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造型的创意空间——城市桥梁造型与结构设计创新梁桥全桥拱桥主梁桥塔桥墩

大型城市桥梁与民众朝夕相处而引人注目,将优美造型与桥梁结构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是广大桥梁工程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其中钢与组合结构桥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拱桥、斜拉桥、悬索桥、梁桥等基本桥型,以6座大型城市桥梁为例,介绍了其简洁、大气的造型特色以及相应的桥梁结构设计,展示了钢与组合结构的多重应用创新。

审美功能是桥梁的基本属性

桥梁是跨越障碍的构筑物,交通功能是桥梁的第一属性。同时,桥梁是自带标志性的构筑物,承载着人类的历史与文化。可以说,自古以来,审美功能也是桥梁的基本属性。例如,位于四川泸州的龙脑桥是修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至1398年)的石墩石梁式平桥,与桥墩浑然一体的龙、兽群雕体现了精美的石刻艺术,在全国古桥中确属罕见,充分体现了交通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

美观一直是桥梁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第1.1.2条规定:“公路桥涵应根据所在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和将来的发展需要,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第1.0.1条规定:“为规范公路桥涵设计,按照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美观的原则,制定本规范”。两本规范时间相差26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天壤之别,但“美观”一直有其一席之地,可见“美观”原则对于桥梁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市桥梁有更高的美观要求

谈到桥梁审美,离不开审美主体——观众。一座桥梁被谁看?对于同一个人,一年能看到几次?在哪里看?看得见吗?这涉及观众来源、观众人数、观看频次、观桥距离(近看或远看)、观桥视角(桥上或桥下)、观桥时间(日景或夜景)。显然,城市桥梁尤其是位于城市核心区域的桥梁,拥有最多的观众、最多的观看次数、最微观的距离、最全面的视角、最丰富的夜景变化。城市桥梁已然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为响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美化城市方面,城市桥梁是当仁不让的。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布置在南浦大桥与卢浦大桥之间,这两座跨越黄浦江的桥梁成为了视角焦点。

狭义的城市桥梁是指位于城市道路上的桥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城乡差别的缩小,越来越多的公路(高铁)桥梁修建在城镇区域,城市与城镇的显著特点就是人群聚集,势必增加行人与非机动车过桥的需求。从桥梁观众的角度,设置了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的桥梁,在长达百年的时间内存在海量的观赏次数,广义上均可称为城市桥梁。

桥梁景观的核心是结构造型

桥梁是狭长形的构筑物,体量巨大,不同形态与力线的结构有机组合在一起就是天然的景观。因此,桥梁景观的核心是桥梁结构造型。一座美的桥梁不但要与周边自然环境及当地人文历史相融合,桥梁自身更要体现天然之美——结构美,桥梁美的灵魂是结构之美。

本文以6座大型城市桥梁为例,阐述其建筑造型与结构设计创新,这些案例包括了拱桥、斜拉桥、悬索桥、梁桥等基本桥型。

拱桥

1.大同市北环路御河桥

大同市北环路是连接古城区和御东新城区的主要道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采用“8快2慢”布置,单侧人非混行道宽度4.5m。主桥采用跨径布置为(28+70+130+28)=256m的四跨连续拱梁协作体系(图1、2),标准宽度48m,其中主跨采用两跨空间三角形拱桥。

图2

大桥采用拱梁固结体系,中墩为拱墩固结,拱肋为六边形钢箱断面,主梁为双边钢箱断面,梁高为2.5m。拱肋内倾角度73.84度,桥面以上大拱高度约54.8m,小拱高度约15.8m,大小拱交叉处拱脚至桥面高度为12.2m。

方案构思以大同市五岳中的北岳恒山主峰——天峰岭与翠屏峰为造型元素,借助恒山主峰的东西两峰对望,高低相伴,与御河交相辉映,谓之“山水拱桥”。大拱在拱顶自然形成交汇,小拱则不设风撑,变化有序。

