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二建建筑实务新教材考点:建筑隔震减震设计构造要求!

1.1.4 建筑隔震减震设计构造要求

1.结构抗震设防

1)抗震设防基本目标

我国规范中抗震设防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是指:

(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抗震设防的各类建筑与市政工程,根据其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甲类: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要求的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与市政工程,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与市政工程;

(3)丙类:标准设防类,指除甲类、乙类、丁类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与市政工程;

(4)丁类: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设防要求的建筑与市政工程。

2.建筑抗震的技术要求

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害重于一般柱。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对抗震的规定如下:

1)一般规定

(1)混凝土结构房屋以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房屋中,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2)对于框架结构房屋,应考虑填充墙、围护墙和梯构件的刚度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建筑的非结构构件及附属机电设备,其自身及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防。

(5)围护墙、隔墙、女儿墙等非承重墙体的设计与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① 采用砌体墙时,应设置拉结筋、水平系梁、圈梁、构造柱等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②)墙体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具有足够的延性和变形能力,以适应主体结构不同方向的层间变形需求。

3)人流出人口和通道处的砌体女儿墙应与主体结构锚固。防震缝处女儿墙的自中端应予以加强。

(6)建筑装饰构件的设计与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各类顶棚的构件及与楼板的连接件,应能承受顶棚、悬挂重物和有关机电设施的自重和地震附加作用。其锚固的承载力应大于连接件的承载力。

②)悬挑构件或一端由柱支承的构件,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③ 玻璃幕墙、预制墙板、附属于楼屋面的悬臂构件和大型储物架的抗震构造应符合抗震设防类别和烈度的要求。

2)混凝土结构房屋

(1)框架梁和框架柱的潜在塑性铰区应采取箍筋加密措施。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等结构的墙肢和连梁、框架梁、框架柱以及框支框架等构件的潜在塑性铰区和局部应力集中部位应采取延性加强措施。

(2)框架-核心简结构、简中简结构等简体结构,外框架应有足够刚度,确保结构具有明显的双重抗侧力体系特征。

(3)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施工中需要以不同规格或型号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符合规定的抗震构造要求。

3)砌体结构房屋

(1)砌体房屋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或芯柱,

(2)多层砌体房屋的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楼板在墙上或梁上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罕遇地震下楼板不应跌落或拉脱。②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应采取有效的拉结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

③ 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不得采用独立砖柱。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其支承构件应采取组合砌体等加强措施并应满足承载力要求。

(3)砌体结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不应采用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8度、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

②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

③ 楼梯栏板不应采用无筋砖砌体。④)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⑤顶层及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墙体应设置通长拉结钢筋网片。

⑥ 顶层以下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并与构造柱连接。

(4)砌体结构房屋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砌体结构房屋中的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

②)对于砌体抗震墙,其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框架梁柱

3.建筑消能减震措施要求

(1)消能器的选择应考虑结构类型、使用环境、结构控制参数等因素,根据结构在地震作用时预期的结构位移或内力控制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消能器。

(2)应用于消能减震结构中的消能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消能器应具有型式检验报告或产品合格证。

②)消能器的性能参数和数量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3)消能器的抽样和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②消能器的检测应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进行。

(4)消能器与支撑、连接件之间宜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或销轴连接,也可采用焊接。(5)支撑及连接件一般采用钢构件,也可采用钢管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构件。对支撑材料和施工有特殊规定时,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6)钢筋混凝土构件作为消能器的支撑构件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7)消能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一般分为:支撑型、墙型、柱型、门架式和撑型等,设计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消能器的类型合理选择连接形式。

(8)当消能器采用支撑型连接时,可采用单斜支撑布置、“V”字形和人字形等布置,不宜采用“K”字形布置。

(9)消能部件的施工和验收要求:

① 消能部件工程应作为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的一个子分部工程进行施工和质量验收。

消能减震结构的消能部件工程也可划分成若干个子分部工程。

②)消能部件子分部工程的施工作业,宜划分为二个阶段:消能部件进场验收和消能部件安装防护。消能器进场验收应提供下列资料:a.消能器检验报告;

b.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对消能器检验的确认单,

③消能部件尺寸、变形、连接件位置及角度、螺栓孔位置及直径、高强度螺栓焊接质量、表面防锈漆等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④)对于钢结构,消能部件和主体结构构件的总体安装顺序宜采用平行安装法,平面上应从中部向四周开展,竖向应从下向上逐渐进行。

