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抗震实例设计分析

肖 锋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对于城市而言,地下综合管廊是其十分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工程,同时,也是城市当中特别重要的一条集约化的核心生命线,设计时应对其在地震状态下的安全性加以充分考虑。地下综合管廊完全是典型的地下工程,当前的震害调查、理论分析再加上相关的试验研究均明确显示,在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整个地下结构的加速度、位移等运动参数基本与周围土体保持一致。地下结构中使用的反应位移法,是我国规范标准中极力推荐的一种抗震设计方法。

对地下综合管廊结构按反应位移法设计其横向抗震性时,可以附近土体为支撑弹簧,以梁单元来建结构模型。

结构抗震计算

①土层位移

以反应位移法计算地下结构抗震性时,可由一维土层抗震性分析得到其结构惯性力、相对位移,以及结构周围剪力作用。若场地做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可直接用其位移—深度关系;若未做评价,其土层在地震时的纵深位移为

②土体与结构之间的弹簧刚度

模型中以地基弹簧表示土体其刚度为:

式中k 是弹簧刚度;

K 是反力系数;

L 是弹簧间距;

D 是纵向长度。

③结构承受的地震力

计算中,需将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周围土层最大位移计入结构两侧及上部弹簧与结构远离一端。因有限元软件中要向弹簧与结构远离一端加位移较难,可按(4)、(5)式,将强制位移转换为等效荷载,计入结构的侧壁与顶板上。

p(z)式中表示结构侧壁承受的等效荷载;

以反应加速度法计算时,按动加速度判断地震作用,并计算地下结构抗震性。按相关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土体以平面应变单元建模、结构以梁单元做建模。底面以基准面固定边界建模,侧面以水平滑移边界建模。顶面则设置为地表面,侧面边界距结构保持2~3 倍的结构宽度。土层和地下结构的水平加速度a,应取结构顶底土层i 位移最大时的单元加速度。

模型侧面边界与地下结构相距至少3 倍结构宽度,边界条件必须合理;底面边界与基准面均与结构保持3 倍结构高度的距离。

选土层时,以地表为顶,以基准面为底。计算结构横向抗震性时,可以土—结构动力模型,看做平面应变问题分析;若计入结构空间动力,需以三维模型展开分析。以波动、振动法实现地震输入。

按永久、可变、偶然三种荷载,结合不同结构类型做分类,计算最不利的组合可能。在推断荷载大小时,应计入施工和使用中的变化。

①基本组合

S=γ(γS+∑γS)≤R

这里S 是组合值,包括剪力、弯矩跟轴向力;S是永久荷载效应值;

S是可变荷载效应值。

R是结构抗力;

式中系数γ=1.1;γ=1.3;γ=1.5;

②偶然组合

S=γ(γS+∑γS)≤R/γ

这里S 是结构内力组合值;

S是重力荷载效应,其中可变组合系数为0.5;

S是地震效应标准值;

R 是结构承载力值;

式中系数γ=1.0;γ当效应不利时取1.3,有利时取1.0;γ=1.3;

γ是修正系数

③极限荷载组合S=S+∑ψS≤C

这里C 是结构正常使用时的规定限值。

项目3.14km 长,均于路外绿化带下敷设(过路段除外)。在规四路与秋蓉街交叉口西南角配监控中心一座。管廊与河西高压线结合,纳入电力、信息、给水、燃气、重力流污水管等后入地,覆土厚度对于一般段落而言在3m~3.5m 之间,下穿3 处河道,明挖施工。该工程分为两个设计标段,其中Ⅰ标段长1.93km;Ⅱ标段 (包含监控中心),长1.21km。

结构在静力状态下处于抗浮工况,取地面竣工后的高程减0.5m 与2.63m中的高值,并以针对性措施确保结构正常。

①恒载:

结构自重,由程序自动计算;

顶板覆土,厚度取为4.52m,容重20kN/m,q=90.4kPa;

水浮力,按勘察资料取距地面0.5m处水位,水头h=8.27- 0.5=7.78m,F=77.8kPa;

作用于侧墙的侧向水压力。e=(4.52+0.35/2- 0.5) ×10=41.95kPa;e=(8.27- 0.4/2- 0.5)×10=75.8kPa;