处理好造型和结构受力之间的关系是本工程的难点。通过对多种体系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最后采用拱梁固结的空间异形三角形拱梁协作体系。三角拱所有吊杆锚固于拱的顶端,所有吊杆力的合力与两根直杆的轴向压力形成平衡的三分力,结构合理,传力路径明确。本桥设计采用钢梁兼作系杆来平衡拱肋产生的水平推力,并通过拱梁固结形式,以平衡大小拱肋产生的不平衡水平力,整体结构对主墩基础基本不输出水平推力,有效降低了基础规模。

2.玉环市西沙门大桥

西沙门大桥位于浙江省玉环市,跨越西沙门海域。2019年3月,经玉环人民的投票评选,体现玉环特色的“文旦”桥型方案以其独特创意和美好寓意脱颖而出(图3)。大桥于2018年开始方案设计,现正在施工中。

图3

桥型方案以“玉带环飘、文旦其中”为设计主题(图4),简洁、优雅、流畅的拱肋呈现玉带飞舞,辉映水面,交互成环;扭绞式布置的空间索面隐含“文旦”抽象造型,体现了地方特色(外观设计专利)。

图4

桥址百年一遇基本风速达到55.4m/s,常年受台风袭击4~6次。因此,主桥采用(100+150+100)=350m三跨连续布置、单钢箱拱肋、整体组合钢箱梁(宽38.5m、高3.8m),通过改善结构气动外形、合理增加自重以提高桥梁抗风性能。拱肋为空间三维曲面,主梁吊索布置采用空间网状索面,存在以下二维设计很难准确表达的难点:(1)板件双向弯曲和扭曲问题;(2)拱脚空间平面交汇过渡问题;(3)网状吊索空间碰撞问题;(4)锚箱放样及张拉空间检查。为此开展了从方案、初步设计,到施工图全过程BIM正向设计(图5)。对于国内首次应用的扭绞式吊索新型布置方式,开展了合理吊索力研究以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

图5

3.太原市晋阳大桥

晋阳大桥位于太原市南部新城,西临晋阳古城,东接太原综改区,跨越约400m宽汾河,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

由于地处历史厚重之地——晋阳古城,主桥采用单跨204m简支下承式钢桁架拱桥,主桥两侧对称布置古典式桥头堡,与拱桥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有机形成了整体性古典风格,但不失现代感的大型桥梁景观,实现了“长虹卧波,融贯古今”的建筑造型构思(图6、7)。

图6

图7

拱肋为全桥设计特色,分为上下弦拱,上下弦拱间采用X形腹杆,上弦拱矢高48.5m,下弦拱矢高42m,下弦拱矢跨比为1/4.76。跨中处主拱桁架高度6.5m,支点处为16m。上下弦拱均采用钢箱断面,高度为1.5m~2.5m,宽度为2.0m,墩顶竖直腹杆采用箱形断面,其他腹杆均采用工字形断面。桥面系钢梁为纵横梁格体系加正交异性桥面板,断面高度2.5m。为减小地震作用,桥头堡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辅以干挂石材装饰的方案(图8)。

图8

本桥设计另外一个亮点是精心打磨细节,通过小造型、建筑小品等多种元素的点缀,进一步强化建筑风格,彰显地域文化,丰富桥梁景观。比如,菊花是太原市花,在主拱桁架X形腹杆上装饰金色涂层的铸钢菊花图案,起到画龙点睛之用;主拱桁架上檐采用了弧形的装饰结构,是对菊花花瓣元素的进一步重复,视觉上形成的一座座拱门显著增加了大桥的灵动感,拱门元素来源于太原的另一处历史文化遗产——天龙山石窟。

斜拉桥

太原市摄乐大桥

太原市摄乐大桥,位于太原市北部跨越汾河,主桥采用跨径布置(30+150+150+30)=360m独塔空间扭索面漂浮体系斜拉桥(图9)。

图9

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并州为九州之一,包括山西太原等地。《说文解字》:并,相从也。一曰从持二为并。桥塔造型构思取自古字“并”,两片塔柱向上合在一起,即无横梁“并之塔”。由于桥下净空高度较小,取消了下横梁,整体造型简洁大气,塔柱宽度大幅变化令人印象深刻,辅之于空间扭索面布置,更加突显了桥塔的挺拔,也赋予了全桥向上的动感。

