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批准页

本预案是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瀛海工业园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用于指导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瀛海工业园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自批准之日起正式实施,企业内部所有人应严格遵守。

名称: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瀛海工业园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写人:

审查人:

批准人:

批准人职务:

批准时间:

目录

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适用范围... 1

1.4 事件分级... 2

1.5 工作原则... 2

1.6 预案体系... 3

2.企业基本信息... 5

2.1基本信息... 5

2.2其他信息... 6

3.环境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7

3.1组织体系... 7

3.2组织机构组成... 7

3.3组织机构主要职责... 8

4 预防与预警... 11

4.1预防工作... 11

4.2预警... 12

5.应急响应... 15

5.1信息报告... 15

5.2应急响应... 16

6应急处置... 19

6.1处置原则... 19

6.2现场处置方法... 19

7.应急监测... 25

7.1应急监测因子... 25

7.2应急监测方法及布点原则... 25

8.应急终止... 27

8.1应急终止的条件... 27

8.2应急终止的程序... 27

8.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27

9.后期处置... 29

9.1事故现场的后期处置... 29

9.2人员安置及损失赔偿... 29

9.3生态环境恢复... 29

9.4事故调查和经验总结... 29

10.应急保障... 31

10.1人力资源保障... 31

10.2物资保障... 31

10.3医疗卫生保障... 31

10.4治安保障... 31

10.5通信保障... 31

11.应急培训与演练... 33

11.1应急培训... 33

11.2应急演练... 33

12.责任与奖惩... 35

12.1责任追究... 35

12.2奖励... 35

13.预案的备案、发布、实施和更新... 37

13.1预案的备案... 37

13.2预案的修订条件... 37

13.3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37

14.附则... 39

14.1名词术语... 39

附件一:应急救援队员联系电话和外部救援联系电话... 43

附件二:风险受体联系方式... 45

附件三:现有应急物资分布情况... 47

附件四:营业执照... 49

附件五:紧急疏散图... 51

附件六:应急预案专家评审现场图... 57

附件七: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 58

附件八:氨泄漏专项应急预案... 59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事故的有效控制,对实际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和紧急情况作出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保障员工及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失,提高公司对突发环境事件和风险的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844-85)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941-2018)

关于印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10]113号)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瀛海工业园(以下简称“工业园”)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应对工作,是工业园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

根据工业园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公司控制事态能力、应急物资状况,将工业园突发环境事件划分二个不同等级:

Ⅰ级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事故影响超出了工业园的范围,严重威胁着工厂及周围人员安全,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事件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进入厂界外的环境,需要政府部门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

Ⅱ级事件(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影响控制在工业园内及现场周边地区,污染物未出厂界或者不会危及到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凭厂区内部力量可以处理的事件。

具体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如表1.4-1所示。

表1.4-1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表

突发性环境事件发生时,企业应本着“自救为主,外援为辅,统一指挥,高效协调”的原则,具体如下: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广泛宣传,增强员工的环境安全意识;针对性开展风险源调查工作,提高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源的日常监督管理,强化、落实工业园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加强整改、努力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力争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影响。

(2)坚持统一领导,属地负责

在市应急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市、区两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形成市、区两级管理,分级负责、分类指挥、综合协调、逐级提升的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体系。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不同类型,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和各专业队伍的优势,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3)坚持资源整合,综合协作为主

加强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整合现有环境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和环境监测网络,充分利用在京专家资源,组建专家库,建立专兼结合的应急队伍,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

(4)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

按照“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要求,强化、落实公司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推动建立环境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努力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提高防范意识,增强应急能力,力争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影响。

本预案为大兴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重要组成部分,当突发环境事件升级时,启动上一级预案。关系图如下: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元食品”)是以乳制品加工为主的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企业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工业园。三元食品瀛海工业园隶属于三元食品,于2009年筹备建设,2011年底建成投产。工业园分为一期、二期两部分建设,一期总占地面积91967.4m2,总建筑面积为54497.47m2,二期总占地面积133530.29m2,总建筑面积为76796.87m2,三元食品法定代表人为常毅,工业园现有从业人数1300余人。其基本情况汇总见表2.1-1。

表2.1-1 企业基本情况汇表

其他信息,详见《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瀛海工业园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工业园主要的环境风险物质是液氨、硝酸、乙醇和次氯酸钠等物质,主要的风险单元为制冷车间,制冷车间使用的风险物质是液氨,其中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乙醇易燃,硝酸有毒,一旦发生火灾将对周边的大气和水体环境造成污染。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本单位所有区域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业园无重大危险源。根据计算,工业园风险等级为“较大[较大-大气(Q1-M1-E1)+较大-水(Q1-M1-E1)]”。

工业园成立环境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由环境安全主管领导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工业园在设备部设环境管理人员一人,具体负责应急活动计划、总结、协调、记录和日常管理。

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办公室在设备部,办公室主任由设备部经理担任。结构组织图见图3.1。

图3.1 组织机构示意图

为有效预防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并做到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实现控制和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工业园已经成立了应急救援小组,包括:应急专家组、应急抢险组、疏散引导组、安全救护组、通讯联络组。各组具体成员见表3.2。

表3.2 应急组织机构组成表

3.3.1 应急指挥部

(1)负责工业园生产安全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当发生环境安全突发事故时,负责发布应急响应指令。

