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遵化市龙源小区微传网络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281MA09U3NC1M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
DB21/TXXXX-20XX
JXXXXX-20XX
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
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new
heat-treatmenthigh-strengthribbedbarinconcrete
structures
(征求意见稿)
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碎入岩在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肤口友仲
目次
1总则.................................................................1
2术语、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2
3基本规定............................................................5
4材料...............................................................8
4.1混凝土..........................................................8
4.2钢筋............................................................8
5结构分析及极限状态计算.............................................10
6构造规定...........................................................13
6.1混凝土保护层...................................................13
6.2钢筋的锚固......................................................13
6.3钢筋的连接......................................................15
6.4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16
7.抗震设计...........................................................18
7.1一般规定......................................................18
7.2材料...........................................................18
8施工措施及质量验收.................................................19
8.1施工措施.......................................................19
8.2质量验收......................................................19
附录A混凝土结构用新型热处理带肋钢筋技术条件.......................20
本规程用词说明.......................................................26
引用标准名录.........................................................27
条文说明..........................................................28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环保节能的技术经济政策,在混凝土结构中推广应用新型
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经济合理,制定本
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配置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房屋和一般构
筑物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本规程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特种混凝土结构
以及需作疲劳验算构件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
1.0.3本规程主要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的原则制定。
1.0.4对采用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
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heat-treatedhigh-strengthribbedrebar
通过优化合金成分,采用控轧控温工艺获得标准值符合附录A表A1.2中力
学性能特征值的带肋钢筋,其金相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加珠光体,不得有影响使用
性能的其他组织(如基圆上出现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存在。
本规程中的630MPa级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简称为T63钢筋,430MPa级热
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简称为T43钢筋。
2.1.2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heat-treatedhigh-strengthribbed
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s
以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作为(主要或部分)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2.1.3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牌号thetypesofheat-treatedhigh-strength
ribbedrebar
由钢筋品种的英文字母的字头及其屈服强度标准值(特征值)组成,用以标
志热处理、热轧带肋钢筋品牌的符号。
2.2符号
2.2.1材料性能
T43/E/G——强度级别为430MPa的热处理带肋钢筋;
T63/E/G——强度级别为630MPa的热处理带肋钢筋;
T43E/E/G——强度级别为430MPa且有较高抗震性能的热处理带肋钢筋;
T&63E/E/G一一强度级别为630MPa且有较高抗震性能的热处理带肋钢筋;
-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
&
-钢筋的极限强度标准值;
-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力-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
-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区钢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也称均匀伸长率;
娱一一钢筋的弹性模量;
九一一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x——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4——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工一一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煤一一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2.2.2作用和作用效应
一一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弯矩设计值;
N,——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轴向力值;
N----轴力设计值;
q——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刀;
口一一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裂缝
max
宽度;
g一—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纭u——非均匀受压时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
2.2.3几何参数
b——截面宽度;
h----截面高度;
打一一受拉翼缘的宽度;
hf——受拉翼缘的高度;
与一一受压区翼缘的宽度;
/?;——受压区翼缘的高度;
c一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0一一受压构件的计算长度;
M一一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一一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
A一—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A,——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
X一一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原一一界限受压区高度;
4---截面有效高度;
匕——构件截面的临界高度;
盘—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取//%;
d——钢筋的公称直径;
d——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
cq
B——受弯构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
员一一按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
《一一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边缘的距离;
%一—荷载准永久组合下的初始偏心距;
e——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一一一轴向拉力作用点至受压区或受拉较小边纵向钢筋合力点的距
离;
Z一一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区合力点的距离;
乂一一截面重心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力——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根数;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禽一一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7:一一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一一纵向受拉钢筋抗震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P一一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
A一一构件按全截面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
