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笔记后浇带的设置位置混凝土钢筋梁端连梁高规

【小徐笔记42】后浇带的设置位置

后浇带该设置在哪里?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今天,小徐搜集了部分资料,共享给大家。

【1】《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的《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后浇带做法都是在梁板等的跨度中间范围内。

看砼构造手册,很明确,3等分的中间区域。

如果是剪力最小,跨中确实是最合理的设置位置。

后浇带做法都是在梁板等的跨度中间范围内。

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97页可查后浇施工缝(后浇带)做法。后浇带宜布置在剪力较小的跨度中间范围内。至于剪力较小的位子,这个大家都知道哪里。

【2】《高规》

但周围有很多工程师包括我们院的总工经常提出后浇带应设置在梁跨三分之一左右。根据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后浇带宜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

后浇带位置设置问题,高规条文说明3.4.13中提到(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对于1/3跨度处怎么理解呢,是1/3跨度范围内,还是1/3跨度的地方开始设置呢?

3.4.13 提高配筋率可以减小温度和收缩裂缝的宽度,并使其分布较均匀,避免出现明显的集中裂缝;在普通外墙设置外保温层是减少主体结构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有效措施。

施工后浇带的作用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并不直接减少使用阶段的温度应力。所以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宜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梁主筋断开问题较多,可不断开。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混凝土收缩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一般在45d后收缩大约可以完成60%,能更有效地限制收缩裂缝。

“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应该是指的1/3~1/2跨范围吧?条文解释应该说的更清楚一些,确实容易引起误解。

【3】《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赵西安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却说设置在三分之一处,但是图示的是靠支座处三分之一,而不是跨中。

【4】施工规范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第8.6.3-1条施工缝、后浇带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段内。

【5】总工

今天总工给我的解释的设置在弯矩和剪力较小的部位,那么应该是靠近支座三分之一处!

【6】网友感觉

个人觉得应该是在跨中三分之一处,原因有二:

1、后浇带二次浇注的混凝土毕竟和一次浇注的混凝土不是一个整体,所以抗剪不如一次浇注的混凝土,所以不应该设置在靠近支座三分之一处!

2、虽然跨中的弯矩最大,但是混凝土是受压的,在压应力的作用下应该是越来越密实,再加上是使用的膨胀混凝土做后浇,对结构应该是有利的。终上所述,我认为是设置在跨中三分之一处!

【讨论1】

设置在1/3到1/2间比较合理吧!反正就是要设置在剪力小的地方。

【讨论2】

书籍和规范有不同表述时,以国家规范为准。

梁里面的跨中是指跨度的中间,即梁两支座间的中心位置。

【讨论3】

按照规范为啥是可以设置在剪力墙附近,那里不是剪力大吗?

【讨论4】

有人说1/2到1/3的范围,这是什么鬼,概念都不请。3米长的梁你怎么放,放不下怎么办?10米长的梁你怎么放?这个区段内来回移动任意放吗?

【讨论5】

1,梁跨度的三分之一处(别再扯什么跨中三分之一,梁端三分之一,什么玩意,跨中是一个点,何来三分之一,梁端亦是),

2,设在剪力和弯矩相对较小,后浇带起抵消温度效应时,纵筋全部断开,放在跨中肯定是不行的,梁端剪力最大,肯定也不能放。为了远离跨中和梁端,那不就是跨度的三分之一吗?

3,要明确一点,只为满足不均匀沉降时,可能纵筋不断开,这时可以考虑放在跨中,但是既然后浇带都设了,为什么不考虑对伸缩也起到作用,而让纵筋断开,减小温度效应呢,所以,一般设后浇带,都是断开的,还是放在三分之一。

【讨论61】

但是高规条文说明当中明确说明了的不是在跨中1/3L处哦,连梁是明确了是在跨中的。规范应该比构造手册更权威的吧

【讨论7】

通常1/3跨度出剪力和弯矩是相对较小处

【讨论8】

应该是在1/3居中,这样才算在1/3处吧。

【讨论9】

在考虑水平力作用时,跨中存在剪力突变。

因此,将后浇带设置在跨中是过时的、不考虑抗震设计的作法;在做抗震设计时,后浇带应设置在三分之一跨附近。

【讨论10】

水平力作用下,梁的弯矩是斜线,梁的剪力为一定值,何来突变?