作用于侧墙的侧向土压力(系数取0.5)e= (20×0.5+10×4.195)×0.5=25.6kPa;e= (20×0.5+10×7.58)×0.5=42.9kPa;②夹层板承受的超载侧压,q=20kPa。侧墙承受的超载侧压,q=20×0.5=10kPa。

2.2.2 针对E2 地震的结构计算

抗震荷载分为静力荷载与地震荷载,地震下静力荷载与基本组合完全一致;按勘察报告,E2 地震下的动峰值位移u=0.07×1.2=0.084m。基底埋深取50m 时,各弹簧支座状态如表1 所示。

计算剪力时,由土层位移微分推断其应变,并借助物理关系推断剪力。按勘察报告,顶、底板剪切波速分别为106.05m/s 与178.6m/s,则:

底板处动剪切模量=1.94×178.6,经计算得61.882MPa;

标准段弹簧支座状态记录 表1

E2 工况层间位移角验算 表2

罕遇地震下层间位移角验算 表3

顶板处动剪切模量 =17.4 ×106.05,经计算得19.569MPa;

底板Z=24.10m,顶板Z=4.695m,

土层应变均按下式计算:

由此可知顶、底板标准剪力分别为4kN/m、20kN/m。

而侧墙标准剪力τ=(τ)/2=12kN/m。

2.2.3 针对E3 地震的结构计算

E3 地震下计算结构的抗震荷载,同样从静力荷载与地震荷载两个方面进行考虑,E3 地震下对应的静力荷载同样与基本组合没有多大差别。按勘察报告来看,E3 地震下的动峰值位移应该为0.15×1.4=0.21m。同样取50m 埋深用于基底计算。

计算剪切力时,同样需要对土层位移进行微分,从而推断其应变,并借助物理关系推断剪力。对于管廊结构当中顶板与其上覆土中的作用剪力推断过程、公式均与上同。

2.3.1 抗震结构内力

按二级抗震:

①调整二级框架顶、底板、中板、侧墙、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时:

l——长(跨)度;

V——剪力设计值;

η=1.2——端部剪力变化系数。

②侧墙与梁相似,轴压又不大,故侧墙弯矩无须调整,仅调整剪力值即可。

2.3.2 整体变形性能

①结构变形性能

按模型求E2 地震下层间位移最大值,并按规范要求验算其满不满足限值要求。按规范可知限值为。对其做汇总,验算所得结果如表2 所示。

②罕遇地震下变形性能

按抗震设计规范,层间弹塑性位移限值为[θ]=1/250。

对结构层间位移最大值做汇总,验算出现罕遇地震时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如表3 所示。

综上所述,参照地下综合管廊结构的有关规范,采用响应位移法计算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对构件薄弱部位的结构应力进行分析,以指导实际工程设计。对于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通过地震计算和分析,可以加强结构安全性。