⑤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消能部件和主体结构构件的总体安装顺序宜采用后装法进行。

⑥同一部位消能部件的制作单元超过一个时,宜先将各制作单元及连接件在现场地面拼装为扩大安装单元后,再与主体结构进行连接。消能部件的现场安装单元或扩大安装单元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宜采用现场原位连接。

⑦消能部件安装前,准备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a.消能部件的定位轴线、标高点等应进行复查。

b.消能部件的运输进场、存储及保管应符合制作单位提供的施工操作说明书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c.按照消能器制作单位提供的施工操作说明书的要求,应核查安装方法和步骤。

d.对消能部件的制作质量应进行全面复查。

8消能部件安装连接完成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8.消能器没有形状异常及损害功能的外伤。

b.消能器的黏滞材料、黏弹性材料未泄漏或剥落,未出现涂层脱落和生锈。

c.消能部件的临时固定件应予撤除。

4.建筑隔震措施要求(1)隔震层中隔震支座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且不宜低于50年。当隔震层中的其他装置的设计使用年限低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时,在设计中应注明并预设可更换措施。

(2)对较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隔震建筑,应设置地震反应观测系统。

(3)隔震建筑宜设置记录隔震层地震变形响应的装置。

(4)隔震结构宜采用的隔震支座类型,主要包括天然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弹性滑板支座、摩擦摆支座及其他隔震支座。(5)隔震层采用的隔震支座产品和阻尼装置应通过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型式检验除应满足相关的产品要求外,检验报告有效期不得超过6年。出厂检验报告只对采用

该产品的项目有效,不得重复使用。(6)隔震层中的隔震支座应在安装前进行出厂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 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建筑,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应为100%;②)标准设防类建筑,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50%;有不合格试件时,应100%检测;

③ 每项工程抽样总数不应少于 20件,每种规格的产品抽样数量不应少于4件,当产品少于4件时,应全部进行检验。

(7)隔震支座外露的预埋件应有可靠的防锈措施。隔震支座外露的金属部件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