(2)组织并实施工业园环境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检查,总结应急演练经验教训。

(3)对事故现场进行技术分析,协调事故救援并提供技术支持等工作。

(4)负责收集事故发生的相关数据,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5)在工业园范围内紧急调用各类救援物资、设备、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工作。

3.3.2 总指挥

(1)负责组织应急救援体系的创建,并监督落实。

(2)应急情况下发布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指令,决策救援方案。

(3)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动。

(4)下达预警和预警解除的指令。

(5)扩大应急时负责向上级部门请求救援。

(6)向三元食品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报告和沟通工作。全面领导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工作。

3.3.3 副总指挥

协助总指挥完成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协调工作,或受总指挥委托完成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工作。

3.3.4 应急办公室

(1)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演练与实施。

(2)指导和协调做好事故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3)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工业园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进行检查,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隐患,组织整改和提出考核意见。

(4)负责编制日常应急物质装备、应急培训、应急演练所需资金计划。对公司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负责。

(5)负责应急状态时应急资源调配,应急信息的发布工作。

(6)负责组织风险与应急能力评估工作。

(7)负责事故的接报,传达领导指示。及时跟踪、核实有关情况,并报应急救援指挥部。

(8)负责应急器材的日常监督检查及应急材料的归档管理。

(9)负责当事故有可能影响到周边企业时,由应急办公室告知,对警报盲区,必须采取安排人员通知的方式予以发布。

3.3.5 应急专家组

负责生产安全突发环境事故成因、后果和影响的分析,以及应急救援方案论证和救援措施制定。指导生产安全突发环境事故救援时应该处置工作,为应急救援决策提供建议。

3.3.6 各应急事故小组

应急抢险组:深入一线,快速了解事故现场及周边人员情况,准确向应急指挥部及总指挥报告现场情况。根据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及专家组意见,组织、指导并调度组员进行应急排险、疏散、救援等工作。

疏散引导组:根据应急指挥部的要求按照既定疏散路线引导人员进行疏散,做好事故现场保卫工作。疏导交通,保障现场秩序,并保障人员的安全。

安全救护组:负责及时与医疗机构业务联系,将需外医人员就近转送至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救治。负责受灾人员、转移人员的接待、安置工作及伤亡(失踪)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成立工作组谈判沟通。

通讯联络组:负责救援信息上下传递、报告及与外部救援力量沟通联络,确保应急通讯畅通。负责事故救援的物资保障、应急人员基本生活保障、保证应急救援后勤供给。

4.1.1建立健全预案体系

建立、实施和保持适用的、有效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标准化作业规范,当工业园生产工艺或原材料使用有所变动,则应根据生产实际,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

4.1.2环境危险源监控

工业园应建立针对环境风险源的管理制度,落实监控措施。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对重点风险源例行巡检,并做好检查记录。具体监控项目如下:

(1)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危险化学品管理,对危险化学品储存种类、数量进行台账管理;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地面进行防腐防渗处理,并设置防泄漏托盘;

(2)对危废储存种类、数量进行台账管理,危废经收集暂存在危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地面按要求进行防腐防渗处理,并于门口设立明显标识;

(3)环保设备及相关仪表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检查;

(4)对危险化学品库房定期检查,发现泄露隐患及时处理;

(5)对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落实责任人,对于即将到期的消防设备及时更换。

4.1.3运输过程中的事故防范措施

由于化学品的运输较其它货物的运输有更大的危险性,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谨慎,确保安全。为此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及运输时间;

(2)工业园所外购的化学品由厂商负责运输。厂家负责专车和专人完成化学品的运输任务;

(3)被装运的危险物品必须在其外包装的明显部位按《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2009)规定的危险物品标志,以便一旦发生问题,可以采取适宜防护措施;

(4)在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在采取应急处理的同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和环保等有关部门,疏散群众,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并积极协助前来救助的公安、交通和消防人员抢救伤者和物资,使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

(5)运输有腐蚀性物品汽车的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在出车前必须检查防护用品是否携带齐全、有效,在运输途中发现泄漏时应主动采取处理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在切断泄漏源后,应将情况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报告,若处理不了,应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4.1.4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生产操作过程中,必须加强环境安全管理,提高事故防范措施。突发性污染事故,会对事故现场人员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危害,此外还将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提高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处置能力,对工业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进行防范:

(1)提高认识、完善制度、严格检查

工业园领导应该提高对突发性事故的警觉和认识,做到警钟长鸣。由总经理负责检查和监督全厂的安全生产和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情况,对安全和环保应建立严格的防范措施,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列出潜在危险的过程、设备等清单,严格执行设备检验制度;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职工安全生产的经验不足,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工业园对生产操作工人必须进行上岗前专业技术培训,严格管理,提高职工安全环保意识。

4.2.1预警分级

按照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三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别用蓝色(一般突发环境事件)、黄色(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橙色(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表示。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蓝色预警:

北京市政府发出台风、地震、暴雨等蓝色预报,可能引起次生环境灾害的。

黄色预警:

(1)北京市政府发出台风、地震、暴雨等黄色预报,可能引起次生环境灾害的;

(2)原料小面积泄漏。

橙色预警:

(1)北京市政府发出台风、地震、暴雨等红色或橙色预报,可能次生环境灾害的;