塔柱宽度大幅变化是本桥景观亮点,也是设计难点。为适应地震基本烈度8度的情况,塔柱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利用汾河蓄水环境对阻水率要求不高的有利条件,桥面以下采用了最大宽度达19.4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满足了无下横梁条件下的抗震受力要求,巧妙实现了造型与结构受力的统一。塔柱断面纵桥向尺寸在4.5~19.4m之间变化,横桥向尺寸桥面以上为4.5m、桥面以下渐变至5.5m。塔柱外侧为两个斜率不变的斜面,形成稳定的视角线;内侧为椭圆拟合,实为空间弯扭面,通过短轴不变、长轴的线性变化实现塔柱变断面,也是钢结构设计难点。

无横梁桥塔设计与空间扭索面全漂浮体系相结合,取消桥塔横梁支座,扭索面布置使塔区索代替支座发挥了零号索的作用,提高全桥的总体刚度(图10);由于本桥跨度不大,斜拉索仅采用一种规格,显著简化了设计与施工;钢塔柱与混凝土下塔柱间采用双层端板承压的方式进行连接;空间扭索面角度变化较大,锚固成为钢结构设计难点;主梁采用双边箱梁钢结构及UHPC钢桥面铺装,是我国内较早的UHPC应用实践……以上均为本桥设计特色。

图10

悬索桥

太原市通达大桥

太原市通达大桥,主桥跨径布置为(36+133+208+39)=416m的独塔空间缆全漂浮体系自锚式悬索桥(图11)。无下横梁拱形桥塔创新采用“钢结构+组合结构”的复合结构,塔高约123.4m,主梁采用“钢结构+混凝土结构(锚跨)”的混合梁。大桥于2019年建成。

图11

大桥造型设计理念取意“时代之门”(图12),桥塔由多重曲线形拱门组成,简约又稳定。桥塔侧立面从上到下采用了贯穿式的凹槽处理,避免了塔柱大面积的呆板感,也为景观灯带提高了便利的安放空间,在夜景灯光烘托下凸显了桥塔的门式造型。塔柱采用八边形断面,横桥向尺寸从塔底7m渐变到塔顶24m,纵桥向尺寸从塔底9.58m渐变到塔顶3m,通过这些渐变处理,桥塔浑然一体,挺拔、宏伟又不失灵气。

图12

国内首次应用的复合桥塔与高烈度抗震是本桥设计的亮点与难点,因此开展了系列课题研究:①通过“钢结构塔柱—组合结构塔柱—混凝土承台”的逐级过渡,以及复杂钢结构与关键节点的精细化设计,实现了“钢结构+组合结构”的大尺寸、多边形断面、无下横梁拱形复合桥塔的新颖结构形式(图13);②通过抗震体系的多方案比较,最终纵桥向采用铅芯橡胶支座+黏滞阻尼器减隔震体系,横桥向采用低弹模超高阻尼橡胶支座+黏滞阻尼器减隔震体系,兼顾了静力工况与地震工况的受力平衡,同时创新采用了兼具限位、抗风、抗震功能的侧向低弹模超高阻尼橡胶支座,通过调整支座刚度实现了“主动控制”的目的;③利用高烈度区桥墩自身强大的结构抗力,实现了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梁缆同步施工”,缩短了工期。

图13

梁桥

江西新干县赣江二桥

江西新干县赣江二桥位于新干县城区跨越宽度约1000m的赣江,通航标准II-(3)级,通航净空2×134.92×10m(双孔单向),线路等级为双向4车道一级公路兼顾城市道路功能,每侧设置了宽3.0m非机动车道与宽1.75m人行道,桥梁宽度为28.5m。主桥采用(85+150+150+85)=47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图14),双幅布置,充分考虑大跨混凝土梁桥开裂下挠问题,支点梁高9.5m,跨中梁高4.0m。

图14

梁式桥由于桥面以上没有结构,景观略显平淡,但由于本桥处于城区,业主对景观的要求较高。本桥的通航净高只有10m,如果考虑从下部结构入手,提升桥梁景观的创作空间非常有限。