°:——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pm.n——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一一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斯一一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J——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
o——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
%一—受拉翼缘截面面积与腹板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
兀一一受压翼缘截面面积与腹板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
么一一使用阶段的轴向压力偏心距增大系数,
3基本规定
3.0.1除本规程明确规定外,采用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内容、设计原则、结构上的作用和作用效应分析、设计方法、结构方案、构造规
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耐久性设计、防连续倒塌
设计原则等除本规程明确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有关规定。
3.0.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
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表302规定的挠度限值。
表3.0.2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构件类型挠度限值
当/0<7m时/o/200(国250)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当7m</0<9m时V250(V300)
当/(p>9m时/()/300(Zo/4OO)
注:1表中为构件的计算跨度;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式计算跆度按熨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月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也减去起拱值:
4构件制作时的起拱值,不宜超过构件在相应荷载组合作庄下的计算挠度值。
3.0.3结构构件正截面的受力裂缝控制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中三级裂缝控制的规定。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应按荷载的准永
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计算最大裂缝宽度。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
本规程表3.0.4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3.0.4结构构件应根据结构暴露的环境类别,按表3.U.4的规定选用展大裂缝宽
度限值。
表304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助而
环境类别Sim
—0.3(0.4)
二a、二b0.2
HasHb0.2
注:1环境类别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352的规定划分。
2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
号内的数值。对一类环境下的框架梁、连续梁的支座,如果楼屋面有覆盖层防止在上部纵向钢筋表面
产生结露或水膜,该部位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3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0mm;对钢筋混
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0mm;
4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5对丁•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6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3.0.5对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应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进行竖向自振频率验算,其
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3.0.6在荷载准永久组合下,采用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构件受拉区
纵向普通钢筋的应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轴心受拉构件
b旦(3.0.6-1)
WA
2偏心受拉构件
0-5
(3.0.6-2)
因4(%-&)
3受弯构件
。-",
(3.0.6-3)
“0.87%A
4偏心受压构件
(3.0.6-4)
Az
z=[0.87-0.12(1-;)(^)2]/
Z?o(3.0.6-5)
s)*(3.0.6-6)
f(3.0.6-7)
“―1+4()()£/%(力)(3.0.6-8)
式中:0囚一一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
儿一一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N;——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轴向力值;
4—截面有效高度;
4一一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一一轴向拉力作用点至受压区或受拉较小边纵向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e——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e。一一荷载准永久组合下的初始偏心距,取为
4一一受压区纵向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z——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区合力点的距离,且不大于0.87%;
力一一受压翼缘截面面积与腹板有效微面面积的比值;
么一一使用阶段的轴向压力偏心距增大系数,当/。/〃不大于14时,取1.0;
又一一截面重心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0一一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长度;
%、%——分别为受压区翼缘的宽度、高度;在公式(306-7)中,当“
大于0.24时,取0.24。
4材料
4.1混凝土
4.1.1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宜采用C30级及以上强度等级的
混凝土。
4.1.2采用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时,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强度设计值及弹性
的规定。
4.1.3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设计的人防地下室结构,混凝
土强度设计值应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的规定取值。
4.2钢筋
4.2.1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1的规定。
4.2.2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4.2.3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直、极限强度标准值、弹性模量
和最大力卜的总伸长率限值应按表4.2.3的规定选用。
表423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极限强度标准值、弹性模量和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限值
最大力下的
公称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
直经总伸长率
牌号符号标准值/汴标准值盘k%
d篇
(N/mm2)(N/mm2)(N/mm2)
(mm)(%)
T43/E/G>7.5
6~50430560
T43E/E/G>9.0
2.0x10,
T63/E/G>7.5
ar6~32630790
T63E/E/G>9.0
4.2.4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
表424采用。当构件中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应采用各自的强度设
计值。
表424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强度设计值(N/mm2)
牌号抗拉强度设计值fy抗压强度设计值&
T43/E/G、T43E/E/G390390
T63/E/G、T63E/E/G545545
对轴心受压构件,当采用T63钢筋时,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取
400N/mm2。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启应按表中人的数值采用;但用作受剪、
受扭、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时,其数值应取360N/mm?。
4.2.5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设计的人防地下室结构,T43
钢筋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设计值可按本规程表4.2.4规定的强度设计值乘以
钢筋强度综合调整系数1.2后取用,T63钢筋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设计值可
按本规程表4.2.4规定的强度设计值乘以钢筋强度综合调整系数1.1后取用。
4.2.6结构抗倒塌设计中的受力钢筋强度可按本规程表423中的钢筋极限强度
标准值取用。
4.2.7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下的总伸长
率、裂缝宽度验算及抗震规定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
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5结构分析及极限状态计算
5.0.1配置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陶的结构分析,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5章的规定。
5.0.2配置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其静力的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计算及抗震设防要求的承载力计算,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第6、11章的进行分析。
5.0.3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应符合下列
要求:
1配置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可采用塑性
内力重分布方法.