(2)原料大面积泄漏;

(3)库区发生火灾爆炸。

4.2.2预警发布

事故发生后先按照应急指挥办公室的命令通过电话、对讲机或警铃通知全厂人员,根据危险等级由对应的部门发布相应的预警通知:蓝色、黄色预警由工业园应急指挥部确认并发布;橙色预警由大兴区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确认后发布。总指挥确认事故险情,及时确定应对方案,通知厂内人员进入预警状态,作好应急准备工作。

4.2.3预警启动

工业园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能够证明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必须要按照本应急预案执行。进入预警状态后,工业园根据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及时上报给当地政府、环保局等相关部门,政府相关部门及工业园各部门迅速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

4.2.4预警响应

(1)应急抢险组及安全救护组立即进入应急状态,根据事故变化动态和发展,及时向指挥部领导报告危险情况;

(2)疏散引导组根据需要采取设置的措施疏散、撤离或转移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3)疏散引导组在事故发生一定范围内根据需要迅速设立危险警示牌(或隔离带),禁止与事故无关人员进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4)通讯联络组及时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物资材料供应保障工作。

4.2.5预警解除

现场环境风险得到控制,污染物不再扩散,并得到有效地收集、处理,应急指挥办公室最终确定引起预警的条件消除和各类隐患排除后,可以将预警解除。

5.1.1有效的内部和外部通讯联络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之间采用手机和固定电话等进行联系,应急救援人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禁止随意更换电话号码。特殊情况下,电话号码发生变更,必须在变更之日起24小时内报设备部备案并向工业园发布变更通知。应急救援队员联系电话和外部救援联系电话电话见附件一。

5.1.2信息内部报告形式及流程

工业园内部报告程序如下:

1)信息报告程序:发现人员→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应急总指挥(发生重大事故时,发现者可直接上报应急总指挥);

2)如需撤离全厂人员时,须及时发布警报,以警铃、对讲机为主,警报内容:“紧急通知:x车间(仓库)发生火灾(x液体泄漏)事故,全体人员立即撤离到xx(地点)”。

5.1.3外部报告时限要求及程序

按照北京市环保局要求,当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必须在10分钟内上报北京市环保局应急办。环境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态及时做出报警求救决定,报警时要说清楚以下内容:报警人姓名,单位详细名称、地址、附近典型标志,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等,并派专人接引各种救援车辆。

5.1.4事故上报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对外需进行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等。工业园总经理在发生突发环境事故(事故较为严重时)5分钟内,报告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同时应报告大兴区政府、大兴区环保局、大兴安监局等相关政府机构,并立即组织现场事故应急处理和事故情况调查,在处理过程中根据实际应急处理情况进行不定期连续上报,事故应急处理完成后,及时调查事故的发生原因,总结事故应急等情况,确保在事故处理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向公司相关部门及大兴区政府、大兴区环保局、大兴区安监局等机构上报。

初报可采用电话方式,报告人为应急总指挥,报告内容主要为:事故发生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人员伤害情况、事故的发展趋势、事故的潜在危害程度等。初报过程中应采用适当的方式,避免在当地群众中造成不利影响。

续报可采用电话方式,报告人为应急总指挥。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过程、进展情况、应急处理情况、人员伤害状况、事故控制状况、事故发生趋势如何等。

处理结果及事故原因调查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形式,报告人为应急总指挥。报告内容:事故发生原因、事故发生过程、应急处理措施、造成的人员伤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应急监测数据、事故处理效果、事故处理的遗留问题。

5.2.1响应分级

按工业园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二级,按照事件的级别对应为Ⅰ级响应(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和Ⅱ级响应(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Ⅰ级响应:工业园发生Ⅰ级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事故发生后企业领导应立即拨打外部求救电话,请求支援,并及时上报大兴区环保局、大兴区政府,由大兴区环保局启动相应的应急方案;

Ⅱ级响应:工业园发生Ⅱ级环境事件(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由应急总指挥启动相应的应急方案;

根据事态发展,一旦事故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更高一级应急预案。

5.2.2 Ⅰ级响应流程

工业园发生Ⅰ级突发环境事件时,遵照先撤离、再堵漏救援的原则,指挥权移交政府部门,工业园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展开救援工作。响应流程如图5.2-1所示。

图5.2-1 Ⅰ级突发环境事件响应流程图

5.2.3 Ⅱ级响应流程

应急指挥办公室接到事故报警后,判断工业园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立即通知各应急小组到达各自岗位,同时通知暂停生产,按照图5.2-2的程序进行响应,如果事件得不到控制与处理,由应急总指挥决定是否进入Ⅰ级应急响应程序。当事件有新的发展以及事件失控或事件升级时,立即报告应急指挥办公室。

图5.2-2 Ⅱ级突发环境事件响应流程图

1)坚持以人为本,保证生命安全。

2)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避免或减少污染扩大。

3)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

6.2.1化学品泄漏

(1)泄漏源控制

液氨一旦发生泄漏后,应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根据泄漏点的危险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点处实际的或潜在的压力、泄漏物质的特性,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进一步泄漏,在确认现场情况安全的条件下,可实行倒罐,将存储罐内的物质转移至空桶内,另外,应及时观察泄氨池是否能够容纳泄漏的物质。

