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尺度模型的单层网壳非线性屈曲分析

王兆毅, 王宪杰,2*, 张帆, 赵颖, 奂瑾, 江鑫禹

(1.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昆明 650000; 2.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杭州 310058)

大跨度空间网壳结构得益于其覆盖空间大、造型新颖、自重轻等优点,成为工程师们非常乐意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单层网壳由于厚度薄,刚度相对较小,几何非线性敏感。所以稳定性分析是单层网壳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以往屈曲分析时,设计师们不得不依赖于连续化理论(“拟壳法”)将网壳转化为连续壳体结构,通过近似的非线性解析方法来求出壳体的稳定性承载力,但这种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缺乏统一的理论模式,事实上仅对少数特定的壳体才适用[1]。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转而成为实现结构稳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各种改进的弧长法[2]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成果,其为结构的荷载-位移全过程路径跟踪提供了最为有效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的确定其稳定性极限承载能力。

以往单层网壳稳定性分析往往停留在宏观层级上,无法反映细观受力机理。然而结构的失效破坏往往源自材料的局部失效,进而导致关键节点或杆件丧失承载能力,最终导致整体结构的破坏。可见,结构的失效过程本质上是宏观层面与细观尺度之间相互耦合影响的结果[3]。如何在跨尺度连接处施以精确的约束耦合关系,在不损失各尺度的自由度的前提下,建立多尺度计算模型并有效模拟宏观-细观的非线性演化过程是非常必要的。陆新征等[4-5]通过Uforms子程序实现了跨尺度界面的连接,通过多尺度模型与梁单元模型时程分析结构对比,验证了多尺度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节点的实际受力情况。石永久等[6]探讨了多尺度模型在钢框架抗震计算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不同尺度模型间的有效连接,通过与国内外典型节点试验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了细观单元与宏观模型界面连接方法的有效性。罗尧治等[7]利用平截面假定推算了跨尺度连接界面的位移协调方程,并给出了与焊接球连接的杆件长的参考值。朱南海等[8-9]用宏观单元对网壳节点及杆件的薄弱区进行离散,建立网壳结构的多尺度模型,进行了多尺度建模下的网壳静力稳定性及地震损伤过程分析。结果均表明了多尺度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刘春城等[10]提出了一种易于有限元软件实现的跨尺度单元连接法,建立了结构行为一致多尺度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Yu等[11]验算了多点约束法界面连接控制方程,研究结果显示多点约束法可用于实现跨尺度界面的有效连接。上述研究均表明:多尺度模型兼顾计算效率与时间成本。但鲜有提及多尺度模型是否影响结构基本特性这一问题,并没有针对结构不同的重点响应区域建立不同的精细单元,难以全面考察多尺度计算模型的优越性。

基于并行一致多尺度法,建立一个能有效反映细观力学性能响应多尺度计算模型,对实际网壳进行模态分析及荷载-位移全过程非线性屈曲分析。通过全梁单元模型与多尺度模型的分析对比,为多尺度计算模型的发展与工程设计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多尺度模型构建思路大致上能分为两种:信息传递多尺度方法与并行一致多尺度方法。前者主要是提取宏观结构的各项响应作为精细构件的边界条件,旨在实现不同尺度之间力学性能参数的交互。后者建模策略是对结构薄弱区的构件采用细观尺度的精细模型,一般用实体单元或是壳单元离散,宏观结构采用梁单元等杆系单元离散。目的是同时建立细观与宏观尺度模型,实现跨尺度单元之间连接界面的耦合,以达到整体结果的同步计算分析。并行一致多尺度法的关键点是如何在不损失宏观单元自由度的同时不增加精细单元的额外约束。而多点约束法是有效解耦连接界面处位移协调方程的方法之一。

