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lA413031 掌握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1、砼基础的主要形式: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
2、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贯通的后浇施工缝(后浇带),后浇带宽不宜小于80cm,在后浇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一、钢筋工程
1、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2、独立柱基础为双向钢筋时,其底面短边的钢筋应放在长边钢筋的上面。
3、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4、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纵向受力钢筋上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5、钢筋绑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位于同一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
6、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28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
二、模板工程
1、模板及其支撑拆除的顺序原则为:后支先拆、先支后拆。
三、砼工程
1、砼搅拌要点:
①、搅拌砼前,宜将搅拌桶充分润滑;
②、严格计量、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
③、冬期拌制砼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
2、砼搅拌装料顺序:石子→水泥→砂子→水。
3、单独基础
台阶式基础施工,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预制柱的高杯口基础的高台部分应另行分层),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每层砼要一次浇筑,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
3、条形基础浇筑
(1)、浇筑前,应根据砼基础顶面的标高在两侧木模上弹出标高线;如采用原糟土模时,应在基槽两侧的土壁上交错打入长100mm左右的标杆,并露出20~30mm,标杆面与基础顶面标高平,标杆之间的距离约3m。
(2)、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砼,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3m距离,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4、设备基础浇筑
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砼的厚度为200~300mm。每层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浇筑的顺序。
四、大体积砼工程
1、浇筑方案
浇筑时,可以选择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方式,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砼供应量有保证时,亦可多点同时浇筑。
2、大体积砼的振捣
(1)、砼应采取振捣棒振捣。
(2)、在振动界限以前对砼进行二次振捣的目的:★
①、提高砼与钢筋的握裹力;
②、防止因砼沉落而出现的裂缝;
③、减少内部微裂,增加砼密实度,使砼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3、大体积砼的养护
大体积砼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
4、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方法:
①、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砼,并适当加入缓凝减水剂;
②、在保证砼设计强度等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③、降低砼的入模温度,控制砼内外的温差;
④、及时对砼覆盖保温保湿材料,并进行养护;
⑤、可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将砼内部热量带出,进行人工导热;
⑥、在拌合砼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
⑦、设置后浇带;(设置后浇带,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同时利于散热,降低砼内部温度)
⑧、大体积砼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5、温控指标包括:
①、砼浇筑体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d;
②、砼浇筑体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③、砼浇筑体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
④、砼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升温值不宜大于50℃。
6、大体积砼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大体积砼施工所用水泥其3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
7、大体积砼配制可掺入缓凝、减水、微膨胀的外加剂。
8、超长大体积砼应选用留置变形缝、后浇带或采取跳仓法施工控制结构不出现有害裂缝。
9、结合结构配筋,配置控制温度和收缩的构造钢筋。
10、大体积砼浇筑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lA413032 掌握砌体基础施工技术
1、砌体基础的主要形式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等,砌体基础常采用扩大基础。
2、宜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砌体基础必须采用水泥砂浆砌筑。
