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研发及方案意见柱网定为10.5mx8.7m,且所有单体、所有轴网都实现标准化。这块的标准化比例越高,后期可复制程度越高,也给后续模具的标准化奠定了条件。
双T板平面布置图
预制梁平面布置图
另外相交两方向梁底宜留设高差,如果忽视了高差,在节点处梁的钢筋会出现相遇的问题,现场再考虑避让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虽然也有办法解决,但是设计中留设梁底高差是更合适的选择。
Q1 先简支后连续
对预制梁而言,恒载基本作用在安装阶段,这个时候梁处理简支状态,活载作用的时候梁端已变为固结状态。这样的受力状态再叠加上先先张预应力是否影响内力分配以及如何影响?设计院也说不清楚这种情况如何考虑,还是按照常规的两阶段设计法来。
Q2 成本对比
对比了四级钢和钢绞线的材料单价,大直径的四级钢单价在5300左右,钢绞线的费用可能会略微贵一点。但是控制应力相比接近3.2倍,故综合下来采用预应力方式会较普通钢筋成本更优。
七天要拿到装配式审定版图纸是领导下的死命令,这会主体院进度其实已经按照现浇设计进行到六七成了吧!这个时候装配式介入一定要把交界面划分清楚,不然后面配合问题会很麻烦。
1.关于交接面
2.关于装配式方提资
2.1 今天(6.23)需提供柱截面给建筑及其他专业套图及复核;
2.2 梁截面若是有调整,今天需告知其他专业复核是否有影响;
2.3 地下室范围首层柱截面及配筋与地下室配筋协调匹配,装配式方需于6.24前提供;
2.4 需于今天(6.23)提供按预制方案调整后的模型。
2.5 需于6.25提交两个项目装配式深化后的成果(图纸+计算书)
3.关于复核
3.1 主体院应对装配式方提供的图纸及计算书进行校审;
3.2 主体院应6.24前对调整为装配式后的基础进行复核(荷载可能有变化)。
当夹层面积占比较小时,指标统计时夹层不能按一结构层来计算,应把夹层楼板下和夹层楼板上合并为一结构层来对待(侧刚比并层模型方法:把模型1层和模型2层合并为一层,夹层按层间梁输入);当夹层占比较大时,夹层楼板下和夹层楼板上分别作为一结构层来对待。
我们厂房夹层面积相对很小仅仅是功能区面积的1/6不到,占标准层面积比例就更少了,另外半层处因为建筑立面的问题,增加了一圈拉梁,所以审图要求包络设计(点铰处理也不认)。包络设计后导致夹层及圈梁的配筋较大,且相关范围也出现一些异常情况。
柱网标准化之后就剩下处理一些细节构造的问题,而这些细部尺寸的确定正是影响后期排产加工的关键!
1.柱截面尺寸
2.梁截面尺寸
3.双t板尺寸
4.空心板尺寸
5.墙身大样的模数问题
1.处理柱帽的问题
柱帽是比较讨厌的构造,但又是安装阶段的关键配件。柱帽带来了如下几个问题:
a)影响室内观感;b)影响外立面通窗;c)影响楼梯间休息平台净空;d)影响设备/电梯井道。
2.处理外圈梁高问题
现浇与装配外圈梁高不统一
3.处理结构找坡的问题
厂房类建筑中设备管线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与设备专业交圈的内容其实不算多
1.立管开洞问题
2.预留预埋问题
3.吊挂问题
结构菜鸟人生作者
个人持有和运营
IP属地: 广东
真实记录项目实施的日志与复盘,”堕入“行业八年,做过设计、去过甲方、待过现场,深信思考比行动更重要的理想主义者。不忘初心,追求高效,心怀谦卑,学而思。
客服:电话 132 4387 2306(工作时间 10:00-20:00) 微信 zy9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