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应用:减隔震设计一体化解决方案云南橡胶隔震支座抗震支座厂家

一、减震、隔震技术应用现状

相比于传统抗震结构,对于新建建筑采用减震隔震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结构抗震安全度,对于既有建筑采用减震、隔震技术进行抗震加固,可以减少对原结构的改动,简化施工,降低造价。

我国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起已经增加了减震、隔震设计的相关规定,2013年发布了《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2013)。2021年又发布了《建筑隔震设计标准》。近年来减震、隔震设计已经比较多地应用于新建多高层建筑和既有建筑的改造加固中。消能装置、隔震支座也由过去的主要依赖进口转变为大量使用国产。

特别是,202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以后,对“两区、八类”建筑提出了“震时正常使用设计”的要求,同时要求在这些建筑中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技术。为配合《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实施,有关科研单位编制了配套的“震时正常使用设计导则”,北京、云南、河北等地也编制了消能减震方面的地方标准。可以说减震、隔震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在未来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将大量应用。

二、PKPM+SAUSG减震联合解决方案的特点

PKPM-JZ、PKPM-GZ和PKPM-SAUSG减隔震模块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发的设计单位广泛使用的减震、隔震设计和分析软件。

最新版本的PKPM-JZ实现了消能减震结构的快捷建模、快速分析和性能化设计,PKPM-GZ全面实现了《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的复模态分析和基于中震的设计要求。PKPM-SAUSG可以准确高效的完成考虑所有构件非线性的地震响应分析。

上述产品形成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提供隔震和消能减震计算中需要的各方面分析设计能力,是市面上最成熟可靠的减、隔震分析设计软件。

PKPM-JZ和PKPM-GZ分析设计紧密结合现行标准规范

PKPM-JZ和PKPM-GZ的分析设计功能紧密结合现行标准规范,具有以下特点:

(1)简明高效的输入减震装置和隔震支座,并能快速准确的转入SAUSG中。提供了大量推荐性标准和常用厂家的减隔震装置力学参数。

(2)快速估算和调整减震和隔震方案。PKPM-GZ提供基于复模态分析的迭代反应谱方法,自动生成和计算隔震和非隔震模型,从而快速给出隔震结构的底部剪力比。PKPM-JZ实现了《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给出的基于反应谱法自动迭代计算等效阻尼比和等效刚度功能,也可以给出基于直接积分法和FNA方法的计算结果。

(3)详细实现了《建筑隔震设计标准》和《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以及云南省地方标准的性能化设计要求,自动进行多性能水准模型的生成、计算和结果包络。

SAUSAGE非线性分析准确、可靠、高效

SAUSAGE是目前国内仅有的真正具备与ABAQUS同样的“精细网格非线性有限元”、“显式积分算法”和“并行计算能力”三大特性,并在大量实际工程中“背靠背”对比验证过的非线性软件。国际上也只有几个大型通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拥有类似能力。

SAUSAGE不是通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而是聚焦在结构工程领域的非线性方法应用,实现了大量的结构工程专业特色需求。SAUSAGE可以无缝接力PMCAD中所有的消能器单元和连接单元,并提供了PMCAD中相似的参数化消能建模方式及更丰富的一般连接单元。

SAUSAGE采用了显卡的GPU并行计算技术,其单机计算效率,在相同自由度下相对ABAQUS提高了5~10倍,比其他常用的粗网格隐式非线性软件也要快2~3倍。SAUSAGE中进行方便快速的动力时程分析,可以自动给出基于时程分析结果的结构附加阻尼比,一般连接的滞回曲线及时程位移内力等结果,便于设计人员对减震结构进行罕遇地震验算及附加阻尼比计算。

三、PKPM+SAUSG减隔震产品使用流程

下面以某设置消能减震装置的框架结构为例,介绍联合使用PKPM+SAUSG进行减震结构建模、分析和设计的流程。

PKPM中建立减隔、隔震模型

首先从PKPM-JZ模块入口进入建模程序,依据经验在PM中输入非减震模型。

完成主体结构建模后,点击ribbon菜单中的消能器菜单,定义两个主轴方向使用的消能器型号,并逐层布置到主体结构的相应跨。

PKPM中快速进行方案试算和调整

进入PKPM-JZ模块进行初步的方案试算,PKPM-JZ中可以自动进行基于反应谱迭代的附加阻尼比计算,也可以进行集成的快速非线性和直接积分法时程分析。通过试算,初步确定减震方案和初步的配筋。

SAUSG中进行弹塑性分析验证方案

在上部Ribbon菜单中切换到SAUSG-减震模块,如果当前计算机尚未安装此程序,程序会自动链接到下载网址下载并自动安装到PKPM目录下。

在已经安装的前提下,点击SAUSG-减震,会自动启动SAUSG-减震程序,用户首先导入PKPM模型,确认阻尼装置参数的正确性。进而进行时程分析,验证当前方案的减震效率,阻尼器的最大出力,附加阻尼等等信息。