3、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4、基础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当设计无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底部扩大部分的高度。
5、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6、多孔砖砌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多孔砖砌体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可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7、卫生间等有防水要求的空心小砌块墙下应灌实一皮砖.或设置高200mm的砼带。
8、底层室内陆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空心小砌块砌体,应用C20砼灌实砌体的孔洞。
1A413033 熟悉桩基础施工技术
1、锤击沉桩法
(1)、施工程序: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桩机就位→吊桩喂桩→校正→锤击沉桩→接桩→再锤击沉桩→送桩→收锤→切割桩头。
(2)、沉桩顺序:
①、当基坑不大时,打桩应逐排打设或从中间开始分头向四周或两边进行;
②、对于密集桩群,从中间开始分头向四周或两边对称施打;
③、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
④、当基坑较大时,宜将基坑分为数段,然后在各段范围内分别施打,但打桩应避免自外向内或从周边向中间进行,以避免中间土体被挤密,桩难以打入或虽勉强打入,但使邻桩侧移或上冒;
⑤、对基础标高不一的桩,宜先深后浅;对不同规格的桩,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可使土层挤密均匀,以防止位移或偏斜。
(3)、正常打桩宜采用"重锤低击,低锤重打"。
(4)、当桩需接长时,接头个数不宜超过3个。常用的接桩方式:焊接法、法兰螺栓连接法、硫黄胶泥锚接法。
(5)、摩擦桩:以标高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
端承桩:以贯入度为主,标高作为参考。
(6)、打桩时应注意观察入土深度、贯入度变化情况、桩锤回弹情况、打桩架垂直度,并做好施工记录。
2、静力压桩法
(1)、一般都采取分段压入、逐段接长的方法。
(2)、施工程序:测量定位→压桩机就位→吊桩、插桩→桩身对中调直→静压沉桩→接桩→再静压沉桩→送桩→终止压桩→检查验收→转移桩机。
3、钢筋砼灌注桩
(1)、按成孔方法不同分为: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挖孔扩底灌注桩等。
(2)、钻孔灌注桩
①、根据工程的不同性质、地下水位情况及工程土质性质,钻孔灌注桩有冲击钻成孔灌注桩、回转钻成孔灌注桩、潜水电钻成孔灌注桩、钻孔压浆灌注桩等。除钻孔压浆灌注桩外,其他三种均为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
②、灌注桩的沉渣厚度应在钢筋笼放入后,砼浇筑前测定。沉渣厚度应是二次清孔后的结果。
(3)、沉管灌注桩
①、沉管灌注桩是指利用锤击打桩法或振动打桩法,将带有活瓣式桩尖或预制钢筋砼桩靴的钢套管沉入土中,然后边浇筑砼(或先在管内放入钢筋笼)边锤击或振动边拔管而成的桩。前者称为锤击沉管灌注桩,后者称为振动沉管灌注桩。
②、锤击沉管灌注桩:适于黏性土、淤泥、 淤泥质土、稍密的砂石及杂填土层,但不能在密实的中粗砂、砂砾石、漂石层中使用。
③、振动沉管灌注桩:适于一般黏性土、淤泥、淤泥质土、粉土、湿陷性黄土、稍密及松散的砂土及填土,不宜在坚硬砂土、碎石土及有硬夹层的土层中使用。
④、根据承载力的不同,拔管方法可分别采用:单打法、复打法、反插法。
⑤、护壁方法:现浇砼护壁(最常用)、喷射砼护壁、沉井护壁等。
lA413034 熟悉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
常见的地基处理:换填地基、夯实地基、挤密桩地基、深层密实地基、高压喷射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
1、换填地基法
按其回填的材料分为:
(1)、灰土地基
适用于加固深1~4m厚的软弱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还可用作结构的辅助防渗层。
(2)、砂和砂石地基
适于处理3.0m以内的软弱、透水性强的黏性土地基,包括淤泥、淤泥质土;不宜用于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及渗透系数小的黏性土地基。
(3)、粉煤灰地基
可用于作各种软弱土层换填地基的处理,以及作大面积地坪的垫层等。
2、夯实地基
(1)、重锤夯实地基
适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以及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加固深度1.2~2m。
(2)、强夯地基
①、适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
②、是我国目前最为常用和最经济的深层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3、挤密桩地基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CFG。
1A413035 了解劲钢(管)、钢结构基础施工技术
1、单层钢结构安装工程
安装前应对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基础轴线和标高、地脚螺栓的规格进行复查。
2、多层级高层钢结构安装工程
高层钢结构框架柱的柱脚采用埋入式柱脚或外包式柱脚,仅传递垂直荷载的铰接柱脚可采用外露式柱脚。
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前,应对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平面封闭角、底层柱的位置线、钢筋砼强度等级等复查。
①、框架柱的定位轴线的控制,可采用在建筑物外部或内部设辅助线的方法。每节柱的定位轴线应从地面控制轴线引上去,不得从下层柱的轴线引出。
②、结构的楼层标高,可按相对标高或设计标高进行控制。
③、螺母止退可采用双螺母,或用电焊将螺母焊牢。
3、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
钢网架结构安装前,应对钢网架结构制作定位轴线的位置、制作锚栓的规格和位置、支承面顶板的位置、标高、水平度等进行复查,合格后方能开始安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