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张**(实名认证)
IP属地:贵州
下载本文档
1、我们毕业啦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型钢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指导老师组员 李哲 田庆、胡广宾、李三只、周瑞、 孙书伟、陈则钰、赵凯土木建筑工程学院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 Architecture 概述结构特性应用现状研究现状发展展望汇报提纲 概述1SRC混凝土包钢结构concrete-encased steel-work 英美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 苏联钢骨混凝土结构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日本型钢混凝土结构 中国它是把型钢埋入钢筋混凝土中,并配有适量的纵向钢筋和箍筋的的结构,是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种主要形式,构件的承载能力主要
2、依靠型钢部分。一、概述20世纪20年代在一些工程中开始采用SRC结构1923年东京建成的30m高全SRC结构的兴业银行,在关东大地震中几乎没有受到损坏,引起日本工程界的重视。1951年开始对SRC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1958年制订了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1987年经过三次修订,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叠加方法。 日本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进程钢骨混凝土在日本应用非常普遍。关东大地震后,高层建筑一般以上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1978年宫城地震中,仙台市300余栋钢骨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几乎未受到严重破坏,梁柱仅出现裂纹轻微破坏,而填充墙、开洞墙破坏严重。日本在1987年对钢骨混凝
3、土结构计算标准进行了第4次修订,补充了不少抗震梁柱节点计算和构造做法。西方国家的工程设计人员为满足钢结构的防火要求,在钢柱外面包上混凝土,称为包钢混凝土结构。包钢混凝土柱仍按钢柱设计意识到外包混凝土对提高钢柱刚度的有利作用,考虑折算刚度后仍继续沿用钢柱设计方法。该方法一直沿用,并编制到1985年欧洲统一规范EC4组合结构ACB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起初欧 洲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进程二战后采用劲性钢筋来承受悬挂模板和支撑等施工荷载,以加快施工速度。1994年前苏联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所编制了多层房屋劲性钢筋混凝土暂行设计技术条件(BTY-03-49)50年代较全面的试验研究,1978年制订
4、了苏联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3-78)后来为了节省钢筋,主要采用焊接钢桁架、钢构架和钢筋骨架等作为劲性钢筋 前苏联劲性钢筋或承重钢筋,其原意为能承受一定施工荷载的钢筋。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进程因SRC结构的用钢量较大,未进行广泛的应用和研究。随着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发展,SRC结构也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开始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在一些高层建筑工程采用了SRC结构。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参考日本标准,我国冶金工业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97。ACB20世纪80年代以前1998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进程我国于1
5、987年开展“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及设计方法”的研究,研究比较系统,目前技术水平已居世界前列,在工程中的应用日益普及,相应技术规程的颁布,为这一新型结构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1.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 9082-97)(冶金工程部)2.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 (建设部)钢骨混凝土结构概念钢骨混凝土框架、钢骨混凝土组合框架、部分组合框架(部分高度内为钢骨混凝土柱的钢框架,或部分高度内为钢骨混凝土柱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钢骨混凝土剪力墙、钢骨混凝土核心筒、钢骨混凝土组合核心筒、混合结构(由部分钢骨混凝土构件和部分钢构件或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成的结构)等。常见钢骨混
6、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YB9082定义为:“配置钢骨、并按规定配置柔性钢筋的混凝土构件,有钢骨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梁、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和钢骨混凝土筒体等结构构件。”钢骨是具有刚度和承载力、并配置于混凝土构件中的钢构件。采用钢板材或型材焊接拼制而成,也可直接采用轧制钢型材。分为实腹式和空腹式两种形式。钢骨混凝土构件实腹式 主要有轧制或焊接工字钢、槽钢及H型钢等。空腹式 主要在构件中配置空腹式型钢,由角钢构成的空间桁架式骨架。实腹式配钢型混凝土柱空腹式配钢型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结构结构构件常见的型钢混凝土构件 包括:型钢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剪力墙不带边框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截面带边
