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敞车,是指具有端壁、侧壁、地板而无车顶,向上敞开的货车,主要供运送煤炭、矿石、矿建物资、木材、钢材等大宗货物用,也可用来运送重量不大的机械设备。若在所装运的货物上蒙盖防水帆布或其他遮篷物后,可代替棚车承运怕雨淋的货物。因此敞车具有很大的通用性,在货车组成中数量最多。目前全国共有敞车约30万辆,占铁路货车总数的50%以上。
建国初期,我国铁路上使用的敞车多数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旧车,车型复杂,约有30多种。它们吨位很小,多数为30吨级,有一部分为20吨、40吨级,少数为50吨级。这些旧车的共同缺点是:运行性能差、载重量小、强度低、零部件复杂,检修不便等。后来,这些车中的一部分经检修后改了型,另一部分则被逐步淘汰。随后国产的新型敞车开始大量投入运用。
50年代初期,我国设计了铆接结构的载重为30吨的C1型敞车,1956年改为焊接结构。该型车为底架承载,钢架木帮结构。在长期运用后发现底架强度不足,因此1961年停止生产。虽然生产年限较长,但生产数量并不多。
1959-1960年期间,制造了一批结构与C1型类似的载重为40吨的C6型敞车。投入运用后发现该型车中梁强度不足,严重塌腰,所以该型车生产数量也不多。
1952年,为了提高敞车的载重吨位,原铁道部厂务局根据当时的装卸条件,在C1型敞车的基础上设计了载重为50吨的C50型敞车。从1953年由齐齐哈尔车辆厂试制并投产以来一直生产到1976年,生产总量约35,000辆,是当时敞车中的主型车。在长达24年的生产期间内,C50型敞车作过多次改变和设计,仅齐齐哈尔车辆厂成批生产过的C50就有十多种。然后其他生产过C50型敞车的车辆厂也不少。即使用的是同一套图纸,各工厂生产的车也因各自工艺的不同而有差别。所以在线路上运用的C50型敞车,型号只有一种但结构不尽相同。C50型敞车在多年的运用中也暴露出不少质量问题。
1955年,我国参照苏联图纸设计制造了一批所谓万能敞车。即M11型底开门车。该车具有14扇底门及端门。1964年停止生产。铁道部指示自1975年起,对M11型车进行彻底改造,改为C62M型敞车。
1958年,在铁道部组织的修改设计会议上,由15个工厂的设计人员联合提出了底架为单中梁结构、衍架式侧壁承载的载重为60吨的C60型敞车设计方案。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后投入了批量生产。该型车具有自重轻、载重大的优点。但由于刚度不足,中梁塌腰等缺陷,C60型敞车仅生产了一小批。
1959年,齐齐哈尔车辆厂在总结C50型敞车运用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C13型敞车。它的主要特点是缩小了心盘距,加长了牵引梁,载重提高到60吨。但是C13型敞车投入运用后,发现其中梁横向弯曲变形大,牵引梁下垂甩头严重。因此在生产了一批后就停止生产了。
昆明铁路局部分铁路区段使用米轨,为了适应该局区段铁路运输的需要,1958-1959年期间,太原机车车辆厂为昆明局设计制造了一批载重为25吨的米轨敞车。1979年,齐齐哈尔、株洲、眉山厂分别为昆明分局设计并生产了载重为30吨的米轨通用敞车,型号为C30,还有载重31吨的米轨敞车,型号为C31。
1965年,由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四方车辆研究所、齐齐哈尔车辆厂组成联合调查组赴站段、货场作了广泛调查,并作了结构模拟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完成了全钢结构侧壁承载的新型敞车,当时称为65t低合金钢全钢敞车。经试制、试验、鉴定后,1966年由株洲车辆厂和齐齐哈尔车辆厂投入批量生产,定型为C65型敞车。它是我国在大量生产的货车上采用低合金钢的第一个车型,具有自重轻、载重大的特点。C65型敞车运用后也暴露出一些质量问题,如燃轴、切轴事故多、端墙外涨、枕梁裂纹等。因此,1971年,铁道部决定将C65型敞车的载重由65吨减为60吨,容积也相应减小。同年即由株、齐、眉三厂进行联合设计,在C65型敞车的基础上缩短底架、降低车体,定型为C62型敞车,1972年开始投入大批生产。