重力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的现浇梁以及双向板等,经弹
性分析求得内力后,可对支座或节点弯知进行适当调幅,并确定相应的跨中弯知。
2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钢筋应符合本规程
4.2.3条的要求,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且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三a、三b类环
境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3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端支座或节点边缘截面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
于20%;弯矩调整后的梁端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应超过0.35,且不宜小于0.10。
钢筋混凝土板的负驾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o
5.0.4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
的效应计算,最大裂缝宽度应符合下式规定:
41ax4咻m(5.0.4)
式中一一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裂缝宽
度,按本规程5.0.5条计算;
可所——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按本规程第3.0.4条采用。
5.0.5在矩形、T形、倒T形和I形微面的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和偏心受压构
件中,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
算:
孙十008%)(5.0.5-1)
E,Pte
10
“=1.1-0.65^^
(5.0.5-2)
PtQsq
d_2〃一
(5.0.5-3)
>匕4
(5.0.5-4)
式中:%—构件受力特征系数,按表5.0.5采用;
“一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当期/〈().2时-,取=0.2;
当”>1.0时,取“=1.0;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按
本规程3.0.6条计算;
Es——钢筋的弹性模量;
q——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当生<2()时,
取c5=20mm;当cs>65mm时取c$=65mm;
(―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
p[e——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4,<0.01
时,取4=001;
A—受拉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4——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公称直径;
力——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根数;
q—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带肋钢筋取1.(),对
环氧脂涂层带肋钢筋,其相对粘结特性系数取0.8;
Ac——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对轴心受拉构件,取构件截面面积;
对受弯、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构件,取Ae=o.5励+(4/)4,此处〃、4为受拉
翼缘的宽度、高度。
注:1对承受吊车荷载但不需做疲劳险算的受弯构件,可将计算求得的最大裂缝宽度乘以系数0.85:
2对按《混凝十.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第9.2.15条配置表层钢筋网片的梁,按公式
⑸0.5)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可适当折减,折减系数可取0.7;
3对e°/h°W().55的偏心受压构件,可不验算裂缝宽度。
表5.0.5构件受力特征系数&r
类型钢筋混凝土构件
受弯、偏心受压1.9
11
偏心受拉2.4
轴心受拉2.7
5.0.6计算配置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大裂缝宽度时,在
准永久值组合下框架梁端截面处的计算弯矩、板支座截面处的计算弯矩可取梁、
柱交接处及梁、板交接处的计算弯矩;现浇梁板可考虑梁有效翼缘宽度范围内的
板及梁同方向的板筋参与梁支座截面的裂缝宽度计算。
5.0.7配置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钢筋混凝土受零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下的挠度,可按照结构力学方法计算,且不应超过本规程3.0.2条规定的限值。
在等截面构件中,可假定各同号弯矩区段内的刚度相等,并取用该区段内最
大弯矩处的刚度。当计算跨度内的支座截面刚度不大于跨中截面刚度的2倍或不
小于跨中截面刚度的1/2时,该跨也可按等刚度构件进行计算,其构件刚度可取
跨中最大弯矩截面的刚度。
5.0.8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受弯构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B
可按下式计算:
3(5.0.8)
式中:用——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按本规
程第509条的公式计算;
0——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当〃二0时,取。二2.0;当
〃二0时,取0=1.6;当p,为中间数值时,。按线性内插法取用。此处,”=内叭、,
p=Ajb12对翼缘位于受拉区的倒T形截面,。应增加20%。
5.0.9在荷载准永久组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8、,可按下
式计算:
B,二(5.0.9)
6a组
1.15^+0.24
1+3.5%
式中:——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按本规程第5.0.5条确定;
行——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即EJEC;
p——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取夕=A/";
——受拉翼缘截面面积与腹板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
6构造规定
6.1混凝土保护层
6.1.1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
2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
6.1.1的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应符合表6.1.1中数值的1.4倍。
表6.1.1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c(mm)
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杆
—•1520
二a2025
二b2535
三a3040
三b4050
注: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
应小于40mm。
6.1.2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
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
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6.2钢筋的锚固
6.2.1配置于混凝土结构中的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
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本锚固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鼠=0.14勾(6.2.1-1)
ft
式中:心一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八一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一混凝土地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采用;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