7、框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截面钢骨混凝土结构结构构件结构特性2SRC二、结构特性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延性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明显提高,尤其是实腹式型钢,因而此种结构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型钢混凝土中型钢不受含钢率的限制,型钢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可以高于同样外形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一倍以上,因而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对于高层建筑,构件截面减小,可以增加使用面积和层高,经济效益很大。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较钢结构在耐久性、耐火等方面均胜一筹。经过试验研究确认混凝土外壳能与钢结构共同受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较钢框架可节省钢材50或者更多。 型钢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已形成钢结构,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能承受构件自重和施工荷载,
8、模板可悬挂在型钢上,不需设支撑,简化支模,加快施工速度。不必等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就可继续施工上层,可缩短工期。由于无临时立柱,为进行设备安装提供了可能。 适用范围:高层、超高层建筑;地震区建筑;大跨度梁;荷载特别重的梁、柱等。变形性能强,抗震性能好。由于钢骨的存在,构件的延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截面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合理的配置较多的钢材,提高梁柱截面的含钢率,满足规范对柱轴压比的要求;由于徐变引起的变形较小。施工时,型钢具有较大的承载力,部分起到脚手架作用,与压型钢板组合楼盖结合,可以大大减少模板的工作量。当结构基础为混凝土结构、上部为钢结构时,采用钢骨混凝土作为过渡层可以使结构的内力传
9、递更为合理。钢骨混凝土结构的优点由于构件同时存在钢骨和钢筋,浇筑混凝土比较困难。钢材用量较大,建设费用高。(80180Kg/m2)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对比钢骨混凝土结构的不足混凝土兼有受力和保护层的作用,经济性较好。结构刚度大,外力作用下,结构变形小。混凝土对提高钢骨的整体稳定性、钢板的的局部稳定性有利,构件的延性仍较好。取材容易,加工便利。钢骨混凝土结构的优点结构自重较大,施工复杂程度较高。工期较长。与钢结构对比钢骨混凝土结构的不足1.剪跨比的影响剪跨比对柱抗震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剪跨比对柱的破坏形态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剪跨比由小变大,型钢混凝土柱会发生剪切斜压破坏、剪切粘接破坏和
10、弯曲破坏,破坏时,延性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提高。另一方面,剪跨比也影响柱的抗剪承载力,一般抗剪承载力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当剪跨比大于一定的值时,剪跨比对承载力的影响将不明显。2.轴压比的影响轴压比是影响压弯构件延性的最主要因素,轴压比越大,滞回环面积越小,耗能力越差,型钢混凝土柱的延性越差,因此对型钢混凝土柱应限制轴压比。已有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平荷载下,柱的变形能力随轴压比的增大而减小,在高轴压比的情况下,延性和耗能能力降低明显。因此,为保证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性能,需对其轴压比大小进行限制。但是究竟应该将轴压比限制在何种水平,这需要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后才能确定。影响型钢
11、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因素3.配箍率和箍筋形式的影响钢筋混凝土柱在相同轴压比的情况下,位移延性系数随配箍率的提高而增大。根据已有试验,型钢混凝土柱的位移延性系数也随配箍率的提高而增大因此配箍率对型钢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型钢高强混凝土柱而言,由于混凝土在轴向压力下的横向变形小,提高配箍率能否有效的改善构件的延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研究。螺旋箍筋和复合箍筋能对核心混凝土提高更强的约束,因此采用螺旋箍筋和复合箍筋的构件的延性系数更高,抗震性能更好。但是螺旋箍筋和复合箍筋都存在施工复杂的缺点,究竟该采用何种箍筋形式既有利于提高构件的延性又有利于施工方便,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4.混凝土强
12、度的影响混凝土强度对柱的抗震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加,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陡,脆性性质明显。因此,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型钢混凝土柱的延性越来越小,抗震性能越来越差。影响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因素5.含钢率和型钢截面形式的影响型钢的含钢率是指内埋型钢面积与构件全截面面积之比。已有试验结构表明,用钢量越大的型钢混凝土柱,其抗震性能越好。但是,型钢混凝土柱的含钢量也要有一定的限制,因为含钢量若过小,型钢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不大,体现不出型钢混凝土延性好的特点。同时,受力性能接近普通混凝土柱体现不出型钢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高的特点。但是,含钢量也不能太大,含钢量过大时,不但会造成混
13、凝土浇筑困难,而且由于型钢截面尺寸过大造成混凝土保护层过小,影响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作用,使型钢与混凝土难以共同工作,易产生粘结失效破坏。因此,各国对型钢混凝土构件中的用钢量均有相关规定。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优于空腹式型钢混凝土柱,因十字形型钢对混凝土的约束能力优于工子形型钢,故抗震性能优于后者。影响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因素应用现状3SRC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形式主要是型钢混凝土梁(降低梁高,可用于大跨度);型钢混凝土柱(减小截面,灵活布置空间);转换梁(保证刚度,降低梁高);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抗风荷载和水平地震)构建层面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形式主要有全型钢混凝土框架,半