多点约束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跨尺度连接界面上利用位移协调条件推导出约束方程,进而实现不同单元的耦合。以宏观单元节点的自由度作为控制值,建立针对细观单元各节点相应的自由度及位移值的控制方程,便可用于表征不同单元之间的力学响应及自由度的传递。且在小变形问题中,多点约束法不用迭代,节约了计算时间。在大变形问题中,多点约束法并不会引起连接处刚度突变,保证了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在求解非线性迭代问题中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Abaqus中提供了Tie、Coupling、MPC(multi-point constrain)等约束方法,其中MPC允许在模型不同自由度中强加约束,将其耦合,可以实现不相容单元荷载、位移的有效、精确传递,且更易考察连接处的应力及位移响应。

基于多尺度模型,建立连接面处的局部坐标系如图1所示,在连接面建立基准梁单元,宏观节点处共有6个自由度{u1,u2,u3,u4,u5,u6};精细单元节点有3个自由度{u1,u2,u3};多点约束法连接界面节点自由度的约束方程可写为

图1 跨尺度界面连接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cross-scale interface connection

C(uB,uS)=uB-CuS=0

(1)

式(1)中:uB为宏观单元节点自由度,为主自由度;uS为精细单元节点自由度,为从自由度;C为约束方程系数矩阵;经简化后的多点约束连接式是一个一次多项式,具体方程为

uB=C1uS1+C2uS2+…+CnuSn+C0

(2)

对于解耦线性约束方程,常用位移协调一致法求解,引入局部坐标系xyz,以B为原点,并符合右手螺旋法则。基于平截面原则,任何精细单元节点位移满足关系式

(3)

式(2)中:xS、yS、zS分别为精细单元节点在局部坐标系中的x、y、z坐标;yB、zB为宏观单元节点在局部坐标系的y、z坐标;βi为精细化模型节点对宏观单元节点的影响权重系数,可以取βi=1/n。

由式(3)可知,宏观单元节点在微观单元连接界面的沿杆件轴向位移、沿平面内外切向位移,由精细单元界面上的全部节点决定。

屈曲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结构从稳定的平衡状态变为不稳定的平衡状态时的临界荷载及其屈曲模态。采用一致缺陷模态法定义初始缺陷时,先对结构进行特征值屈曲分析和缺陷结构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

线性屈曲分析可以得到理想线性结构的理论屈曲强度,无须进行非线性分析,就可得到临界荷载及屈曲模态,可为非线性屈曲分析提供参考荷载值。其控制方程为

(KL+λKσ)ψ=0

(4)

式(4)中:λ为特征值,即通常意义上的荷载因子;ψ为特征位移向量;KL为结构的小位移刚度矩阵;Kσ为参考初应力矩阵。

为考虑初始缺陷对理论屈曲强度的影响,需对结构进行基于大挠度理论的几何非线性屈曲分析,其控制方法为

KT×Δu=F-r

(5)

式(5)中:KT为单元切线刚度矩阵;Δu为位移质量矩阵;F为外力矩阵;r为残余力矩阵。

本文中所用实例为唐山勒泰中心项目[12]上方分割频率为6的凯威特K8单层网壳,网壳跨度为76.8 m,矢高为12 m,矢跨比为1/6.4。杆件为Q345B圆钢管,管径为168 mm,壁厚为6 mm,节点形式为Q345B焊接空心球节点,外径为420 mm,壁厚为12 mm。节点数为185,杆件数为465。外圈节点铰接。在ABAQUS中屈曲分析得出的屈曲因子为施加荷载的放大系数,为方便考察稳定性极限荷载,本例中在网壳节点处施加单位集中荷载。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

对网壳进行模态分析,得出其振型与自振频率、周期等固有特性(图3、表1),便于验证多尺度模型的适用性与正确性。

通过计算可知式(4)中λ=247.6,由于施加的是单位荷载,故该网壳理想临界荷载为247.6 kN。特征值屈曲分析不考虑双重非线性及初始缺陷,所得出的结果只是屈曲荷载的上限,是一种理论解,得不到结构的实际承载力。这里关注的是前几阶屈曲模态,尤其是第一阶屈曲模态(图4),结构的一阶屈曲模态是结构屈曲的位移倾向,是潜在的位移趋势,如果结构的初始缺陷分布与结构的第一阶屈曲模态相吻合,无疑对结构的稳定性产生最不利影响,故一阶屈曲模态可用来模拟网壳结构中的缺陷分布。