PKPM中进行结构整体指标和构件设计

通过在PKPM-JZ中的试算和SAUSG中的仿真验证,可以确定减震装置的基本参数和布置情况,此时可以返回PKPM进行结构整体指标的计算和构件承载力的详细设计。PKPM-JZ支持目前常用的设计标准和导则,如下图所示。

目前结构的整体指标控制和构件详细设计仍主要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此时可以选择采用PKPM-JZ迭代确定的附加阻尼和刚度,也可以选择读入SAUSG计算的等效线性属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附加阻尼考虑一定的折减系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地震作用水准将产生不同的阻尼器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系数,因此在性能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在PKPM-JZ中自动生成多个性能模型,并进行初步计算,再分别进入中震模型和大震模型设置不同的加速度激励进行SAUSG计算,这样在中震和大震的承载力计算中可以分别读取不同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如果SAUSG计算的等效属性与JZ模块接近,则也可以直接使用迭代反应谱法结果,通过附加阻尼折减系数适当调整。

注意,如果完成了每个模型下的SAUSG分析,则在进行多模型配筋包络计算时,要在是否更新模型下面选择否,如果选是会删除已有的SAUSG计算结果。

PKPM+SAUSG联合应用,目前市场上最全面可靠的减隔震一体化解决方案,可提供隔震和消能减震计算中需要的各方面分析设计能力。

THE END
0.建筑防排烟系统中防排烟风机为什么不应设置减震装置以及防火阀的一、防排烟系统中防排烟风机为什么不应设置减震装置。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6.5.3 风机应设在混凝土或钢架基础上,且不应设置减振装置;若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共用且需要设置减振装置时,不应使用橡胶减振装置。 对于该条规定该怎么理解?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2785;15965<837a71;?:7347:0|mvon
1.减震机构有哪些?车家号发现车生活减震机构有哪些? 1. 弹簧减震器,这是最常见的减震装置,利用弹簧的弹性特性来吸收和缓解冲击。 2. 液压减震器,通过流体压力的变化来控制减震器的动作,实现有效的减震效果。 3. 空气减震器,通过充入氮气或其他气体进行工作,广泛应用于汽车和飞机等领域。jvzquC41ejkkkjmcq0gvvxmqog4dqv3ep1oohx4457842:>
2.关于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隔震减震技术的通知3.应组织有关专家对施工单位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安装完成后组织生产厂家、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验收。 4.应组织设置隔震减震装置及其建筑的标识,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生产厂家编制隔震减震建筑工程使用说明书,并交付使用人或买受人。 jvzq<84yyy4{|thul0ipo8xjqyt.4@<:
3.惯容减振(震)器在超高层建筑抗风及抗震中的应用学位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超高层建筑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动力响应,给居住者带来不适感,甚至威胁其生命财产安全。安装被动减振(震)装置(如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MassDamper,TMD))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结构振(震)动的方法。由于传统的减振(震)装置质量越大,其减振(震)效果越好,限制了其在工程中应用。近年来,一类通过将惯容器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mguky0F972:574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7.4.6 设在建筑物屋顶上的共用天线应采取防止因地震导致设备或其部件损坏后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措施。 7.4.7 安装在吊顶上的灯具,应考虑地震时吊顶与楼板的相对位移。 条文说明 7.4 设备安装 7.4.1 本条对柴油发电机安装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1款震动隔离装置可采用减震器、防震橡胶或弹簧型装置。 jvzq<84lucttw7hqo1yiq€4A:5322A23534ivvq
5.赵爱林2024年一级建造师《建筑》精讲考点:变形缝设置2、根据建筑使用要求,变形缝应分别采取防水、防火、保温、隔声、防老化、防腐蚀、防虫害和防脱落等构造措施。 3、按照变形缝装置使用特点分为五种类型【了解】 (1)普通型:除下列各种特殊类型外均归为普通型。 (2)防滑型:金属中心板表面带有防滑凹槽。适用缝宽为50~200mm。可用于有防滑要求的楼地面。 jvzquC41o08457hqo1p{u:4l|ii0z~jdc1814=5512>28<:776=97B90jvsm
6.广东建设报减隔震行业空间有望扩大10《条例》中明确强调,“国家应当加强隔震减震装置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同时要求“隔震减震装置用于建设工程前,施工单位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进行取样,送建设单位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禁止使用不合格的隔震减震装置”。《条例》具备法律效力,该规定彰显了我国坚定规范行业发展的jvzquC41gr4ze€g0eqs0gyfrgt5hfsx1j75ivvq71463365713?0exsvgpz`3:;6a5>7:B<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