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在中国工业版图中,有这样一家企业,用轴承“转动”大国重器、“转”出市场话语权——

洛轴集团,前身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70多年深耕轴承制造,自研自制的多个产品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高端轴承产值占企业总产值比重达70%。

近年来,随神舟飞船叩问苍穹,伴盾构机掘地潜行,助海上风机发出绿电,洛轴始终向新而进,把“卡脖子”短板一点点变成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长板,老企业的突围给人启示、引人深思。

做产业链的“填空者”

夏日洛阳,地铁疾驰,呼啸而过。新装配洛轴轴承的地下“巨龙”,在中原大地的土壤中穿行。迄今,这辆洛阳地铁2号线0217车已安全行驶24万公里。

2022年4月,洛轴启动实施地铁车辆轴箱轴承自主化研制项目,历时两年完成装车运用考核试验,伴随着“洛轴造”一路应用,地铁产业链国产化的“关键拼图”不断补齐。

轴承,工业的“关节”,作为机械设备的核心基础零部件,直接影响着装备制造能力,关系着国家工业水平。

产业大厦不能建在别人的地基之上。特别是盾构机、载人飞船等重大装备领域,要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造出质量、精度要求极高的轴承。“补短板”之路,历经几多艰辛、几多坎坷。

6月,骄阳似火。洛轴技术中心,为满足跨海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的需要,新一代12米以上超大直径盾构机轴承工业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穿越山海的重器,勾起跨越时间的记忆。

“人家说,你们拿回去吧,就算不要钱,我们也不敢用。”想起过去推销盾构机主轴承的经历,洛轴集团盾构机主轴承设计师周琳五味杂陈。

盾构机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世界上仅有几家公司掌握这样的能力,主轴承资料都被严密封锁。设计、制造、润滑、试验……洛轴历尽千辛万难,好不容易研发出来的产品,在市场面前却不堪一击。

另辟蹊径,2012年开始,周琳和团队联系盾构机厂家,提出以低价承担使用过程中的检修工作,从一个小滚动体开始,从查找缺陷、修复问题切入,一点点摸索验证。

盾构机深埋地下,闷热潮湿。4年间100多套轴承检修下来,周琳已记不清经历了多少个被汗水浸透的日夜。日复一日的地下“学艺”,洛轴人逐一突破技术难题,掌握了结构设计和工艺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也正是从替换小部件开始,一步步赢得了客户信任,敲开整机应用的大门。

“今天,洛轴研发的盾构机主轴承已经完成在3米级到12米级盾构机上的施工应用,可靠性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水平,价格不到进口产品的1/3。”洛轴集团总经理助理董汉杰介绍。

一轮轮轴承转动,一年年产业突进。

2023年,多款关键轴承产品护航“神舟家族”飞行;2024年,产品成功配套长白山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精度创下同类型国产轴承新纪录;如今,相关高铁轴承通过台架试验,每分钟300转的CT机轴承启动研制……瞄准前沿领域不断冲锋,洛轴逐一打破国外垄断,用中国轴承“转”起中国装备。

“2010年起,从事铁路轴承研发至今”——一行简单的简历,是洛轴轨道交通项目设计师董美娟对这份事业最深情的标注。

“补短板,说到底要靠坚持,每个人的坚持。”董美娟感叹,高铁轴承研制中,从材料研发、结构设计到技术验证、装车试验,历经无数次失败。“每每想放弃时,看着窗外高铁飞驰而过,就在心里给自己鼓劲,‘再等等,快成了’。”

不舍微末、不弃寸功。今天,洛轴产品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港机船舶等领域,印证了坚持的分量。中国轴承工业一个个“从0到1”的突围,见证着填补产业空白的坚实步伐。

做创新链的推动者

以轴承为代表的基础件,不仅关系着产业链安全,也在产业升级中扮演关键角色。

当全球技术变革对轴承发展提出新要求,在一些新兴领域,国内轴承企业拥有了和国外同台竞技的机会。观潮流、谋创新,抓紧锻造长板,洛轴一路向前。

2024年9月,全球批量最大的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装机。

这台机组的偏航、变桨两个部位的轴承由洛轴自主研制,标志着我国大功率风电轴承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大功率发电,要让上百米长、重量以吨计的风叶灵活旋转,主轴承的载重力、可靠性必须向“极值”突破,在全球范围鲜有先例可循。从首台16兆瓦风电主轴承下线,到配套全球批量装机的18兆瓦风电机组,洛轴一步步向产业前沿挺进。

“拓荒”是更为艰难的耕耘。16兆瓦风电主轴承研制时,大到结构设计,细到关键工艺,都面临着“0到1”的突破。

以保持架为例,3米多的轴承旋转一圈,波动幅度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对稳定性要求极高。而国际通用的焊接方式并不适用超大规模架体,因为每一个焊接点都可能变成一个风险点。