(8)高层及复杂隔震结构隔震支座应进行施工阶段的验算

(9)大跨屋盖建筑中的隔震支座宜采用隔震橡胶支座、摩擦摆隔震支座或弹性滑板支座。采用其他隔震支座时,应进行专门研究。

THE END
0.福建省建筑结构设计若干规定混凝土钢筋楼板管桩10、抗震设防烈度7度(含7度)以上地区,抗震设防类别不低于乙类的建筑,提倡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的设计。 11、剧场、体育馆、会堂等大跨度、空旷的公共建筑不宜采用纯框架结构体系。 12、禁止预留可加夹层或挑空层后期可加楼板的建筑结构设计。 13、抗震设防烈度7度(含7度)以上地区,门式刚架等单层厂房结构,原则上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IMCK:JK9275;RSYM0jvsm
1.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建筑减震设计要点——基于《建筑消能减震本文结合具体项目设计,对《建筑消能减震应用技术规程》(DBJ53\T-125-2021)(以下简称“技术规程”)中涉及结构计算的主要参数、指标进行了汇总、归纳,对不同减隔震方案、不同结构体系的计算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 作者:刘涛 一、项目概况拟建项目位于云南省昭通市,为多层小学综合楼,地上6层,底层三面设置挡土墙,jvzquC41o0oiq~0ep5of7ourAoe?:575
2.抗震结构设计通用12篇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抗震结构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建筑设计 jvzquC41|ims{qq0zwktj~3eqo5icx|gp1>35=3jvor
3.01黏滞阻尼器减震设计篇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要求,当消能减震结构总阻尼比超过30%时,应取30%; 黏滞阻尼器布置数量不宜过少,目前地标对黏滞阻尼的最小附加阻尼比等给出了相关规定。 Q6用于建筑的黏滞阻尼器有什么要求? 黏滞阻尼器的极限位移应大于设计位移的120%,极限速度应大于消能器设计速度的120%。【3.2jvzquC41yy}/lrxjwnoom7hqo1vpu}43;4>759
4.经典建筑设计结构分享—学校减震设计标准与设计方案分享.doc经典建筑设计结构分享—学校减震设计标准与设计方案分享.doc,经典建筑结构分享—学校减震设计方案分享 北京学校中学部教学楼采用多层钢框架结构体系,为高烈度区学校建筑,为进一步提高其抗震性能水准,采用了消能减震技术。通过对金属阻尼器、筒式黏滞阻尼器和黏滞阻尼墙等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683<494261495422643=90ujzn
5.建筑减隔震技术范文(1)研究了粘滞流体阻尼器用于建筑结构消能减振(震)设计的设计原理和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阻尼器的设置、耗能支撑的设计、消能减振建筑结构的特点及设防目标,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和实用设计步骤和阻尼器参数的优化分析。 (2)建立了阻尼器支撑的设计方法,以及附加水平控制力、附加有效阻尼比和总有效阻尼比、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6:96/j}rn
6.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资料:建筑结构抗震3)楼层承载力突变: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应主要应用于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抗震设防烈度为8 、9 度的建筑。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设计的建筑当遭遇到本地区的多遇地震影响抗震设 防烈度地震影响和罕遇地震影响时其抗震设防目标应高于本规范第1.0.1 条的规定。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ƒmwegpjcwjwunj1=:3857/j}rn
7.建筑结构设计论文(共10篇)刚性抗震的方法就是我们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结构的强度设计,提高建筑的抗破坏能力,通过结构的刚度设计,提高建筑的抗变形能力,通过结构的塑形设计,提高建筑的延性和防倒塌能力。而柔性抗震法,这种方法是科技人员研究出来的,是以隔震技术和消能减震技术来实现。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抗震技术的优点缺点:目前世界jvzquC41yy}/3vnujw4dqv4nwp}fp8okcp€iwuzpygt0lrfp|j{kknlqwn{oyns142752?49876527mvon
8.上海天麓建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秉承“诚信合作、用心服务”的经营理念,专注于建筑结构减隔震与结构加固领域,与湖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为用户提供建筑结构消能减震领域的减震设计咨询、减震产品供应与工程服务的全套产品与系统集成服务。公司成立于2013年,创办至今,获得了国家多项知识产权,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养老院jvzq<84yyy4unsl|0ipo8
9.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研究学科主题:建筑结构 中图法分类号:TU352.104 提要文摘附注: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理念,包括地震及结构抗震防设的基本知识、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单层厂房抗震设计、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和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等。 统一资源定位(URL): 总体评价(共0票) 评价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馆jvzq<84qrci/jwzw0gjv0ls1UL^R1|ozsAxfhltfg?79;<<3
10.天津建院:构建地震中的“安全岛”——深耕建筑减隔震技术减隔震技术即建筑隔震技术和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的简称,是通过采用具有承载力的特殊材料和结构来减轻地震灾害对建筑可能造成的破坏,是世界地震工程界推广应用较多的成熟的高新技术之一。以“柔”克“刚”是减隔震技术应用的核心,它改变了传统抗震以“刚”克“刚”的抗震理念,是在保护建筑物结构的同时更保护了jvzq<84yyy4ul}kgc0ipo8Sgyu532;82;1814<5;23794>853;4ivv
11.|建造地震中的安全岛——以柔克刚、另辟新径的工程隔减震与与传统抗震结构相比,隔震结构有确保建筑结构地震安全、保持上部结构弹性乃至避免后期修复等突出优点。 隔震体系与传统抗震体系的对比 3.2 工程消能减震技术 工程消能减震技术,就是把结构物的某些非承重构件(如支撑、剪力墙等)设计成消能构件,或在结构的某些部位(节点或联结处)安装耗能装置(阻尼器等),在风荷载或小jvzq<84vo0m{j~3gfw4dp8nphq5229;152=70qyo
12.“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小讲堂之——浅谈消能减震TMD系统的控制策略为应用子结构与主结构控制振型共振达到吸收能量的目的,并应用耗能阻尼材料或装置消耗子结构的振动能量,在不断吸收筑结构能量和消耗子结构振动能量中降低主结构的动力响应。 TMD工作机理示意图 TMD作为子结构附加到主结构上,当主结构在外界激励力的作用下开始振动或摇摆时,它通过弹簧将TMD置于运动状态jvzq<84ggtzd0pjw0kew7hp1ktgq86382534<50jvs
