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米大板是大件运输手续,只能拉不可分解的物体,但大多数都转行跑散货,不仅能装要价还低,把普通挂车都‘逼死’了!”从事普货运输的李师傅抱怨道。
一直以来,货运界都流传着“货运乱不乱,17米5大板说了算”的调侃,但在2007年,工信部就已经取消了17.5米大板的生产公告,按照货车15年使用年限计算,2007年上牌的17.5米大板车已面临淘汰。按理说,随着这批车陆续退出市场,17米5大板扰乱货运市场的时代应该临近终结。
但事实真如此吗?请看商用汽车新闻传媒的市场调查报道。
17.5米大板减少了吗?
在市场调研中,有不少卡友向记者反映,在路上经常能看到17.5米大板车的“身影”,其运量大还什么货物都拉,并多数都存在改装、超宽、超长等违法违规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拉低了运价水平,很多卡友都希望相关部门能将17.5米大板车清出货运行列。
“在安徽拉冰箱、洗衣机等电器的超宽、超高17.5米大板车随处可见,也没见啥人治理。”安徽卡友顾女士表示,疫情过后,运价本身就低,17.5米大板的运量一车能当两车半用,要价还低,搅乱了市场运价。
“17.5米大板车存在的意义是拉大件,压根不该拉普货!市场就这么大,任由17.5米大板车违规运营,最后受伤的还是车主。”无独有偶,河北的吴师傅同样对17.5米大板车拉普货颇为不满。在他看来,如果不能有效根治违规运营,那就不如直接取缔。
靠“黄牛”续命 套牌屡见不鲜
在走访市场过程中,记者发现,除了不按规定运输外,17.5米大板车还存在“套牌”、翻新、假牌等违法乱象。
“10辆17.5米大板车中至少有7辆是‘套牌’,在圈内这不是新鲜事儿!”吕师傅告诉记者,目前,2007年前上牌的17米5大板车合规手续都已到期,市面上仅剩2009年底前上牌那批车拥有正规手续,其也成为被套牌的主要对象,甚至一张牌照能套好几辆车。
据了解,尽管法规明确规定,2007年后17.5米大板车不再允许上牌,但各地执行时间并不完全统一,个别地区延期至2009年底,此举也为当下“套牌”乱象埋下了伏笔。
吕师傅强调,套牌运营的17.5米大板车压根不需审车,每年仅需向被套牌的车主缴纳3000~4000元费用,“圈内有专门的‘黄牛’做这事,套起来压根没难度,这也是为啥即便开始淘汰了,但17.5米大板车的数量却不见少的原因。”
“淘汰的17.5米大板车全靠‘黄牛’续命,找‘黄牛’办临牌或‘超牌’的费用只需千元左右,还都是合规手续。”吴师傅说,“以‘超牌’为例,尽管需每3个月办一次,但相比停运,还是有利可图。”
此外,各地相对宽松的处罚政策也让不少17.5米大板车的从业者不惜铤而走险。
“有些地方交警抓到拉散货的17.5米大板车,只按超载治理,压根不管车辆用途是否符合,还只罚款不卸货,这就让许多司机不惜以身犯险。”吴师傅说道。
“眼下,17.5米大板车拉普货将面临被罚款,甚至有些省份还不让上高速,但违法成本太低,总体算下来仍有利可图。”吕师傅直言,等他的17.5米大板车到达使用年限后,也将改用临牌或“超牌”。在他看来,17.5米大板车短期内压根淘汰不了。
违规乱象亟需“破局”
通过走访可以看出,目前17.5米大板车仍广泛活跃在百货、家电、零担、商品车、建筑材料、绿通等运输细分市场。为何17.5米大板车违规运输的乱象屡禁不止?
第三,缺乏统一执法。近年来,虽然多地陆续加大了对17.5米大板车的治理力度,但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整治常态,从而给其留下了生存空间。
在这里,记者也呼吁,治理17.5米大板车违规运输乱象要全国“一盘棋”,切实做到政策统一和执行标准统一。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
如果对此品牌车型感兴趣,请扫码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