图2 有限元模型[12]Fig.2 Finite element model[12]

图3 全梁单元前四阶振型Fig.3 The first four modes of the full beam element

采用“一致缺陷模态法”引入初始缺陷,根据《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13]的相关规定:初始缺陷最大计算值按照网壳跨度L的1/300,取256 mm。有限元软件中,实现引入初始缺陷的关键是定义Imperfection函数。分析过程考虑几何非线性,采用两段式理想弹塑性本构,屈服强度为345 MPa,满足von Mises准则。为考察结构实际节点临界荷载,同样施以单位荷载。考虑几何、材料双重非线性,对结构进行荷载-位移全过程稳定性分析。

通过观察图5可知,进入屈服阶段的杆件主要是第四圈部分环向杆及小部分第一圈及第二圈内的斜向杆,其中第四圈环向杆与径向杆相交的节点的塑形程度最为严重,应力集中较为显著。底部环向杆与斜向杆仍基本处于弹性阶段,其应力响应不明显。位移形变量最大的区域集中于第三圈环杆与径向杆相交的节点,在节点处出现局部的坍缩。观察图6可知当节点荷载增大到114.16 kN时,结构的平衡状态变为不稳定的平衡状态,随后随着荷载不断降低,位移不断增大,表明荷载必须不断下降才能维持结构内外力之间的平衡,此阶段说明结构已经产生失稳破坏,承载力不断上升,位移不断增大。故该网壳结构失稳时的节点临界荷载为114.16 kN,临界时刻的结构最大位移为204.8 mm。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网壳结构分别有位移响应集中的重点区域,主要为于第三圈环杆与径向杆相交的4个节点。应力响应集中的重点区域,主要为第四圈环向杆与径向杆相交的8个节点。

表1 全梁单元自振频率与周期Table 1 The natural frequency and period of the full beam element

图4 全梁单元一阶屈曲模态Fig.4 The first buckling mode of the full beam element

图5 全梁单元失稳时刻力学响应Fig.5 Mechanical response at the moment of instability of the full beam element

图6 全梁单元荷载位移曲线Fig.6 Load-displacement curve of full beam element

进行多尺度双重非线性静力稳定性分析时,应先对薄弱区域进行精细化建模(图7)。取壳单元建模时,应力分布受边界效应影响显著,节点塑性发展程度亦可能受边界效应干扰,本文中讨论杆件长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采用文献[7]中研究结果作为建模参数,取空心球节点及与球节点相接处0.9倍杆件外径的杆件作为需精细化建模区域[7]。精细单元采用S4R壳单元建模,宏观单元采用B31梁单元建模,多尺度模型在结构尺寸。材料本构与全梁单元一致。表2为多尺度模型分类一览,参照一致单元模型,对多尺度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及考虑初始几何缺陷的双重非线性屈曲分析。

图7 多尺度模型及精细化节点连接大样Fig.7 Multi-scale model and the large-scale connection of refined nodes

表2 多尺度模型分类依据

利用模态分析得出多尺度模型的结构固有特性,如图8及图9所示,多尺度模型与全梁单元模型的低阶振型存在明显差别,全梁单元前四阶振型存在一定的对称性,但该特性并没有明显地在多尺度模型振型中体现。究其原理是因为多尺度模型建立具体详尽的节点参数,且由具体的球节点替代了单一梁单元交汇节点,导致结构整体刚度分布随着不同数目及区域的精细化节点的建立而发生改变。观察表3、表4和图10可知,多尺度模型1、2的一阶自振频率与全梁一致单元模型相比分别降低了0.42%和0.13%,且前十阶自振频率相差无几,由此可见,多尺度模型的建立不会显著改变结构的自振频率及周期等固有特性,更进一步验证了多尺度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图8 多尺度模型1前4阶振型Fig.8 The first 4 modes of multi-scale model 1

图9 多尺度模型2前4阶振型Fig.9 The first 4 modes of multi-scale model 2

表3 多尺度模型1自振频率及周期Table 3 Multi-scale model 1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and period

