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徐**(实名认证)
IP属地:湖北
下载本文档
1、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基本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基本原理及设计计算原理及设计计算普通钢筋混凝土的缺点普通钢筋混凝土的缺点n使用荷载下混凝土受拉区开裂使用荷载下混凝土受拉区开裂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极限拉应变值都很低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极限拉应变值都很低,其极限拉应变约为其极限拉应变约为0.110-30.1510-3,即每米只能拉长,即每米只能拉长0.10.15mm,所以在使用荷载下,通常是带裂缝所以在使用荷载下,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的,因此对使用上不允许开裂的构件,受拉钢筋的应力只能用到工作的,因此对使用上不允许开裂的构件,受拉钢筋的应力只能用到2030MPa,不能充分利用其强度。对于允许开裂的构件不能
2、充分利用其强度。对于允许开裂的构件,通常当受拉钢筋应力达到通常当受拉钢筋应力达到250MPa时,时,裂缝宽度已达裂缝宽度已达0.20.3mm,构件耐久性有所降低,故不宜用于高湿度或侵蚀性,构件耐久性有所降低,故不宜用于高湿度或侵蚀性环境中。环境中。n难以采用高强度钢筋难以采用高强度钢筋如果采用高强度钢筋,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其应力可达如果采用高强度钢筋,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其应力可达5001000MPa,但此时的但此时的裂缝宽度将很大,无法满足使用要求。裂缝宽度将很大,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1 概述概述 1.1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预应力简支梁的试验介绍预应力简支梁的试验介绍n 在混凝
3、土构件使用在混凝土构件使用(承受使承受使用荷载用荷载)以前预先施加作用以前预先施加作用使之产生的应力与使用荷使之产生的应力与使用荷载产生的应力方向相反,载产生的应力方向相反,从而抵消部分或全部荷载从而抵消部分或全部荷载产生的应力产生的应力作用:作用:(1)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和刚度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和刚度(2)充分利用高强材料、降低构件自重充分利用高强材料、降低构件自重使用范围:裂缝控制等级要求高、大跨度、挠使用范围:裂缝控制等级要求高、大跨度、挠度控制要求高度控制要求高1.2 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n 根据预加应力值对构件截面裂缝控制程度的不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分为全
4、预应力全预应力的和部分预应力部分预应力的两类。n 在使用荷载作用下,不允许截面上混凝土出现拉应力的构在使用荷载作用下,不允许截面上混凝土出现拉应力的构件,一般称为全预应力混凝土件,一般称为全预应力混凝土,裂缝的控制等级为一级,即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n 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允许出现裂缝,但最大裂缝宽度不超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允许出现裂缝,但最大裂缝宽度不超过允许值的构件,一般称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过允许值的构件,一般称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裂缝的控制等级为三级,即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n 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根据荷载组合情况,不同程度地保证混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根据荷载组合情况,不同程度地保证混凝土不开裂的
5、构件,则称为限值预应力混凝土凝土不开裂的构件,则称为限值预应力混凝土, ,即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n 限值预应力混凝土也属部分预应力混凝土。1.3 张拉预应力钢筋的方法张拉预应力钢筋的方法n对构件预先施加作用的原理:张拉钢筋对构件预先施加作用的原理:张拉钢筋n被张拉的钢筋称为预应力钢筋被张拉的钢筋称为预应力钢筋n预应力钢筋的回缩趋势即对构件产生作用预应力钢筋的回缩趋势即对构件产生作用(形形成预应力成预应力)n张拉钢筋根据施工工艺和结构适用条件分为张拉钢筋根据施工工艺和结构适用条件分为两种两种1.先张法先张法(1)施工工艺施工工艺(2)预应力传递方式:预应力传递方式:钢筋与混凝土之钢筋与混凝
6、土之间的粘结力间的粘结力(3)适用于成批生产,适用于成批生产,中小型构件中小型构件2.后张法后张法(1)施工工艺施工工艺(2)预应力传递方式:预应预应力传递方式:预应力钢筋端部的锚具传递力钢筋端部的锚具传递给构件端部给构件端部(3)适用于运输不便的)适用于运输不便的大型预应力构件,构件大型预应力构件,构件可为曲线型可为曲线型1.4 夹具和锚具夹具和锚具1.夹具和锚具的作用:固定预应力钢筋夹具和锚具的作用:固定预应力钢筋2.夹具:能重复使用,一般用于先张法构件,也可用于夹具:能重复使用,一般用于先张法构件,也可用于后张法构件后张法构件3.锚具:不能重复使用,一般用于后张法构件锚具:不能重复使用,