14、型钢混凝土框架,次型钢混凝土框架(更有利于结构实现“强柱弱梁”抗震要求);型钢混凝土芯筒结构。结构层面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现状3、应用现状美国 达拉斯第一国际大厦 72层 276米主要应用于高等建筑中,尤其是地震区的高层建筑中 国内外应用案例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国内的应用美国 休斯顿第一城市大楼 49层 207米美国 斯顿海湾大厦 52层 221米中国 香港中国银行 72层 363米中国 台湾长谷世贸联合大厦 51层 244米新加坡 财政部大楼 55层 242米日本 大量使用 10-15层占90%以上美国达拉斯第一国际大厦 世界上最早的型钢混凝土结构出现在欧美,美国的达拉斯第一国际大厦(72层
15、,326m),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休斯顿得克斯商业中心大厦,高度305m,层数79,用型钢混凝土外框架,SRC内筒结构。新加坡财政大楼,高242,55层,采用型钢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国外的应用日本北海饭店 日本是型钢混凝土应用最多的一个国家,日本在1981年到1985年建造的多高层建筑中,69层的建筑约有45.5%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1015层的建筑约有90%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16层以上的约有50%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日本北海饭店,高121m,36层,采用SRC和RC组合内筒、钢框架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国外的应用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银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棱镜形建
16、筑,76层。采用空间桁架体系作为支撑体系,承受两个方向的侧向力和全部重量。为使空间桁架系统连续,没有采用三维钢结构焊接节点,而是将其浇筑在钢筋混凝土角柱中,形成一个整体。浇筑在钢柱周围的混凝土作为建立传递机构,平衡各桁架的偏心。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国内的应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由KPF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地下3层,地上101层。主楼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筒中筒体系,巨型的框架结构由8根巨型柱、4根角柱以及8道位于设备层两个楼层高的箱形空间环带桁架组成,巨型柱和角钢柱均采用钢骨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国内的应用太原西北环斜拉桥广州猎德大桥万县长江大桥150m
17、跨径,塔柱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长480m,跨径219m,三维曲面索塔设计时配置普通钢筋,在普通钢筋的内侧加配H型钢。全桥长814m,跨径420m,桥面距江面高140m,采用H型型钢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国内的应用混凝土纵向抗剪能力不足,如果横向钢筋配置不够或不当,就可能产生先于抗弯破坏的纵向劈裂破坏。3.纵向抗剪能力不足混凝土与型钢及钢筋不同构件之间的连接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包括连接方式、传力机理、抗震性能、构造措施以及施工方法。2.链接问题型钢混凝土构件既要求进行钢构件的制作和安装,又要求支模板、绑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施工工序增多。1.施工工序多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18、也很不够,因而影响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4.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型钢混凝土应用时的不足 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国内的应用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进了型钢混凝土结构,随着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我国兴建了很多型钢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在国内的应用 现今型钢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使用较多,而在桥梁、海洋与港口、地下工程等领域应用相对较少。但是随着科学研究工作的步步深入,设计规范、规程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型钢混凝土结构以其独特的优势,必将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型钢混凝土的应用展望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国内的应用研究现状4SRC四、研究现状(1)前苏联的计算理论是基于钢筋商品混凝
19、土结构的计算方法,以极限强度理论为设计依据,认为钢骨与商品混凝土是完全共同工作的,这与实际情况略有出入,试验证明前苏联的计算方法在某些方面偏于不安全;(2)欧美的计算理论是基于钢结构的计算方法,以允许应力强度理论为设计依据,考虑商品混凝土的作用,在试验基础上将试验曲线进行修正,突出反映在组合柱的计算上;(3)日本的计算理论是建立在叠加理论基础上的方法,是以允许应力强度理论为设计依据,认为SRC结构的承载能力是钢骨与钢筋商品混凝土两者承载能力的叠加,经过比较,日本的计算方法偏于安全。钢骨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是从20世纪初期始于欧美的,但当时仅仅是利用商品混凝土对钢骨的保护作用,起到耐久、耐火的作用。
20、对钢骨混凝土构件的性能进行大量的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很多学者在计算模型、计算和分析方法及简化计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许多适合本国实情的理论和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型钢混凝土结构研究进程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的钢产量一直严重不足,为了满足大规模发展、建设的需要,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引进了前苏联的SRC结构,如包头电厂的主厂房和鞍山钢铁公司的混铁炉基础都是由苏联设计,我国施工建成的SRC结构。后来我国设计人员也按照苏联规范设计了一些SRC结构,如郑州铝厂的蒸发车间。这个时期所用的都是空腹式SRC结构,而且不配置钢筋和箍筋,其应用仅限于少数工业厂房和特殊结构,没有推广
