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与研究论文周开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703队

摘要:黄土地区经常发生水土流失、地基湿陷、水库边坡、路堑及黄土源边滑坡及崩塌等灾害性地质活动,对工农业建设及人民生活经常造成严重危害,所以采用适合的处理方法处理黄土的湿陷性对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水工建筑物的基础设计时,时常会碰到软弱地基问题。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强夯法;灰土挤密法

引言

西北、华北地区常会遇到黄土地基处理问题,通常包括低湿度湿陷性黄土以消除或减小湿陷变形危害为主要目的,同时需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地基处理问题,以及高湿度软弱黄土(尤其是饱和黄土,多由湿陷性黄土饱水转化而成,饱和度Sr﹥80%)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有害压缩变形为目的的地基处理问题。由于后者的工程特性多与一般粘性土类似,主要应考虑地基的压缩变形,可按软弱粘性土对待,而前者则主要应考虑地基受水浸湿后的湿陷变形。

一、垫层法

垫层法是先将基础下的湿陷性黄土一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做成垫层,以便消除地基的部分或全部湿陷量,并可减小地基的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可将其分为局部垫层和整片垫层。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1~3m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土垫层进行处理;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土的承载力或增强水稳性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灰土垫层进行处理。垫层的设计主要包括垫层的厚度、宽度、夯实后的压实系数和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等方面。垫层设计的原则是既要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及稳定的要求,又要符合经济合理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局部土垫层的处理宽度超出基础底边的宽度较小,地基处理后,地面水及管道漏水仍可能从垫层侧向渗入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而引起湿陷,因此,设置局部垫层不考虑起防水、隔水作用,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及有防渗要求的建筑物,不得采用局部土垫层处理地基。

2.整片垫层的平面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的宽度,不应小于垫层的厚度,即并不应小于2m。

3.在地下水位不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未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时,对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或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采用整片土垫层处理地基较为适宜。但地下水位有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考虑水位上升后,对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引起湿陷的可能性。

二、重锤表层夯实及强夯

重锤表层夯实适用于处理饱和度不大于60%的湿陷性黄土地基。一般采用2.5~3.0t的重锤,落距4.0~4.5m,可消除基底以下1.2~1.8m黄土层的湿陷性。在夯实层的范围内,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获得显著改善,平均干密度明显增大,压缩性降低,湿陷性消除,透水性减弱,承载力提高。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其湿陷起始压力较大,当用重锤处理部分湿陷性黄土层后,可减少甚至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因此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重锤夯实的优越性较明显。

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一般认为,是将一定重量的重锤以一定落距给予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达到增大压实度,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目的。强夯加固过程是瞬时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使土体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如土体结构的破坏或排水固结、压密以及触变恢复等过程。其作用结果是使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强度提高、孔隙挤密。

单点强夯是通过反复巨大的冲击能及伴随产生的压缩波、剪切波和瑞利波等对地基发挥综合作用,使土体受到瞬间加荷,加荷的拉压交替使用,使土颗粒间的原有接触形式迅速改变,产生位移,完成土体压缩-加密的过程。加固后土体的内聚力虽受到破坏或扰动有所降低,但原始内聚力随土体密度增大而得以大幅提高;夯锤底下形成夯实核,呈近似的抛物线型,夯实核的最大厚度与夯锤半径相近,土体成千层饼状。

三、挤密桩法

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时,先按设计方案在基础平面位置布置桩孔并成孔,然后将备好的素土(粉质粘土或粉土)或灰土在最优含水量下分层填入桩孔内,并分层夯(捣)实至设计标高止。通过成孔或桩体夯实过程中的横向挤压作用,使桩间土得以挤密,从而形成复合地基。值得注意的是,不得用粗颗粒的砂、石或其它透水性材料填入桩孔内。

灰土挤密桩和土桩地基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含水量14%~22%的湿陷性黄土和人工人工填土,处理深度可达5~10米。灰土挤密桩是利用锤击打入或振动沉管的方法在土中形成桩孔,然后在桩孔中分层填入素土或灰土等填充料,在成孔和夯实填料的过程中,原来处于桩孔部位的土全部被挤入周围土体,通过这一挤密过程,从而彻底改变土层的湿陷性质并提高其承载力。其主要作用机理分两部分:

(一)机械打桩成孔横向加密土层,改善土体物理力学性能

在土中挤压成孔时,桩孔内原有土被强制侧向挤出,使桩周一定范围内土层受到挤压,扰动和重塑,使桩周土孔隙比减小,土中气体溢出,从而增加土体密实程度,降低土压缩性,提高土体承载能力。土体挤密范围,是从桩孔边向四周减弱,孔壁边土干密度可接近或超过最大干密度,也就是说压实系数可以接近或超过1.0,其挤密影响半径通常为1.5~2d(d为挤密桩直径),渐次向外,干密度逐渐减小,直至土的天然干密度,试验证明沉管对土体挤密效果可以相互叠加,桩距愈小,挤密效果愈显著。

(二)灰土桩与桩间挤密土合成复合地基

上部荷载通过它传递时,由于它们能互相适应变形,因此能有效而均匀地扩散应力,地基应力扩散得很快,在加固深度以下附加应力已大为衰减,无需坚实的下卧层。

一般来说,挤密桩可以按等边三角形布置,这样可以达到均匀的挤密效果。每根桩都对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体有一定的挤密作用,即使桩与桩之间有一小部分尚未被挤密的土体,因为其周围有着稳定的、不会发生湿陷的边界这一部分也不会发生湿陷变形。桩与其周围被挤密后的土体共同形成了复合地基,一起承受上部荷载。可以说,在挤密桩长度范围内土体的湿陷性已完全被消除处理后的地基与上部结构浑然一体,即使桩底以下土后的土体即使有沉降变形,也是微小的和均匀的,不致对上部结构形成威胁。桩的间距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挤密效果的好坏,也与工程建设的经济性密切相关。

四、桩基础

桩基础既不是天然地基,也不是人工地基,属于基础范畴,是将上部荷载传递给桩侧和桩底端以下的土(或岩)层,采用挖、钻孔等非挤土方法而成的桩,在成孔过程中将土排出孔外,桩孔周围土的性质并无改善。但设置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桩基础,桩周土受水浸湿后,桩侧阻力大幅度减小,甚至消失,当桩周土产生自重湿陷时,桩侧的正摩阻力迅速转化为负摩阻力。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不允许采用摩擦型桩,设计桩基础除桩身强度必须满足要求外,还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穿透湿陷性黄土层的端承型桩(包括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其桩底端以下的受力层: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必须是压缩性较低的非湿陷性土(岩)层;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必须是可靠的持力层。这样,当桩周的土受水浸湿,桩侧的正摩阻力一旦转化为负摩阻力时,便可由端承型桩的下部非湿陷性土(岩)层所承受,并可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五、结束语

上述几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近年来被广泛使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具体选用上述地基处理方法时,应根据场地的类型、湿陷等级和工程要求,考虑因地制宜,遵循就近取材的原则,以及施工条件的可能性等,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予以选用,必要时也可以几种方法同时采用。

参考文献:

[1]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S].GBJ25—9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JGJ79—2002,J22O一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李生兰.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J].建筑施工.2009.1005.(22).

[4]何斌,姜军周.灰土挤密桩及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6)

