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苏联一次性采购辆西德卡车()进口西方

前一篇视频中介绍了西德 Magirus-Deutz M290 D26和Magirus-Deutz 232 D 19卡车出口苏联的情况,有粉丝希望有更详细的内容,这篇就补上来了。

苏联卡车工业师从美国和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卡车技术一直落后西欧和美国一代到两代,质量就差的更远了,且产品种类也不能满足需求。苏联对于需求缺口解决方法主要是从东欧进口,比如进口捷克斯洛伐克的太拖拉、斯柯达和布拉格卡车,从匈牙利进口却贝尔卡车。当然,苏联人自然也希望得到更先进的西方卡车。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种进口更多是小打小闹,此前老编文章里提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进口了两辆美国 万国Paystar自卸卡车、1970年进口了几辆三菱、五十铃和日野卡车,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苏联陆续进口过十几辆法国UNIC卡车……

1975年,苏联 Совтрансавто国际物流公司的UNIC P340半挂卡车

当然也不全是小打小闹,上世纪70年代初期苏联开始了规模宏大的“三角洲”项目;修建 贝加尔湖 - 阿穆尔干线铁路东段( 贝阿铁路西起贝加尔湖北岸乌斯季库特,东至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全长3145公里,1930年动工直到1991年才全线完工)。项目需要运载能力大且可以抵御西伯利亚严寒气候的重型自卸卡车和平板卡车。苏联向西方汽车厂商进行了招标, Magirus-Deutz卡车在竞品中脱颖而出了,其 所有卡车都配备了风冷柴油发动机,这意味着非常适合在严寒地区干活。

1972年以及1973年,几辆 Magirus-Deutz M290 D26在西伯利亚进行了测试,证明了它在严寒气候的能力。1973年爆发了中东石油危机,石油价格大涨,让苏联在石油出口中大发了一笔,兜里钱多了必须要得瑟得瑟了。

1974年10月,苏联政府和西德 Magirus-Deutz汽车公司签订了一份9500辆卡车的采购合同(6500辆 Magirus-DeutzM290 D26自卸卡车、3500辆 М232 D19自卸卡车和平板卡车),合同总金额为11亿西德马克,对于当时处于困境的西德 Magirus-Deutz汽车公司来说是雪中送炭,这也成为 Magirus-Deutz公司历史上的第一大单,后面的两年里 Magirus-Deutz产量的70%都是完成这个订单。

М232 D19自卸卡车为4X4底盘,有效载重为10吨

М290 D26自卸卡车为6X4底盘,有效载重为14吨,动力为10缸风冷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290马力。

工地上的Kraz-256B和М290 D26,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产品。挖掘机是日本的加藤。苏联卡车司机更喜欢西德卡车。

使用中证明Magirus-Deutz М290 D26和M232 D19非常可靠,和苏联卡车相比,它们有更好的舒适性、更好的驾驶室隔音,更好的驾驶人机工程设计、更好的操控性以及更快的速度。工地上并不是所有司机都可以驾驶西德卡车,只有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才有这样的机会,能开上西德高级卡车对于一个苏联卡车司机来说是个荣誉。

除了 修建贝加尔湖 - 阿穆尔干线铁路东段,苏联进口的 Magirus-Deutz М290 D26和M232 D19卡车也被用于西伯利亚以及北极很多项目建设中。这两种自卸卡车之外,苏联进口的 M232 D19平板卡车也在苏联俄罗斯留下了好口碑。

从1945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这似乎是苏联最大的一笔从西方国家进口卡车的订单。苏联卡车一直落后西方先进水平,且一直不思进取,除了苏联的体制问题外,还有俄罗斯民族缺点所致;没有居安思危的概念,像是一个俄罗斯酒鬼;有了上顿没下顿。如今的俄罗斯汽车工业依然是这样,十几年前就被中国全面超越。如今,在西方制裁之下卡玛兹卡车产品技术水平直接回到苏联解体前(2021年卡玛兹卡车用了大量的西方零部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