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集团旗下近20家A股公司中,超过半数的上市公司都在进行重组。这是怎样的景象,又将带来什么样的机会?
中航工业集团资本运营部部长李平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集团资本化运作的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3年内实现集团公司80%的业务和资产上市;第二阶段,5年内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集团将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实现专业化经营,通过内部整合和外部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证券报记者经多方采访获悉,飞机、发动机系统和非航空业务,这三块资产承载着中航工业集团“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梦想,其对应的上市公司也成为最重要的发展对象。
8家公司踏上重组路
截至目前,除去已经完成重组的中航重机,中航工业集团麾下包括航空动力、洪都航空、贵航股份、ST昌河、ST宇航、东安黑豹、中航三鑫、中航地产等8家公司已经踏上了重组整合之路。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西飞国际的新一轮重组也有望展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航工业集团将是今后两年整个军工行业上市步伐最快、注入资产最频繁的板块。
“要实现在2017年集团公司万亿目标,初步测算集团每年销售收入增长要超过22%,总资产每年递增的速度要超过16%。”李平指出,如此增幅仅依靠国家的投资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中航工业集团重组后形成几个平台,就是要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专业化发展。
“关于中航系的上市资产情况,从目前来看,虽然不尽乐观,但反过来看,对中航工业集团而言,一面是2017年营业收入达万亿的目标,一边是三年内80%资产上市的承诺,这也表明在今后三年中,其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资产情况或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分析师表示。
飞机资产三足鼎立
西飞、洪都、哈飞——这三家飞机制造企业是中航工业集团最核心的资产整合平台。
帅再先表示,未来西安将是我国军用运输机、支线飞机、轰炸机、预警机生产基地,西飞可以随时配合中航工业的整合计划。他预计,中航飞机旗下企业的整合将可能是一个打包式的方案。
帅再先则认为,洪都航空此次增发是中航防务资本化运作迈出的第一步。2010年中航防务资本化运作有望加速,即将整合中航工业战斗机资产,公司或许更名为中航防务。未来,公司还将整合中航工业旗下导弹资产。
另一家以飞机为主业的公司为哈飞股份,“哈飞作为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的唯一上市公司,有可能成为直升机资产的整合平台,可能注入的资产包括昌河飞机、保定惠阳航空螺旋桨厂、中国直升机研究所等。”龙华于2009年8月初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
发动机系统资产双雄争锋
作为我国三代发动机主要生产企业之一,有专家预测,航空动力的航空发动机业务将保持大约25%的年增长速度。其支撑点就在于,我国军机正面临大换代,估计未来10年三代发动机需求在3000台以上。当前,航空动力正在进行定向增发。帅再先认为,四大募集资金项目量产后,公司销售收入将增加25亿元,毛利增加5亿元。考虑到规模效应,管理加强,财务费用降低,预计航空动力的净利润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
早在其借壳S吉生化上市时,中航工业已承诺将航空动力作为集团发动机业务的唯一整合平台,这一资产包括沈阳黎明、贵州黎明等优质发动机资产。帅再先认为,按照中航工业资本运作整体思路与大致时间节点推算,发动机业务整合应该会在公司完成定向增发之后尽快实施。
中航光电作为中航工业系统公司关键器件业务平台,其发展战略是“中高端、集成化、提供全面连接技术解决方案”,旨在巩固扩大军品业务的同时快速提升民品业务,使公司营业收入保持30%以上年平均增长速度。
非航空资产重机与专用车锦上添花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为实现1万亿目标,中航工业必须大力发展非航空产品。而在中航工业的重点非航空资产中,中航重机与东安黑豹承担着资产整合平台的使命。