13.土木工程结构论文通用12篇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主要来源于工程建设类和研究项目的实际课题,但这两类课题都涉及力学知识,若缺乏较强的力学分析和计算基础则难以完成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当前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房屋建筑结构方案设计方向论文内容主要包括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建立jvzq<84|ijphn7}wgunv0lto1jgpyns1;6=577mvon
14.楚卓网建筑结构设计技术交流与资源分享网站23G518-1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无吊车)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GBT51336-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JGJT327-2014 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09SG610-2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振)设计 20G112-2 建筑结构设计常用数据(钢结构和组合结构) 24G120 工程做法 (自重计算)结构部分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设计jvzq<84yyy4dj~jwq4dqv4
15.JGJ3602015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监理某小学隔震设计说明及图纸 根据当地规范要求,该小学项目需进行隔震设计,图纸内容包括,基础施工图,下支墩柱施工图,上支墩施工图以及隔震支座节点图,隔震设计总说明图纸 专题:设计说明小学结构设计说明小学建筑结构设计说明 YJK的消能减震设计和隔震设计 本资料为YJK的消能减震设计和隔震设计,目录 YJK 的消能减震设计和隔jvzquC41|krjcx3eq3>90lto1r<37955344ivvq
16.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三版)(豆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三版)》主要内容包括:概述,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要求,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设计,结构程序计算及简体结构设计要点,民用建筑钢结构设计,高层建筑混合结构设计,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等。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三版)》为高校土木工程jvzquC41dqul0mtwdct/exr1kuho1B<:93734:;:62
17.清华大学土力学pdf2025年清华大学土力学pdf资料下载设计规模与要求 为三层办公和小型活动场所, 立即下载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清华大学(PDF,152页) 立即下载 等级: 文件7MB 格式pdf 关键词: 消能减震设计 粘弹性阻尼墙实验 无粘结耗能钢支撑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清华大学(PDF,152页)主要内容: 消能减震原理 常见消能减震装置的分类、选择和布置 消能jvzquC41yy}/|qznqpm/exr1|vezvh822487:8igvcom6<9546811
18.土木工程学院在线开放课程上线课程内容分为七个部分:结构抗震基本知识、结构抗震计算、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桥梁结构抗震设计、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和建筑结构抗火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围绕“灾”,从“灾源”到“灾害”,把地震、风、火联系起来;从“抗灾”到“抗、防”结合。依托学科建设优势,集成优质教学条件,有利于学生jvzquC41ek|jn7xgw0kew7hp1462:8623;5d3B=:8c875A>31rghgv3jvo
19.潘鹏19.“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村镇建筑抗震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2011-01至2014-12 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具有自复位和耗能减震能力的新型钢结构体系研究,2009-01-01至2011-12-31 代表性学术成果 专著: 1.潘鹏,叶列平,钱稼茹,邓开来,何瑶.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与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jvzquC41yy}/er{kn0ztkwljwc4ff~3ep1if1rshq17259439:7/j}r
20.09SG610本图集主要内容包括:对建筑结构消能减震器的介绍;分别由黏滞消能器、黏弹性消能器、金属屈服型消能器和摩擦型消能器等四种常用消能器组成的消能部件;各种消能器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的连接详图;黏滞消能部件计算示例。 本图集的消能减震(振)设计,主要用于提高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jvzquC41gdupm7hjkpgcwrqfkpm/exr0ep5{dxtmnkh0dxtm1fkucrq1ujuxAktqmKJ>7>;;8(YjvnNF?3
21.考点速记!一建《建筑》结构设计与构造易混淆数字考点汇总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 消能减震设计。 二、真题演练 1、【2007】普通房屋的正常设计使用年限为(  )年。 A.10   B.25   C.50   D.100 查看答案 2、【2014】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A.C30 BjvzquC41yy}/4<80eqs0lƒx31l€he8}wgdg04973285239=6;499498230nuou
22.装配式建筑比现浇结构的抗震性能▌建筑隔震技术: 指在房屋基础、底部或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由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组成具有整体复位功能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小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达到预期防震要求。 ▌建筑减震技术(结构消能减震技术): 指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件)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3785;1368:9:647=`39<:27:37@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