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实施后,各地减隔震项目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大部分设计师来说减隔震结构设计比较陌生。因此在减隔震技术推广落地的过程中,PKPM除了提供减隔震专项设计软件外,也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今天就谈一谈结构设计师如何利用PKPM减隔震软件及技术资源快速掌握减隔震结构设计。
1►
《条例》首先明确了减隔震技术的应用范围,可以把隔震减震技术的应用范围概括为“两区8类建筑”。在《条例》第四十九条明确高烈度区是指”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的地区“。对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条例》第四十九条提到“是指未来5至10年内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或者受破坏性地震影响,可能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损失的地区和城市。”但在条例中并未明确“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具体范围。
《条例》中未明确“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具体范围,这也给设计院在执行《条例》时带来困扰。根据上一个十年“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范围可以看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
那在涉及到《条例》提到到8类建筑时,如何确定项目所在地是否属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呢?目前主要是根据各地具体的政策文件执行,或提前向相关单位征询。例如在重庆地震局网站上官方回复“重庆市2021-203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防御区涵盖辖区全部范围。”在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网上官方回复“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东莞市属于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对于很多业务范围覆盖全国的设计院,提前了解项目所在地区的政策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后期因未按相关规定采取减隔震技术而造成结构方案被否决。因此构力科技也搜集整理了全国各个地区关于减隔震技术应用相关的政策文件,汇编成册,帮助设计院提前了解各地的政策。
减隔震各地政策汇总
2►
减震设计相关的规范主要有《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2013),在《抗规》第十二章也有关于减震设计的内容。同时针对消能减震加固设计有《建筑消能减震加固技术规程》(T/CECS 547—2018),针对消能减震设备有《建筑消能阻尼器》(JG/T 209-2012)(该标准2021年启动了局部修订)。此外,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时,也需要参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及《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中对于具体结构体系的规定。
除了以上提到的规范之外,减隔震结构设计还有一本重要的抗震导则:《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导则》明确了《条例》第十六条“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方法。在PKPM减隔震软件中已增加了对《导则》的支持。
在减隔震设计时,除了要关注国标的规范标准外,还需要关注各地的地方标准。各地减隔震地标和国标减隔震规范标准存在不少差异。因此在做各地项目时,一定要提前了解各地减隔震地标。在构力科技编写的《减隔震各地政策汇总》中也列举了主要的一些地标供设计师参考。
3►
减隔震设计方法及软件应用
针对减隔震设计方法和软件应用,PKPM技术团队开展了系列课程来帮助设计师快速掌握减隔震结构的设计。
首先PKPM技术团队编写了各类文本资料和说明文档。在软件启动界面可以找到PKPM减隔震软件的用户手册,此外针对隔震结构的设计,编写了《隔震计算案例教程》,设计师可按教程一步步学会隔震结构的设计。针对减隔震软件应用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PKPM技术团队编写了《减隔震设计常见问题》。
隔震结构计算案例教程
减隔震设计常见问题
各类线上线下减隔震设计实操课
4►
减隔震设计进阶
在掌握了减隔震基本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构力科技还推出了“减隔震设计大家谈”栏目,邀请行业内的减隔震专家分享项目案例经验,供有基础的设计师进一步学习减隔震技术。栏目链接:
5►
总结
针对减隔震设计,构力科技不仅提供了减隔震专项设计软件PKPM-JZ及PKPM-GZ,同时还围绕减隔震的政策、规范解读、设计方法和软件实操、专家讲座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多样的技术服务。设计师可以结合PKPM的减隔震软件和各类技术资源快速掌握减隔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