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减隔震行业现状分析:政策由“鼓励”转为“强制”市场快速容量

前言:减隔震是指通过隔震器将基础和上部结构隔离(隔震)或通过阻尼器等消能设备(减震)以降低地震作用的技术,狭义的减隔震主要指建筑领域。近年来,为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国家政策态度由“鼓励”转为“强制”,并且减隔震技术经济效益明显。不过,建筑减隔震进入门槛较高,所以多家企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进而强化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建筑减隔震行业市场容量快速成长,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150亿元。

1、减隔震技术“以柔克刚”,效果优于传统抗震结构

建筑减震技术与隔震技术对比

项目

建筑减震技术

建筑隔震技术

抗震立足点

立足于“抗”

立足于“隔”

应用范围

应用范围广,可用于抗地震、抗风震

主要用于抗地震

抗震效果

降低地震作用的20%-30%

降低地震作用的50%-80%

设计难易度

比较复杂、繁琐比较简单、易操作使用年限多数不少于50年,部分粘滞阻尼器的使用年限为30年

不少于60年

美观性

占据建筑空间,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美观性,增大公摊

较好,上部建筑功能发挥更灵活,公摊更小

适用性

几乎适用于所有结构的建筑,不受制于高宽比

一般不适用于高宽比大于4:1的建筑和Ⅳ类场地,且传统建筑功能发挥需要与隔震层构造相协调

经济性

经济性不明显,有可能增加工程造价

减少上部建筑建材用量,安全性更高、公摊更少等优势有望增加楼盘均价

检修难易程度

减震建筑1/3~1/2的楼层需要布置减震产品,巡检较麻烦

只需统一巡检隔震层,检修难度较低

安全储备

安全储备小,震后仍需修复后才能使用

安全储备大,震后建筑物不维修或简单维修即可恢复使用

2、政策态度转向,由“鼓励”转为“强制”

为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人民财产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人大常委、住建部、发改委等先后发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推动建筑减隔震行业发展。并且,2021年5月,《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国务院批准通过,并于当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政策态度正式从“鼓励、提倡”转为“强制执行”。《条例》内容主要围绕四个主题:国家将大力扶持减隔震行业发展、减隔震需求大幅扩容、提升行业发展规范性和建立各环节全面追责机制。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主要内容

主题

主要内容

一、国家将大力扶持减隔震行业发展

国家鼓励和支持建设工程抗震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国家鼓励科研教育机构依法设立建设工程抗震技术实验室和人才实训基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对建设工程抗震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用地、融资等给予政策支持。

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建设工程抗震防灾能力提高,支持建设工程抗震相关产业发展和新技术应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工作机制,将相关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减隔震需求大幅扩容

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等公共建筑应当采用隔震减震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不丧失建筑功能。国家鼓励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隔震减震技术,提高抗震性能。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提高农村建设工程抗震性能。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实施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未达到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的老旧房屋改造计划,并给予政策支持。

三、提升行业发展规范性

国家应当加强隔震减震装置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隔震减震装置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质量信息管理制度,采集、储存隔震减震装置生产、经营、检测等信息,确保隔震减震装置质量信息可追溯。隔震减震装置用于建设工程前,施工单位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进行取样,送建设单位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当对隔震减震装置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得出具虚假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建设工程抗震性能、抗震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等进行调查、统计和监测。

四、建立各环节全面追责机制

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申请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擅自施工的,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明示或者暗示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和从业人员违反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抗震性能的,责令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专篇作为设计文件组成部分。

施工单位:工程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及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措施施工质量的管理,确保质量责任可追溯。

隔震减震装置生产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对隔震减震装置取样送检或者使用不合格隔震减震装置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鉴定单位:抗震性能鉴定单位未按照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性能鉴定,或者出具虚假鉴定结果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此外,住建部发布与《条例》配套的《建筑隔震设计标准》,在国家层面明确隔震行业的设计标准;住建部与质检总局共同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也已发布征求意见稿。可见,建筑减隔震行业在国家层面的立法体系正在日趋完善。

时间

部门

文件

主要内容

2021.09

国务院、住建部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

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2021.12

住建部、质检总局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

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的相关规定,补充了抗震等级二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提高了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它各类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下限值。