表4 多尺度模型2自振频率及周期Table 4 Multi-scale model 2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and period

图10 三种计算模型前10阶自振频率对比Fig.10 Comparison of the first ten natural frequencies of the three calculation models

同一致单元模型的非线性屈曲一致,同样以“一致缺陷模态法” 引入初始缺陷,考虑双重分线性,对多尺度模型1、2分别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

观察图11可看出,多尺度模型一阶线性屈曲模态是基本一致的,说明引入的初始几何缺陷也基本相同。但理想临界荷载却有所降低,多尺度模型1、2临界荷载分别为213.59 kN和190.09 kN,较全梁单元临界荷载分别降低了13.7%和23.2%。

由图12及图13可知,多尺度模型1、2与全梁单元模型在失稳时刻应力分布基本一致,进入屈服阶段的杆件主要是第四圈部分环向杆,外圈杆件基本处于弹性阶段,其中第四圈环向杆与径向杆相交的节点塑形最为显著。但不同的是多尺度模型表现出了节点与杆件处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说明杆件与节点连接处为薄弱区域,这一结果与实际工程情况相吻合。且杆件中也出现了局部区域的屈服及应力集中,此部分杆件发生变形,且出现局部凹陷。

图11 多尺度模型最低阶线性屈曲模态Fig.11 The lowest-order linear buckling mode of the multi-scale model

图12 多尺度模型1失稳时刻应力分布及节点大样Fig.12 Multi-scale model 1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node size at the moment of instability

观察图14及图15可知,多尺度模型与一致单元模型在失稳时刻位移云图分布大致相同,尽管位移最大的点发生转移,但位移形变量最大的区域都集中于第二、三圈环杆与径向杆相交的节点附近。

图13 多尺度模型2失稳时刻应力分布及节点大样Fig.13 Multi-scale model 2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node size at the moment of instability

图14 多尺度模型1失稳时刻位移分布及节点大样Fig.14 Multi-scale model 1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and node size at the moment of instability

图15 多尺度模型2失稳时刻位移分布及节点大样Fig.15 Multi-scale model 2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and node size at the moment of instability

图16 三种计算模型下荷载-位移曲线Fig.16 Load-displacement curves under the three calculation models

在精细化区域部分,杆件的位移比球节点的位移更为显著,故杆件与节点连接处易出现局部形变,位移变形并不协调。

上述分析表明:单层网壳的整体失稳,往往伴随着节点与杆件相接处薄弱区的应力集中和杆件的变形。且由于精细节点的引入,导致结构局部区域刚度变化,但一致全梁单元模型并没有考虑节点局部变形及应力集中,采用梁单元交汇节点会忽略空间力系交汇处的复杂受力及变形。采用多尺度模型,不仅可以模拟细观杆件的力学性能变化,也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宏观结构力学响应分布。

由图16可知,多尺度模型1、2的节点临界荷载与全梁单元相比分别降低了5.48%和15.06%,且结构稳定承载能力随着引入更多的精细化节点而下降。主要是因为引入具体形状及厚度参数的精细化模型,改变了整体结构的刚度分布,又考虑局部杆件的屈服和节点与杆件相交处的应力集中,使得结构杆件传力途径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节点的变形及杆件的局部塌陷,进一步加剧了结构失稳破坏,使得多尺度模型还没有达到一致单元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就发生失稳破坏。由于更多布置在应力集中处的精细化节点的引入,节点塑性发展程度加深,故多尺度模型2的稳定性承载能力比多尺度模型1更低。

以上分析表明:多尺度模型不仅能模拟宏观结构的力学响应分布,也能准确模拟出细观节点的塑性开展。

建立了针对应力、位移响应集中的重点区域进行精细化建模的多尺度模型,比较多尺度模型与全梁单元模型的振型、固有特性和在考虑初始缺陷的非线性屈曲分析中的各项响应及稳定性,验证了在大跨度空间结构和网壳结构性能研究中多尺度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以及多尺度建模方法在局部细观力学响应分析时的优越性。主要结论如下:

(1)相对于全梁单元模型而言,多尺度模型兼顾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采用多尺度模型不会显著改变结构的自振频率及周期等固有特性,但由于细化了节点参数的精细化节点域的引入会导致结构的刚度分布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低阶振型的改变。

(2)多尺度模型与全梁单元模型在失稳时刻的应力分布、位移分布情况基本一致,在宏观结构分析上,多尺度模型也有一定的精度。由于引入精细化模型考虑了局部杆件的屈服和节点的应力集中,使得节点发生变形、杆件出现局部塌陷,导致多尺度模型的承载力比全梁单元有所降低。

(3)多尺度模型相较于全梁单元,既能精确地确定重点响应区节点的应力、位移边界条件,也能较为清楚地显示出大跨度空间结构细部节点的应力开展情况及破坏过程,为空间结构的分级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

THE END
0.基于ANSYS某单层球面网壳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基于ANSYS某单层球面网壳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 所谓网壳结构,其实是指由一种杆件组成的曲面网格结构,也可以看成是曲面的网架结构,兼有杆系结构和薄壳结构的固有特性。因而其具有结构形式多样,跨度大,质量轻,现场安装简便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建筑工程中。以下工程皆为网壳结构。jvzquC41huibg7hqo1=258
1.中国现代五项赛事中心游泳击剑馆屋盖铝合金单层网壳稳定性分析摘要:中国现代五项赛事中心游泳击剑馆屋盖采用铝合金单层网壳结构.平面形状近似为三角形,边长约125m,支撑于下部钢筋混凝土环梁以及游泳击剑馆入口处钢结构网状支撑柱上.网壳网格为平面正三角形三向相交网格在圆球面上投影而成,网格边长约为2.8m.环梁支座范围内最大跨度约为90m,矢高约为8.5m,失跨比约为1/10.环梁支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Ltphgxfplj19;:5:A6
2.GB550065.3.3对拱结构、单层网壳、跨厚比较大的双层网壳以及其他 以受压为主的空间网格结构,应进行非线性整体稳定分析。结构 稳定承载力应通过弹性或弹塑性全过程分析确定,并应在分析中 考虑初始缺陷的影响。 为7度及以上的地区的网壳结构应进行抗震验算。当采用振型分 解反应谱法进行抗震验算时,计算振型数应使各振型jvzq<84yyy4hqwl3454dqv4lkct{j~4364?:5@3jvor
3.兰州中川国际机场:钢结构网壳造型亮相“反弹琵琶”跃然呈现图为中铁建工集团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现场,独特的钢结构网壳造型,“反弹琵琶”跃然呈现。 马雪 摄 图为中铁建工集团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换乘中心“C”型柱。 杨世广 摄 图为超大跨度单层网壳钢结构屋盖。 马雪 摄 图为施工现场航拍图。 杨世广 摄 图为中铁建工集团兰州中川国际机场jvzq<84yyy4djrscpg}t0lto1vv0497512:.4A4;;;?19@3ujvsm
4.网壳铝网壳钢网壳三角形网壳直销碳钢储罐用【价格,厂家,求购,使用网壳是一种与平板网架类似的空间杆系结构,系以杆件为基础,按一定规律组成网格,按壳体结构布置的空间构架,它兼具杆系和壳体的性质。其传力特点主要是通过壳内两个方向的拉力、压力或剪力逐点传力。此结构是一种国内外颇受关注、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空间结构。网壳结构又包括单层网壳结构、预应力网壳结构、板锥网壳结构、jvzquC41ep4ncmj/kp3djrsc0eun1ptpi{ooi8mwcjkoi|mkjwg.[foHRUDEp\h0jznn
5.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条文解析)JGJ7幕人网-门窗幕墙论坛{} : 幕人网-门窗幕墙论坛{} 图A.0.1 (d ) 三向网架 幕人网-门窗幕墙论坛{} : 幕人网-门窗幕墙论坛{} 幕人网-门窗幕墙论坛{} 图A.0.3 (a ) 三角锥网架 幕人网-门窗幕墙论坛{} 结构选型 • 3.1.1 网架结构可采用双层或多层形式;网壳结构可采用 单层或双层形式,也可采用局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91733<4365?:7?>90unuo