按C60取值;
13
d一锚固钢筋的直径。
2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根据锚固条件按下式计算,且不应小于200mm:
乙=印曲(621-2)
式中:乙一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友一锚固长度修正系数,按本规程6.2.2条的规定取用,当多于一项时,
可按连乘以计算,但不应小于0.6。
梁柱节点中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2010中的规定执行。
3当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错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
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d/4:对梁、柱、斜撑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对板、墙
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应大于10d,且均不应大于100mm,此处d为锚固钢筋的直
径。
6.2.2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女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1钢筋的公称直径大于25mm时取1.10;
2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取1.25;
3施工过程中易受扰动的钢筋取1.10;
4当纵向受力钢筋的实际配筋面积大于其设计计算面积时,修正系数我设
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的比值,但对有抗震设防要求及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
结构构件,不应考虑此项修正。
5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3d时修正系数可取0.80,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5d时修正系数可取0.70,中间按内插取值,此处d为锚固钢筋的直径。
6.2.3当纵向受拉高强钢筋末端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弯钩或锚固
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投影长度)可取基本锚固长度的60%。弯钩和机械锚司的
形式(图623)、技术要求及适用钢筋应符合表623的规定。当采用机械锚固
措施时,锚固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采用锚固板锚固时,宜采用部分
锚固板形式,且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有关
规定。
表623钢筋弯钩和机械锚固的形式和技术要求
锚固形式技术要求
90。弯钩末端90。弯钩,弯后直段长度12d
d<28mm时弯钩内径6d,d228mm时弯钩内径7d
135。弯钩末端135。弯钩,弯后直段长度5d
14
d<28mm时弯钩内径6d,d228mm时弯钩内径7d
一侧贴焊锚筋末端一侧贴焊长5d同直径钢筋
两侧贴焊锚筋末端两侧贴焊长3d同直径钢筋
焊端锚板末端与厚度d的锚板穿孔塞焊
螺栓锚头末端旋入螺栓锚头
注:1焊缝和螺纹长度应满足承载力要求;
2螺栓锚头和焊接锚板的承压净面积不应小于锚固钢筋截面积的4倍;
4螺栓锚头和焊接锚板的钢筋净间距不宜小于4d,否则应考虑群锚效应的不利影响:
5截面角部的弯钩和一侧贴焊钢筋的相筋方向宜向截面内侧偏置。
弯典(b)135°有阂的一仙I牌秘命
6=
⑴他头
图6.2.3弯钩和机械锚固的形式和技术要求
6.2.4配置于混凝土结构中的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当计算中充分利用其抗
压强度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相应受拉锚固长度的70%。受压钢筋不应采用末端
弯钩和一侧贴焊锚筋的锚固措施。受压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的横向构造钢筋应符
合本规程第6.2.1条的有关规定。
6.3钢筋的连接
6.3.1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宜优先采用机械连接和绑扎搭接。
632T43/E/G.T43E/E/G钢筋连接可采用机械连接、绑扎搭接或焊接搭接。
6.3.3T63/E/G.T63E/E/G钢筋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也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
搭接。T63/E/G、T63E/E/G钢筋采用焊接搭接时,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6nim0
6.3.4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受力钢
15
筋上宜少设接头。在结构的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连
接接头。
635公称直径小于14nlm的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不宜采用机械连接。
6.3.6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
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计算,且不应小于300mmo
(6.3.4)
式中://一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mm);
。一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按表6.3.4取用。
当纵向搭接钢筋接头百分率为表的中间值时,修正系数可按内插取值。
表6.3.4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纵向搭接钢筋接头面枳百分W2550100
率(%)
1.21.41.6
注:纵向搭接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中第8.4.3
条的规定。
637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其他构件
中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受拉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0nlm,受压钢筋直径不宜大
于22mmo
638构件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当采用搭接连接时,其受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本规
程第6.3.6条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70%,且无应小于200mmo
6.3.9纵向受力钢筋的机械连接接头宜相互错开。当纵向受拉钢筋采用机械连接
时,接头性能及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相
关规定。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且不应小于0.75倍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和15nmi的较大值。必要时可对
连接件采取防锈措施。
6.4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6.4.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4讪不应小于表
6.4.1规定的数值。
表6.4.1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
16
T43/E/G、T43E/E/G0.55
受压全部纵向钢筋
T63/E/G.T63E/E/G0.50
构件
i侧纵向钢筋0.20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0.20和45f"fy中的较大值
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C6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应按表中规
定增加0.10;