在最初的方案上“摔倒”无数次后,洛轴集团技术中心风电轴承项目负责人练松伟决定换个路子——放弃焊接、“一体成型”。

“有时就隔着一层窗户纸,但捅破它却需要时机。”他说,在查看别的工序时,团队无意间发现热胀冷缩或许可以实现“无痕”嵌入。“当时思路一下就打开了,啥也顾不上,马上奔回去试验。”

经过反复验证改进,洛轴最终将误差控制在毫米级。采用热胀冷缩工艺的“一体成型”方法就此“写”进大功率风电轴承的制造中。

没有先例,就创造先例;没有经验,就大胆探索。

2023年6月,洛轴16兆瓦风电主轴承实现装机,不仅创下当时全球风电单日发电纪录,此后更经受多次台风考验。一次次向行业纪录冲刺,企业赢得了话语权,在国内风电主轴承市场份额达40%以上。

下好先手棋,要突破技术“极值”,也要把准产业升级的方向。站稳国内新能源汽车轮毂轴承市场,是又一场向新的奔赴。

2021年,面对传统汽车轴承订单下滑,洛轴敏锐意识到,新能源汽车是大趋势,必须快速转型。在仅有2家新能源车企订单的情况下,洛轴大手笔投入研发、扩充产线。

从2022年起,投资8亿元升级轮毂轴承制造设备;几乎把市面上能找到的汽车轮毂都拆解研究了个遍……“为了降低摩擦系数,仅润滑脂一项就试验了上百种。”谈及对新赛道的投入,洛轴子公司洛阳LYC汽车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焦晶明直言“全力以赴”。

通过建立快速设计、快速生产机制,洛轴把握住了先机。2021年,企业全年新能源汽车轮毂轴承产值1.4亿元;2024年,1个月就突破了1亿元。

今天,智能化浪潮带来了颠覆性变革。聚焦前沿,洛轴创新触角不断延伸。

与河南科技大学轴承专业合作,强化基础研究;布局智能技术,开发具备自感知、自执行的智能轴承;建立数字化研发平台,实现模拟仿真……洛轴将技术攻关之路一步步“修”到更上游、更前端。

“还要整合更多力量,环环相扣地奋勇向前。”洛轴集团董事长王新莹坚信,“只有跑在前面,才能决定方向。”

做更高品质的“雕刻者”

今天,中国轴承市场规模已突破2300亿元,洛轴也发展到能够生产9大类3万多种产品。新起点上,如何打造新优势?

追求大批量的稳定性——这个洛轴人频频提及的专业术语,道出面向未来的发力点。

“把1件产品干成,说明设计过关;把10件产品干好,工艺过关了;100件产品都能稳定做好,过程控制才算过关。”在王新莹看来,市场竞争以质取胜,更好的品质不仅意味着更好的技术、管理水平,更需要生产体系的全面提升。

以“数”为尺,一场质量效益变革加速推进。

车间装上“大脑”、机械臂能“思考”、生产线走进“云端”……洛轴风电齿轮箱轴承智能工厂,设计、选材、生产、交货全流程被“数”赋能。

看着自己16年的“经验值”,变成实际操作的数据值,技术工程师宋海涛直言,被“数”加持后的“手劲”更稳了。

当匠艺被“量化”,匠心得到了更好的传承。通过开发轴承生产、应用软件,用经验“喂”数据,用数据校正经验,不仅产品合格率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生产一套大轴承,从第一道工序到最后下线时间压缩了一半。”宋海涛说。

乘“数”而上,近年来,洛轴投资超10亿元对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在研发环节,建立起应用于不同主机的载荷谱,让重大装备轴承创新更靠“谱”;在管理环节,建立大数据中心,以精益管理严控质量……

延“链”发力,将品质“雕刻”进每个环节。

今年追加1000多万元投资,建设最新试验机——在洛轴技术中心,从自研自制试验设备起步,开启新一轮海上风电轴承研发征程。

“实验的精度每提高一个点,产品的质量就会向前一步。”洛轴集团总经理于海波坚信,海上风电发展,配套设备要走在前面。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为的就是更好校准技术方向。

与钢铁企业合作,探索建立自有材料体系;从设计起步,与主机厂共研共创;加强供应商管理,优化每一环节……扩大链上“朋友圈”,洛轴发展一步步向深、向实。

5年来,企业研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30项。推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体制机制“三个转变”,以效率为中心进行业务考核,薪酬向技术、营销和生产一线倾斜……以改革促变革,不断激发起向新求质的活力。

“经营企业玩不来虚的,靠的就是脚踏实地。”王新莹反复提及,不论做到多大、走到多远,要始终专注极致、扎实攀登。

洛轴新厂区,“挺起民族轴承工业的脊梁”金字标语生辉,诉说着这个“70年老店”的壮志雄心。智能产线上,又一批高精度的轴承产品完成装配流程,“整装待发”……(记者张辛欣、张研、周圆、韩朝阳)

