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aqus的建筑结构隔震性能深入分析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在建筑结构的全生命周期中,地震作用是可能引起结构严重破坏的最主要原因。在设计过程中,通过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保证结构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使结构抗震性能满足要求。规范中有众多的具体条文来实现这一目标,比如:控制框架与剪力墙的剪力分担比例和倾覆力矩分担比例,从而实现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二道防线;控制混凝土构件的轴压比,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延性;采用合理的配筋方案,保证墙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等原则;以及通过剪重比控制结构的整体刚度等[1]。

除了规范中上述传统设计方法,还可以通过增加阻尼构件或者耗能构件,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减小对主要承重构件的地震能量输入。这种方法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结构,因此在高层设计中被广泛采用。

另一方面,采用隔震方法减小地震能量的输入,则可以降低结构整体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但由于隔震通常不适用于高层结构[2],在一般多层中采用又会大幅提高成本,且相关规范不够完善,因此在国内应用不多。

隔震结构的设计中,规范要求隔震结构相对于非隔震结构的底部剪力减小50%,则可以将结构的设防烈度降低一度进行常规设计[3]。因此,隔震设计的关键是增加隔震支座后结构的底部剪力。

本文采用Abaqus,通过时程分析的方法,对上述隔震结构的常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算例的时程分析结果显示,在大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的性能与小震弹性设计会存在明显差异,从而揭示了这一方法的局限性。

结构模型与小震设计

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图1b增加了隔震层,采用隔震橡胶支座HDR400[4],橡胶层厚度75mm,竖向刚度K=2050000KN/m,水平等效刚度Kh=1080KN/mmm。屈服前刚度4030KN/m,屈服后刚度730KN/m,屈服剪力32KN。为了比较,原始结构模型采用两种方案:

M1: 剪力墙洞口2500*2500,剪力墙厚240mm

M2: 剪力墙洞口2000*2500,剪力墙厚280mm

小震弹性设计中,隔震支座采用等效侧向刚度计算结果(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场地类别II,特征周期Tg=0.45,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lpha=0.12)。

周期结果列于表1,楼层剪力和位移角包络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小震弹性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支座后,两个模型的底部剪力都减小了约50%,因此按照规范设防烈度可以降低一度设计,但可以看出两个模型的位移角分布有明显差异。

材料及隔震支座定义

材料本构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选用[5]。隔震支座采用Abaqus中的连接单元CONN3D2(CARTESIAN)模拟[6],如图4所示。

图4 CARTESIAN连接.

隔震支座竖向与水平向的力与变形曲线分别于图5a和图5b所示。

隔震与非隔震结果比较

采用图6所示人工波加载,分析M1,M2两个模型在采用隔震和不采用隔震情况下的抗震性能。

图6 地震波加速度时程

两个方向的楼层剪力包络对比分别如图7a和图7b所示,结果显示在结构的中下部,两个方向的楼层剪力减小幅度明显小于50%,尤其是x向结果。

X向楼层位移角包络如图8所示。结果显示,隔震对大震作用下的位移角影响主要体现在结构的上部,也说明在大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中,隔震支座作用被削弱。

结构底部剪力时程对比结果如图9所示。隔震支座使结构的频率明显降低,因此应该关注地震波中的长周期部分;在大震作用下,隔震支座使底部剪力减小,但相对于小震弹性这种作用被削弱。

图8 X向楼层位移角包络

图9 结构底部剪力时程

剪力墙核心筒混凝土的受压损伤如图10所示。结果显示,同样的隔震支座虽然在小震中得到几乎相同的计算结果,但在大震中,显然模型M2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图10  核心筒混凝土受压损伤

结论

对于隔震结构,小震弹性设计方法要求地震作用下底部剪力减小50%,则结构的设防烈度可以降低一度进行常规设计。本文通过时程分析的方法,考察隔震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性能,结果显示,在大震作用下,结构的整体响应,无论是位移角还是结构的剪力,与小震结果都有明显差异,隔震支座对结构性能的改善,主要体现在结构的上部,对结构的中下部则较小,且不再满足规范中对剪力降低50%的要求。另一方面,非线性的影响会对结构的计算结果起到放大作用,使微小差异的结构方案在大震作用中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抗震性能。

THE END
0.从建筑的角度看防震措施|结构设计|Expertise|NIKKENSEKKEI该种结构形式不仅能够实现较高的抗震等级,相较于抗震及减震结构还可以实现自由度较高的建筑规划设计。 由于隔震结构可以在地震时减缓建筑的摇晃程度,减少家具和固定装置等的跌落及损坏,从而充分保证建筑在地震后的功能,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建筑设计中。 性能设计 性能设计是通过与客户沟通确定客户所需的性能jvzquC41yy}/prpmgp4dq7or1et0gugtvotg8xvtwiuw{fnagthkwjgtkth1|jkuooda{juknofpljaqhecwrqfkpmt0qyon
1.PKPM软件说明书隔震结构非线性设计分析软件PKPMGZ.pdf自动生成隔震支座布置方案 ⚫ 自动进行隔震和非隔震,中震和大震的多模型计算 ⚫ 自动进行水平向减震系数计算 ⚫ 自动进行下支墩设计 ⚫ 隔震层和隔震支座的验算 ⚫ 生成隔震结构计算专项计算书 2 第一章 隔震结构非线性设计分析软件简介 第二节启动GZ 模块 图 1-1 启动PKPM-GZ 主界面 隔震模块主界面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732A4734633;5222653<90ujzn
2.大楼“长高”如何抗震?同济大学科学家探索“如竹之韧”同济大学大楼越造越高,体量越来越大,造型结构越来越复杂,面对强震和飓风等自然灾害,这些建筑能否屹立不倒?“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理念,大震不倒,是否就意味着高昂的造价? 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我校土木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李杰认为,建设韧性城市,结构分析和设计理论需要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2/99/285eql2kmobc€f9;:977B3ujvsm
3.土木工程学院在线开放课程上线其中,将涉及到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桥梁结构、砌体结构、地下结构、特种结构等十多门工程结构类课程,整合成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工程结构设计”主干课程群。该课程群由“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工程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桥梁工程、地下结构工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组 jvzquC41ek|jn7xgw0kew7hp1462:8623;5d3B=:8c875A>31rghg7m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