2022.03

住建部

《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送审稿)》

地震时正常使用建筑应保证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烈度的地震时,无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罕遇地震时,经简单或适度修理可继续使用。

2022.05

四川省住建厅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建筑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通知》

对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因、医院等八类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2022.06

四川省住建厅

《<四川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属于抗震设防专项审查范畴且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2022.12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规程》

减隔震工程设计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1.结构的抗震性能化目标;2.减隔震方案及相关计算分析;3.减隔震装置的规格、型号、性能、使用年限等技术指标;4.减隔震装置检验检测、施工安装和使用维护要求;5.减隔震构造措施要求,包括建筑做法、幕墙、机电及其他非结构构件连接构造、减隔震装置检查、更换的可靠途径等。建筑隔震工程上部结构验收、竣工验收及维护检查时,应对隔离缝和柔性连接进行验收和检查。

3、减隔震技术经济效益明显

而根据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李庆武等学者的研究,位于抗震设防烈度9度区的高层酒店项目增设屈曲约束支撑(BRB)后能够增强酒店的抗震性能,并减少墙、梁、柱、板使用的混凝土总方量,进而减少造价;同时能够降低酒店型钢造价,使得增设减震设备的建筑结构方案较原方案节省上部结构土建造价约7.2%,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根据兰州理工大学党育等学者的研究,对一般建设于抗震设防高烈度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框架剪力墙丙类建筑,采用隔震措施比采用传统抗震措施可降低直接建设费用约1%-5%,并且采用隔震措施可以降低震后损失及维修费用约8%-35%。由此可见,采用减震、隔震技术的建筑物的建设费用和震后维修费用相比传统抗震建筑物均有减少,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

4、建筑减隔震行业进入门槛较高,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

不过,建筑减隔震行业技术壁垒、综合服务壁垒和品牌壁垒较高。比如,隔震橡胶支座的生产过程包括钢板切割、清洗干燥、涂刷胶黏剂、橡胶塑炼、硫化装配等多个环节,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橡胶垫力学失稳,导致支座失去隔震作用。与此同时,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等从隔震产品的设计、生产、质检、安装和维护等多个方面都对隔震行业进行了技术规范。因此,建筑减隔震行业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目前,我国建筑减隔震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也均将研发重点放在对生产工艺的优化上,在保证产品高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进而获得一定竞争优势。

我国主要减隔震企业研发平台及研发重点

企业名称

研发平台

研发重点

震安科技

院士工作站—周福霖工作站,苏经宇工作室研发团队、技术工艺成本核算中心

公司在橡胶配方、胶黏剂的粘接工艺、硫化工艺、阻尼器生产工艺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和经验,能够保证橡胶的抗变形、抗老化、耐候性,以及橡胶和钢板的紧密粘接、阻尼器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等要求,从而有能力生产出高质量、高性能的隔震橡胶支座和阻尼器产品。

海德科技

公司技术部和研发部、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战略发展,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如超高阻尼隔震支座、防火隔震支座、耐低温隔震支座、摩擦摆式支座、建筑隔震支座无顶升更换、粘滞阻尼器等。

时代新材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轨道交通高分子材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工业与工程产业主要围绕轨道交通线路减振、桥梁建筑物隔震、系统减振等工业与工程领域,从事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深耕工业工程行业,是工程抗震安全整体方案的技术革命者,可提供全系列的桥梁隧道减隔振产品,是国内悬挂部件的头部企业、铁路桥梁支座产品核心供应商。

丰泽股份

院士工作站、省减隔震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不同钢质材料制成的阻尼器的阻尼特性研究;产品功能智能系统研究;桥梁伸缩装置免更换研究;伸缩装置自动焊接研究;加劲钢板自动喷涂技术研究;产品全过程质量可追溯系统研究;高阻尼特性橡胶材料研究;钢质球型支座和盆式橡胶支座结构优化研究;叠层橡胶支座的智能电磁硫化技术研究;产品高品质长寿命的技术研究;叠层橡胶支座硫化自动控制技术及自动修边技术研究;金属支座自动化柔性装配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机器视觉技术及离线编程仿真技术研究。

天铁股份

大型现代化研发中心(配备各类国内外高端的研发设备);与青岛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以技术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优势互补、共同攻关”的科研合作模式。

