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航空运营人或通航公司定期不定期组织的安全工作会议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召开会议通常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是分析当前的安全形势,有的是为未来的安全工作未雨绸缪,有的是传达上级安全精神,有的是进行安全教育,也有对已经发生的差错等不安全事件进行安全整顿等等。
所以,根据目的不同安全工作会议分成了多种,有的规模比较小的运营单位,也会在一场安全工作会议中同时进行多种会议类型的开展。
以下正文。
1. 安全形势分析会
核心概念:
定期总结分析本单位当前安全运行状态,识别系统性风险,部署针对性措施。
政策依据:
如《民航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管理规定》(民航规〔2022〕32号)要求各单位建立定期安全形势分析制度。
实操要点:
频次:通常每月或每季度召开,重大事件后召开专项分析。
参与人员:公司分管安全领导、安监部门、飞行/机务/运控等核心部门负责人。
内容:
数据通报:如飞行品质监控(FOQA)数据、机械故障率、人员违规率等;
典型案例复盘:例如某航班因气象预报偏差导致复飞事件的根因分析;
风险分级:明确“红橙黄蓝”风险等级并制定管控清单。
示例:某航司季度分析会中,发现某机型发动机空中温度参数超限频次上升,列为橙色风险,要求维修部门加强特定部件检查频次。
2. 安全预想会(风险研判会)
核心概念:
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制定预案。
如新航线、新机型、新任务、特殊天气;比如雷雨季、换季运行调整的安全调整;风险提示如道面结冰、鸟击频发、能见度低等。
对某些通航单位,任务飞行前需要进行安全预想。比如演练任务、政务飞行、应急救援任务等。
实操要点:
触发条件:
特定事项:新航线开航、极端天气预警、任务飞行、重大活动保障等。
定期预想:任务飞行前安全预想,如环境、气象、特情等(适用于通航任务型单位) 。
参与人员:运行控制中心(AOC)、飞行部、签派、地服等一线部门代表。
内容:
情景模拟:如台风过境时备降机场选择、机组超时风险测算;
预案制定: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处置流程(如油量政策调整、备份机组待命)。
示例1:某航司在开通高高原航线前召开预想会,针对缺氧风险要求增配便携式氧气瓶,并限制飞行员单日飞行任务上限。
示例2:某通航单位执行应急救援任务,飞行前对任务作业区域,当地气象因素,地理环境,特情处置等不可控因素需要进行充分安全预想。
3. 安全教育会
核心概念:
通过培训、案例学习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构筑“安全文化”。
实操要点:
方式:集中宣讲、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和典型案例剖析。
形式:
月度安全例会:全员覆盖,学习近期局方安全通告(如某航货舱锂电池起火案例);
专项培训: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转岗安全培训、高层安全管理培训、CRM(机组资源管理)复训;
警示教育:播放典型事故动画(如“5·14川航风挡破裂事件”)。
考核:通过线上答题或实操演练检验培训效果,不合格者暂停上岗。
示例:某航司针对近期跑道侵入事件,模拟管制员和飞行员开展联合情景演练。
4. 安全整顿会
核心概念:
针对暴露的严重问题(如违规操作、作风松懈)开展专项整治。
通航公司或单位定期安全整顿,统一治理近期安全问题,问责及预防,以防安全意识松懈。
政策依据:
如《民航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对重大隐患实施“挂牌督办”。
实操要点:
触发条件:
定期的思想教育、查找典型问题并制定措施、研究解决技术难题等;
发生严重事故征候、局方检查发现系统性漏洞。
流程:
通报问题:如某维修分部工具清点漏检导致FOD(外来物)遗留;
制定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如3日内完善工具管理制度);
问责处理:对直接责任人扣减安全绩效奖金,部门领导诫勉谈话。
示例:某航司因机务未按工卡执行检查,导致飞机带起落架销子起飞,随即召开整顿会,暂停责任人资格,修订双重交叉检查流程。
5. 应急管理会(应急演练总结会)
核心概念:
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有效性,完善突发事件响应机制。
政策依据:
《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CCAR 397)要求航司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应急演练。
实操要点:
会前准备:模拟特定场景(如空中失火、非法干扰),组织多部门联合演练。
会后总结:
暴露问题:例如应急通讯设备响应延迟、急救物资调配混乱;
示例:某航司在演练中发现机组对新型灭火瓶操作不熟练,会后追加专项培训并修订应急检查单。
关键区别总结
会议类型
核心目标
典型触发场景
成果输出
安全形势分析会
系统性风险识别与管控
定期召开或重大事件后
风险清单、管控措施
安全预想会
前瞻性风险防范
新任务/特殊运行环境
针对性预案、资源调配方案
安全教育会
意识与技能提升
常态化或案例警示
培训记录、考核结果
安全整顿会
问题纠偏与问责
违规或隐患暴露
整改清单、问责决定
应急管理会
应急能力验证与提升
演练或真实事件后
应急预案修订、流程优化
以上是以目的为分类的安全会议,还有不同的层级,部门召开的会议,还有一些班前会,小组会;另外维度的还有局方的会议、管制的会议、机场的、145的等等,不一而足。
大部分朋友提起开会就头疼,尤其如果这个会议没有突出重点,或者跑题,或者拖沓,都会让与会者心生厌烦;此时如果主持者再不靠谱,顾左右而言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可能台下就会有人骂娘了。
当然,每个人位置不同,角度不同,那么他的观感、体感也就不同,也不能一概论之。
无论什么形式,什么类型的会议,都是为了实现飞行或地面安全而实施。科学实施,因人而异,形式多样,避免照本宣科,敷衍了事,形式主义,应付检查,这都需要安全管理人员开动脑筋,多花心思。
声 明:原创文章,欢迎联系获取转载授权,并注明来源飞行邦;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本平台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