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瞥梁)的受拉钢筋,其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允许采用0.15和45f"&
中的较大值:
3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4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
恻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5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
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6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一边布置的纵
向钢筋。
6.4.2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
应小于15%°
6.4.3对结构中次要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当构造所需截面高度远大于承载的
需求时,其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24厢(643-1)
〃=1.05J乂(6.43-2)
式中:口一构件按全截面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
4i-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按本规程第641条取用;
h<r一构件截面的临界高度,当小于h/2时取h/2:
h—构件截面的高度;
b一构件截面的宽度;
M一弯矩设计值。
17
7.抗震设计
7.1一般规定
7.1.1除本规程规定外,抗震设防的新型热处理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尚应符合
定。
7.1.2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和连接除应符合本规程第6.2节和
6.3节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心应按下式计算:
腺=或乩(7.121)
式中:£正—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一、二级抗震等
级取1.15,对三级抗震等级取1.05;对四级抗震等级取1.00;
0一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本规程第621条确定。
2当采用搭接连接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搭接长度及应按下式计算:
品“4<7.1.2-2)
式中:或—纵向受拉钢筋抗震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按本规程第6.3.4条确定
3框架梁和框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在框架节点区的锚固和搭接应符合《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第11.6.7条规定。
7.2材料
7.2.1抗震设计所采用的钢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和弹性模量应符合本规程第
4.2节相应的规定。
7.2.2抗震设防的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2010的规定。
7.2.3框支梁、框支柱以及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柱及节点,其他各类结构构
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剪力墙不宜超过C60;其他构件抗震设防烈
度9度时不宜超过C60,抗震设防烈度8度时不宜超过C70。
18
8施工措施及质量验收
8.1施工措施
8.1.1采用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
8.1.2盘卷钢筋应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调直,严禁采用冷拉调直方法。
8.1.3当纵向受拉普通钢筋末端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措施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8.3.3条的规定。
8.1.4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
离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的公称直径)。
同一跨度或同一节间内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柱、梁,不宜在端部的箍筋加密区内设置纵向钢筋接头。
8.1.5受力钢筋的机板连接应按《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进行
钢筋连接施工。采用钢筋锚固板锚固时,应按《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
的规定施工。
8.1.6焊接参数应经现场试验确定。焊接过程中,如果钢筋牌号、直径发生变更,
应再次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工艺试验使用的材料、设备、辅料及作业条件均应与
实施施工一致。
8.2质量验收
8.2.1采用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应符
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
8.2.2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
有标志,并应确认符合钢筋订货的牌号。
8.2.3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的规定抽取试件(批次)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
8.2.4钢筋机械连接及钢筋锚固板施工前,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并按《钢筋机
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要求进行施工
现场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8.2.5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当采用
19
附录A混凝土结构用新型热处理带肋钢筋技术条件
A.1钢筋的主要技术要求
A.1.1钢筋的牌号和化学成分应满足下列要求:
1钢筋的牌号、化学成分和碳当量(熔炼分析)应符合A.1.1的规定。根据需要,钢
中还可加入V、山等元素,
表A.1.1钢筋牌号的构成及其含义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碳当量
牌号cSi|Mn|PsCeq%
不大于
T43/E/G.T43E/E/G0.260.0450.0450.54
0.801.60
T63/E/G、T63E/E/G0.280.0400.0400.58
2碳当量Ceq(百分比)值可按下式计算:
碳当_c的今黄+Mn含量+Crrffi+V含量+M0含最+含室+N]含量
0口61515
3钢中铜的残余含量不应大于0.30%,其总量不大于0.60%»经需方同意,铜的残余含
量可不大于0.35%。
4钢的氮含量应不大于0.012%。供方如能保证可不作分析。钢中如有足够数量的氮结
合元素,含氮量的限制可适当放宽。
5钢筋的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应符合《钢的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222的规定。碳当
量Ccq的允许偏差为+0.03%。
A.1.2钢筋的力学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交货状态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B.1.2的规定。
表A.L2交货状态的钢筋力学性能特征值
%%A4
牌号(%)
(MPa)(MPa)(%)
不小于不大于
T43/E/G167.5——
430560
T4/E//E/G—9.01.251.30
T63/E/G147.5——
630790
T6/E//E/G—9.01.251.30
注:衣;为钢筋实测极限强度标准值;端为钢筋实测抗拉强度标准值。
A.1.3工艺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1弯曲性能应符合表A.1.3的规定。按表A.1.3规定的弯芯直径弯曲180°后,钢筋弯
曲部位表面不得产生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