THE END
0.软弱地基处理范文12篇(全文)软弱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及饱和松散粉细砂与粉土,这类土的工程特性为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渗透性差、抗剪强度低等。 2 目前软弱地基处理的一些常用方法 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有:1)换填垫层法;2)粉体喷射搅拌法;3)深层搅拌法;4)灌浆法;5)强夯法;6)挤密法。 2.1 换填垫层法 换填垫 jvzquC41yy}/;B}wgunv0lto1y5jmn~ymjv39o=0jvsm
1.软土地基处理论文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软土地基处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沉降处理 沉降处理包括加速固结沉降和减少总沉降量两方面。加速固结沉降可采用加载预压、竖向排水(设置砂井或芯板排水)和挤实砂桩等方法。减少总沉降量可以采用换填好土、石灰(水泥)桩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974ivvq
2.浅谈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浅谈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研究进展论文 [摘要]地基处理的研究一直是土木工程的一个热点,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分四大类,应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经济的方法。 [关键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规定,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jvzq<84yyy4vpsx0eqs0n~sygp5g1;53;2:23:63558`3B;56:7/j}rn
3.道路桥梁工程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建筑工程论文14篇(全文)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也逐渐增多, 如果对这些处理方式进行分类, 可以将措施根据处置软土地基的深度分为以下三类: (1) 对于3m之内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主要使用浅层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2) 对于3~15m之间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主要使用中层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3) 对于深度在15m以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ov7grqt=0jvsm
4.软土地基论文(精选5篇)软土地基论文范文第2篇 1.1沉降处理 沉降处理包括加速固结沉降和减少总沉降量两方面。加速固结沉降可采用加载预压、竖向排水(设置砂井或芯板排水)和挤实砂桩等方法。减少总沉降量可以采用换填好土、石灰(水泥)桩、挤实砂桩等方法。 1.2稳定处理 稳定处理可以采用换填土、挤实砂桩、石灰(水泥)桩等措施增加抗滑阻力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925;7/j}rn
5.道路软基工程施工特征及处理方法论文道路软基工程施工特征及处理方法论文 摘要: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公路工程建设而言,软基工程的施工成为当前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一大核心发展因素核心发展因素。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若是对于软土地基没有进行有效地防治处理,便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对于道路工程的安全性的安全jvzq<84yyy4vpsx0eqs0n~sygp5g1;53;3642;67478`4;6357;/j}rn
6.(终稿)毕业论文:关于软弱地基使用桩基础处理的研究.doc(OK版该文档共【49】页,上传时间:【2025-08-24 08】,由会员上传分享,可在线阅读全文,欢迎你下载【(终稿)毕业论文:关于软弱地基使用桩基础处理的研究.doc(OK版)】jvzq<84yyy4xql=:0eun12994<9:;3jvor
7.公路桥梁隧道软土地基处理对策论文公路桥梁隧道软土地基处理对策论文 摘要:在进行公路桥梁施工时,处理软土地基是时常出现的状况,特别是绝大多数的沿海地区,此地区软土分布较广的且经济发展较快,进而增大了交通的承载力,尤其是增大了高速公路和立交桥的承载力。若是不能恰当的处理公路桥梁的软土地基,将给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文章对公路桥梁隧道软jvzq<84yyy4vpsx0eqs0n~sygp5g1;53;2<15;7555:`49>498?/j}rn
8.太原市区中高层建筑软弱地基处理方案优化太原市区中高层建筑软弱地基处理方案优化,地基方案优化,系统工程,决策分析,层次分析法,太原市区,中高层建筑,地基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工程量还是投资都占了很大的比重。目前我国现有的地基处理方法众多,而地基处理jvzquC41ycv/ewpk0pku1uzpygt.49552;:28:3pj0nuou
9.地基处理技术论文范文软弱地基的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为:换填垫层法、预压法、挤密法、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灌浆法、强夯法、加筋法等。六.结束语 房屋地基工程是房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房屋建造过程中必须保证其质量,保证房屋的整体结构质量和房屋的使用过程安全性。在现代建筑房屋和地基施工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具体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9;;94ivvq
10.软弱地基范文1、软弱地基的工程特征及主要处理方法 (1)软弱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及饱和松散粉细砂与粉土,这类土的工程特性为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渗透性差、抗剪强度低等不利的工程性质,如何去保证在软弱地区修建的建筑物稳定性和正常使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大的技术课题。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934ivvq
11.论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以及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建筑业特别是高层建筑成为此阶段的宠儿,被政府及市场强力推动,如何高效安全的进行建设施工完成现代化城镇建设成为了每一个建筑人面临的课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综合各方技术汇总,城市建筑地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建筑物的质量,地基不牢固、地基沉降会造成户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lel{f7244662:;
12.岩土工程中的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浅析在对岩土过程进行设计和整体施工的过程中,利用专门的技术对淤泥质软土地基进行基本处理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它的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全部岩土工程的最终成果。本文将会分析淤泥质软土的物理和力的性质,而后深度探讨岩土工程中淤泥质软土地基的一些处理方法,为以后岩土工程提供一个解决的建议和参考依据。 jvzquC41yy}/dj~ycvii0ls1iqtheqjpin{oyns1{ctuwptpienfppqwpyko1A<9244ivvq
13.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pdf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pdf,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pdf分享、传播知识是一种美德,欢迎下载本文档。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68494736845<5452645:80ujzn
14.地基处理范文软弱地基处理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碾压法及夯实法、换土垫层法、排水固结法、挤密桩及振冲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及深层搅拌法。 碾压法及夯实法 碾压法及夯实法适用于处理碎石、砂土、低饱和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可用于电力工程各类建筑场以及煤场的地基处理。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72: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