结合船撞设计要求,将两幅分离式桥梁的下部结构合并,采用整体式桥墩与承台,成倍提高桥墩防撞能力。同时一改常规直立式板墩,倾斜的墩柱更加富有变化。但这些还不足以形成“眼前一亮”的效果,进一步创新采用“墩梁整体化”的造型设计手法,将桥墩造型从承台延续至桥面,在常水位以上将桥墩侧立面高度从约14.8m提高到约25.8m,桥墩两侧的主梁也适当增设线条变化以配合桥墩造型,在桥墩两侧的弧形托盘之上刚好设置桥面观景平台,也带来了桥梁平面现状的变化。本桥的造型设计为主体结构的自然延伸,属于附属结构的范围,增加的造价也非常有限。

在水面千米级宽度的赣江之上,本桥造型设计上的创新,依然打造了有足够体量、岸边与船上观众能感受到的特色景观效果,不失为梁式桥造型设计的新思路。

结语

桥梁常处咽喉要冲之地,桥梁是土木工程皇冠上的明珠,修建一座桥梁从古到今都是激动人心的事情,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城市桥梁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更多、更美的桥梁是广大桥梁产业人员的共同心愿与责任!

如本文介绍的桥梁案例,主跨跨径100~300m城市桥梁的造型创作可以极富变化,应该重视宏观、微观两个方面:以主体结构实现造型,体现结构本身的美,将简洁、优美造型与结构设计有机结合起来,经济合理建设美丽城市桥梁是宏观上的要求;在线条、纹理、色彩、建筑小品等多方面注重丰富美感,与宏观相统一,是锦上添花的微观方面。

为更好从结构设计上实现桥梁造型,需要创新应用钢结构、组合结构、混合结构、复合结构、复杂弯扭结构等多种结构形式,钢与组合结构的创新应用空间是广阔的。

本文刊载 / 《桥梁》杂志

2023年 第4期 总第114期

作者 / 邓青儿

作者单位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编辑 / 王硕

美编 / 赵雯

责编 / 陈晖

审校 / 李天颖 裴小吟 廖玲

联系人:李天颖

稿件投递

联系人:裴小吟

联系人:黎伯阳

联系人:穆玉

喜欢请转发吧!

