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进一步深化“学术立校,自强报国”办学理念,发挥学术先锋的典型示范作用,在学校办学125年并校65周年之际,党委宣传部联合科技处、人事处对我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及成果将进行集中宣传和展示。近年...
为进一步深化“学术立校,自强报国”办学理念,发挥学术先锋的典型示范作用,在学校办学125年并校65周年之际,党委宣传部联合科技处、人事处对我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及成果将进行集中宣传和展示。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和建设,多个团队成为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经过建设计划的支持,团队凝聚力不断加强,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产出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荣获了多项荣誉,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建大力量。现按来稿顺序分期推送,本期推送的是“高性能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科技创新团队”。
高性能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科技创新团队
团队带头人薛建阳教授
团队合影
团队共有成员17人,包括正高级8人、副高级8人、中级1人。成员以中青年学者为主、学缘结构合理,主要来自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建筑材料、工程力学等学科。成员中有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陕西省百名优秀青年科技新星2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7人。成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4项,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40余项。
团队在高性能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方面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团队将高强型钢与超高性能混凝土两种材料组合,提出了高强型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结构,建立了该新型高性能组合构件的设计计算理论,为超高、大跨、重载等结构发展成为更安全、更适用、更耐久的高性能工程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强型钢超高性能混凝土柱试验
团队研发了绿色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体系及其设计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村镇民居建设,解决了村镇住宅安全性差、居住品质差、建造过程污染大、建设周期长等问题,对于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绿色生态复合墙试验
绿色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振动台试验
应用实例
团队研发了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结构,提出了该新型装配式组合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解决了型钢混凝土结构现场施工工序多、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发展和提升我国预制装配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团队研发出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分散剪力墙新型混合结构体系,提出了该新型混合结构基于多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及抗震设计方法,解决了混凝土框排架结构空间整体性能差、扭转突出、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结构控制指标和限值的问题,为我国大型、重载、复杂工业结构体系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