THE END
0.混凝土结构原理选择题复习资料.6、荷载效应S、结构抗力R作为两个独立的基本随机变量,其功能函数为 Z =R -S ( )。 (A) Z >0,工作可靠 (B) Z =0,工作可靠 (C) Z <0,工作可靠 7、对先张法和后张法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如果采用相同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 值,截面尺寸、材料相同,预应力损失相近,则( )。 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e;=9h49:8;g;B;h654ivvq
1.顶管施工专项施工方案(通用6篇)7、后背结构及抗力计算 后背作为千斤顶的支撑结构。因此,后背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压缩变形要均匀。所以,应进行强度和稳定性计算。 本工程采用厚钢板后背,这种后背设置简单,安装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使千斤顶的着力中心高度不小于后背高度的1/3; B.后背垫铁可用70mm钢板。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4;:>/j}rn
2.ASCE710建筑物和其他结构最小设计荷载中文版.pdf结构抗力的作用98 1.4 结构的整体稳固性9 1.4.1 结构整体稳固性验算的荷载组合9 1.4.2 传力路径的连接9 1.4.3 侧向力9 1.4.4 支承上的连接9 1.4.5 结构墙的锚固9 1.4.6 偶然事件的荷载 10 1.5 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的分类10 1.5.1 风险级别 10 1.5.2 复杂风险类型 11 1.5.3 毒、剧毒、爆炸性物质 11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916:494356:99;>:0unuo
3.张芹老师的结构荷载规范讲义(2012版)3.2.4 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中,荷载分项系数应根据荷载不同的变异系数和荷载的具体组合情况(包括不同荷载的效应比),以及与抗力有关的分项系数的取值水平等因素确定,以使在不同设计情况下的结构可靠度能趋于一致。但为了设计上的方便,将荷载分成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两类,相应给出两个规定的系数和。这两个分项系数是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4286314614A>86a?:9@7767=/uqyon
4.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8篇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当前的表达形式与结构抗力是相近的,但是要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其能够承载的抗震设计的极限承载力的终极状态的可依靠力度是不能够进行确定且是不存在的,导致这一结果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我们无法对地震的作用以及效应进行可靠地预估。对建筑结构的方法采取,一般采用的方法就是可靠度方法,关于可靠度方法的jvzquC41yy}/i€~qq0ipo8qwpyko1sncp|nvn~sygp5kkjs|jwpjgptwnwtxgw4423<178;4;8<40qyon
5.钢结构柱的强轴和弱轴2025年钢结构柱的强轴和弱轴资料下载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的相关介绍查看详情 浏览数:168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 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 ,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jvzquC41yy}/|qznqpm/exr1|vetih82248768igvcom6<6:5;=31
6.0814土木工程结构抗侵彻爆炸与电磁防护 既有结构抗力提升与赋能 王惠栋男讲师裂隙岩体不连续变形与稳定性分析;裂隙岩体渗流特性研究;裂隙岩体模型试验相似理论 张默女副教授地聚物超高性能混凝土;高延性地聚物;再生纤维增强混凝土 张德成男副教授二氧化碳和氢气地下储存微观机理;非常规油气藏 (煤层气、页岩气等) 多场耦合;三维裂隙jvzquC41{ly/jngwv0kew7hp1z}h|8}zez80f|}z1uyzl|iu1vshe~312>2695voii`u|4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832.7 材料、材料性能和结构抗力 2.8 几何参数和常用量程 2.9 连接和构造 2.1 0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2.1 1计算机辅助设计 2.1 2工程结构设计常用的物理学、数理统计、水力学和岩土力学术语 3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专用术语 3.1 结构术语 3.2 构件和部件 4 铁路工程结构设计专用术语 4.1 轨道结构 4.2 路基结构 4.3 桥涵jvzquC41yy}/lm3eqo5otsx177?:cA8e77648m960jznn
8.2023年一级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考点6、 结构上的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以及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各种因素,可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7、 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在结构构件上,由此在结构的产生内力和变形,称为作用效应。 8 、结构抗力R是指整个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影响抗力的主要因素有材料性能,几何参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giq{hqwlejgthuqn164758@3jvor
9.钢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2.2 结构的抗力 定义:结构构件抵抗作用效应的能力 性质:与时间有关的随机过程 简化:忽略随时间的变化,用随机变量模型描述 不定因素:材料性能、几何参数、计算模式 2.3 结构的功能与极限状态 可靠性: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924;81;8ftvkimg8igvcomu86645<54;>
10.厂房楼板承重安全检测第三方机构房屋检测鉴定之详解钢结构检测与鉴定过程: 1)钢结构安全性鉴定主要包括结构系统完整性鉴定和结构抗力计算,应根据钢结构现场检测得到的结构实际布置和实际构造状况按相关的标准对结构完整性进行定性分析,并应根据荷载效应和结构抗力的计算结果或现场试验结果以及现场检测结果对结构在目标使用期内的承载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等内jvzquC41ujko|qjp03758@3eqo5jpot182:22>80jvs
11.北京建筑大学人事处同学们说:“张老师经常强调结构不外作用效应S与结构抗力R的比较,知识点总是提纲挈领,脉络清晰,复杂的问题解决方法却很巧妙。”;“课外拓展活动帮助我们了解到钢结构发展的前沿动态,有限元分析研究性作业帮助我们深刻认识不同构件不同时刻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情况,张老师的每一堂课都很精彩!”,学生们亲切的称她“钢jvzquC41tui/d~hgc0kew7hp1u€ge8}uv1739;;70jzn
12.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牛荻涛:好雨春风辛勤耕耘1992年是牛荻涛科研事业的转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负责了国家“八五”攻关子课题“服役结构抗力衰减模型与可靠性研究”,开始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领域的研究。牛荻涛对大量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评估,发现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的性能随着时间增长而持续劣化,而使用者多关注于既有结构的安全性,据此在1996年申请获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jvzquC41tui/zjzcv0kew7hp1ktgq864:3552?;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