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下载本文档
1、摘 要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但从整体上仍然是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研究发现,我国汽车产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汽车产业的重复建设、能源、整车与零部件发展比例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因此真对, 我国的现状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 一的解决及对策。那我国得汽车产业同外国的汽车产业做对比,吧我国的补助进行改进,亟须从供给和消费两方面着手加快结构调整,打造适应国际市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体系, 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汽车消费。关键词:汽车产业 产业后市场 产业结构 对策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auto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
2、idly, but on the whole is still weak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found that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is planned economic system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energy and repetitiv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ehicle spare parts, have serious problems. theref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3、 of our countrys automobile industry, existing problems in developing a a solu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china to do with foreign automobile industry in china, it is improved, the subsidy from the two respects supply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adjustment, build up to the int
5、1 技术水平上的差距53.2 产业组织结构散乱、企业规模小63.3 汽车产业链短73.4 市场运作能力较弱73.5 制造能力有待提高8第四章、制约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04.1 投资分散,重复建设严重,产业集中度低,规模不经济104.2 重生产、轻开发,未形成中国的汽车品牌体系114.3 汽车产业后市场不顺畅,汽车消费者权益亟待依法保障124.4 整车与零部件发展不成比例134.5 能源短缺问题14第五章、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的几点对策155.1 打造适应国际市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体系155.2 在政府支持下对汽车产业重大共用技术项目进行攻关155.3 汽车产业亟须加快结构调整165.4
6、出台政策,鼓励汽车消费175.5发展节能型汽车及实行燃油税政策17参考文献21致 谢23前言第一章 绪论中国的汽车产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诞生,当时以满足经济发展、国防、公务需要为目标,通过计划经济下政府投资来发展。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汽车产业开始面向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以来,中国汽车行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现在,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它具有高投入、高产出、规模效益递增、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经济带动力强的特点,是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中国正在逐渐成为新兴汽车生产基地,
7、汽车产业成为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证明,在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从中期阶段到最后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没有一个大国不是靠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来完成这一过程的。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汽车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对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开发实力和产业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研究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重要。28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第二章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和正在从大到强的变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汽
8、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实力明显增强。国际各大汽车集团公司都先后在中国建立了合资、合作企业。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已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能够生产微型汽车、普及型轿车和中高级轿车,轿车的主要品种在性能、质量方面都已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水平,轿车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差距正逐步缩小,为中国轿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载货汽车和大中型客车产量迅速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类车型品种结构基本能满足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并已建成比较完整的汽车产业生产体系。2.1 汽车产业国际化趋势 回顾中国汽车产业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从1953年到1992年达到100万辆产量时经过了近40年;从1992年到2000年用了8年时间完
9、成了从100万辆到200万辆增长;从2000年到2002年用了2年时间就实现了从200万辆到300万辆的增长;截止到2003年底,中国汽车行业仅用了1年时间就实现了从300万辆到400万辆的增长。2003年中国汽车产业产销再创新高,累计产销汽车444.37万辆和439.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20%和34.21%。这表明中国汽车产业步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由资料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量在高速增长中,其增长速度是值得令他国羡慕,我们自己自豪的。目前,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普遍不景气,而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国内汽车市场以其良好的成长性和巨大的潜力无不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改革
10、开放20多年来,几乎所有的汽车跨国公司都已进入中国,目前,跨国公司通过其国内合资合作企业已经占据了90%上的中国轿车市场。种种迹象表明,国际汽车巨头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档次和很广的范围。这表明,我国的汽车产业已经开始步入国际化阶段。2.2 需求高速增长,政府高度重视 由于2003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美元,已达到轿车进入家庭的起步阶段。而目前汽车需求恰恰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其中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的前景十分广阔。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很大的现实,家用轿车需求的高增长期有可能提前到来,并为汽车产业发挥主导产业作用提供重要的市场支持。另一方面
