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三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为增速滑轮组和省力滑轮组。按照构造特点分为单联滑轮组和多联滑轮组,汽车起重机的起升机构的 滑轮组为单联滑轮组与多层绕卷筒配合使用。滑轮组的主要规格为:滑轮组的倍率,滑轮组的滑轮配置和滑轮组的效率。
滑轮组的倍率和滑轮组的效率在前面已经选取即参照参见文献〔1〕可知。分别为m=10,
?=0.92。滑轮组的滑轮配置简图如下图6.1所示。
图6.1 滑轮组的滑轮配置简图
41
XXX:QY16汽车起重机工作装置设计
总 结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基本上掌握了汽车起重机的结构,及其主要的工作原理,并且通过查阅资料和图纸,锻炼了自己绘图以及识图的能力。在本次毕业设计中,在查阅资料之后,首先确定起重机伸缩臂的传动方案和臂架的截面,然后对起重机主臂所需要设计的部分进行计算,计算得出了三铰点的位置数值,各节臂的长度值,液压缸的主要尺寸;并参照QAY50汽车起重机的资料,选取截面形状及尺寸。在上述数值确定之后,根据配合关系进行装配,在经过装配之后发现,很多地方出现干涉,从而可以看到,实际设计和装配整机,还有着一定距离。
42
二��一三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经过这三个月的集中努力,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至此已经完成了所有的设计任务。在做设计期间,主要经历了实习,可行性分析,计算和绘图等几个阶段。
由于设计的内容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开始着手时候不是很顺利,整个设计过程有很多反复计算,如设计起重机工作装置的工作部分确定各个铰接点位置的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到目前为止对设计不是非常满意,所学的知识有限,没能弄懂某些知识点,在设计过程中很多新的东西都是边翻资料边做设计,对有些知识掌握的不透彻,还需在以后的工作学习过程中多实践学习。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有粗心大意的时候,造成了一些影响,望老师谅解。
设计过程中,得到朱老师的细心指导,使所遇到的困难得到了及时的解决。另外,也感谢朱老师的督促指导,在此向所有的指导老师表示感谢!
43
XXX:QY16汽车起重机工作装置设计
参考文献 [1] 张志文.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2] 顾迪民.工程起重机[M].哈尔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 孔云鹏.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5] 徐格宁.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6] 章宏甲,黄宜,王积伟主编.液压与气压传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 [7] 蔡福海. 全地面起重机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探讨[J].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6.09 [8] 李震. 中大吨位汽车起重机的伸缩机构[J]. 建筑机械. 2005.04 [9] 周卫. 液压汽车起重机吊臂同步伸缩机构设计[J]. 工程机械. 1987.12 [10] 王强华.一种新型四节臂同步伸缩机构[J]. 工程机械. 1991.11 [11] 杨又林. 起重臂用挠性伸缩机构[J]. 起重运输机械. 1985.07 [12] 雷天觉.液压传动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13] 官忠范.液压传动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14] 吕维镇. 伸缩臂式铁路救援起重机液压传动系统型式的研究[J]. 铁道货运. 1994.01 [15] 李玉琳. 液压元件与系统设计[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1 [16] 张魁元. 汽车起重机伸缩机构的维修[J].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5.07 [17] 吴承彪. 汽车起重机吊臂伸缩机构故障的探讨[J]. 工程机械与维修. 1998.06 [18] 吴承彪. 汽车起重机臂架机构故障的维修[J]. 起重运输机械. 1999.02 [19] 刘永国. 汽车起重机伸缩臂回缩抖动分析[J]. 工程机械. 1991.11 [20] 郝振铎. 大型伸缩臂式汽车起重机变幅铰点的选取[J]. 工程机械. 1985.01 [21] 郭耀松. 起重机吊臂结构的有限元分析[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9.07
[22] 郭小宏,曹源文,李红镝.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8 [23] 吴永平,姚怀新.工程机械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8 [24] 冯忠绪.工程机械理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
[25] Rusin ′ ski E, Czmochowski J, Moczko P.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 mine’s loader
boom crack. J Autom Constr 2008;17:271�C7.
[26] Shinde SD. Standardization of Jib crane design by F.E.M. rules and parametric modeling. Int J Recent
Trends Eng 2009;1(5):145�C9.
[27] López VD et al. Finite element crane analysis according to UNE 58132-2 standard, report. University of
Carlos III, Madrid; 2008.
44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10 元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