7、一般用于后张法构件 固定端握裹式锚具固定端握裹式锚具(a)P型挤压锚具;型挤压锚具;(b)H型压花锚具型压花锚具(1)(1)固定端锚具固定端锚具P型锚具:用挤压机将挤压套压结在钢绞线上的一种握裹式型锚具:用挤压机将挤压套压结在钢绞线上的一种握裹式挤压锚具挤压锚具H型锚具:将钢绞线一端用压花机压成梨状后,固定在支架型锚具:将钢绞线一端用压花机压成梨状后,固定在支架上,适用于钢绞线数量较少、梁的断面较小的情况上,适用于钢绞线数量较少、梁的断面较小的情况均属握裹式锚具,预先埋在混凝土内,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均属握裹式锚具,预先埋在混凝土内,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张拉,利用握裹力将预应力传给混凝
8、土度后,再进行张拉,利用握裹力将预应力传给混凝土(a)(a)圆形单孔锚具;圆形单孔锚具;(b)(b)圆形多孔锚具;圆形多孔锚具;(c)(c)长方体扁形锚具长方体扁形锚具(2)(2)张拉端锚具张拉端锚具1 1 夹片式锚具夹片式锚具工作原理:夹片对钢绞线产生很大的夹持力和咬合力工作原理:夹片对钢绞线产生很大的夹持力和咬合力2 2 支承式锚具支承式锚具 b 镦头锚具镦头锚具 1锚环;锚环;2螺母;螺母;3固定端锚板;固定端锚板;4钢丝束钢丝束a 螺母锚具螺母锚具性能可靠,回缩损失小,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回缩损失小,操作方便利用镦头器对钢丝两端利用镦头器对钢丝两端进行镦粗,形成镦头,通进行镦粗,形成镦头
9、,通过承压板锚固预应力钢丝过承压板锚固预应力钢丝3 3 锥塞式锚具锥塞式锚具通过张拉锚塞,把钢丝束楔紧在锚环与锚塞之间,借助摩擦力通过张拉锚塞,把钢丝束楔紧在锚环与锚塞之间,借助摩擦力传递张拉力传递张拉力1.5 预应力混凝土材料预应力混凝土材料1.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所用的混凝土,需满足下列要求:(1)强度高强度高。与钢筋混凝土不同,预应力混凝土必须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强度高的混凝土对采用先张法的构件可提高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对采用后张法的构件,可提高锚固端的局部承压承载力。(2)收缩、徐变小收缩、徐变小。以减少因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3)快硬、早强快硬、早强。可尽早施加预应
10、力,加快台座、锚具、夹具的周转率,以利加快施工进度。 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2.钢材我国目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中的预应力筋,主要采用预应力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1)预应力钢丝常用的预应力钢丝为消除应力光面钢丝和螺旋肋钢丝,公称直径有5mm、7mm和9mm等规格。消除应力钢丝包括低松弛钢丝和普通松弛钢丝;按照其强度级别可分类为:中强度预应力钢丝其极限强度标准值为8001270N/mm2;高强度预应力钢丝为14701860N/mm2等。成品钢丝不得存在电焊接头。(2)钢绞线
11、钢绞线是由冷拉光圆钢丝,按一定数量(有2根、3根、7根等)捻制而成钢绞线,再经过消除应力的稳定化处理(为减少应用时的应力松弛,钢绞线在一定的张力下,进行的短时热处理),以盘卷状供应。(3)预应力螺纹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也称精轧螺纹钢筋),是采用热轧、轧后余热处理或或热处理等工艺制作成带有不连续无纵肋的外螺纹的直条钢筋。 钢绞线一般成盘供货至施工现场。现场下料时,应用钢管钢绞线一般成盘供货至施工现场。现场下料时,应用钢管和型钢架夹持钢绞线盘,以免开盘时钢绞线弹伤人。和型钢架夹持钢绞线盘,以免开盘时钢绞线弹伤人。1.6 张拉控制应力张拉控制应力1.定义:张拉控制应力定义:张拉控制应力 N
12、为总张拉力,可由仪器读出为总张拉力,可由仪器读出 为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为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2.为何要控制张拉应力为何要控制张拉应力(1)太小时,产生的预应太小时,产生的预应(压压)力不足以抵消荷载产生的拉应力力不足以抵消荷载产生的拉应力(2)太大时,会使构件开裂、构件破坏无预兆和预应力钢筋脆太大时,会使构件开裂、构件破坏无预兆和预应力钢筋脆断断3.控制要求控制要求(1)与张拉工艺有关:同条件下,先张法的大于后张法与张拉工艺有关:同条件下,先张法的大于后张法(2)与预应力钢种有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预应力钢种有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1.3)(3)一定条件下可略有提高一定条件下可略有提高c
13、onpconAN /p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con的要求1.7 预应力损失预应力损失n概念:概念: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和钢材的性质以及制作方法上的原因,由于混凝土和钢材的性质以及制作方法上的原因,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值是在不断降低的,称为预应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值是在不断降低的,称为预应力损失。引起预应力损失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力损失。引起预应力损失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总预应力损失值,可采用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总预应力损失值,可采用各种因素产生的预应力损失值进行叠加的办法求得种因素产生的预应力损失值进行叠加的办法求得n可能