仓库内化学品发生泄露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减少进一步的泄露,可将泄露桶内的化学品转移至空桶内,并对已经泄露的化学品进行处置。

(2)泄漏物处置

泄漏被控制后,要及时将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几种方法:

①覆盖。对于可燃物,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②收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等吸收中和。

③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事故池。

(3)泄漏处理注意事项

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①进入现场人员应根据泄漏物质性质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②应急处理人员严禁单独行动,至少两人一组进出泄漏区域,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③应从上风、上坡处或侧风处接近现场,严禁盲目进入。

6.2.2火灾、爆炸事故处置措施

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总指挥应立即组织指挥采取各项应急措施、救火救灾。如火势较小,企业现场应急处置人员可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迅速转移周边的易燃化学品,然后立即启用现场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若火势较大,严重危及到周围人民的生命安全,应急总指挥应及时下达命令,组织人员撤离,并向有关部门求助。当风向变化,使有害气体向周边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方向扩散时,应该及时拨打电话疏散相应风险受体的群众,工业园周围敏感点联系方式见附件二,现场人员撤离方式参照6.2.6节。

6.2.3消防退水处置措施

在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消防废水中可能溶解部分化学原料,工业园不涉及到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消防水可引入厂区排水管道,进入自建的污水厂进行处理排放。

6.2.4处理设施失灵

在工业园自建的污水站处理污水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废气为沼气和臭气,沼气进入气体收集罐,自动燃烧,臭气通过吸收降解,若设备发生故障,产生废气浓度较小,不会对大气产生较大影响。

6.2.5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现场急救的组织与实施是决定事故应急救援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除了高超的技术、完善的设备外,现场急救成败的关键是时间,事故发生后,医疗救护组人员应分秒必争地投入救援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伤员得到救助,以达到挽救生命、稳定病情、减少伤残、减轻痛苦的目的,同时安全救护组应及时有效的转送医疗物资,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经简单的现场处理后立即转移至附近医院。

(1)气体中毒人员时的处置

现场处置:吸入化学品气体中毒时,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场所,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2)外伤处置

一般外伤,协助伤者脱离现场,清除污物,止血包扎,严重时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骨折时用夹板固定包扎,移动护送时应平躺,防止弯折,送医院治疗。

遇静脉大出血时及时绑扎或压迫止血,立即送医院救治。

(3)烧伤急救处置

小面积烫伤:小面积烫伤后,应马上冷敷。可用净水冲在烫伤部的略上方部位,如果烫伤部位出现水泡,不要去挑破,而应该用干净的纱布垫着再用绷带包扎好,去医院处理。

大面积烧伤:为了争取时间和防止弄破水泡,可以穿着衣服(如外衣很脏,可先脱去外衣)用水冲冷却,冲5-20分钟,然后再轻轻地脱去衣服,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对于烧伤面积大的,送医院处理。

眼睛的烧伤处置:使伤侧的脸部在下,健侧脸部朝上,水从鼻梁处向受伤眼一侧的脸颊部冲洗。

脸部烧伤:用湿毛巾捂在脸部15分钟冷敷。出现水泡,注意不要弄破,湿毛巾要更换数次。

衣服烧着时:衣服被烧着时,赶快脱掉,紧急时也可以一面放水,一面弄湿地面,伤员可倒在地上滚动灭火,内衣裤、鞋袜等来不及脱下时,可以用水烧着灭火。

寒冷季节的烧伤:可以用冷、湿毛巾捂着上医院。注意冷敷的程度不能过度,其它部位应采取保暖措施。如果用冷水冲洗时间过长,反会使体温下降,引起其它疾病。

6.2.6事故现场人员的防护和撤离

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救援人员应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耐酸碱手套。救援工作结束后,马上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在处理泄漏事故时,尽可能站在上方向,以免中毒或受到化学品气体的刺激。

2、群众安全防护措施、疏散措施

一般来说,周围群众并不需要特殊防护措施,应急人员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置安全标志,保持道路畅通,组织群众有序疏散即可。但若发生大量有毒气体泄漏等威胁到周围群众生命安全的事故时,应急人员应根据泄露气体性质指导群众做好基础防吸入措施,并朝逆风方向疏散。

3、事件现场保护措施

事故发生后,警戒疏散组应立即设立警戒线,封闭现场,禁止一切与救援抢险无关的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以免影响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有利于保障救援队伍、物质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人员中毒或伤亡。

4、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交通

在事故发生后,根据需要由公安部门协助对厂区和周边区域的相关道路进行交通管制,在相关路口设治安人员疏导交通。

5、事故现场人员的撤离

(1)撤离方式

事故现场人员向上风或侧向风向转移,企业应急人员配合公安部门,负责引导和护送疏散人群到安全区,并逐一清点人数。在疏散和撤离的路线上可设立指示牌,指明方向。

(2)撤离路线描述

依据发生事故的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发生事故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以及当时的风向等气象情况由应急指挥部确定疏散、撤离路线。

(3)现场实时监测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

受监测委托单位的监测人员,利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对事故发生周边地区实行实时监测,并及时汇报应急指挥部,现场负责人根据事态的严重性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流程。如事故已超出了控制范围应马上撤离现场抢险人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4)周边工厂企业、社区和村落等人员的疏散

