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会议的主办单位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承办单位为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单位为广州建研数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通正铝结构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梵迦德(上海)消防科技有限公司、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贝特力地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参加本次会议的嘉宾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吕西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徐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二级巡视员贾抒;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俊;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翠坤;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总工任庆英;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丁洁民;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院长肖从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首席总工周建龙;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CCDI悉地国际顾问结构总工傅学怡;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副总工王亚勇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
全景照片
大会开幕式由徐建院士主持。
王俊董事长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中国建研院和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分会的成立背景和发展历程,并强调在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建筑结构分会和结构工程师的使命职责,同时对结构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王翠坤主任委员在致辞中说道,尽管新冠疫情给会议举办带来了不利影响,但特别感谢所有参会者排除万难大力支持,会议得以成功召开。这将是一届“令人记忆深刻的大会!” 她还从安全,创新和绿色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当今时代的结构发展大趋势。
丁洁民大师对参会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本届大会除了特邀报告之外,还有含金量高的获奖项目论坛和青年论坛,内容丰富,希望参会人员收获满满。
由于疫情原因,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程师徐培福未能亲临现场,他在视频致辞中谈到一些感想和怀念,他总结说结构分会的特点就是讲友情。结构分会年会和全国高层结构交流会历经46年,26届大会记载了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历程,见证了我国建筑结构发展几代人的努力奉献,前辈们在过去历次大会上的精彩学术报告记忆犹新;每次参会都能与新老朋友相聚,体会到善良真诚;非常感谢承办单位的大力投入以及所有朋友们的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聂建国,因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事宜,很遗憾无法现场参加本届大会,特录制视频发来致辞:他提到了结构分会年会和高层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历史悠久,肯定了历届大会在业内的平台作用和学术影响力,当前适逢我国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行业有很多共性的问题需共同探讨交流,相信通过本届大会,所有代表都能不虚此行。
修龙理事长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中国建筑学会的发展和宗旨,指出建筑结构分会在今后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做到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政府参谋和助手,搭建中外桥梁,推动我国建筑业“走出去”战略实施。
贾抒在致辞中指出2020年是特别不平凡的一年,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结合部里的工作,谈到对高层结构设计的四点看法:一、严守质量安全底线;二、推动建筑技术创新;三、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四、服务工程。最后展望 “十四五”,希望广大建筑结构设计和科技人员继续奋发图强,为我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随后大会进入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建筑设计奖·结构专业奖初评结果宣布环节,由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主任孙建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首席总工程师周建龙,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军进分别宣布了一、二、三等奖的初评获奖名单。
本次评奖组委会共收到来自67家申报单位的申报项目共239项,其中231项符合评审要求。申报项目涵盖了近年来国内外的超高层结构、体育场馆、机场航站楼以及复杂结构项目等多种形式的结构设计。经过初评专家委员会3轮差额投票,最终产生了84项获奖项目,其中一等奖16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43项。初评获奖项目已提交中国建筑学会,待终审通过后正式颁布。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进入学术交流环节。本次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会议为期2天(4月23-24日),邀请了包括院士、设计大师在内的60余位行业专家带来精彩报告。
报告内容既包含重大工程、复杂项目的设计案例,也有关于标准规范的研究成果;既有结构体系的创新研究,也有新材料的成功应用;既有各种技术措施的交流,也有结构计算分析问题的讨论。报告内容涵盖了结构领域的方方面面,代表了目前国内结构设计尤其是高层结构领域的最高水平。
截至发稿时,大会还在进行中。
供 稿:
工程咨询设计院/林祥
图片支持:
战略与品牌部/杜翀
文稿校对:
工程咨询设计院/李建辉
战略与品牌部/李倩
编 辑:
战略与品牌部/孟鹤
中国建筑学会
建筑结构分会
建筑结构分会成立于1978年,挂靠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任务是团结广大建筑科 学技术工作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呜”方针,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学术繁荣,面向经济建设,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推动建筑科学技术发展,促进建筑科技人才 成长和提高;坚持独立自主和民主办会原则,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发挥桥梁与 纽带作用。建筑结构分会已完成六次换届,目前是第七届理事会,共有理事157名,主任委员为 王翠坤研究员,副主任委员包括聂建国院士、滕锦光院士、徐建院士、吕西林院士等19人,常务 理事和理事共127人,荣誉理事10人,包含了高层建筑结构、木结构、大跨结构、新材料及新型 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众多专业,涵盖了科研院所、设计院、高校、施工企业、地产、材料、 设备等多个行业,以促进我国建筑结构领域的多专业融合、创新发展。建筑结构分会至今举办了25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7届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 应用技术高峰论坛,2届竹木结构设计论坛,4届土木工程计算与仿真技术学术会议,1届高层建 筑结构高峰论坛,发表学术论文约4000篇,累计参会人数约20000人。其中,全国高层建筑结构 技术交流会始于1975年,已经走过了46年的历程,它见证了我国高层建筑发展的辉煌历史,每届 会议都广泛交流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经验与成果、探讨新技术、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会议也得到 了全国同行的认可,规模从第一届的30余名代表发展到现在的千人踊跃参会,成为本行业的学术 盛会,对我国高层建筑结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建筑结构分会为不断推出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项目,推动和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开展了全 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奖评选活动,第一届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奖始于1994年,自2012年起并入 到学会“中国建筑设计奖”,2017-18年度结构专业奖共收到43家申报单位的174个申报项目,涵 盖了近年来国内外的超高层结构、体育场馆、机场航站楼以及复杂结构等设计项目,共评选出一 等奖13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29项。2019-20年度结构专业奖共收到67家申报单位的239个申报 项目,初评推荐一等奖16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4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