11、,汽车产业涉及众多工业部门,如冶金、石油、化工、煤炭、轻工、电子、纺织、建材等部门,汽车产业与这些部门的协作配套密切相关。汽车产业作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带头产业,在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党的十四大就提出将汽车产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新一届政府提出要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清理汽车消费环境,把汽车产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的战略性产业。为了进一步推云车工业发展,我国政府正在酝酿出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促进汽车服务贸易发展的系列政策。2.3 发展速度超快,经济地位突出 有专家预测2010年之前(试1-1图),我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将高于gdp
12、的增长速度,而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将大大高于全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汽车产业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并和电子、化工、建筑等产业一起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据预测,10年之内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量有望超过1000万辆,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我国汽车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汽车总产量有望大幅提高,届时汽车产业将对相关工业提出数倍于现在的数量要求。现实情况表明,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越来越突出,预计2010年将真正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图11概率图我国汽车产业现存的薄弱环节第三章 我国汽车产业现存的薄弱环节尽管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良好
13、,前景和市场都极其诱人,但正处于高速发展初期的我们,也应该明确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我国的汽车产业少走弯路,更好的健康的发展。总的来说,我认为目前我国的汽车产业存在着以下几个薄弱环节:3.1 技术水平上的差距 中国汽车产业的商用汽车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与世界先进水平有5年10年的差距。在产品系列化基础上,中国汽车产业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每年都推出大量的新产品。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例,从2000年到2001年完成了新产品申报1215个。中国汽车产业企业已经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但尚不具备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中国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
14、中主要承担的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对某些产品具有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某些联合设计。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轿车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很危险的。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产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2标准,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欧4标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需要指出的是,在决定21世
15、纪国际汽车产业竞争的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方面,从政府支持的研究开发角度看,中国汽车产业几乎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够把握好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产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3.2 产业组织结构散乱、企业规模小 全国有120多家汽车生产厂家,分布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产量超过50万辆企业只有2家(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2003年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汽车产量分别为85.87万辆、79.70万辆,汽车产业排名第三的东风集团年产量仅为47.30万辆。而世界上汽车产业的几大巨头,年产能力起码也是400多万辆,而我国汽车产业全部产量2003年仅为444.37
16、万辆左右,预计2010年才能达到1000万辆。从控股关系来说,虽然有几十家汽车厂分别进入了一汽、东风、上汽等三大汽车集团,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产业产业组织结构还是比较分散的。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产业的前3名一汽、上汽、东风汽车集团生产能力在45万辆9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产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在世界大汽车公司中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为250万辆。就亚洲而言,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3.3 汽车产业链短 汽车产业的产业链很长,从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汽车产业对钢铁、有色金属、零部件等存在巨大需求。目前全世界
17、钢产量的15、铝产量的25、橡胶产品的50、塑料产量的10都用于汽车产业。但中国汽车产业的产业链短、关联度不高、带动性不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例如,2003年尽管全国的成品钢材生产能力将大大超过2亿吨,成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但我国有许多汽车合资厂家所需要的特殊钢材仍然要大量进口;尽管国内有3900多家汽车及摩托车零部件和配件厂,但许多汽车零部件都需要从海外大量进口。3.4 市场运作能力较弱 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企业都加大了促销力度,200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费用增速高出销售收入,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企业在销售维修体系方面的建设也在加速,大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销售系
18、统。尽管如此,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国际上围绕汽车销售发展起来的信贷、金融、保险、租赁已经相当完善,发达国家大汽车集团都具有相当强的这方面的实力,而中国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起步较晚。国内许多品牌汽车的产销与售后服务是脱节的。部分厂家与其经销商的关系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基本上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主要收益靠厂家按销量给予的年终返利、奖励及新车的装饰、美容、保险等相应服务。中国汽车经销商往往只注重销售网点和营业厅的建设,对于维修服务投入相应较少。代理商经销网点功能更为单一,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不重新构筑另一套维修站、维修配件交易网。经销商销车功能
19、与维修服务功能分离,直接影响汽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3.5 制造能力有待提高从生产规模上来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逐步逼近国际汽车产业企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但是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根据有关资料表明,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辆,而1993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人均产量:克莱斯勒24.75辆、福特18.33辆、通用10.38辆、丰田32.93辆。由此可见,较低的生产率,在很多领域中将会抵消了中国汽车产业低廉劳动力的优势。中国汽车产业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引进车型国产化的能力迅速提高。相当一批引进车型在刚推向市场时,国产化率达4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一个引进车型国产化率从40%到