14、有可能有6种原因将导致此现象发生种原因将导致此现象发生1.锚具变形导致预应力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锚具变形导致预应力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由于锚具各零件之间(例如锚具、垫板与构件之间的缝由于锚具各零件之间(例如锚具、垫板与构件之间的缝隙被挤紧隙被挤紧 )以及由于预应力筋锚具之间的相对位移和)以及由于预应力筋锚具之间的相对位移和局部塑性变形,使得被拉紧的预应力筋内缩引起预应力局部塑性变形,使得被拉紧的预应力筋内缩引起预应力损失损失 (1)计算公式:计算公式: 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值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值(mm)l 张拉端至锚固端的距离张拉端至锚固端的距离(mm)Es预应力筋
15、的弹性模量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1lslEl1(2)一般在先、后张法中产生(直线型构件)(3)减少l1的措施有:选择锚具变形小或使预应力筋内缩小的锚具、夹具,并尽量少用垫板,因每增加一块垫板,值就增加1mm;增加台座长度。因l1值与台座长度成反比,采用先张法生产的构件,当台座长度为100m以上时,l1可忽略不计。2.预应力钢筋与孔道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预应力钢筋与孔道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计算公式为计算公式为 )11 (1 )()(2xconxconlee2l(2)一般在后张法中产生,且距离预应力张拉端越远,影响越大(3)减小l2的措施:两端张拉超张拉3 .混凝土加热养护时预应
16、力筋与承受拉力的设备之间温差引混凝土加热养护时预应力筋与承受拉力的设备之间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起的预应力损失值l3(1)计算公式计算公式(2)主要在先张法构件中产生主要在先张法构件中产生(3)减小减小l3的措施:的措施:采用两次升温养护。先在常温下养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采用两次升温养护。先在常温下养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等级,例如达强度等级,例如达C7.5C10时,再逐渐升温至规定的养护时,再逐渐升温至规定的养护温度,这时可认为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已结成整体,能够一起温度,这时可认为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已结成整体,能够一起胀缩而不引起应力损失。胀缩而不引起应力损失。在钢模上张拉预应力筋。由于预应力
17、筋是锚固在钢模上的,在钢模上张拉预应力筋。由于预应力筋是锚固在钢模上的,升温时两者温度相同,可以不考虑此项损失。升温时两者温度相同,可以不考虑此项损失。)/(223mmNttEsl4.预应力钢筋应力松驰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预应力钢筋应力松驰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筋在高应力长期作用下其塑性变形具有随时间而增长的性质,在预应力筋长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预应力筋的应力会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预应力筋的应力松弛应力松弛。另一方面,在预应力筋应力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其应变会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大,这种现象称为预应力筋的徐变预应力筋的徐变。 预应力筋的松弛和徐变均将引起预应力筋中的应力损失,这种损失
18、统称为预应力筋应力松弛损失l4。4l(1)计算公式(2)一般在先、后张法中均会产生(3)减小l4的措施: 超张拉5.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混凝土在一般温度条件下结硬时体积会发生收缩,而在预应力作用下,沿压力方向混凝土发生徐变。二者均使构件的长度缩短,预应力筋也随之内缩,造成预应力损失。收缩与徐变虽然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现象,但他们的影响因素、变化规律较为相似,故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将这两项预应力损失合在一起考虑。5l5l5.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1)计算公式根据先张法、后张法、受拉区和受压区分计算公式
19、根据先张法、后张法、受拉区和受压区分别为别为5l5l(2)一般在先张法和后张法构件中均会出现;一般在先张法和后张法构件中均会出现;(3)减小减小l5的措施:的措施: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减少水泥用量,降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采用干硬性混凝土;低水灰比,采用干硬性混凝土;采用级配较好的骨料,加强振捣,提高混采用级配较好的骨料,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凝土的密实性;加强养护,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加强养护,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6.由于螺旋预应力钢筋对混凝土的挤压产生的预力由于螺旋预应力钢筋对混凝土的挤压产生的预力损失损失 采用螺旋式预应力筋做配筋的环形构件,由于预应力筋对