THE END
0.2021年中国轴承行业概览:路在何方?新浪财经中国轴承行业全面国产化之路还有多远 轴承广泛应用于各类涉及现代机械设备的应用场景,其按产品划分可分为风力发电机轴承、汽车轴承、工程机械轴承以及盾构机轴承。相较于截至2021年已发展120余年的国际轴承厂商(如SKF、NSK),中国本土轴承厂商聚焦于中低端轴承产品,而国际轴承厂商基于其先发优势垄断全球高端轴承市场,在此局jvzquC41uvudm7kkpctdg7xkpc4dqv3ep1yuqlp1iq4qjy4xTgvpt}dUjq}0mrsf1ngtvnxv1tvukm4899?62?657490kwigz0vivvq
1.2025年中国轴承行业市场规模、进出口情况及竞争格局|轴承|中国|华资料来源: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2年我国轴承产量259亿套,相比2021年的233亿套增长11.2%。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我国轴承产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中高端轴承产品仍主要由轴承行业大型跨国公司占据。我国轴承行业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仍处在以模仿为主的阶段,产品开发能力偏低,对高铁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753?12=;a388e8@=;g2<82;5upg4ivvq
2.2025年中国轴承行业市场规模、进出口情况及竞争格局资料来源: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2年我国轴承产量259亿套,相比2021年的233亿套增长11.2%。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我国轴承产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中高端轴承产品仍主要由轴承行业大型跨国公司占据。我国轴承行业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仍处在以模仿为主的阶段,产品开发能力偏低,对高铁jvzquC41hktbplj0uktb0lto0et0txqn1463765;/2<0fxh/kplqstrh38:93?50ujznn
3.风电轴承:风力发电系统里的“关键关节”!路在何方?路在何方?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可再生能源备受瞩目,而风力发电凭借其绿色环保、可持续的优势脱颖而出,成为能源领域的璀璨之星。在风力发电这一庞大且复杂的系统里,风电轴承虽看似不起眼,却犹如“关节”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乎着整个风机的稳定运行与效能发挥。从其自身的技术特点、面临的复杂工况,到广阔jvzquC41yy}/zrfplkiikwf0eqs0uyjekcr0fnyckne68?:930nuou
4.中国轴承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趋势分析轴承保持架2021 年中国轴承企业仅有人本和万向产值超过 100 亿,产值分 别为 200 亿和 130 亿元左右,体量分别与铁姆肯和不二越相近,前十大 轴承企业平均产值约 60 亿,整体体量较小。2021 年前十大产值合计增 速在 17%,增长较快。 中国轴承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建国以来,中国轴承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7235774=8adgj15>>522713?y2c0nuou
5.2021年中国轴承行业市场分析最新资讯陌贝视角摘要:轴承 市场 工业 行业 汽车 机床 制作业 产值 1、市场规模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总体稳定,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恢复,轴承工业整体生产经营保持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水平。自2006年以来我国轴承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据统计,2021年中国轴承市场规模为2278亿元,同比增长8%。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jvzq<84yyy4ntxgc{0ipo8rdeoy0okxl15<:87mvon
6.2022年中国轴承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图)2、轴承营业收入 2021年轴承工业整体生产经营保持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水平,增速也达到了近十年的较高水平。轴承工业完成营业收入2278亿元,同比增长16.52%。预计2022年轴承工业完成营业收入2548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轴承行业竞争格局 jvzquC41yy}/c|pek0ipo8sgyu5djjs{g1814;5748528>7773>7;<930unuou
7.信得过的“共和国长子”,挺起民族轴承工业脊梁向上的路,从来都不好走。时间拉回到2016年6月王新莹走马上任洛轴董事长时,这一中国轴承行业的“标杆”企业,正深陷泥潭之中:大企业病缠身、管理机制僵化、市场反应迟缓。 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在全行业增长5%的背景下,洛轴的销售收入却两位数下降。摆在王新莹眼前的,是不断恶化的业绩,不足3000元的职工月收入,不jvzquC41yy}/ewnk0eun0ls1iz~xy8l{146379=1v46379=4;a<93=640jznn
8.【行业深度】洞察2024:中国轴承制造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行业深度】洞察2024:中国轴承制造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市场集中度、企业布局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万向钱潮(000559);瓦轴B(200706);五洲新春(603667);新强联(300850);襄阳轴承(000678);光洋股份(002708);龙溪股份(600592);雷迪克(300652);双飞集团(300817);南方精工(002553)等jvzquC41ep4jpjuvkth0lto1pkxu8jeqpun{8ftvkimg67542776
9.预见2024:《2024年中国轴承制造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预见2024:《2024年中国轴承制造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等)jvzquC41ep4jpjuvkth0lto1pkxu8jeqpun{8ftvkimg67533<:6
10.中国高端轴承:国产化浪潮中的崛起与标杆力量中国高端轴承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国产化替代加速与智能制造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行业规模持续扩张,技术突破不断涌现,但同时也面临原材料依赖、技术壁垒等挑战。而以添佶轴承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通过技术攻坚打破“卡脖子”困境,成为行业转型的关键力量。 jvzquC41uvudm762lsqb0lto0et049772:821l;927857970u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