根据当时的气象条件、污染物可能扩散的区域和污染物的性质,由应急总指挥决定是否需要向周边地区发布信息,并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启动Ⅰ级响应流程,指挥权转交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立即组织广播车辆和专业人员协助公安人员进行动员和疏导,明确应紧急疏散的方向和撤离的距离,由其有关单位和村落负责人安排事故影响区域有条不紊地疏散,集中人群后用车送至安全区域。

如果工业园发生重大环境事件,危险化学品泄漏、有毒有害气体大量挥发或发生火灾、爆炸后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或消防废水溢流至场界外,对当地大气、水体产生影响的情况需进行应急监测,由工业园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应急监测或者向大兴区环保局报告,确定监测因子,进行应急监测,企业应当配合监测人员进行监测。

根据企业主要的风险源,以及发生事故的类型,确定应监测的监测因子,当事故发生后,应根据环保局的建议进行监测。

针对不同的环境风险事故对应的不同污染对象,应分别根据表7.2-1的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布点监测。

表7.2-1 监测规范

1)对于环境空气污染事故

应尽可能在事故发生地就近采样,并以事故地点为中心,根据事故发生地的地理特点、当时盛行风向以及其他自然条件,在事故发生地下风向(污染物漂移云团经过的路径)影响区域、掩体或低洼等位置,按一定间隔的圆形布点采样,并根据污染物的特点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故点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对照点。在距事故发生地最近的工厂、村落或其他敏感区域应布点采样。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的位置。

2)对于地表水环境污染事故

(1)监测点位以事故发生地为主,根据水流方向、扩散速度(或流速)和现场具体情况(如地形地貌等)进行布点采样,同时应测定流量。

(2)对厂区周边河流监测应在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地的下游布设若干点,同时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一定距离布设对照断面(点)。如河流流速很小或基本静止,可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水层采样。

3)在布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采样断面(点)的设置一般以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地点及其附近为主,同时必须注重人群和生活环境,考虑对居民住宅区空气、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合理设置参照点,以掌握污染发生地点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环境的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为目的;

②对被环境污染事故所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均应设置对照断面(点)、控制断面(点),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点)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所需信息,同时需考虑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符合下列条件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1)现场最高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最高救援指挥部批准;

(2)现场最高救援指挥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2)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见;

(3)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4)增补应急物资使之满足下次应急需要。

应急行动结束后,工业园要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后期处置工作,主要包括:事故现场的后期处置、人员安置及损失赔偿、生态环境恢复、经验教训总结及应急方案改进等内容。

由医院卫生部门和环保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彻底清理,对于事故中产生的消防污水进行统一收集,联系污水处理厂用槽车运走进行处理。

对于处理污染物所产生的沙土等物品,由环保应急组收集到一起,运到安全区域或场所进行处理。

对于在事故中损坏的设备,由安全救护组及时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维修时注意施工作业时现场的安全,防止发生火灾爆炸等二次事故。

事故现场得到彻底清理和生产设备设施得到维修后,总经理安排恢复生产。

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对工业园全体员工做好精神安抚工作,对受伤严重人员继续治疗,以保证工业园人心稳定,快速投入正常运行。

对受灾范围进行科学评估,并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工业园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应对受污染范围内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质量进行连续监测,直至达到正常指标;若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时可以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评估,并对污染的生态环境提出相应的恢复建议,企业根据专家建议,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工业园在进行现场应急的同时,应抓紧进行现场调查取证工作,全面收集有关事故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损失等方面的证据和资料,必要时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鉴定。现场应急处理工作告一段落后,由应急办公室根据调查取证的情况,依据相关制度,拟定追究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意见,报工业园领导小组审批。根据调查所获得数据,以及时间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最终形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应急救援办公室是突发环境事件的指挥机构,负责日常应急管理事务与协调。发生重大事故时,由应急救援办公室处置,负责企业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和指挥。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名单详见附件一。

按照责任规定,各负责人必须保管好各自范围内的应急器材和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发现问题,立即进行修复,确保各种器材和设备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数量、存放位置等内容详见附件三。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依据事件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办公室内设置有应急药箱,应急药箱内装有应急药物。

疏散引导组负责现场治安、交通秩序维护,设置警戒,组织指导疏散、撤离与增援指引向导,必要时可请110及周围单位请求增援。

应急处置人员通过通讯网络和电话,进行有效的沟通与联络,相关人员手机须保持24小时开通,对有关预案的人员和单位联系电话、设备部定期进行收集更新,并更新预案相关附录。

培训工作全员参加,定期进行,每人每年参加应急管理培训不得少于8小时。

11.1.1应急培训计划

为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让全体员工了解工业园应急基本流程,掌握基础应急技能,制定应急培训计划,并将应急培训纳入工业园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当中,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11.1.2应急培训方式

采用授课、安全工作会议、现场演示、考试等方式组织预案培训。

11.1.3培训内容

(1)事故险情类别、性质及其危害,险情的识别和判断;

(2)应急响应措施,事故调查及事故报告;

(3)危险化学品性质的了解,基本防护器材的使用;

(4)现场紧急救护、疏散知识;

(5)火灾扑救、危险化学品泄漏及环境污染等潜在事故的预防等。

11.2.1演练计划

在工业园年度工作计划当中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内容,在每次演练前要制定具体计划,明确演练科目、时间、步骤、参加人员等内容。