20、80%,需要7年至8年,现在只需3年至4年。中国汽车产业企业零部件配套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中低附加值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由于民营企业进入较多,对市场反应能力也在迅速增强。由于中国汽车产业企业与国际大汽车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合资,在主要汽车生产厂,主要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相当多的合资企业生产线装备是按照跨国公司生产标准引进的。有些企业还引进了柔性焊接生产线。由于合资企业要按照跨国公司要求组织生产,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保证产品水平、质量的关键设备、工艺、管理制度等方面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制约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第四章 制约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主
21、要因素上面谈到了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但究其根源,是因为有诸多因素制约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造成的这些环节不完善的,而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投资分散、技术落后、汽车产业后市场不够顺畅、能源问题等因素尤为严重。4.1 投资分散,重复建设严重,产业集中度低,规模不经济 目前,全国23个省(市)建有整车生产线,把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地区产业机构趋同化严重,汽车产业遍地开花,造成严重的重复建设和浪费。1964年至2000年的36年间,世界上轿车和旅行车整车制造企业的数量从52家骤减到10家,已初步形成六大跨国集团和三家独立的汽车公司,这六大跨国集团任
22、何一家的年产量比目前我国的汽车总产量还要大。而我国近年来整车厂滚雪球般地增加到123家,27个省市都有了自己的整车企业,地域过度分散长期制约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由此造成我国汽车产业重复建设严重。如果任由发展,可能导致汽车业泡沫产生、银行坏账增加、工人失业、企业破产等严重后果。汽车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效益递增行业,国际公认的汽车经济规模已达200万辆,没有这样的规模,根本谈不上自主开发力和竞争力。目前,全国大多数汽车企业生产批量小,专业化水平低,规模小、布局分散、自主开发能力差的问题十分突出,造成的结果是产业集中度低、规模不经济。在全国123家整车厂中,年产量在50万辆以上的仅有2家,绝大
23、多数年产量在10万辆以下。从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看,年销量100万辆以下的汽车公司已经不能单独存在,200万辆规模的也面临重组的局面。2005年,我国取消汽车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限制之后,汽车市场将与国际汽车市场融为一体,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将使我国汽车生产企业面对严峻的挑战。3.2 重生产、轻开发,未形成中国的汽车品牌体系 中国的汽车产业在发展中,重视产品的生产,轻产品的开发,自主品牌不仅数量极少,而且竞争力很弱。在汽车产业投资项目中,基本是扩大生产能力的项目,提高汽车开发能力的投资项目基本没有。在2003年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排名中,中国汽车榜上无名。2004年轿车产销量突破200万辆,
24、但是奇瑞、吉利、哈飞、中华等自主品牌产品不到五分之一。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曾经说过,中国要取得经济的成功必须要有自己的开发能力和品牌,汽车产业要取得成功也必须形成中国自己的品牌体系。品牌已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我们应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品牌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是否有自己的知名全球品牌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是否长足发展的重要标志。世界跨国集团在中国的战略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尽可能地消灭中国本地品牌,迅速扩张其品牌。2003年中国汽车的产量444.37万辆,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但我们生产的汽车是别人的品牌,不经“老外”许可,中国人是不能改动
25、的。事实上,谁掌握了品牌,谁就掌握了市场。现在外国公司强调品牌是他的,配套零部件也必须是他的体系;外国汽车公司还要拿配套权,汽车配套件一般占整车比例的6070,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的汽车产业的发展。没有自己的汽车品牌体系,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极其危险的。4.3 汽车产业后市场不顺畅,汽车消费者权益亟待依法保障 所谓“汽车产业后市场”,即指汽车销售后的重要环节。汽车产业的最终环节不是汽车销售,而是实现销售后消费者对汽车的正常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依法得到完善的服务。汽车产业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提升gdp上,而且体现在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环境方面;汽车产业能否持续发展,不是取决于我们的制造能力
26、有多大,而是受制于汽车的消费环境。我们企盼中国汽车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但如果把主要矛盾定位在产能上,而忽视了汽车后市场的种种不健康因素,则希望要落空。 关于汽车产业的生存环境,一方面,几乎所有领导都对汽车产业拉动gdp增长很感兴趣,均竭尽可能推进汽车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对改善汽车消费环境表现淡漠,甚至在最积极发展汽车产业的地方,也在想法限制汽车使用。汽车的保有量迅速增加,的确也伴生了一些新情况,不少城市交通已不堪重负。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限制汽车使用的种种措施,例如征收高额牌照费和各种附加费、限制某些经济型汽车进入中心区等。总之,企图用增加群众负担的办法来控制汽车的正常运用。这直
27、接影响到我国一些潜在的汽车消费者购买欲望,从而影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4.4 整车与零部件发展不成比例 投资的热点过多集中于整车项目,对零部件的投入明显不够重视。零部件工业是发展汽车产业的基础,没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产业。世界汽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无不源于零部件的创新。“八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利用外资也大幅度增长,但投资总量仍显不足,占整个汽车产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随着汽车厂合资、合作的加快,汽车的品种与数量“井喷式”扩张,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如制动防抱死装置、安全气囊、自动变速器、电子装置等)短缺
28、和水平差距有加剧的趋势,已严重制约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存在三大障碍:一是汽车业界的领导和热心汽车产业的实业家们,没有对零部件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关键零部件研发能力建设缺少有力措施,尽管九五、十五规划中都将关键零部件发展列入其中,但缺乏具体实施方案,也缺少明确的政策支持,规划难于落实;三是体制没有理顺,时至今日,零部件企业仍然没有摆脱对个别整车厂的依附,没有独立发展为面向整个汽车业的零部件产业。4.5 能源短缺问题 能源问题不仅是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2000年,我国机动车消耗的石油为6560万吨,约占全国总石油消费的三分
29、之一。据预测,2010年和2020年机动车的燃油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也就是说,到那时汽车将要“吃”掉一半左右的自产、进口石油。由于国内的石油储藏量和开采量有限,新增的石油需求将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高对外依存度将影响国家的石油安全。所谓石油安全就是可以保障必要的数量,而且价格可以被社会接受的持续的石油供应。所谓石油不安全主要体现在石油供应突然中断或短缺和价格暴涨对国家经济造成损害。因此,我国应在准确把握现代国际石油市场和石油地缘政治的特点的基础上正确树立我国的石油安全观,并采取综合措施保障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的几点对策第五章