20、混凝土的局部挤压,使采用螺旋式预应力筋做配筋的环形构件,由于预应力筋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使环形构件的直径有所减小,预应力筋中的拉应力就会降低,从而引起预应力筋的环形构件的直径有所减小,预应力筋中的拉应力就会降低,从而引起预应力筋的应力损失应力损失l6 (1)一般在后张法环形一般在后张法环形(或圆形或圆形)截面构件中产生截面构件中产生 (2)与环形构件的直径与环形构件的直径d成反比,直径越小,损失越大,故成反比,直径越小,损失越大,故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规定: 当当d3m时时 l6=30N/mm2 d3m时时 l6=0 (3)减小减小l6的措施:避免采用小直径构件的措施:避
21、免采用小直径构件6l1.8 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1.预应力损失的特点预应力损失的特点(1)有的在先张法构件中产生,有的在后张法构件中产生,有的在先、后张法构件中有的在先张法构件中产生,有的在后张法构件中产生,有的在先、后张法构件中均产生均产生(2)有的是单独产生,有的是和别的预应力损失同时产生有的是单独产生,有的是和别的预应力损失同时产生(3)前述各公式是分别计算,未考虑相互关系前述各公式是分别计算,未考虑相互关系2.我国规范规定应进行相应组合,如下表我国规范规定应进行相应组合,如下表3.预应力损失的最低值预应力损失的最低值(1)先张法构件:先张法构件:(2)后张法构件:后张法
22、构件:2100mmN/280mmN /1.9 先张法构件预应力钢筋的传递长度先张法构件预应力钢筋的传递长度1.传递长度:预应力钢筋的应力从构件端部为传递长度:预应力钢筋的应力从构件端部为0增长到某一稳定数值增长到某一稳定数值(如控制应力如控制应力)所需要的长度,如上图中的所需要的长度,如上图中的 2.传递长度的计算公式为传递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3.基本假定:在传递长度范围内,预应力钢筋基本假定:在传递长度范围内,预应力钢筋(含混凝土含混凝土)的预应力为线性变化,的预应力为线性变化,在传递长度末端达到最大值在传递长度末端达到最大值pepcltrl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混凝土受到的预压应力trldfltk
23、petrtrl1.10 后张法构件端部锚固区的局部受压后张法构件端部锚固区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承载力计算1.预应力通过构件端部传递给混凝土;由于锚具与构件端部接触预应力通过构件端部传递给混凝土;由于锚具与构件端部接触面积较小,会使构件端部混凝土局部产生较大压应力,导致面积较小,会使构件端部混凝土局部产生较大压应力,导致构件局部构件局部(端部端部)混凝土破坏并丧失预应力混凝土破坏并丧失预应力2.锚固区受力特点:端部截面混凝土由于锚固区受力特点:端部截面混凝土由于“套箍作用套箍作用”而处于三而处于三向受压状态,其强度有所提高;锚固区内受力较复杂,如图向受压状态,其强度有所提高;锚固区内受力较复杂,
24、如图所示所示1.10 后张法构件端部锚固区的局后张法构件端部锚固区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部受压承载力计算3.对锚固区的要求对锚固区的要求(1)为确保不产生裂缝和较大变形,应按下式验算截面为确保不产生裂缝和较大变形,应按下式验算截面尺寸尺寸: (1-1)(2)为确保有足够的承载力,应配置间接钢筋并按下式为确保有足够的承载力,应配置间接钢筋并按下式验算验算: (1-2)ln35.1AfFclcllblAAln)2(9 .0AffFycorvclcl局部受压的计算底面积局部受压的计算底面积A Ab b 局部受压的计算底面积,可根据局局部受压的计算底面积,可根据局部受压面积与计算底面积按部受压面积与计算
25、底面积按同心、对称同心、对称的原则确定,对常用情况可按上图取用的原则确定,对常用情况可按上图取用有垫板时预应力传至混凝土的有垫板时预应力传至混凝土的受压面积受压面积 混凝土的局部受压面积;当有垫混凝土的局部受压面积;当有垫板时可考虑预压力沿垫板的刚性扩散板时可考虑预压力沿垫板的刚性扩散角角4545扩散扩散后传至混凝土的受压面积,后传至混凝土的受压面积,见下图见下图=bllAA局部受压区的间接钢筋局部受压区的间接钢筋(a)(a)方格网式配筋;方格网式配筋;(b)(b)螺旋式配筋螺旋式配筋v v间接钢筋的体积间接钢筋的体积配筋率配筋率( (核心面积核心面积A Acorcor范范围内的单位混凝土体积
26、围内的单位混凝土体积所含间接钢筋的体积所含间接钢筋的体积) ),且要求且要求v v0.5%0.5%。sAlAnlAncorssv222111当为螺旋式配筋时当为螺旋式配筋时sdAcorsvv14二二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2.1 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n 预应力构件从制作预应力构件从制作(施工施工) 使用使用 破坏可分为两大阶段,破坏可分为两大阶段,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1.先张法构件先张法构件n 假定构件中布置有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假定构件中布置有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1)施工阶段施工阶段 1)
27、张拉预应力钢筋:各材料的应力如张拉预应力钢筋:各材料的应力如表表1中的中的b项项 2)在混凝土受到预压应力之前在混凝土受到预压应力之前(此时预应力钢筋未放松此时预应力钢筋未放松):各材:各材 料的应力如料的应力如表表1中的中的c项,假定第一批预应力损失已完成项,假定第一批预应力损失已完成2.1 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3)放松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达到强度等级的放松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达到强度等级的75%以上方可放松预以上方可放松预应力钢筋;此时构件受到压力作用,将产生压应变应力钢筋;此时构件受到压力作用,将产生压应变 对应的预应力钢筋增量应力为:对应的预应力钢筋增量