11.2.2演练频次

工业园内部全面演练,由安管办组织,企业全员参加,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演练。

每次演练应对时间、参加人员、项目进行记录、存档。

11.2.3演练总结与评估

演练后应急办公室组织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分析应急救援中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评估的主要内容:

(1)演练准备情况的评估;

(2)对预案有关的预警、报告、处置等程序的改进意见;

(3)对演练当中的应急防护器材、抢险救护等方面的改进意见;

(4)对工业园应急指挥系统的指挥程序改进意见。

在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人事部门等相关管理制度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对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按规定要求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经有关部门提出整改措施后,拒不整改的;

(2)迟报、谎报、瞒报事故;

(3)事故发生时,玩忽职守或临阵逃脱、擅离职守的;

(4)拒不执行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通知、指示、命令的;

(5)发生事故时,没有立即组织实施抢救或者采取必要措施,造成事故蔓延、扩大或重大经济损失的;

(6)妨碍抢险救援工作的;

(7)不配合、协助事故调查的。

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部门和个人,依照人事规章制度给予表彰、奖励:

(1)发现重大设备隐患并及时消除,避免事故发生的,对工业园的安全生产、安全检修、设备安全运行做出贡献的;

(2)在事故处理、事故抢修(含救火)中做出突出贡献、避免事故扩大的有功人员;

(3)敢于及时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并进行纠正,取得效果达到消除隐患,并及时向上级反映的员工(包括操作工和管理人员);

(4)对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改进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5)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工业园制订的综合应急预案经补充、修改、完善后,须报大兴区环保局备案。

工业园结合环境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至少每三年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回顾性评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及时修订:

(1)环境应急预案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发生变化的;

(2)面临的环境风险发生重大变化,需要重新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的;

(3)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发生重大变化的;

(4)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5)在突发事件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对环境应急预案作出重大调整的;

(6)其他需要修订的情况。

本预案由工业园制定并负责解释。

应急预案经过评审、修改合格后,经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瀛海工业园负责人签发后予以实施。

(1)环境事件

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由于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2)突发环境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公共秩序,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3)应急预案

指根据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的类别、危害程度的预测,而制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环境风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行动。

(4)环境风险

是指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

(5)环境风险源

指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源,以及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6)环境风险单位

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环境风险物质的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企业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7)环境风险受体

指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企业外部人群、具有一定社会价值或生态环境功能的单元或区域等。

(8)环境敏感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9)环境保护目标

指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中,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

(10)危险物质

指《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名录》中的物质和易燃易爆物品。

(11)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12)小泄漏

是指单个且小型的组件,或者是大组件的少量泄漏。

(13)大泄漏

是指来自大型组件的泄漏,或者是许多小型组件的多重泄漏。

(14)分类

指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对不同环境事件划分的类别。

(15)分级

分级指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对不同环境事件划分的级别。

(16)次生衍生事件

某一突发公共事件所派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环境事件。

(17)应急救援

指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的措施。

(18)应急监测

指在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19)应急演练

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练、综合演练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练。

(20)恢复

指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21)下风向防护距离

是在事故区顺风向以下,以人员防护最低距离为四个边的矩形区域,在该区域应采取保护性措施,即该范围内可接触到有害物质的人员,应采取撤离、密闭住所窗户,关闭通风、换气、空调等措施,并保持通讯畅通以听从指挥。由于夜间气象条件原因,顺风向距离应比白天要远。

工业园内部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名单及联系方式表

工业园外部应急队伍及联系方式表

风险受体联系方式

表3.8-1 工业园现有应急物资一览表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瀛海工业园

氨泄漏专项应急预案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二零一八年八月

1、组织机构............................................................................................................... 63

2、组织机构的职责................................................................................................... 63

2.1 应急指挥部....................................................................................................... 63

2.2 总指挥............................................................................................................... 63

2.3 副总指挥........................................................................................................... 64

2.4 应急办公室....................................................................................................... 64

2.5 应急专家组....................................................................................................... 64

2.6 应急事故小组................................................................................................... 64

3 风险分析................................................................................................................. 65

3.1 介质特性........................................................................................................... 65

3.2 容易发生事故的设备部位............................................................................... 66

4、应急处置............................................................................................................... 66

4.1装备与器材........................................................................................................ 66

4.2 现场处置........................................................................................................... 66

4.3 安全防护........................................................................................................... 68

5、附则....................................................................................................................... 69

附件1:应急组织机构名单...................................................................................... 71

附件2:风险受体联系方式...................................................................................... 72

1、组织机构

工业园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由安全主管领导和工业园其他领导层担任,成员由工业园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公司在安全管理办公室设应急主管一人,具体负责应急活动计划、总结、协调、记录和日常管理。

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担任)、5个应急工作小组。

总指挥:总经理

副指挥:环境安全主管领导、其他领导层

安全应急办公室:安全管理办公室

应急专家组:名单详见附件

应急抢险组:名单详见附件

疏散引导组:名单详见附件

安全救护组:名单详见附件

通讯联络组:名单详见附件

2、组织机构的职责

(1)负责工业园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负责发布应急响应指令。

(2)组织工业园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检查,总结应急演练经验教训。

(3)对事故现场进行技术分析,协调事故救援并提供技术支持等工作。

(4)负责收集事故发生的相关数据,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5)在工业园范围内紧急调用各类救援物资、设备、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工作。