30、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的几点对策5.1 打造适应国际市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体系 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中国汽车产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但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环节。加大r&d投入,努力提高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力争设计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产品,最终推动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日本在以组装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体系出现问题时,开始把高功能、高附加值零部件和中间材料作为“中场产业”予以重视,由此造就了日本强大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加入世贸为我国汽车产业提供了多种途径实现汽车集成创新的可能性,路径之一是以引进技术为依托,通过对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产品的自主开发、与国外联合开发、本土开发等方式,实现零
31、部件技术创新,在零部件产业率先突破,打造适应国际市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汽车自己的品牌体系。5.2 在政府支持下对汽车产业重大共用技术项目进行攻关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资金和市场,而是技术。中国汽车产业如果长期在技术上依赖跨国公司,就不可能改变在世界汽车产业体系中较低的地位。世界汽车产业目前处于一场技术革命之中,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从技术上看,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突破,目前主要是商业化、产业化的推进。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已经成熟,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都有新型混合动力轿车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速。2002年1月,美国政府支持的自由合作汽车研
32、究计划(freedom car)出台,该计划目标是开发具有商业前景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及氢气供应基础设施,以极大地改善环境,目标是加快实现汽车燃料电池商品化。中国汽车产业企业应当对汽车产业面临的技术革命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地介入有关研究。中国政府应当针对汽车产业中共用的重大新技术项目、基础研究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同时制定有关政策,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5.3 汽车产业亟须加快结构调整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存在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其产业组织结构与国际上相比明显落后,为了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国家要采取措施加强汽车产业管理。(1)实施集团化战略,提升规模经济效益;(2)
33、提高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标准;(3)严格限制以依赖散件组装方式生产汽车;(4)对进口散件组装构成整车,要按整车纳税;(5)对汽车生产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营销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6)鼓励企业技术进步、节能降耗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总之,加快汽车企业的联合重组步伐,激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5.4 出台政策,鼓励汽车消费 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3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专家预测,中国汽车保有量将在2005年达到3356万辆,2010年达到5669万辆,2020年达到13103万辆。目前,在轿车消费方面
34、仍然存在着中间环节收费过多、过滥的情况。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及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政府有必要尽快推出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地方在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时,也要考虑到中国汽车产业的状况,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免对汽车需求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5.5发展节能型汽车及实行燃油税政策能源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能源紧张的问题。首先,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大力支持对电动车和燃料汽车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推动新型节能汽车的发展。我国应发展一系列的清洁汽车燃料,代替石油短缺,走中国资源特色的汽车发展道路。其次,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行燃油税政策,这是行之有效的调节政策。在石油危机冲击下,美国于
35、1975年制定了强制性汽车燃油经济性政策,并于1978年生效,要求各汽车公司出售汽车平均燃油消耗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美国新的轿车平均燃油经济性从1999年的6.8公里升,提高到1986年的11.8公里升;新的轻型卡车由5.9公里升,提高到8.9公里升。其间10年,轿车、轻型卡车的燃油经济性分别提高了73.5%和50.1%,这和标准实施前相比,仅2000年美国节油1.9亿吨,节约资金920亿美元。因此,鼓励人们购买节能型轿车,将会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由于我国已加入wto,按照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投资措施协议、当地股权无效制度等原则,我国在200
36、6年7月1日前汽车整车关税将由目前的80%-100%降至25%,零部件关税将由目前平均25%降至10%,汽车配额将在2006年前逐步取消。试图(5-1)这对我们原本主要是靠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汽车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但纵观当今世界,由于汽车市场已趋于饱和,而中国有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市场,我们加入wto以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汽车市场争夺会更加激烈。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现在存在的不足,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汽车产业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有工业基础、技术和人才技术,再加上对外开放的好政策,可以在短期内吸收外国同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这
37、些都是我们的优势。所以说,中国的汽车产业存在着巨大的优势与发展的潜力对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我们即不能悲观,更不能盲目乐观,我们应该相信,中国汽车产业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改革开放也使中国汽车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快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步伐,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在竞争中求发展,通过国家产业政策的配合,中国汽车产业完全可以成为世界汽车产业中一个崭新的闪亮点。 图51节能汽车的发展比总结本文介绍了汽车发展产业化建设总体目标,主要是将研发技术、制造技术、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应用,带动汽车研
