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TRUCTION TECHNOLOGY NETWORK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行业规模不断增长,各种装配式建筑技术和产品层出不穷。预制叠合楼盖由于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小,容易通过叠合方式实现规范规定的“等效现浇”目标,同时在国内大部分地区的评定规则中,预制叠合板可以按照投影面积计算预制率,因此被作为装配式建筑的“标配”技术和产品,应用广泛。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盖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楼盖体系,该体系与传统现浇楼盖最接近,无论从设计、施工角度都可以实现较低难度的切换。实际市场中绝大部分叠合楼盖都是先按现浇结构体系进行设计,再“拆分”成预制加现浇的叠合楼盖,底板部分在工厂预制,上半部分在现场现浇,该体系在国外一直有应用,并在多类建筑工程应用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建筑功能、抗震设防、产业配套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工程按照这种方式拆分后,实施效率反而降低,建造成本增加,效果并不理想。而预应力技术在解决水平结构承载力、裂缝、挠度,以及建造成本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已经在市政、铁路、桥梁领域广泛应用。结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通过工厂化的预制预应力技术与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技术结合,在房建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将获得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预应力叠合楼板由预制预应力带肋混凝土底板和上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组成,具有整体性好、抗裂性强、承载力高,跨度适用范围大、经济性好等优点。预制预应力带肋混凝土底板在工厂预制成型,侧向不出筋,纵向为预应力钢筋,底板厚度通常取50mm。上部设肋,可抵抗预应力筋形成的反弯矩,在有施工或者永久荷载时抵抗压应力,预制预应力带肋叠合板底板如图1所示。
1.1 设计研究
1.2 生产技术研究
1.3 工程应用及技术成果
2.1 设计研究
2.2 生产技术研究
比赛安2.3 工程应用及技术成果
3.1 设计研究
由试验结果可知:
(1)试件加载到荷载标准值时,尚未出现裂缝,挠度值满足要求,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2)试件在加载至46.36kN/㎡ 时,出现第1条裂缝,开裂荷载实测值满足计算要求,跨中挠度值满足规定的开裂荷载允许值;
(3)试件跨中挠度值和最大裂缝值均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标志下对应的要求,也未出现其他任一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标志,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
(4)试件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最终荷载值为68.58kN/㎡ 。
3.2 生产技术研究
自持力模架: 每条肋上设有6条150mm×150mm× 10mm方通和2条140mm×140mm×10mm角铁,两端采用100mm厚度的承力钢板,以达到模台自持力要求。因此模架无需打地锚,可灵活移动,只要场地平整坚硬,双T板可“可移动式”生产。
长线法生产: 可以实现同一条生产线生产不同肋高、不同跨度的双T板产品,自由搭配,利用率高。
固定模具架+可变款模板: 在保持自持力模架不变的前提下,其余模板可根据项目需要进行重新拆装,满足不同截面构件的需要。
自由组合: 自持力长线模台由3条20m长的模台纵向拼装而成,可根据需要进行组合,提高模具使用率,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