28、应力为: (压压)(a)对应的混凝土增量应力为:对应的混凝土增量应力为: (压压)(b)对应的非预应力钢筋增量应力为:对应的非预应力钢筋增量应力为: (压压)(c)由由(b)式可得:式可得: (d)将将(d)代入代入(a)式可得:式可得:此时,预应力钢筋总应力为:此时,预应力钢筋总应力为: (拉拉)将将(d)代入代入(c)式可得非预应力钢筋应力式可得非预应力钢筋应力pcIpcIspeIEpcIpcIcpcIEsIpcIssIEcpcIpcIE/)/(/csEpcIEcspcIpeIEEEEpcIElIconpeIpcIEsI现求此时混凝土的应力现求此时混凝土的应力如上图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如上
29、图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peI预应力钢筋非预应力钢筋peIsIpcIsIsApA)(pcII)(sII)(sII)(peIIssIcpcIPpeIAAA将将 和和 的表达式代入上式即可得到公式的表达式代入上式即可得到公式sI4)混凝土受到预压应力,完成第二批损失混凝土受到预压应力,完成第二批损失 后后(即全部预应力即全部预应力损失完成损失完成)。此时,第二批损失将使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减。此时,第二批损失将使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减少少 ,但混凝土的应力发生变化后还将影响预应力钢筋的,但混凝土的应力发生变化后还将影响预应力钢筋的应力,讨论之应力,讨论之A.由于预应力钢筋对混凝土的受压作用降低,将使构件产生
30、增由于预应力钢筋对混凝土的受压作用降低,将使构件产生增量量(拉拉)应变,设为应变,设为 B.对应混凝土产生增量拉应力:对应混凝土产生增量拉应力: (拉拉)(e)此时混凝土应力设为此时混凝土应力设为 ,显然有关系:,显然有关系:所以得:所以得: (拉拉)(f)将将(f)代入代入(e)得:得: (g)lIIlIIpcIIpcIIcpcIIEpcIIpcIIpcIpcIIpcIIpcIpcII)(pcIIpcIcpcIIE1C.对应预应力钢筋产生增量拉应力:对应预应力钢筋产生增量拉应力:将将(g)代入上式得:代入上式得: (拉拉)(h) 因此预应力钢筋的总应力为:因此预应力钢筋的总应力为:化简后得下
31、式:化简后得下式:pcIIspeIIE)()(pcIIpcIEpcIIpcIcspeIIEE)(pcIIpcIElIIpcIElIconpeIIpcIIElconpeIID.对应非预应力钢筋产生增量拉应力:对应非预应力钢筋产生增量拉应力: (拉拉)(i)将将(g)代入上式得:代入上式得:因此非预应力钢筋的总应力为:因此非预应力钢筋的总应力为:化简后得:化简后得: ,考虑混凝土受缩、徐变使,考虑混凝土受缩、徐变使非预应力钢筋产生压应力非预应力钢筋产生压应力 ,最后得到非预应力,最后得到非预应力钢筋的总应力为:钢筋的总应力为:pcIIssIIE)(pcIIpcIEsII)(pcIIpcIEpcIE
32、sIIpcIIEsII5l5lpcIIEsIIn 关于关于 的求解,仍由前述图形根据力的平的求解,仍由前述图形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式衡条件可得式2-1:n上式即为混凝土受到的上式即为混凝土受到的“有效预压应力有效预压应力”的计的计算式,由于所有的预应力损失均已产生,所以算式,由于所有的预应力损失均已产生,所以在荷载作用前,混凝土受到的预压应力不会减在荷载作用前,混凝土受到的预压应力不会减少少pcII055)(AANAAAAAslpIIpEsEcslplconpcII(2)使用阶段使用阶段1)加载至混凝土压应力为零加载至混凝土压应力为零 加载前,混凝土已有压应力加载前,混凝土已有压应力 欲使混凝
33、土应力为零,则应欲使混凝土应力为零,则应加施加轴向拉力加施加轴向拉力 ,在其作用下产生拉应力,在其作用下产生拉应力 及相应及相应的拉应变的拉应变 A.对应的预应力钢筋产生的拉应力增量为:对应的预应力钢筋产生的拉应力增量为:此时,预应力钢筋总应力为:此时,预应力钢筋总应力为:B.对应的非预应力钢筋产生的拉应力增量为:对应的非预应力钢筋产生的拉应力增量为:此时,非预应力钢筋总应力为:此时,非预应力钢筋总应力为: (压压)C.对应的混凝土应力为零对应的混凝土应力为零0NpcIIpcIIpcIIEp0lconp0pcIIEs5lspcII根据上图由平衡条件可得:根据上图由平衡条件可得:由由(2-1)式
34、得:式得:上式即为使混凝土应力为零所需施加的轴向拉力,上式即为使混凝土应力为零所需施加的轴向拉力,又称为又称为“消压轴力消压轴力”0NpAsA5l5l0ppAsAslplconslPpAAAAN5500)(00ANpcII2)加载至裂缝即将出现时加载至裂缝即将出现时A.混凝土即将开裂时的应力为混凝土即将开裂时的应力为 ,相应的应变为,相应的应变为 B.对应的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量为对应的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量为 ,此时预应力,此时预应力钢筋的总应力为钢筋的总应力为C.对应的非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量为对应的非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量为 ,此时非预,此时非预应力钢筋的总应力为应力钢筋的总应力为tkftktkEftk
35、ElconpcrftkEf5ltkEsf由下图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推出:由下图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推出:将将 代入上式并注意公式代入上式并注意公式(2-1)化简后得到:化简后得到: (2-2)pApAsAsAcrNtkfsspcrctkssPpcrcrAfAANspcr和0AfNtkpcIIcr)(关于上式的讨论:关于上式的讨论:I.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若不张拉预应力钢筋,则开裂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若不张拉预应力钢筋,则开裂轴向拉力为:轴向拉力为:II.显然有关系:显然有关系: 说明预应力构件的抗说明预应力构件的抗裂性能远大于普通混凝土构件,其原因就是裂性能远大于普通混凝土构件,其原因就是“有效有效预