(1)负责监督应急救援体系创建、批准、实施。

(2)应急情况下发布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指令。决策救援方案。

(3)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动。

(4)下达预警和预警解除的指令。

(5)扩大应急时负责向上级部门请求救援。

(6)向政府相关部门的报告和沟通工作。全面领导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工作。

(7)负责向北京市安监局和大兴区安监局报警和报告。

协助总指挥完成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协调工作,或受总指挥委托完成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工作。

(1)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演练与实施。

(2)指导和协调做好事故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3)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工业园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进行检查,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隐患,组织整改和提出考核意见。

(4)负责编制日常应急物质装备、应急培训、应急演练所需资金计划。对公司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负责。

(5)负责应急状态时应急资源调配,应急信息的发布工作。

(6)负责组织风险与应急能力评估工作。

(7)负责事故的接报,传达领导指示。及时跟踪、核实有关情况,并报应急救援指挥部。

(8)负责应急器材的日常监督检查及应急材料的归档管理。

(9)负责当事故有可能影响到周边企业时,由应急办公室告知,对警报盲区,必须采取安排人员通知的方式予以发布。

负责突发环境事件成因、后果和影响的分析,以及应急救援方案论证和救援措施制定。指导突发环境事件救援时应该处置工作,为应急救援决策提供建议。

应急抢险组:深入一线,快速了解事故现场及周边人员情况,准确向应急指挥部及总指挥报告现场情况。根据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及专家组意见,组织、指导并调度组员进行应急排险、疏散、救援等工作。

疏散引导组:根据应急指挥部的要求按照既定疏散路线引导人员进行疏散,做好事故现场保卫工作。疏导交通,保障现场秩序,并保障人员的安全。

安全救护组:负责及时与医疗机构业务联系,将需外医人员就近转送至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救治。负责受灾人员、转移人员的接待、安置工作及伤亡(失踪)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成立工作组谈判沟通。

通讯联络组:负责救援信息上下传递、报告及与外部救援力量沟通联络,确保应急通讯畅通。负责事故救援的物资保障、应急人员基本生活保障、保证应急救援后勤供给。

3 风险分析

氨气是一种无色透明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水溶液呈碱性。相对密度0.60(空气=1)。气氨加压到0.7---0.8Mpa时就变成液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相反液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可作制冷剂。直接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

3.1.1 危险特性

液氨的危险类别为:第2.3类有毒气体;8类腐蚀品;火灾爆炸危险性为乙类。氨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反应。氨与空气混合到一定的比例时,遇明火能引起爆炸,其爆炸极限为15.5---27%。氨具有较高的体积膨胀系数,满量充装液氨的钢瓶,在0~60摄氏度范围内,液氨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其压力升高约1.32~1.80Mpa,因而液氨瓶装极易发生爆炸。

3.1.2 健康危害

低浓度的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的氨可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皮肤及

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炎症及烧伤、肺充血、肺水肿及出血等。

(1)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眼、口有辛辣感,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吐咽困难,头昏、头痛,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和口腔、眼部充血,胸闷和胸骨区疼痛等。

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的氨时,可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发生窒息。外露皮肤可出现II度化学灼伤,眼脸、口唇、鼻腔、咽部及喉头水肿,粘膜糜烂、可能出现溃疡。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的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要特别注意清洗腋窝、会阴等潮湿部位,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3.1.3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对动植物造成冻伤。

3.2.1液氨储罐的气相进出口、液相进出口、排污口、放散口、液面计接口、安全阀接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露。

3.2.2氨管道法兰、阀门、法兰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露。

3.2.3 氨气瓶泄露或爆炸。

4、应急处置

急救物资

照明

发生泄露事故时应同时进行以下处置,同时自动启动本应急预案,抢险救援工作分轻度、重度两级处置措施。

4.2.1轻度氨泄露事故,判定依据为:

A、单点报警装置数值不高于100,并且数值无急速增长现象。

B、机房内无明显肉眼可见白色雾气。

处置方式:

(1)现场操作工在确认风机运行正常后戴防毒面具及手套,在有场外人监护情况下进入机房,首先打开门窗排风,在远处观察不能确认报警点有明显异常情况下,在逐步靠近,如现场可操作应关断阀门。情况确认后迅速撤出。

(2)现场操作工通知车间主任,可视情况直接越级通知环境安全管理副总,并关闭操作间内对应的设备电源。

(3)管理者接到报警后,迅速到达现场组织人员进行抢险维修、现场警戒。如有人员需要救护应及时拨打120或999。

(4)抢险结束后应及时清点人员,查找事故原因,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图4.2-1 报警装置

4.2.2重度氨泄露事故,判定依据为:

A、多点报警数值高于100,并且报警数值有急速增长现象。

B、设备间内有明显肉眼可见白色雾气生成。

处置方式:

(1)现场操作工应立即带上防毒面具及手套,确认通风设施正常并关闭设备间内所有电源后,撤离到车间外的上风口安全位置。

(2)通知车间主任或环境安全管理副总,并详细告知现场情况。同时到配电室通知电工启动《配电室应急预案》对能源中心断电。并带领维修人员在制冷间外协助,如情况允许应马上穿上防护服接消防水龙带,向制冷间门窗等有氨气溢出的部位喷水。

