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390共试制出5辆样车,其中1971年1辆,1972-1975年4辆。现在保存在长春的这辆外观与1971年的试制的那辆样车有所不同。
这里原有一个工字型的解放车标,上面有毛主席手书的解放二字。
60T标志
这辆车车身是黄色,中网没有竖条,保险杠上设有开孔。而第1辆样车车身是绿色,保险杠是黑色。它虽然不像第1辆样车那样风光,但是保留至今也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为了改善夜间视野,在大灯的旁边还设有边灯。
在车体前方左右两侧设有可以伸缩的爬梯,不过由于长期停放疏于保养,左边的爬梯发生锈蚀无法展开,右边的也收不回去了。
第一汽车制造厂标识
解放CA390整车尺寸9240×4665×4189mm,轴距4200mm。前轮距3550mm,后轮距3060mm,转弯半径9000mm。自重42吨,载重60吨,总重102吨,最高车速50km/h。
车体左侧
车体右侧
与小轿车对比
与小轿车对比
车上搭载一台重庆12V150Z型V型12缸柴油发动机,排量34L,压缩比17。缸径150mm,行程160mm。功率750马力/2000rpm,扭矩275N·m/1500rpm(在关于柴油机的资料上也有记载成功率720马力/2000rpm,扭矩270-280N•m/1400-1600rpm的情况)。发动机由重庆新建机械厂(重庆康明斯的前身,1972年改名重庆汽车发动机厂)生产。重庆12V150Z是在重庆6150型和重庆6150Z型柴油机基础上设计的产品,零部件采用150系列通用零件,很多零件都具有互换性。重庆12V150Z型柴油机马力虽大,但可靠性差,加上变扭器铸铝叶片碎裂等问题,虽然经过多次改进,但效果仍不理想,出车率不高,参加试用的矿山也不愿继续试用,最终未能批量投产和采购。
发动机舱
重庆12V150Z发动机
机盖未能打开,但是仍能看见重庆12V150Z发动机的风扇。
空气滤清器
后桥采用2悬挂油缸,而第1辆样车是4个悬挂油缸。
车架左侧的空格支架看起来是蓄电池舱
车架左侧驾驶室后方的储气筒
车架右侧的油箱
前桥,全车使用24.00-35型轮胎。
后桥上有一汽标志,这是一汽第一次研发轮边减速式后桥。
车厢
车厢右前方的液压油箱
车尾
解放CA390采用偏置式驾驶室,驾驶室设有两扇门,打开左侧的车门可以正常上下车,打开右侧的车门可以来到发动机舱上方。车内空间大,内饰没有采用软包覆盖,到处都能看见喷着黄色油漆的钢板。驾驶室完成设计的时间是1971年6月。这辆车的仪表板已经丢失,车内零件也有缺损,十分可惜。
偏置式驾驶室
左侧车门是朝后开的
三辐式方向盘
尽管车内零件已经残缺不全,但还是能看出来CA390是怀挡设计,这一点与CA770有类似之处。
车内零件已经丢失
右侧车门是朝前开的
雨刷已经丢失了
车窗玻璃也有缺失和损坏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