 群锚受剪内力计算 5.4 基材附加内力计算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6.1 机械锚栓 6.2 化学锚栓 6.3 植筋7 构造措施 7.1 锚栓 7.2 植筋8 抗震设计 8.1 一般规定 8.2 抗震承载力验算 8.3抗震构造措施9 锚固施工与验收 9.1 一般规定 9.2 膨胀型锚栓施工 9.3 扩底型锚栓施工 9.4 化学锚栓施工 9.5 植筋施工 9.6 质量检查与验收附录A 常用锚栓类型及破坏模式附录B 混凝土用化学锚栓检验方法附录C 锚固承载力现场检验方法及评定标准附录D 后锚固工程质量检查记录表本规程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
这本《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无疑是混凝土结构工程领域一本非常重要的参考手册。我一直在寻找关于后锚固技术方面更深入、更细致的指导,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操作指南,更像是为工程师们量身打造的一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宝典。从内容的编排上,我能感受到编者在力求全面和严谨。书中对后锚固的基本原理、各种类型锚栓的性能特点、以及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行为表现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特别是关于锚栓的承载力计算、连接设计、施工安装要求等方面,都有非常详尽的条文和公式。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疲劳、抗震等特殊工况下锚固设计的讨论,这对于一些高要求的工程项目来说,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这本书《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的出现,无疑是对当前建筑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有力推动。它填补了我们在后锚固技术应用领域中一些模糊的地带,为工程师们提供了一套统一、科学的技术标准。我经常在项目中遇到关于后锚固设计的难题,而这本书总是能提供给我准确的解决方案。从最初的锚栓选型,到后期的施工验收,书中几乎涵盖了后锚固技术的全过程。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锚固承载力可靠度指标的选取和评定方法,这使得我们的设计更加科学严谨。
这本书《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基础之上。书中对各种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方法,都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荷载组合、安全系数的选取原则,这使得我们的设计更加可靠。同时,书中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锚固设计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例如当混凝土强度不足、或锚栓布置过于密集时,如何进行调整和设计。这些内容都体现了编者对工程实践中各种复杂情况的深刻理解。
作为一名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规范的重要性。而《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这本书,就像是为我们这些一线工作者量身定做的一份“圣经”。它不像某些理论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书中对各种后锚固方式的适用范围、优缺点进行了清晰的对比,方便我们在不同的工程场景下做出最佳的选择。我特别注意到其中关于锚栓的选型、安装间距、边缘距离以及锚固深度的具体规定,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的关键要素。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图示和算例,使得抽象的计算过程变得直观易懂,大大提高了我们理解和应用规范的效率。
我是一名工程监理,确保工程质量是我的职责。《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这本书,无疑是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为我提供了一套清晰、明确的检查和验收标准。我总是根据这本书的要求,对后锚固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锚栓的材料证明、安装记录、以及承载力试验的规定。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才能确保锚固工程的质量。这本书不仅帮助我履行职责,更让我深刻认识到后锚固工程的重要性,以及在工程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作为一名在学术界研究结构工程的学者,《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它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工程规范,是我进行学术研究时重要的理论支撑。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锚栓受力机制的深入探讨,以及不同锚固形式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表现分析,感到非常感兴趣。这些内容对于我理解和预测锚固系统的实际行为,进一步开展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必将推动我国后锚固技术研究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像我这样刚入行的年轻工程师来说,《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是一本非常值得深入研读的书籍。它系统地介绍了后锚固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书中从基础的锚栓类型、材料性能,到复杂的受力分析、设计方法,都进行了循序渐进的讲解,让我能够逐步掌握这项关键技术。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施工细节的强调,比如关于钻孔的精度、清孔的要求、以及锚固剂的施工工艺等,这些细节往往是影响锚固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容易被忽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进行设计,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理解了为何要这样设计,以及如何在施工中确保设计的可靠性。
我是一名从事幕墙工程的技术人员,后锚固技术在我的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份无价之宝。它系统地阐述了各种后锚固技术在不同混凝土结构上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幕墙工程中常见的各种固定方式,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和要求。我之前在一些项目中,对于一些特殊形式的锚固连接,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而这本书为我提供了清晰的设计思路和计算方法。书中对锚栓的承载性能、疲劳性能、以及耐久性等方面都有深入的探讨,这对于确保幕墙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这本书《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程,更是一本关于安全和质量的教科书。我始终认为,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最终的工程质量,而锚固环节更是如此。这本书对施工安装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严谨的规定,从钻孔的直径、深度,到锚栓的安装方向、拧紧力矩,都力求做到精确无误。我注意到书中关于锚固施工质量的检验和验收标准,这对于确保工程质量至关重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工程的成败。
我对《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这本书的评价,可以用“实用”和“全面”两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贴近实际工程需求,提供了大量可操作性的指导。我经常在设计项目中使用这本书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它为我提供了各种锚固方式的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混凝土裂损、碱骨料反应等不利因素对锚固性能影响的讨论,这些都是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锚固系统的可靠性,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