为了适应当时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些厂矿企业还需要一些专用敞车来适应装卸运输的特殊要求。为此就提出了设计专用车辆的要求。1967年,株洲车辆厂在赴厂矿调查的基础上设计试制了载重为60吨的CF型高边敞车及C16型低边敞车。经用户试用鉴定,认为该两种车型在专列编组的条件下是适用的。不久,分别由株、齐、戚三厂投入批量生产,配属有关单位专用。
1972年,为了合理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并取代较陈旧的C60型敞车,提高敞车装载性能,以适应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齐齐哈尔车辆厂在C62型敞车的基础上设计了车内高为2米,侧、端墙及车门为钢木结构的C62M型敞车,1974年至1975年间小批量试制运用考验。1976年C50型敞车停止生产,开始大批生产C62M型敞车。当时C65、C62、C62M型敞车成为我国的主型敞车(至1980年,这3种车型分别生产了约8,500、20,000、14,000辆)。
1979-1980年期间,为了节省木材,各型C50型敞车(组合式中梁的C50除外)进行了以钢代木改造,经过5年的时间,C50型敞车的木地板改为钢地板,木质端墙改为具有两根槽钢横带的钢制端墙。
1980年,在C62M的基础上,设计了C62A型敞车,将车体的端、侧墙及门由钢架木衬改为全钢结构。改进后的C62A,结构坚固耐用,很受用户欢迎。该车由齐齐哈尔车辆厂于1978年设计,1979年生产。(up主:此处时间与前文矛盾,原文如此,我没有做出改动)1980年大连厂及眉山厂转产C62A。1983年通过部级鉴定后,株洲、沈阳、西安等多家工厂开始生产C62A型敞车,至1994年共生产近90,000辆。C62A型敞车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是当时的主型敞车。为提高敞车的使用年限,延长厂修周期,齐齐哈尔车辆厂于1986年将该车的主要零部件改用耐后钢,相应车型也改为C62B型[C62A(N)]。至1994年该型车约有48,000辆。
随着运输量的增长,为解决运能问题,在轴重不能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敞车的发展向提高每延米重的方向做了进一步努力。根据大秦线运煤量增长的需要,齐齐哈尔车辆厂于1983年在C62A型敞车的成熟结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C61型敞车。C61型敞车相比C62A型敞车,车长缩短为11米,车体由2米加高到2.2米,并取消了中侧门。改进后的C61型敞车每延米重提高到7吨/米。该车于1985年通过部级鉴定,投入批量生产。至1990年底约有6,700辆运用在大秦线上。
1986年,为了解决晋煤外运,国家决定在新建的大秦线上推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单元列车铁路运输组织方式。为适应这一需要,齐齐哈尔车辆厂、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机辆所、金化所、戚墅堰工艺研究所和四方车辆研究所共同开发了我国第一代装用转动车钩的C63型单元列车敞车。该车采用耐候钢的全钢焊接结构,无门,可在特制的翻车机上不摘钩卸车。可与秦皇岛第三期工程的两台进口翻车机和自动列车定位机相配套使用。
1990年,在C63型敞车的基础上,采用国产的制动装置和仿制的联锁式转动和固定车钩,侧墙增设四个小的下侧门,国产化的MT-2型车钩缓冲器,定型为C63A型敞车。C63与C63A型敞车均为大秦铁路专用运煤敞车,固定编组。
1987年,中国与波兰签订86-90MXC-36201SB号合同,由波兰进口1700辆敞车。敞车的车体及总装由波兰扎斯特尔(ZASTAL)工厂完成,转向架由波兰帕发瓦格(PAFAWAG)工厂生产。这批敞车命名为C61Y型。车辆从1988年开始交付,固定配属于北京铁路局秦皇岛车辆段,主要用于大秦铁路的煤炭运输。C61Y型敞车的车体基本上是按照中方要求,参考C61型敞车的结构型式设计。车体两侧各有6个下侧门、5组双侧柱和6组上侧墙加强斜撑。车门的型式及锁闭机构均与国内C61型敞车一致。由于转向架为波兰制造,其转向架、轮对和心盘等主要配件与国产车有较大的差别,因此铁道部指定秦皇岛车辆段承担该型车的定期检修工作。