6.中建二局承建的青岛东方伊甸园项目主场馆顺利完成钢结构网壳主体该场馆单体建筑面积34133平方米,采用大跨度钢结构进行吊装拼接,椭圆形穹顶长约193米,宽约135米,高约57.4米,钢结构最大拼装重量达到149吨,整个场馆用钢量达到3200吨,大量采用Q390材质的钢材,其结构形式为主拱(X形立体主桁架)+单层网壳,这是亚洲最大跨度的单层网壳结构。作为青岛东方伊甸园项目的核心场馆,风暴森林馆jvzquC41yy}/e|hge0ipo8}y|zeog€4|s{juawjy1463498156?599;0jvsm
7.空间结构论文汇总十篇曲面形网格结构称为网壳结构,有单层网壳和双层网壳之分。网壳的用材主要有钢网壳、木网壳、钢筋混凝土网壳等。 2.1网壳结构的形式 主要有球面网壳、双曲面网壳、圆柱面网壳、双曲抛物面网壳等。 2.2网壳结构主要特点 兼有杆系结构和薄壳结构的主要特性,杆件比较单一,受力比较合理;结构的刚度大、跨越能力大;可以用小型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5<2393jvor
8.钢制/不锈钢制立式储罐网壳网壳工程网壳工程产品展示g.与原板肋式顶盖结构相比,可节省钢材20-30%,直径越大,效果越明显。 2、网壳技术条件 (1)单层球面网壳顶,腐蚀余量1.5mm,低环境温度-47℃,设计温度80℃;设计压力:14701-490(Pa);抗震设防烈度:7度;基本风压600Pa;雪载:200Pa。 (2)网壳可承受荷载:a.固定荷载;网架及其蒙皮的重力荷载。b.附加荷载;在罐顶jvzq<84yyy4u{|m0eqs/ew4rtqjve}4rtqjve}70jvsm
9.钢结构厂房钢结构平台夹层网架网壳金属屋面系统上海铭政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资质核验 真实性核验 上海铭政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钢结构厂房、钢结构平台夹层、网架网壳、金属屋面系统 查看联系方式 𐁶𐁷𐁸****𐁻𐁸𐁼𐁽 上海铭政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入驻平台 第7年 资质核验 真实性核验 联系人:易女士 所在地区:上海 上海 主营产品:钢结构厂房,钢结构jvzq<84ujo€tun3ep0iikwf0ep5
10.单层球面铝合金网壳结构强震失效机理及易损性研究1巫燕贞;铝合金单层网壳结构蒙皮效应研究[J];建筑结构;2018年S2期 2郭小农;COBLENCE Thomas;朱劭骏;罗晓群;基于多平台的铝合金板式节点网壳设计系统[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9年06期 3熊哲;郭小农;宁健豪;罗永峰;季跃;铝合金板式节点刚度对网壳稳定性能影响研究[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8年06期 jvzquC41efse0lsmk0ipo7hp1Cxuklqg1EJNF66329>.396;83;62A3jvo
11.山东省钢结构行业协会10铝合金单层网格结构设计与分析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粤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孙国军、吴金志、罗强、宋子魁、卢继山、苏伏龙、郑建华、王奎栋、牛震赟、高小飞二等 11超高层树状超巨型钢管混凝土柱及锚栓群综合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北京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jvzq<84yyy4tf|yggnit0lto1iphzq4j{pkxu8m{pg}tFnyckn4qjyDpgyyJfF895
12.JGJ72010: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pdf1.0.4 单层网壳结构不应设置悬挂吊车。网架和双层网壳结构 直接承受工作级别为A3及以上的悬挂吊车荷载,当应力变化的 循环次数大于或等于5又01次‘时,应进行疲劳计算,其容许应 力幅及构造应经过专门的试验确定。 1.0.5 进行空间网格结构设计与施工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71346:1@6272673;82276347xjvo