21、到民用和公用建筑物中去。20个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片面强调节约钢材,SRC结构应用就减少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SRC结构又一次在我国兴起。如日本为我国设计的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和京广大厦等超高层建筑的底部几层都是SRC结构,北京24层的香格里拉饭店则完全是钢商品混凝土组合结构,其柱子全部为SRC柱。型钢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梁、柱、粘结性能型钢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由于 SRC梁在加载后期发生了较大的粘结滑移,显然截面应变已经不符合平截面假定,在型钢上下翼缘处发生了应变突变,如下图所示,但是采用平均应变的平截面假定,可给构件的计算带来极大的方便。因此为简化计算,可采用一修正
22、的平截面代替实际多折线的截面应变分布。修正的原则是截面受压区高度不变,同时保持实际承载力不变。 1、基本假定 (1)截面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SRC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型钢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SRC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不考虑混凝土抗拉强度;(3)受压边缘混凝土极限压应变 取0.003,相应的最大压应力;取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受压区应力图形简化为等效的矩形应力图,其高度取按平截面假定所确定的中和轴高度乘以系数0.8,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取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4)型钢腹板的应力图形为拉、压梯形应力图形,设计计算时,简化为等效矩形应力图形;(5)钢筋应力取等于钢筋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
23、乘积,但不大于其强度设计值,受拉钢筋和型钢受拉翼缘的极限拉应变 取0.01。2、受弯承载力计算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简图如下所示,其受弯承载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型钢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尚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型钢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类似,为了防止型钢混凝土梁发生脆性较大的斜压破坏,型钢混凝土梁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SRC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型钢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型钢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SRC梁的挠度计算对SRC梁,当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为0.3%-0.5%时,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构件的短期刚度 可按下式计算: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
24、期作用影响的刚度B,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型钢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SRC梁挠度的计算原则 (1)SRC梁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可根据上式计算得出其刚度,再采用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得到SRC梁的挠度; (2)在计算等截面梁时,可假定SRC梁中各同号弯矩区段内的刚度相等,其值取用各区段内最大弯矩处截面的刚度; (3)SRC梁的挠度计算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B进行计算; (4)若SRC梁在制作时预先起拱,并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取计算挠度减去预先起拱值为实际挠度值; (5)上述计算挠度不应大于下表最大值。 跨度 挠度限值 跨度 挠度限值型钢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SRC梁的裂缝宽度
25、验算1、与普通混凝梁类似,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呈现以下特征:(1)试验表明,对承受两点对称荷载的SRC梁,当荷载达到极限荷载的15%-20%左右时,首先在梁弯矩最大的纯弯段出现竖向裂缝;当荷载达到极限荷载的50%左右时,裂缝基本稳定。在型钢下翼缘附近,混凝土受刚度较大的型钢约束,其向上的发展缓慢。(2)SRC梁的剪跨段一般先出现竖向裂缝,加载到一定阶段则逐渐发展为指向加载点的斜向裂缝,剪跨比越小,这种现象越明显。(3) SRC梁的平均裂缝间距较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大,但其裂缝宽度的开展却小一些。 2、SRC梁的裂缝宽度计算原则 (1)SRC梁的最大裂缝宽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
26、响进行计算。 (2)考虑裂缝宽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和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按mm计)按下列公式计算:型钢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 式中 c-纵向受拉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考虑型钢翼缘作用的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当 1.0时,取1.0 k-型钢腹板影响系数,其值取梁受拉侧1/4梁高范围中腹板高度与整个腹板高度的比值; -考虑型钢受拉翼缘与部分腹板及受拉钢筋的有效直径、有效配筋率; 考虑型钢受拉翼缘与部分腹板及受拉钢筋的钢筋应力值; 混凝土截面的抗裂弯矩;型钢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构件工作条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构件工作条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室内正常环境 0.3漏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0.2型钢混凝土结构研