(3)管理者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启动《紧急疏散程序》通知周边车间人员疏散,并赶到现场。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情况判断是否拨打119报警电话以并根据风向决定周边地区人员进行疏散方向。

(4)安排熟悉现场的人员配合消防人员进行抢险,疏散人员清点人员,如有人员需要救护应及时拨打120或999。

(5)查找事故原因,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4.3.1 处理液氨设备泄露时安全注意事项

(1)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防火、防静电、防中毒等安全技术要求。

(2)佩戴防毒面具、正压呼吸器、液氨防化服。无防护用品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鼻嘴,向上风口方向转移。

(3)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堵漏方案、如现场情况变化,应重新制定方案,不得随意蛮干。

(4)事故救援应以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4.3.2 伤员处置

(1)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负责事故现场接触人群的检伤分类。分类类别为:表症呼吸停止;重度中毒;轻度中毒;重伤;轻伤等。

(2)对表症呼吸停止者,事故现场给予吸氧、人工呼吸及挤压术,并立即由120急救人员转送医院。重度中毒、重伤者现场简易清洗,并立即由120急救转送医院。轻度中毒、轻伤人员事故现场清洗、包扎护理并根据情况转送医院

(3)对现场接触人群,有不适感的,进行现场观察至转为正常。

5、附则

应急工作结束后,应急作业单位应总结本次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在应急工作结束后的15日内提出总结报告,送交安全管理办公室备案。

附件1:应急组织机构名单

发布启动与终止指令;

对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调动;

决策救援方案;

向上级部门请求支援;

1小时内向安监局上报事故情况。

协助总指挥完成应急救援指挥、协调工作;

受总指挥委托完成应急救援现场指挥工作。

应急专家

组长负责协调小组内成员联系、协调工作;

负责事故成因、后果和影响的分析;

救援方案论证;

救援措施制定;

应急救援决策提供建议。

应急抢险

组长负责小组内组员的调动及协调工作;

能源中心维修力量负责处理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

消防中控负责处理火灾类事故。

疏散引导

组长负责联络小组成员,组织设立警戒范围及疏散人员最后确认、清点工作;

负责二车间办公区科室人员的疏散引导、清点工作;

负责一车间办公区科室人员的疏散引导、清点工作;

各车间主任负责各自车间人员的疏散引导、清点工作。

安全救护

组长负责小组内协调及调度工作;

负责与医疗机构联系,将需就医人员就近送至医疗机构救治;

负责受灾人员、转移人员的接待、安置工作及伤亡(失踪)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

THE END
0.c1所有车型一览表在准驾车型及代号中,对C1、C2、C3、C4有更详细的解释,具体如下表: 据此,C1的准驾车型是: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以及轻型、微型载货汽车;轻型、微型专项作业车; C2的准驾车型是: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以及轻型、微型自动挡载货汽车;轻型、微型自动挡专项作业车;上肢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 jvzquC41yy}/{xtlkc4dqv4ygpjb1:72:3<70qyon
1.应急救援预案(通用15篇)⒈重大行车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2人;或重伤3~10人或现场车、物损失折合款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事故。 ⒉特大行车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重伤11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现场车、物损失折款50万元以上的事故。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xq{i1{kthlrokw{{bp‚zcp0nuou
2.重大危险源清单一览表重大危险源清单一览表 合集下载 重大危险源清单 预制、吊装 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 人身伤亡 6 6 15 540 4 30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 夜间施工照明设备不符合规定 摔、电击伤害 6 6 15 540 4 31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 起重设备、升降设备不符合安全规定 砸、碰、挤、机械伤害 6 6 15 540 4 32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 高空作业不系jvzquC41yy}/5?5fqey/pny1fqi09k8277=20qyon
3.国四车报废补贴一览表9. 报废 1.35 升及以上排量轿车每辆补贴 18000 元 10. 报废 1 升(不含)至 1.35 升(不含)排量轿车每辆补贴 10000 元 11. 报废 1 升及以下排量轿车、专项作业车每辆补贴 6000 元 需要注意的是国四车报废补贴政策可能会根据地区和时间有所变化具体情况您可以咨询当地相关部门。jvzquC41o0vdc~yq0eun0ls1dcolg8=5;6>71:;672=71
4.督察组向山东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及边督边改情况一览表(第二十六批)三角华盛轮胎有限公司上下风向点位臭气浓度监测结果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表1中的Ⅱ级现有标准限值,颗粒物、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监测结果均符合《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2-2011(表6)中规定的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但由于存在厂房承重涉及安全隐患问题,未再继续建设。为进一步减少异味jvzquC41yy}/fƒ|yy0ipo872395idmh1{nh049692;5u49692;79a:;656<827mvo
5.露天煤矿安全培训管理制度露天开采管理制度煤矿管理5.安全培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汇总表; 6.安全培训工作总结。 第四十五条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特种作业岗位一览表; (二)特种作业人员一览表。 第四十六条其他从业人员(含转岗、复岗、初次培训和再培训)安全培训档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jvzquC41yy}/otfs0qxh1qyon1814:42;1671>=398>/u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