原创稿件,转载请标明出处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混凝土结构原理选择题复习资料.6、荷载效应S、结构抗力R作为两个独立的基本随机变量,其功能函数为 Z =R -S ( )。 (A) Z >0,工作可靠 (B) Z =0,工作可靠 (C) Z <0,工作可靠 7、对先张法和后张法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如果采用相同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 值,截面尺寸、材料相同,预应力损失相近,则( )。 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e;=9h49:8;g;B;h654ivvq
1.顶管施工专项施工方案(通用6篇)7、后背结构及抗力计算 后背作为千斤顶的支撑结构。因此,后背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压缩变形要均匀。所以,应进行强度和稳定性计算。 本工程采用厚钢板后背,这种后背设置简单,安装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使千斤顶的着力中心高度不小于后背高度的1/3; B.后背垫铁可用70mm钢板。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4;:>/j}rn
2.ASCE710建筑物和其他结构最小设计荷载中文版.pdf结构抗力的作用98 1.4 结构的整体稳固性9 1.4.1 结构整体稳固性验算的荷载组合9 1.4.2 传力路径的连接9 1.4.3 侧向力9 1.4.4 支承上的连接9 1.4.5 结构墙的锚固9 1.4.6 偶然事件的荷载 10 1.5 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的分类10 1.5.1 风险级别 10 1.5.2 复杂风险类型 11 1.5.3 毒、剧毒、爆炸性物质 11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916:494356:99;>:0unuo
3.张芹老师的结构荷载规范讲义(2012版)3.2.4 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中,荷载分项系数应根据荷载不同的变异系数和荷载的具体组合情况(包括不同荷载的效应比),以及与抗力有关的分项系数的取值水平等因素确定,以使在不同设计情况下的结构可靠度能趋于一致。但为了设计上的方便,将荷载分成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两类,相应给出两个规定的系数和。这两个分项系数是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4286314614A>86a?:9@7767=/uqyon
4.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8篇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当前的表达形式与结构抗力是相近的,但是要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其能够承载的抗震设计的极限承载力的终极状态的可依靠力度是不能够进行确定且是不存在的,导致这一结果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我们无法对地震的作用以及效应进行可靠地预估。对建筑结构的方法采取,一般采用的方法就是可靠度方法,关于可靠度方法的jvzquC41yy}/i€~qq0ipo8qwpyko1sncp|nvn~sygp5kkjs|jwpjgptwnwtxgw4423<178;4;8<40qyon
5.钢结构柱的强轴和弱轴2025年钢结构柱的强轴和弱轴资料下载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的相关介绍查看详情 浏览数:168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 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 ,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jvzquC41yy}/|qznqpm/exr1|vetih82248768igvcom6<6:5;=31
6.0814土木工程结构抗侵彻爆炸与电磁防护 既有结构抗力提升与赋能 王惠栋男讲师裂隙岩体不连续变形与稳定性分析;裂隙岩体渗流特性研究;裂隙岩体模型试验相似理论 张默女副教授地聚物超高性能混凝土;高延性地聚物;再生纤维增强混凝土 张德成男副教授二氧化碳和氢气地下储存微观机理;非常规油气藏 (煤层气、页岩气等) 多场耦合;三维裂隙jvzquC41{ly/jngwv0kew7hp1z}h|8}zez80f|}z1uyzl|iu1vshe~312>2695voii`u|4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832.7 材料、材料性能和结构抗力 2.8 几何参数和常用量程 2.9 连接和构造 2.1 0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2.1 1计算机辅助设计 2.1 2工程结构设计常用的物理学、数理统计、水力学和岩土力学术语 3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专用术语 3.1 结构术语 3.2 构件和部件 4 铁路工程结构设计专用术语 4.1 轨道结构 4.2 路基结构 4.3 桥涵jvzquC41yy}/lm3eqo5otsx177?:cA8e77648m960jznn
8.2023年一级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考点6、 结构上的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以及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各种因素,可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7、 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在结构构件上,由此在结构的产生内力和变形,称为作用效应。 8 、结构抗力R是指整个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影响抗力的主要因素有材料性能,几何参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giq{hqwlejgthuqn164758@3jvor
9.钢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2.2 结构的抗力 定义:结构构件抵抗作用效应的能力 性质:与时间有关的随机过程 简化:忽略随时间的变化,用随机变量模型描述 不定因素:材料性能、几何参数、计算模式 2.3 结构的功能与极限状态 可靠性: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924;81;8ftvkimg8igvcomu86645<54;>
10.厂房楼板承重安全检测第三方机构房屋检测鉴定之详解钢结构检测与鉴定过程: 1)钢结构安全性鉴定主要包括结构系统完整性鉴定和结构抗力计算,应根据钢结构现场检测得到的结构实际布置和实际构造状况按相关的标准对结构完整性进行定性分析,并应根据荷载效应和结构抗力的计算结果或现场试验结果以及现场检测结果对结构在目标使用期内的承载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等内jvzquC41ujko|qjp03758@3eqo5jpot182:22>80jvs
11.北京建筑大学人事处同学们说:“张老师经常强调结构不外作用效应S与结构抗力R的比较,知识点总是提纲挈领,脉络清晰,复杂的问题解决方法却很巧妙。”;“课外拓展活动帮助我们了解到钢结构发展的前沿动态,有限元分析研究性作业帮助我们深刻认识不同构件不同时刻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情况,张老师的每一堂课都很精彩!”,学生们亲切的称她“钢jvzquC41tui/d~hgc0kew7hp1u€ge8}uv1739;;70jzn
12.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牛荻涛:好雨春风辛勤耕耘1992年是牛荻涛科研事业的转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负责了国家“八五”攻关子课题“服役结构抗力衰减模型与可靠性研究”,开始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领域的研究。牛荻涛对大量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评估,发现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的性能随着时间增长而持续劣化,而使用者多关注于既有结构的安全性,据此在1996年申请获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jvzquC41tui/zjzcv0kew7hp1ktgq864:3552?;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