36、压应力预压应力”的存在的存在3)加载至破坏加载至破坏 承载力极限状态时,所有钢筋均屈服,有力的平承载力极限状态时,所有钢筋均屈服,有力的平衡条件即可得到公式衡条件即可得到公式 (2-3)0AfNtkcrcrtkcrNAfN02.后张法构件后张法构件各阶段情况如各阶段情况如表表2n受力分析原理同先张法,但注意如下几点:受力分析原理同先张法,但注意如下几点:(1)制作过程中,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变形不协调,导致求得制作过程中,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变形不协调,导致求得的的“有效预压应力有效预压应力”计算公式的分母中用净截面面积计算公式的分母中用净截面面积(2)荷载作用之后,由于预应力钢筋又能与混凝土共同
37、工作,荷载作用之后,由于预应力钢筋又能与混凝土共同工作,所以在相应的计算公式中采用换算截面面积所以在相应的计算公式中采用换算截面面积(3)承载力计算公式同先张法承载力计算公式同先张法2.2 (预应力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使用阶段的计算轴心受拉构件使用阶段的计算1.使用阶段承载力计算使用阶段承载力计算 利用公式利用公式(2-3)计算计算2.抗裂度验算及裂缝宽度验算抗裂度验算及裂缝宽度验算(1)抗裂度验算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抗裂度验算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即:即:上式中,上式中, 为荷载产生的拉应力为荷载产生的拉应力(2)规范的规定规范的规定 根据上述原则和构件使用的环境,规范定义了裂缝控制的根据上述原则和
38、构件使用的环境,规范定义了裂缝控制的三类构件并作出了相应的具体规定三类构件并作出了相应的具体规定syppyuAfAfNN0AfNNtkpcIIcr)(tkpcIIctkpcIIcffAN或0cn 1)一级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n 2)二级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式中式中 ,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下抗裂准永久组合下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验算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n 3)三级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0pcIIcqtkpcIIckf0pcIIck00;ANANqcqkckcqckli
39、mmax)08. 09 . 1 (wdcEwteeqsskcr2.3 (预应力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施工阶段的验算轴心受拉构件施工阶段的验算1.张拉张拉(后张法后张法)或放松或放松(先张法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时,构件的承预应力钢筋时,构件的承载力计算载力计算 ,按下式进行,按下式进行:式中式中 -与张拉与张拉(或放松或放松)预应力钢筋时预应力钢筋时,混凝土立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体抗压强度 相应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相应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2.(后张法后张法)构件端部锚固区的局部受压承载力的验算,按构件端部锚固区的局部受压承载力的验算,按公式公式(1-1)和和(1-2)进行进行3.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
40、拉构件设计步骤,见图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设计步骤,见图2-1ckccf 8 .0ckf cuf 3.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 3.13.1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应力分析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应力分析 与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类似,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力过程也分为两与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类似,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力过程也分为两个阶段: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个阶段: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混凝土应力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混凝土应力(a)(a)受拉区配置预应力筋的截面应力;受拉区配置预应力筋的截面应力;(b)(b)受拉区、受压区都配置预应力筋的
41、截面应力受拉区、受压区都配置预应力筋的截面应力1 1 施工阶段施工阶段 配有预应力筋和普通力钢筋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配有预应力筋和普通力钢筋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555555,()()()()ppeppepsssspeconlpeconlsEpclsEpclconlppnconlppnlssnlssnpnconlpconlplslsNAAAAA yA yA yA yeAAAA 2 2使用阶段使用阶段(1)(1)加载至受拉边缘混凝土预压应力为零加载至受拉边缘混凝土预压应力为零受弯构件截面的应力变化受弯构件截面的应力变化(a)(a)预应力作用下;预应力作用下;(b)(b)荷载
