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年代交通部发文为二级维护定性

2016年,交通部1号令对《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做出了修改,强制性的二级维护从当年的3月1日起便正式取消。但政策取消的8年间,不少地方还是陆陆续续传来不做二级维护就不给年审的乱象。

●  上世纪90年代:改大拆大卸保养为二级维护

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的货车维护主要依赖于驾驶员的经验和简单的定期检查,缺乏系统化的维护标准。

随着货运行业的发展和车辆数量的增加,交通事故频发,行业开始意识到系统化维护的重要性。

1991年,交通部发布《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交通部令1990年第13号),在总则中提出:

【车辆技术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对运输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性管理。】

简单来说,就是改过去计划维修为视情修理,改大拆大卸保养为二级维护。

文件还明确了二级的标准,原文如下:

【二级,基本完好车:车辆主要技术性能和状况或行驶里程低于完好车的要求,但符合GB7258-87的规定,能随时参加运输。】

第13号令还提到,运输单位各自的主管部门应把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列为运输单位经理(厂长)任期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句也是重点,后续系列内容会说明)

●  21世纪初:将二级维护与货车年审挂钩

至此,二级维护才算是逐步深入并贯彻执行到运输行业。此年间,随着运输的快速发展,政策也在不断的修正。

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年度审验时应出示车辆二级维护出厂合格证(已审核备案的除外)。

这里,也算是初次明确的将二级维护与年审挂钩。

●  一切向“钱”看:二级维护终究还是辜负了大家

从21世纪初到10年代的十几年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商用车安全和维护的法规,开始强调定期维护的重要性,包括二级维护的要求。

不仅如此,随着车辆技术的进步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二级维护的标准和内容也不断完善,涵盖了更多的检查项目和维护内容。

二级维护已经成为货车运营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很多运输公司和车主都开始重视定期维护,以确保车辆的安全和高效运营。

但也是这个政策,到后来却饱受行业诟病。

检测过程程序化、一切向“钱”看...等等。二级维护早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潮流,表现出与现行政策极大的重叠性和不适应性。随着国家简政放权政策的实施,二级维护这种和其他政策功能重合的东西必然会被淘汰

直到2016年,交通部1号令就对《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做出了修改,强制性的二级维护从当年的3月1日起便正式取消。

THE END
0.贵港市交通运输局关于第四次征求《贵港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第一条为规范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行为,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保障运营安全和乘客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交通运输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商务部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网信办关于修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交通运输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6/9:/4:5eql2kpgdoz{7:3>36<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