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云周报

《氢云周报》为大家整理国内、外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的最新行业动态。包含政策、行业投资、市场行情等板块,每周更新一期;同时重磅推出氢云链数据库服务,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产业情况、预测产业发展趋势。在这里,你可以全面了解各国氢能政策与风向,掌握各地与企业的氢能发展动态。

氢云链原创头条一周回顾

2021年业内期盼已久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终于靴子落地!政策利好驱动下,二级市场燃料电池板块行情从年初就一路上扬!在“”双碳“”目标下,如果没有材料层面的重大突破,锂电和氢电就各有的擅长,谁也干不死谁,各有各的发展空间。在这个前提下,燃料电池未来就是一马平川?答案是也未必!近期,沉寂了多年的氢燃料内燃机重新回到人们视野,这意味燃料电池自家兄弟的“同室操戈”大戏马上要开播了!国内在积极推动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同样没有放弃对氢内燃机的关注。氢内燃机最突出的是成本优势。氢云链认为,在轰轰烈烈的电气化浪潮下,氢内燃机可能不仅仅是内燃机产业链的救命稻草,甚至可能是救命方舟!具体内容可以点击蓝色标题阅读原文。

12月8日,工信部发布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50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1年第11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三十三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四十九批)。第11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产品共13户企业19个车辆型号、对应17家配套企业上榜。氢云链分析第11批推荐目录产品特点包括:上榜数量回落;客车上榜数量久违登顶;地区企业聚集上榜现象暂停等。具体内容可以点击蓝色标题阅读原文。

12月8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南海区举办的202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在佛山南海樵山文化中心正式开幕!由于疫情原因,现场观众对比去年略有下滑,但企业带来的产品和技术依旧亮眼。此次参展企业超过300家,其中包括了大量新玩家、新面孔,展品涵盖了基础设施、制氢、储存、燃料电池、汽车制造等环节的先进技术和成果,液氢罐、压缩机、四型瓶、质子膜等一系列曾经被认为“卡脖子”的产品琳琅满目,展现了国内氢能产业的全新气象。具体内容可以点击蓝色标题阅读原文。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表文章《Could the green hydrogen boom lead to additional renewable capacity by 2026?》。这篇文章对2021-2026年全球计划的新增电解水制氢装机规模,以及其将带来的额外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基于各国公布的电解水制氢项目规划、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规划,对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从近30个国家的项目规划来看,到2026年,全球电解槽装机规模可能达到近17GW。大型项目(10-100MW)预计将在2021-2026年期间带来近18GW的额外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需求,专门用于从可再生能源中生产氢气或氨,仅占我们主要案例预测可再生能源增长的1%。具体内容可以点击蓝色标题阅读原文。

国内、外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动态

1、首座氢能专科院校落地南海!8个项目落地,10个项目签约!全球氢能盛会干货满满

12月8日上午,202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文化中心隆重召开。现场进行了UNDP—粤港澳大湾区氢能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暨首届氢能技术专业新生开学典礼。项目建设期为2021-2025年,计划在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开设6-8个专业,届时在校生规模将达到3000人。全国首座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清能股份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鸿基创能燃料电池高性能膜电极产业化项目,中科嘉鸿高温甲醇燃料电池动力电源技术产业化项目,仙湖氢能科创中心,广东省质量监督氢能储运装备检验站(佛山)项目,海德利森桂丹路加氢站等8个项目投产投运。康明斯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设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石化恩泽氢能基金合作项目,广东济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巴拉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Ballard Power Systems)战略合作项目,深圳通用氢能核心材料制造项目,恒瑞高压储氢瓶研发生产项目,德迩集团压缩机项目,清极能源与盈峰中联战略合作项目,昇辉科技新能源项目,佛山悦隆氢能源综合利用及大宗气体配套项目,华南师范大学氢能产业经济研究院战略合作项目等10个项目进行了签约。