27、究现状SRC柱-轴心受压柱试验结果表明:轴心受压的SRC柱在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纵向型钢、钢筋能达到受压屈服强度,混凝土达到轴心抗压强度 ,故SRC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混凝土强度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 =1.0,当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 =0.8,其间线性内插; -混凝土的净截面面积, -分别为纵向钢筋和型钢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纵向受压钢筋的总截面面积; -型钢的有效净截面面积,应扣除因孔洞等削弱的部分; -型钢混凝土柱稳定系数。稳定系数是用来考虑SRC长柱的承载能力比相同条件下的短柱低这一不利因素。 可按下表确定
28、。 型钢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 表中: 为SRC柱的计算长度,可根据两端支撑情况,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取用,i为柱子的最小回转半径,可按下式计算: 为换算截面的惯性矩,可按下式计算: 为换算截面面积,按下式计算:型钢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式中 -混凝土净截面对通过换算截面重心的弱轴的惯性矩; -型钢对通过换算截面重心的弱轴的惯性矩; -纵向钢筋对通过换算截面重心的弱轴的惯性矩;粘结滑移的基本概念型钢混凝土结构中,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共同工作的前提是型钢混凝土粘结作用,伴随型钢混凝土粘结作用,会产生沿连接面上的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相对滑移。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是型钢混凝土结构理论研究的
29、关键问题,直接涉及到型钢混凝土构件变形和承载能力计算理论、型钢混凝土节点中剪力传递计算、有限元分析中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的数值模拟及型钢混凝土结构锚固可靠度设计等主要问题。型钢混凝土构件粘结性能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远远低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强度。日本学者根据试验测得的粘结强度,认为只有光圆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4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于上世纪90年代所做的拉拔试验,结论是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仅为光圆钢筋与混凝土的60%。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混凝土的化学胶结力和混凝土与型钢表面的摩阻力。也有考虑机械咬合力,视型钢表面情况而定。这3部
30、分在整个型钢混凝土粘结作用中分别占多少比重,是如何工作的,分别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如何加强型钢与混凝土的自然粘结强度,粘结的破坏机理、破坏过程是如何?型钢混凝土构件粘结性能平均粘结强度在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推出试验研究中,一般取外加荷载在型钢混凝土连接面总表面积上的平均值为粘结应力,对应的取外加荷载达到极限荷载时的粘结应力为型钢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由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的实际粘结应力沿型钢埋置长度方向是变化的,因此,此粘结强度实际为沿型钢埋置长度上型钢混凝土的平均粘结强度,在工程中,一般以此强度作为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局部最大粘结强度一般取局部的最大粘结应力值为局部最大粘结强度,这主要是作
31、为粘结裂缝开展的控制条件,可用于计算粘结破坏的开裂荷载。残余粘结强度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粘结强度在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化学胶结力完全丧失后,只有摩擦阻力和机械咬合力作贡献,粘结强度保持一定的参与值,并不随粘结滑移的发展而降低,习惯上称此粘结强度为残余粘结强度。型钢混凝土构件粘结性能型钢混凝土构件粘结性能影响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的主要因素的确定:型钢混凝土构件粘结性能发展展望5SRC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展望 型钢混凝土结构发展展望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大跨结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以及大型桥梁结构等很多领域内得到了推广应用,组合结构正由构件层次向结构体系方向发展组合结构体系是
32、由组合梁、组合楼板、组合桁架、组合柱等组合承重构件和组合斜撑、组合剪力墙等组合抗侧力构件,所共同形要求的提高、设计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施工新技术的应用,目前,组合结构的发展表现出以下趋势:型钢混凝土结构发展展望(1)由组合构件向组合体系方向发展。为满足当前工程设计的基本需求,现有的研究和规范多侧重于梁、板、柱等组合构件。从结构体系上看,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设计方法。随着组合结构的不断发展,由多种组合构件或不同结构体系组合而形成的广义概念上的组合结构体系,将能够发挥更大的综合性能优势。(2)新型组合构件的研制与创新。钢一混凝土组合梁、钢管混凝土柱的研究和应用都日趋成熟,未来将对组合转换层、轻型大跨组合楼盖、组合节点、组合剪力墙等新型组合构件开展更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将为全组合结构体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型钢混凝土结构发展展望(3)在设计方面更加优化。从设计方法到设计过程更加精细化、更加系统化,通过组合结构体现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