38、发模式和设计理念的创新、汽车制造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供应链协同商务模式、相互信任和双赢机制的创新,实现汽车研发、设计、制造产业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从而全面提升我国汽车行业竞争力。全文真对,我国的现状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 一的解决及对策。那我国得汽车产业同外国的汽车产业做对比,吧我国的补助进行改进。我国政府对我国汽车的大力支持哈推出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1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2. 我国汽车产业现存的薄弱环节3. 制约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 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的几点对策5. 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的几点对策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王文莲中国汽
40、年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1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02r北京:国家统计出版社,2003. 11ilan alonchinese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y m. westport, conn.: praeger, 2003. 12thomas d. lairson, david skidmor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wealthc. belmont, ca : wadsworth/
41、thomson learning, 2003致谢致 谢这篇文章的终稿,是在盛夏之时完成的。酷热的天气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很令人难忘的氛围,也使我至今对这段寂寞的学术之路记忆犹新。本论文是在刘勇老师直接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及其写作思路上刘永老师多次给予我指导,两次修改论文提纲。当完成了这篇论文之后,在这骄阳似火的七月,刘勇不顾炎热,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仔细地阅读了论文,并在此给出了许多珍贵的修改意见。在本次毕业论文的编写过程中,能得到刘老师的指导使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他严谨的治学作风、高尚的学术品质、热情的待人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完成论文之际,在此向刘老师表示衷心的致谢,深深感谢他对我
42、的帮助。同时,也非常感谢这段时间里许多同学给我热情、真诚的帮助。conclusionchinas auto industry is under the planned economy system, was born in order to mee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national defense,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target, through investment under the planned economy development. after the reform of chinas automobile in
43、dustry, the market began,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1994, automotive industry policy, chinas auto industry has promulgated the technical structure, the product structure and market structure has achieved great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now, the auto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44、 pillar industry in china, it has high investment, high efficiency, scale increasing, the industrial connection,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economic motivating, is typical of capital, technology,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with powerful sustained economic grow
45、th. china is gradually become the emerging automobile production base, china automobile industry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new-type industrialization realize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he history, the industrialization in a country, from the mid-term stage to finally comp
46、leted, no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a country not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 industry to finish this proces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tudy, develop with pertinence, feasibility countermeasu
47、re, seize the opportunity, the disadvantages,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strengthen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strength and industry market competition ability has the signific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refore, in the pres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
48、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auto industr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chinas auto industry experience from scratch, from big to childhood and is strong. in the 1980s, after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auto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strength enhanced obviously.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gr
49、oup company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china joint ventures,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now chinas auto industry has basically meet the domestic market demand, can produce a mini car, affordable cars and senior cars, cars in the main varieties, quality performance has approached the international similar
50、 product level, with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price of cars have beendecreasing gradually, the gap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 industry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 auto and large and medium-sized buses output growth, technology level enhances unceasingly. all kinds of models can satis
53、zation realize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he history, the industrialization in a country, from the mid-term stage to finally completed, no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a country not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 industry to finish this process. in china, according to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