2、欧阳明高:我们即将进入燃料电池技术突破的下一个十年

12月2日上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举办2021年度媒体沟通会。在沟通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对氢燃料电池进行了分析:对氢能和燃料电池总体看法是乐观的,不是悲观的,尤其是从整个氢能看更是如此,燃料电池是氢能的一个部分,但它是先导部分,是引领部分,或者说核心部分。氢燃料电池技术突破的节点比动力电池晚了十多年,现在氢燃料电池会进入成本下降的快速通道,跟十年前动力电池成本开始快速下降是差不多的。今后五年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产业链的聚合、应用场景的规划等方面。我们正从电池技术突破的上个十年即将进入燃料电池技术突破的下一个十年。

3、46万吨氢气供应,售价降至30元/千克!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正式启动

12月8日上午,202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在佛山市南海区举行。会上,广东省副省长孙志洋、杨鹏飞副秘书长和广东城市群各城市代表一起启动了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以下简称“广东城市群”)项目,拉开了广东城市群为期4年示范工作的帷幕。广东城市群将紧抓国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契机,力争到示范期末实现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等八大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可控,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配套应用,推广超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形成超过46万吨的氢气供应体系,建成200座以上加氢站,降低氢气售价至35元/公斤以下(省内30元/公斤以下),构建完善的燃料电池汽车政策体系等目标。

4、工信部351批:深圳企业崛起!氢蓝时代动力、上海捷氢并列第一,整车企业再次进入配套目录

12月9日,工信部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51批)和《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三十四批)拟发布内容进行了公示,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氢云链据悉,第35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公示的新产品中,申报的燃料电池产品共18户企业26个型号,具体情况参见表1。本次公告特点如下:深圳系企业崛起,配套数量有增多趋势;东风汽车再次做为配套企业出现;客车上榜数量持续登顶。17家从配套企业来看,深圳市氢蓝时代动力、上海捷氢科技并列占据第一,分别为3款。

5、中石化恩泽基金+康明斯=建立佛山电解槽生产基地,共同打造绿氢价值链!

6、国家电投与壳牌将在氢能、电力交易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12月9日,在国家电投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徐树彪,壳牌集团执行副总裁、壳牌中国集团主席黄志昌的共同见证下,国家电投与壳牌中国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本着“诚信合作、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氢能、绿色交通、碳交易、液化天然气、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海上风电、炼化工业园用能、电力交易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积极寻求在全球能源转型、碳减排的时代背景下的合作机会,为实现中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

7、美锦在氢能领域再落一子——投资电解槽龙头赛克赛斯

12月6日,美锦能源发布关于子公司美锦美和与青岛嘉创对外投资的公告,为充分利用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青岛美锦嘉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从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专业优势,助力公司实现战略目标,拓宽公司的盈利空间,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气候壹号基金拟专项投资参股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克赛斯”)。赛克赛斯是一家专注于利用固体聚合物电解质阳离子交换膜(PEM)进行纯水电解制氢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可以提供兆瓦级PEM电解水制氢系统的制造商。

8、6部门联合发布:“示范应用联合体”+燃料电池系统企业牵头!2021年度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12月8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交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印发了《关于开展2021年度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上海本次申报亮点为:各任务均由“示范应用联合体”申报;由燃料电池系统企业牵头,会同整车制造企业、车辆营运企业、加氢站运营企业、车辆使用单位等组成;牵头单位须与各成员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联合体组织方式、项目管理机制、各成员单位权责、具体任务分工等。“示范应用联合体”和燃料电池系统企业牵头说明,现阶段,燃料电池系统企业,而不是整车企业,来主导产业发展。

9、国电投氢能公司年产30万平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投产

12月5日,国电投氢能公司3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投产仪式在武汉隆重举行。仪式期间,还进行了国家电投氢能公司-武汉理工大学联合技术中心武汉基地和由国家电投牵头组建的武汉氢能交通运营平台——湖北氢动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揭牌仪式。该质子交换膜产线是国内首条全自主可控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年产量可装备2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线可生产厚度从8微米到20微米的质子交换膜,生产出的质子交换膜与国外同类竞品相比,其在质子电导率、气体渗透率(H2)、机械强度等方面均相当或优于国内外同类竞品,现已实现在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应用,已接获多家公司采购订单,可满足燃料电池汽车、加湿器等多个场景的应用需求。

10、810W/kg功率密度!亿华通24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首发!