42、作用下;荷载作用下;(c)(c)受拉区截面下边缘混凝土应力为零;受拉区截面下边缘混凝土应力为零;(d)(d)受拉区截面下边缘混凝土即将出现裂缝;受拉区截面下边缘混凝土即将出现裂缝;(e)(e)受拉区截面下边缘混凝土开裂受拉区截面下边缘混凝土开裂0000pcIIMWMW0000=+=+pconlEconlEpcIIpconlEpcIIMW 同理,预应力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受拉区及受同理,预应力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受拉区及受压区的预应力筋的应力压区的预应力筋的应力(2)(2)加载至受拉区裂缝即将出现加载至受拉区裂缝即将出现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开裂弯矩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
43、件的开裂弯矩00000()crcrpcIItkpcIItkcrpcIItkMMMWf WfWMfW(3)(3)加载至破坏当受拉区出现垂直裂缝时,裂缝截面上受拉区混凝土退出工加载至破坏当受拉区出现垂直裂缝时,裂缝截面上受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拉力全部由受拉筋承受。作,拉力全部由受拉筋承受。3.23.2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相似,应根据相似,应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承载的规定,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 (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承
44、载力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承载力) )和正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 (正截面抗裂、斜截面抗裂或裂缝正截面抗裂、斜截面抗裂或裂缝宽度,构件挠度宽度,构件挠度) )以及制作、运输、安装等施工阶段的相以及制作、运输、安装等施工阶段的相应验算。应验算。3.2.1 3.2.1 受弯构件使用阶段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使用阶段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 (1) 破坏阶段的截面应力状态破坏阶段的截面应力状态 试验表明,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相似,试验表明,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相似,如果如果b b,破坏时截面上受拉区的预应力筋先到达屈服强度,破坏时截面上受
45、拉区的预应力筋先到达屈服强度,而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使截面破坏。受压区的预应力筋而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使截面破坏。受压区的预应力筋A Ap p及普及普通钢筋通钢筋A As s、A As s的应力均可按平截面假定确定。的应力均可按平截面假定确定。1) 1) 界限破坏时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界限破坏时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b b的计算的计算2) 2) 任意位置处预应力筋及普通钢筋应力的计算任意位置处预应力筋及普通钢筋应力的计算1001ipiscupihEx101isiscuhEx预应力筋的应力应符合下列条件预应力筋的应力应符合下列条件0p ipypipyff普通钢筋应力应符合下列条件普通钢筋应力应符合下列
46、条件ysiyff3.2.2 3.2.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010000()(/ 2)()()()cysyspypppypucyssppyppf bxf AfAfAfAMMf bx hxfAhafAha0bxh2xa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适用条件列适用条件2 2 受弯构件施工阶段的验算受弯构件施工阶段的验算 后张法预应力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施工阶段验算混凝土构件施工阶段验算0.8cttkccckff截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截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ctct、cccc可按下式计算:
47、可按下式计算:00cckkpcctNMAW3 3 受弯构件的变形验算受弯构件的变形验算 预应力受弯构件的挠度由两部分叠加而成:一部分是由预应力受弯构件的挠度由两部分叠加而成:一部分是由荷载产生的挠度荷载产生的挠度f f1l1l,另一部分是预加应力产生的反拱,另一部分是预加应力产生的反拱f f2l2l。(1)(1)荷载作用下构件的挠度荷载作用下构件的挠度f f1l1l挠度挠度f f1l1l可按一般材料力学的方法计算,即可按一般材料力学的方法计算,即21lMlfSB(2)(2)预加力产生的反拱预加力产生的反拱f f2l2l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偏心距为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偏心距为e ep p的总预压力
