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摘要:通过对钢筋混凝土工程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钢筋混凝土工程监理过程中实施方法,为工程监理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建议。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工程质量 监理 钢筋混凝土广泛地运用于建筑工程上,其质量是直接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虽然对钢筋混凝土的制作已有成熟的理论,然而在施工中仍会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监理中有针对性地控制质量,严格控制各施工环节。本文根据相关规范,及在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了在钢筋混凝土施工监理方面自己的一些认识。 1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 1.1 结构表面损伤,缺棱掉角。产生原因:模板表面未涂隔离剂,表面未清理干净,沾有混凝土;模板表面不平,翘曲变形;振捣不良,边角处未振实;拆模时间过早,混凝土强度不够;强撬硬别,损坏棱角等。 1.2 麻面、蜂窝、露筋、孔洞,内部不密实。产生原因:模板拼缝不严,板缝处跑浆;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振捣不密实、漏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或现场计量有误;底模未放垫块,或垫块脱落,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拆模时撬坏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混凝土节点处,由于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石子粒径过大,浇筑困难,振捣不仔细等。 1.3 在梁、板、墙、柱等结构接缝处和施工接缝处产生烂根、烂脖、烂肚。产生原因:施工缝的位置留置不当,不好振捣;模板安装完毕后,处理不当,形成冷缝;接缝处模板拼缝不严、跑浆等。 1.4 结构发生裂缝。产生原因:模板及其支撑不牢固,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拆模不当,引起开裂;养护不好引起裂缝;和易性不好,浇筑后形成分层,产生裂缝;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由于温度收缩产生裂缝。 2 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 2.1 设计配合比 混凝土浇捣之前必须提供混凝土设计配合比,检查砂、石、水泥及外加剂等原材的检测报告,以及水泥用量、坍落度。 2.2 施工准备控制 2.2.1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及各专业预埋预留已经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 2.2.2 混凝土浇筑前对2.2.3 混凝土输送设备、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要准备充足,应有备用的振动器,所用的机具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维修工随时检修。 2.2.4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下雨施工时采用塑料薄膜混凝土盖好,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2.3 施工过程控制 2.3.1 混凝土进场控制 2.3.1.1 检查混凝土送货单,工程名称正确、混凝土强度等级、坍落度与设计相符; 2.3.1.2 检查运输及存放混凝土的容器是否渗漏、吸水; 2.3.1.3 到达浇筑地点的运输时间是否超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3.2 浇筑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2.3.2.1 浇筑过程监理应全程旁站监理; 2.3.2.2 商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由远而近、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并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 2.3.2.3浇注柱、剪力墙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则在浇注时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2.3.2.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脚手架有无异样,当发现有松动、变形时应立即停止浇筑,马上加固,修整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2.3.2.5浇筑混凝土时发现钢筋垫块移动,不能保证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或预留孔洞位移的情况,应立即整改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2.3.2.6 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 2.3.2.7在浇注混凝土时,出现堵泵拆管时,应在拆管前在泵管头布设模板或料斗,把从泵管里倒出的混凝土用模板或料斗接住,然后把混凝土抬到正在浇注的位置。如混凝土不小心留到楼板上,应马上清理干净。 2.3.3 振动器作业 2.3.3.1浇梁混凝土时,插入式振动器的振动方法有2种,一种是垂直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另一种是斜向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o~45o。 2.3.3.2振动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在振分层浇筑时,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2.3.3.4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一般每点振捣时间,最短不应少于10s,但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2.3.3.5振动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振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R的1.5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 2.3.4 具体浇筑部位应当注意 2.3.4.1当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梁一个等级以上时,为保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可采取适当措施, 如加插筋等。 2.3.4.2在浇注梁板混凝土时,如施工缝出现初凝,应在浇筑梁板混凝土前,凿去水泥薄膜、表面上的软弱混凝土层,清除垃圾,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积水。在浇注梁板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面上先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2.3.4.3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及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不得踩踏钢筋(宜先铺设脚手板),不得移动预埋线管和预留孔洞的原来位置,如发现偏差和移位,应及时纠正。 2.3.4.4当浇筑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的混凝土时,一般钢筋较密集,特别是上部负钢筋又粗又多,因此,即要防止混凝土下料困难,又要注意砂浆挡住石子下不去。必要时这一部分可改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 2.3.4.5在浇注核心筒混凝土时,为了避免板、楼梯混凝土流入墙内,先把剪力墙混凝土浇筑至板底,然后再浇注板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不可随意挪动钢筋,要经常加强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踩乱的板负筋应及时调整。浇筑完成后用木抹子搓两道,防止砼表面裂缝。以同条件养护试块为准,未达到1.2Mpa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2.3.4.6框架梁板结构,在梁混凝土浇注完后时,梁面应带线收平,以免拆模后梁面出现高低不平。 3 混凝土养护 砼的养护工作要同季节和天气变化结合起来,注意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提供养护期间充足的水分,这是强度形成的要素,同时,表面水分的散失会在砼表面形成裂纹、脆皮等。 3.1在浇筑成型12h,表面收浆后,由专人浇水养护,每天浇水次数应保证砼构件表面保持湿润,时间不少于7天。 3.2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后,始准在其上来往行人和安装模板及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