12月4日,北京市市委书记蔡奇一行赴亿华通,就氢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调研,现场见证24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G20+首发。亿华通24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是首款额定功率超过200kW的单系统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质量功率密度达810W/kg。产品采用交流阻抗、综合热管理等自主集成技术,实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氢、空、水、热、电等内部系统高效协同控制,具有高功率、高响应、高集成、高经济等特点。截至目前,亿华通自主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G系列产品功率覆盖30-240kW,可满足城市团体、物流车、旅游大巴、牵引车、自卸车等多样化动力需求,可实现不同道路应用场景全覆盖。

11、亿华通创新研究所为运营主体!国际氢能中心落地海淀

在2021年海淀区推进“两区”建设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国际氢能中心HIEC正式落地海淀,助力海淀打破氢行业壁垒,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愿景目标。国际氢能中心的运营主体为清华工研院2017年在北京注册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北京亿通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研究院。清华工研院已经初步形成了氢能产业链布局,包括中国氢能第一股亿华通,化工副产制氢的滨化股份,可再生能源制氢及运营的海铂尔,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的上海神力,氢能交通运营的水木通达等。海淀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海淀区将加强对国际氢能中心的支持,依托联合国工发组织、海淀创新资源以及国内氢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规划氢能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形成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与产业落地融合的氢能技术和产业创新体系。

12、注册资本1亿元!中石化全资氢能子公司落地河北雄安

12月9日,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取得营业执照。该公司主要开展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加氢站运营、氢气储运、氢气管道建设运营、氢能科技研发等业务,远期还将规划修建氢气管道、探索布局液氢产业。这是中国石化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服务雄安新区氢能产业发展。中石化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是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出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除负责雄安氢能产业链建设相关业务以外,还将协助新区搭建氢能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引入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等高端高新产业和科研院所,打造雄安新区氢能示范应用场景。

13、氢能进入国内火电领域!中国首座掺氢燃烧电厂落地惠州,产业生态日渐丰富

12月7日,通用电气(以下简称GE)宣布,广东省能源集团旗下的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综合能源站正式向GE及哈电集团订购含两台9HA.01重型燃气轮机的联合循环机组。项目投产后,两台燃机将采用10%(按体积计算)的氢气掺混比例与天然气混合燃烧,成为中国内陆首座天然气-氢气双燃料9HA电厂。电厂预计于2023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为电网新增1.34吉瓦的电力。在所有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掺混氢气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10%(按体积计算)掺氢燃烧的联合循环燃气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的40%。

14、推动中国氢谷建设,规划一批氢能源公交示范项目!济南发布《济南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12月6日,济南市发改委公开了《济南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指出,到2035年,清洁能源将成为能源供应主体,可再生能源持续增长,“中国氢谷”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重点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高新区、莱芜区、钢城区、章丘区打造“一核引领、四区联动”的产业格局,统筹推进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开展氢能创新研究,推动氢能多场景运用。重点推进明泉集团高纯氢生产技术改造、泰钢新能源(氢能)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依托赛克赛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优势,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和低谷电力制氢试点示范;推进历城区韩仓公交停车场、港华龙鼎大道、中石化济南石油分公司二环西路、胜利股份、钢城区等加氢站建设项目。到2025年,济南将建成加氢站15座以上;依托山东重工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及轻型卡车;围绕经十路、工业南路—世纪大道、工业北路、凤凰路等城市主干道规划一批氢能源公交示范项目。

15、“全球最小”多功能mini加氢站惊艳亮相体博会

12月3日至5日,中国海口·海南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迎来了一场国际性体育旅游盛会。正星氢电为体育产业氢能源场景应用研发制造的一款集成式增压加氢装置惊艳亮相了这场首届“体育进博会”。正星氢电作为氢能源产业领军企业,更为该艇定制打造了一款集成式增压加氢装置,设备外形尺寸1950X800X2400(mm),可谓“全球最小加氢站”。这款集成式增压加氢装置加注压力35MPa/70MPa,设备电压AC220V,是为分布式功能场景应用专门研发制造的增压、储能、加注一体化设备。适用于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源的工业叉车、旅游观光车、景区接驳车、无人机、赛艇、游艇等中小型动力装备。加氢口可配置35MPa、70MPa压力等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