48、的总预压力N Np p作用下将作用下将产生反拱产生反拱f f2l2l,其值可按结构力学公式计算,即按两端有弯矩,其值可按结构力学公式计算,即按两端有弯矩( (等于等于N Np pe ep p) )作用的简支梁计算。设梁的跨度为作用的简支梁计算。设梁的跨度为l l,截面弯曲刚,截面弯曲刚度为度为B B,则,则228pplN e lfB(3)(3)挠度计算挠度计算由荷载标准组合下构件产生的挠度由荷载标准组合下构件产生的挠度扣除预应力产生的反拱,即为预应力受弯构件的挠度:扣除预应力产生的反拱,即为预应力受弯构件的挠度:12 llffff4 4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1
49、1 截面形式和尺寸截面形式和尺寸 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通常采用正方形或矩形截面。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通常采用正方形或矩形截面。预应力受弯构件可采用预应力受弯构件可采用T T形、形、I I形及箱形等截面。形及箱形等截面。 由于预应力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较大,其截面尺由于预应力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较大,其截面尺寸可比钢筋混凝土构件小些。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寸可比钢筋混凝土构件小些。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其截面高度件,其截面高度h=l/20h=l/20l/14l/14,最小可为,最小可为l/35(ll/35(l为跨为跨度度) ),大致可取为钢筋混凝土梁高的,大致可取为钢筋混凝土梁高的70%70%左右。翼缘
50、宽左右。翼缘宽度一般可取度一般可取h/3h/3h/2h/2,翼缘厚度可取,翼缘厚度可取h/10h/10h/6h/6,腹,腹板宽度尽可能小些,可取板宽度尽可能小些,可取h/15h/15h/8h/8。2 2预应力纵向钢筋及端部附加竖向钢筋的布置预应力纵向钢筋及端部附加竖向钢筋的布置直线布置直线布置:当荷载和跨度不大时,直线布置最为简单,施工时用先张法:当荷载和跨度不大时,直线布置最为简单,施工时用先张法或后张法均可。或后张法均可。曲线布置、折线布置曲线布置、折线布置:当荷载和跨度较大时,可布置成曲线形或折线形,:当荷载和跨度较大时,可布置成曲线形或折线形,施工时一般用后张法,如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
51、吊车梁等构件。施工时一般用后张法,如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吊车梁等构件。 预应力钢筋的布置预应力钢筋的布置(a)(a)直线形;直线形;(b)(b)曲线形;曲线形;(c)(c)折线形折线形 当构件端部的预应力筋需集中布置在截面的下部或集中布置在上部当构件端部的预应力筋需集中布置在截面的下部或集中布置在上部和下部时,应在构件端部和下部时,应在构件端部0.2h(h0.2h(h为构件端部的截面高度为构件端部的截面高度) )范围内设置防范围内设置防端面裂缝的附加竖向焊接钢筋网、封闭式箍筋或其他形式的构造钢筋,端面裂缝的附加竖向焊接钢筋网、封闭式箍筋或其他形式的构造钢筋,且宜采用带肋钢筋,其截面面积应符合下
52、列规定:且宜采用带肋钢筋,其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0.25)ssvyvsTAfeTPh当当e e0.2h0.2h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配置构造钢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配置构造钢筋。3 3 普通纵向钢筋的布置普通纵向钢筋的布置 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拉区和预压区,宜设置纵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拉区和预压区,宜设置纵向普通构造钢筋;在预应力筋弯折处,应加密箍筋或沿弯折处向普通构造钢筋;在预应力筋弯折处,应加密箍筋或沿弯折处内侧布置普通钢筋网片,以加强在钢筋弯折区段的混凝土。内侧布置普通钢筋网片,以加强在钢筋弯折区段的混凝土。 对预应力筋在构件端部全部弯起的受弯构件或直线配筋的对
53、预应力筋在构件端部全部弯起的受弯构件或直线配筋的先张法构件,当构件端部与下部支承结构焊接时,应考虑混凝先张法构件,当构件端部与下部支承结构焊接时,应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温度变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宜在构件端部土的收缩、徐变及温度变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宜在构件端部可能产生裂缝的部位,设置足够的普通纵向构造钢筋。可能产生裂缝的部位,设置足够的普通纵向构造钢筋。4 4钢丝、钢绞线净间距钢丝、钢绞线净间距 先张法预应力筋之间的净间距应根据浇筑混凝土、施先张法预应力筋之间的净间距应根据浇筑混凝土、施加预应力及钢筋锚固要求确定。预应力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加预应力及钢筋锚固要求确定。预应力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宜小于其公称直径的宜小于其公称直径的2.52.5倍和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倍和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1.251.25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预应力钢丝不应小于对预应力钢丝不应小于15mm15mm; 对三股钢绞线不应小于对三股钢绞线不应小于20mm20mm;对七股钢绞线不应小于;对七股钢绞线不应小于25mm25mm。5 5 锚具锚具 后张法预应力筋的锚固应选用可靠的锚具,其制作方法和质量要求应符后张法预应力筋的锚固应选用可靠的锚具,其制作方法和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 6 端部混凝土的局部加强端部混凝土的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