C61Y型敞车曾经换装过转K2转向架,型号为C61YK。
1988年,为了使通用敞车也能适应重载组合列车和翻车机卸货的要求,齐齐哈尔车辆厂在C62A(N)型敞车的基础上,对端侧墙、车门做了较大的改进和加强,制动装置采用引进消化国外及国内研制的新制动技术,转向架采用了改进过的转8A型转向架。改进后定型为C64型敞车,将会取代C62A和C62B型敞车。此后C64型敞车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并成为我国铁路主型通用敞车。至1994年已生产约15,000辆。
1990年,为探索我国重载货车发展新途径,株洲车辆厂设计制造了载重75吨的C5D型敞车。该车是在原C64型敞车的基础上进行了加长和加轴的改造。由于不增加轴重而提高了载重,使单位列车运能提高25%,可为铁路运输创造良好经济效益。该车已获得我国发明专利。
2001年,为适应我国铁路货车提速的发展要求,齐齐哈尔车辆厂在C64型敞车的基础上研制了采用转8G型转向架的C64T型敞车、采用转K2型转向架的C64K型敞车、采用转K4型转向架的C64H型敞车等一系列通用敞车。
2003年3月,铁道部运输局召开“大秦铁路运输扩能技术研讨会”,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大秦铁路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的可行性分析,并确定了所采用车辆的使用条件和考核标准。2004年,铁道部科技司立项开发研制“25吨轴重低空重比专用运煤敞车”。
2003年,齐齐哈尔厂为大秦铁路相继设计出C76B型、C76C型和C80型敞车,但铁道科学研究院对我国现有敞车腐蚀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运煤车辆的腐蚀情况较为严重 。为了保证车辆在寿命期内具有可靠的运用性能,同时也为了进一步降低大秦线用重载货车的采购费用,齐齐哈尔厂在2004年8月开始设计载重80吨的不锈钢运煤敞车 ,2005年3月完成样车下线和各种试验。2005年7月该车通过铁道部科技司技术审查,2005年10月命名为C80B型。2005年开始,齐齐哈尔厂分别向株洲车辆厂、北京二七车辆厂、眉山车辆厂、济南车辆厂 、内蒙北创公司转让了该车的生产技术。C80B型敞车是为开行2万吨重载煤炭运输专列而开发研制的专用车辆,能与秦皇岛三期 、四期煤码头的拨车机、列车定位机和三车翻车机相匹配,可实现不摘钩连续翻卸作业,能适应环行装车、直进直出装车和解体装车作业。
目前,我国80吨级别运煤敞车主要有C80、C80H型铝合金运煤专用敞车;C80A、C80AH型全钢运煤专用敞车;C80B、C80BH、C80BF型不锈钢运煤专用敞车;C80C、C80CA型全钢运煤专用敞车等。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运输焦炭主要采用C62K、C64K、C70等通用敞车。为增大装载容积,通常在四周加装竹围栏,焦炭装满后,为防散落再用尼龙丝网罩住。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增加了运输成本。为满足客户需要,眉山车辆厂于2006年开始研制70吨级焦炭运输专用敞车。2008年6月-11月完成设计、试制、试验等工作。2008年12月通过铁道部审查,定型为C70C型。
————————综述结束————————
下一篇专栏将按照本篇敞车综述的顺序,开始分别具体介绍每种敞车的数据和样子,并尽可能配图。
参考资料:
一、国产铁路货车(修订版)上册,葛立美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年6月第二版
二、百度百科
三、百度文库
以上内容因大部分来自《国产铁路货车》这本书,所以文中有一多半的字是我看着书然后用键盘把字一个个敲上去的。书中也有部分内容与百度百科[敞车]的内容基本一致,我就直接复制粘贴后再编辑,删改,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