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侵权请联系删除
1.2.3 混凝土结构设计构造要求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1)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混凝土结构中应用最多的一种,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它具有如下优点:
① 就地取材。钢筋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是砂、石,水泥和钢筋所占比例较小。砂和石一般都可由建筑所在地提供,水泥和钢材的产地在我国分布也较广
②耐久性好。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被混凝土紧紧包裹而不致锈蚀,即使在侵蚀性介质条件下,也可采用特殊工艺制成耐腐蚀的混凝土,从而保证了结构的耐
久性。
③整体性好。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现浇结构有很好的整体性,这对于地震区的建筑物有重要意义,另外对抵抗暴风及爆炸和冲击荷载也有较强的能力。
④)可模性好。新拌合的混凝土是可塑的,可根据工程需要制成各种形状的构件这给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及构件断面提供了方便。
⑤ 耐火性好。混凝土是不良传热体,钢筋又有足够的保护层,火灾发生时钢筋不致很快达到软化温度而造成结构瞬间破坏。
(2)钢筋混凝土缺点主要是自重大,抗裂性能差,现浇结构模板用量大、工期长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缺点可以逐渐克服,例如采用轻质、高强的混凝土,可克服自重大的缺点;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可克服容易开裂的缺点;掺入纤维做成纤维混凝土可克服混凝土的脆性;采用预制构件,可减小板用量,缩短工期。
2.钢筋混凝士结构主要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定如下混凝土结构工程应确定其结构设计工作年限、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类别、结构上的作用和作用组合。应进行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耐久性设计,并应符合工程的功能和结构性能要求,
1)结构体系
(1)混凝土结构体系应满足工程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性能要求。
(2)混凝土结构体系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不应采用混凝土结构构件与砌体结构构件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②)房屋建筑结构应采用双向抗侧力结构体系。
③ 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和连体结构。
(3)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楼盖应满足竖向振动舒适度要求。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应满足10年重现期水平风荷载作用的振动舒适度要求。
2)结构构造要求
(1)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受力状况分别进行正截面、斜截面、扭曲截面、受冲切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对于承受动力循环作用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尚应进行构件的疲劳承载力验算。
(2)混凝土结构构件之间、非结构构件与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 应满足被连接构件之间的受力及变形性能要求。
②非结构构件与结构构件的连接应适应主体结构变形需求,
③连接不应先于被连接构件破坏。
(3)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应满足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要求,并应满足结构耐久性、防水、防火、配筋构造及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且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矩形截面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 200mm。②)矩形截面框架柱的边长不应小于 300mm,圆形截面柱的直径不应小于 350mm。③ 高层建筑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60mm,多层建筑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 140mm。
④)现浇钢筋混凝土实心楼板的厚度不应小于80mm,实心屋面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00mm;现浇空心楼板的顶板、底板厚度均不应小于50mm。
⑤ 预制钢筋混凝土实心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及后浇混凝土厚度均不应小于 50mm。(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根据结构性能以及构件生产、安装施工的便捷性要求确定连接构造方式并进行连接及节点设计。
3)结构混凝土技术要求
(1)结构混凝土应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应采取保证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措施。
(2)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用应满足工程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耐久性需求。对设计工作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对设
计工作年限大于50年的混凝土结构,结构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应比下列规定高。①素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其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
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②)承受重复荷载作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③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④)采用 500MPa及以上等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
(3)混凝土结构应从设计、材料、施工、维护各环节采取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措施混凝土构件受力裂缝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不允许出现裂缝的混凝土构件,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混凝土截面不产生拉应力或控制最大拉应力不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②)允许出现裂缝的混凝土构件,应根据构件类别与环境类别控制受力裂缝宽度使其不致影响设计工作年限内的结构受力性能、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能。
4)结构钢筋技术要求
(1)混凝土结构用普通钢筋、预应力筋应具有符合工程结构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需求的强度和延伸率。
(2)混凝土结构中普通钢筋、预应力筋应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普通钢筋锚固长度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受拉钢筋锚固长度应根据钢筋的直径、钢筋及混凝土抗拉强度、钢筋的外形钢筋锚固端的形式、结构或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进行计算。
②)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00mm。
③对受压钢筋,当充分利用其抗压强度并需锚固时,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 70%。
(3)混凝土结构中的普通钢筋、预应力筋应设置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满足普通钢筋、有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性能要求。
②满足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能及防火性能要求。
③不应小于普通钢筋的公称直径,且不应小于15mm。
(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实测极限抗拉强度不应小于连接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且接头破坏应位于套筒外的连接钢筋。(5)当施工中进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预应力筋代换时,应符合设计规定的构件承载能力、正常使用、配筋构造及耐久性能要求,并应取得设计变更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