13.青岛东方伊甸园项目新进展入口场馆钢结构工程正式动工继日前入口场馆混凝土浇筑完工后,青岛东方伊甸园项目不等不靠、紧锣密鼓地推进项目建设,19日上午8时30分,东方伊甸园项目钢结构首吊仪式启动,入口场馆钢结构工程正式动工,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 钢结构是东方伊甸园项目的特色亮点工程,据了解,东方伊甸园项目入口场馆和热带雨林馆建设均采用了大跨度单层网壳结构,其中,jvzquC41pg}t0znpifgppn|u0eun1znpifgp1;543/661;51eqtugwya44=33B:;0jzn
14.二级结构专业辅导:结构新体系为建筑师开辟更大的创作空间把张拉整体的概念用于与单层网壳结构的杂交组合中,形成刚性的上弦层,中间为相 互独立的撑杆,下弦为张拉整体的连续受拉单元,就得到弦支穹顶结构。其原理可以理解为张拉整体加固的单层网壳结构,也可以认为是用刚性层取代张拉整体的柔性上弦。 弦支穹顶比单层网壳的稳定性高;对边界的约束要求低;刚度大,可提高结构跨度jvzquC41yy}/7:yguv4og}4ujq}0:=525:4ivvq
15.第7章网壳结构4、三角锥柱面网壳第7章 网壳结构7.1 概述7.1.1 网壳结构的分类n 分类单层球面网壳球面网壳双层球面网壳肋环型球面网壳施威德勒球面网壳联方型球而网壳三向网格型球面网壳凯威特型球面网壳短程线球面网壳交叉桁架体系角锥体系肋环型四角锥球面网壳联方型四角锥球面网壳联方型三角锥球面网壳平板组合式球面网壳第7章 网壳结构7.1 概述7.1.2 网壳jvzquC41o0xfp{jpfqi/exr1rcvft87357>68;60jvsm
16.中建西南院“现代木竹结构技术”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从世界上首个大跨度椭球形索承单层网壳结构的常州体育会展中心体育馆,到当时国内最大跨度的铝合金单层网壳结构的成都中国现代五项赛事中心游泳击剑馆,再到首创大开口车辐式索承网格结构的江苏徐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建院70余年来,中建西南院聚焦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等热点技术研发方向,在大跨度空间结构、建筑jvzq<84yyy4te7hjkpgog€x0eqs/ew4dydj04974/29.4>4386;627mvon
17.不同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的稳定性态【摘要】: 本文深入分析了工程中常用的六种单层球面网壳的稳定性态,对不同形式单层网壳在不同矢跨比和荷载形式的条件下进行了线性稳定及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说明单层球面网壳失稳的类型与矢跨比的关系,为工程应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资料。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P[Lc72276329<0jvs
18.02J401钢梯构造图集CAD版结构图纸工业项目钢结构管廊桁架图纸 挡烟垂壁、检修马道 蔬菜种子温室育芽筒 家具城屋面采光顶及检修马道施工图 莱州电厂经典球形网壳结构设计图纸 某地钢结构单层网壳结构设计施工图纸 评论(0) 发送 全部回复 沐风网创收平台 传图纸 做视频 写文章 沐风众包 发布任务 做设计 找设计师 沐风网会员已分享:436857份图纸,已jvzquC41o0sgeji0eqs0v~jk1yiq€d342?2;>3jvor
19.弦支穹顶的逐层找形及找力方法——李俊安弦支穹顶结构也称为预应力网壳结构,一般由上层刚性穹顶、下层悬索体系以及竖向撑杆组成。上层穹顶结构一般为单层网壳;下层悬索体系由环索和径向索组成;索系与上层穹顶通过竖向撑杆联系起来。 目前国内圆形弦支穹顶结构的代表性工程为北京工业大学羽毛球体育馆。其上层穹顶为单层焊接球网壳,外环为三角桁架。最大跨度达93mjvzquC41yy}/onsikpkft7hp1pkxurshq1;:8>9;5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