公司积极研发,从材料模量、内部结构、外形尺寸、参数性能等多个核心层面,完成了对建筑减隔震产品的系列化覆盖,全面满足市场上对建筑减隔震产品的性能需求,极大提升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设计方面,公司直径1.4米及直径1.6米支座实现批量供货,其中,直径1.6米支座产品,代表国内较高标准的技术要求。

5、我国建筑减隔震行业市场容量快速成长,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150亿元

综上所述,在国家政策支持、减隔震技术经济效益明显以及企业研发力度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减隔震行业市场容量快速成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建筑减隔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8亿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达到150亿元,实现10倍扩容。

我国按摩椅行业已形成覆盖上游原材料与零部件、中游研发制造、下游销售渠道及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产业基础扎实且分工明确。随着国民健康意识提升与市场教育深化,按摩椅需求来源日趋多元,消费群体持续扩容,使用场景也从家庭客厅向办公室、商场、新能源充电站等碎片化场景延伸。

当下,在城市更新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旧城区域绿地系统修复与生态功能提升已成为政府统筹协调的重点领域。因此,在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的过程中,旧城改造也为城市景观建设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3年,国家正式提出“新质生产力”,并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开始成为推动家居领域升级的重要力量,软体家具迎来了新的机遇与发展周期,而功能/智能化趋势以创新驱动,正是新质生产力时代下行业的关键突破口!其中,功能沙发作为软体家居智能化方向的关键品

目前,我国拥有庞大的内河航运网络,但高等级航道占比偏低,与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和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矛盾。数据显示,我国内河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已超过1600吨,但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占比仅12.4%,部分主干航道拥堵问题时有发生,升级扩容需求极为迫切。

当前,我国居民睡眠问题日益突出,平均每晚睡眠时长仅为6.75小时,且该时长呈下降趋势。2025年我国睡眠市场消费中智能电动床和智能床垫占比分别仅有4%,并且市场渗透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智能床垫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大。同时,龙头公司也开始针对市场需求加速布局,目前部分床垫产品已经实现对睡眠质量进行主动干预,提供助眠、防止打鼾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大中型专业岩土工程企业迎来出海机遇,未来有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我国岩土工程行业或将由分散到集中。“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大量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站、工业园区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几乎所有的基建项目均涉及岩土工程业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较大需求仍持续存在。2025年H1,我国

自2021年起我国智能门锁市场增速放缓,销量增长持续减速,至2024年出现负增长,全年销量同比下降3.00%。其市场结构显著变化:B端市场份额从2019年65%降至2024年44.1%,C端则提升至54.6%。同时随着C端市场的快速发展,智能门锁行业加速向线上渠道转型,线上销量实现强劲增长。

国内床垫需求市场庞大。随着我国城镇化稳步推进,新增住房交易以及存量房再装修将形成更多的床垫消费需求。随着国内消费者健康睡眠及换新意识的逐步提升,国内床垫使用年限有望逐渐缩短,将带动床垫更换需求的增长,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量空间。