目前,中航重机已变身为控股型企业,旗下设有安大公司、中航力源液压股份公司、贵州永红航空机械和中航世新四家子公司,集中管理锻件、液压件、换热器及燃气轮机四大业务板块。帅再先表示,作为中航工业四大非航空品产业之一的重机产业发展平台,中航重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故事,外延型增长空间巨大。
按照定向增发草案,东安黑豹拟向金城集团及中航投资分别发行5509.5716万股及1684.4701万股收购专用车研制生产企业股权,建立比较完整的专用车产业链,打造中航工业专用车平台,力争2017年销售收入200亿元。
帅再先表示,专用车产业位列四大非航空产业之一,中航工业必定极力支持其发展,在技术、市场及收购资金等方面鼎力支持。
- 记者观察
透明些 再透明些
□本报记者 陆洲
尽管军工板块容易诞生“黑马”是不争的事实,但在记者接触到的部分市场人士和投资者眼中,“业绩平平、增长乏力、‘看不清楚’”,是他们对军工上市公司的普遍看法。军工企业需要掀起自己的盖头来,大方自信地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亮相。
长期以来,军工企业由于保密要求高、与外界交流展示较少等原因,投资者对其始终感觉朦胧、神秘、模糊,分析研究难以开展,预测估值无从下手——不了解行业背景、企业历史与发展方向,不清楚成本费用和收入利润的具体构成与来源,不知道军工产品的生命周期与定型列装变动,更不熟悉武器装备技术进步潮流与我国新时期军事变革动态——这就导致军工上市公司往往被各种“题材”与“概念”所环绕,业绩支撑不牢,估值基础不稳,行业地位不定,常常陷入传闻满天、炒作盛行、“黑马”频出、昙花一现的尴尬境地。
形成这样的局面,投资者不愿看见,军工类上市公司也不愿看见。诸如此类的“信息盲区”,不仅影响到投资者对军工企业价值的判断,也不利于军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发展壮大。记者认为,要获得资本市场的接受与认可,拥有广泛而坚实的投资者基础,军工企业就必须“透明些,再透明些”。
我们也看到,一些军工企业已经在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和全面性上有了可喜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军工企业经营情况见诸媒体并为投资者所了解,市场各方投资军工企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也越来越强。
让资本市场认识军工企业,让军工企业贴近资本市场——在这个刚刚开始的互动过程中,双方的话语体系需要转换,原有的偏见与误解需要消除。一方面,军工企业需要将自身纳入到通行的游戏规则中去,按照公认的评价标准和市场逻辑来要求自己,摒弃所谓的“特殊性”和“惰性”,以阳光透明的心态和坚定不移的决心做好充分的信息披露;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要认识到军工企业的特点,对它们抱有足够的耐心,保持一份宽容与理解。
从某种程度而言,军工板块的研究尚不深入,有待挖掘的空白点与处女地还有很多,军工的真实价值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这既需要军工企业的主动,也需要市场各方的努力。当军工上市公司改变过去在二级市场上多以“黑马”示人的讨巧面貌而换之以“白马”形象,则军工板块的投资者基础将更加稳固,为长期、理性投资者拥趸的军工上市公司将更能代表军企的实力与内涵,并与资本市场一道健康茁壮成长。
江南证券帅再先: 重组是确定性事件
利用资本市场整合与做大是中航工业“五化”战略的根本目的,中航工业旗下18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相应业务板块或者子业务板块的资本平台,它们重组是确定性事件。预计多项新航空器可以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期间面市,可以期待中航工业通用航空、直升机产业、航空发动机产业在未来将快速发展。另外,随着我国航空武器性能的提高,中国新航空武器在不发达国家市场将占有极高比例,看好航空工业防务产品出口。
东海证券牛纪刚:L15放量成洪都增长点
2010年后,洪都航空增长主要依靠L15的放量。L15将于2009年底前完成鉴定试飞,达到可销售状态。初期产能尚不能完全释放,预计2010年L15可销售5架以上,实现收入5亿元,增加5000万元以上净利润,摊薄后每股收益增长20%以上。2011年后,L15将逐渐放量,预计2011年可销售15架以上,利润实现50%以上的增长。保守估计2011年每股收益可达到1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