以上规范和书籍可至“后花园”搜索下载: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手册.pdf钢管混凝土结构重点介绍钢骨混凝土梁!柱!剪 $ 力墙设计计算和施工钢管混凝土受压构件设计计算和柱节点构造及钢 管内混凝土施工#第 章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重点介绍了无 % 黏结预应力材料!锚具和防火及防腐无黏结预应力构件设计计算及构造 和施工并简要介绍了有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第 章是 ! %混凝土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24861?5244652<62246247xjvo
1.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手册(豆瓣)图书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手册 介绍、书评、论坛及推荐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54<24@61
2.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书籍手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首先介绍了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的工作机理和基本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了简支组合结构与连续组合结构桥梁的设计方法,同时分析了影响组合结构桥梁受力性能的几个关键问题和相应处理方法。然后,针对组合结构桥梁的发展趋势,对组合桁梁桥、组合刚构桥、混合梁桥和波形钢腹板组合桥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jvzq<84yyy4c|o}y0eun1|thv1ypt}5331rvsrfq15:39;60jvsm
3.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施工手册周起敬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16开,447页。介绍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钢与混凝土结构、外包钢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施工要点。(本文共95字)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中国工具书大辞典续编》 扩展阅读: ·结构设计施工·钢与混凝土·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楼板·压型钢板·建筑工业·设计方法jvzquC41ocrm0lsmk0tfv8wghgxfplj1T461:9:225613:;220nuou
4.11中建钢结构施工工艺指导手册2020版第一部分(1)结构施工工艺指导手 册为 规范钢结构施工作业及推进钢结构施工工艺的标准化,提升钢结构施工 管理 水平,进一步拓展公司员工获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的通道,帮助核心 业务 人才更加形象、深刻地理解钢结构各工序的施工过程,钢结构 BG在 向各钢 结构 公司、各项目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制此《钢结构施工工艺指导手册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8994?8;=d32;>48=92:0nuou
5.施工图纸范文其中施工图设计审核内容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建筑设计说明、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详图、建筑节能计算书;结构设计总说明、基础平面图、基础详图、结构平面图、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混凝土结构节点构造详图、结构计算书;建筑电气设计说明、配电照明设计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图;给水排水设计总说明、建筑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4864ivvq
6.钢结构地脚锚栓的技术要求设计地脚垫板3、设计柱脚底板开孔大小过小,造成施工安装困难 铰接柱脚底板开孔要求如下(建工版钢结构设计手册13.8.2、节点设计手册第五版8.8) 刚接柱脚:建工版钢结构设计手册漏写了孔径大小取值;节点设计手册第五版要求5-10mm 个人建议按照最新标准第五版来做(仅从设计角度更安全),并且机械工业厂房规范也明确了宜取锚栓直径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339::A:a92h9::7f24613=qk20nuou
7.钢结构涂装施工工艺手册完善的施工技术措施是施工进度和质量的重要保障, 本公司依据多年从事大型钢结构防腐工程施工的丰富经验,在充分研读招标书的要求和设计结构的具体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了即切实可行又经济有效的适合本项目特点的严密的技术措施,可保证全部施工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技术要求完成。 jvzq<84yyy4vpsx0eqs0|~nzkp~jcx}k1|omkjt142782@8222612Ad36363;93jvor
8.建筑钢结构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建筑钢结构设计钢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工厂化制造、安装快捷、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少等综合优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更具有在“高、大、轻”三个方面发展的独特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钢结构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得到合理、广泛的应用。钢结构行业通常分为轻型钢结构、高层钢结构、住宅钢jvzquC41yy}/ekn5824og}4j{lj03ƒy78:;1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