THE END
0.房屋抗震技术导则发布本报讯 11月11日,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获悉,《合肥市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导则》近日已印发执行,要求采取措施提高房屋工程抗震设防能力,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合肥市地处郯庐地震带南段,实行以预防为主的防震减灾方针,建筑采用隔震减震技术后,在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jvzquC41pg}trjugt0ng5?:0eqs0jo|d1ri0exsvgpz04977335248hqpvkovh:535630qyon
1.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研究导语: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地震破坏力非常强,在对建筑物使用造成影响的同时,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之,建筑整体安全、抗震性能已成为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关键所在。在现代化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技术扮演着关键性jvzquC41yy}/i€~qq0ipo8qwpyko1sncp|nvn~sygp5kkjs|jwpjgptwnwtxgw4423<138;395770qyon
2.再见,结构人。我要去做减隔震设计了!结构微理论在抗规+高规体系、隔标、导则三个体系下,经济性和结构性能评价如何对比? 03 阻尼比到底是个啥? 如何判断减震结构附加阻尼比是否有异常? 为提高结构工程师的减隔震设计能力,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下属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创新中心,携手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建研数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特邀北京迈达斯技术jvzquC41yy}/uqfpi{kykwjk0ipo8ftvkimg8:433>427mvon
3.江苏力汇振控科技有限公司对于以上8类建筑要求: 1 按照重点设防类采取抗震设防措施; 2 保证发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3 应采取隔震减震等技术。 对于第1、3个要求,大家很容易理解,但对于第2个要求,各地执行理解不尽相同,特别是对于采用减震结构(因为隔震可以参考《隔标》进行设计;但对于采用减震设计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国家或行jvzquC41yy}/hxweguku0lto0et0c{ykenk0fnyckn4ivvqAkfC2:@
4.合肥将提高房屋抗震设防能力建立隔震减震建筑质量可追溯制度11月11日,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获悉,《合肥市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导则》近日已印发执行,要求采取措施提高房屋工程抗震设防能力,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加强我市房屋建筑工程隔震减震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提高抗震设防能力,市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了《合肥市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导则》。jvzquC41o0ng5?:0eqs0c{ykenk06A;;43
5.2024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大纲: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了2024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考试大纲内容,供考生学习参考: 第一部分 一、建筑工程设计与构造要求 (一)建筑设计构造要求 1.建筑物分类 2.建筑构造要求 3.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4.建筑隔震减震设计构造要求 (二)建筑结构设计与构造要求 jvzquC41yy}/lrfpujk:;7hqo1pjcwcq45gzƒq1iw814<6429776?970unuou
6.建筑和减隔震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盈建科绿色建筑和新版结构设计(GB50011-2010)、《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2013)、《云南省建筑消能减震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规程》等规范之外,还将陆续贯入各省地标;支持更丰富的算法、支持全面的阻尼器类型、支持更便捷的前后处理,可帮助设计师大大提升减隔震设计的jvzquC41v071lzpc0eun0ls1rkj`4A<9347597xjvor
7.《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减震隔震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今后,我省从事减隔震设计人员,要参加相关技术的培训,项目结构负责人应具备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承担减隔震工程设计单位应做好设计交底、技术指导和现场服务工作。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减隔震设计项目的施工图审查要求,我省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项目,施工图审查应由省内建筑甲级施工图审查机构承担;采用减隔震技术jvzquC41lli/p€sw0gjv0ls1428319;381i83>7c3:=65?4rcik/j}r
8.GB/T建筑隔震设计标准解读:技术要点与实施指南建筑抗震建筑 抗震隔震支座建筑抗震设计建筑 抗震 设计 GB/T 51408-2021相似标准 IS 1893-6-2022 结构抗震设计标准导则 第6部分:基础隔震建筑DB11/T 689-2025 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DB11/T 2296-2024 老旧厂房更新改造设计标准DB23/T 1502-2023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规范GB 51247-2018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 推荐 谁引用了GB/T 51408-2021更多引用 DB32/T 5181jvzquC41yy}/cwyrgfob0lto1uzbpmftf174:?643898/:50jvsm
9.2026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考试大纲二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建筑工程)科目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建筑工程技术 一、建筑工程设计与构造要求 (一)建筑设计构造要求 1.建筑物分类 2.建筑构造要求 3.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4.建筑隔震减震设计构造要求 (二)建筑结构设计与构造要求 jvzquC41yy}/4<80eqs0lƒx41fghcwl142862B4242?58<642;9497mvon
10.钢结构网架支座的8个主要技术性能海南减隔震支座厂家关于钢结构网架支座的这些技术性能,现在大家都了解到了吗? 历史上的今天: 2025: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发布《天津市建筑工程消能减震隔震技术规程》的通知 2025:《临沂市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应用导则》将于2025年2月1日起实施 2025:减震地标汇总,一篇就够了! jvzq<84yyy432yw0eqs09=740jznn
11.pkpm2024版下载pkpm结构设计软件下载v2.1.2.1依托建研院专业背景,紧跟行业新规范。支持即将发布的《钢结构设计标准》(局部修订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版)。支持《石油化工建筑物抗爆设计标准》、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北京市《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规程》、《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等结构设计新规范。 jvzquC41yy}/5;w0eqs0uxkv13936:3jvor
12.内蒙古减隔震网|内蒙古减隔震支座厂家内蒙古减隔震支座网(www.b6kb.com)是专业从事建筑高阻尼减隔震技术咨询,减隔震结构分析设计,减隔震产品研发、生产、检测、安装指导及更换,减隔震建筑监测,售后维护等成套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jvzq<84yyy4c8tg0eq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