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隔震减震问题及措施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 结构设计; 减震隔震

近年来,我国各个地区频繁地发生地震事件,所以,其在建筑结构设计上的抗震性能要求会更加严苛。应在建筑设施的抗震性施工中选择相应的隔震减震措施,更好地降低建筑设施在遭受地震时的损坏程度。在构建高层建筑设施时,应综合性地探究建筑设施自身的抗震问题,合理地使用相应的抗震措施,使其可在较长时间中抵御地震。建筑施工单位必须注重地震防范工作的开展,采取不同种类的结构更好的抗震减灾,吸取大量的地震能,把地震的损害程度调控至最低。

1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概述

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存在的问题

2.1 隔震减震支座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隔震减震支座深受抗震墙的影响,所以在设计隔震减震墙的过程中,需要秉持分散的设计原则,不可在高层建筑设施的周围布置隔震减震墙,那样会无形中增大抗震墙产生的倾覆力,同时还会影响到隔震减震支座做功状态。需要在受力数值大的区域安装抗震减震支座,结合相关支座设备提升整体质量,最大程度地完成各种减震措施的效果提升,保证其可以提升建筑物质量。

2.2 建筑设施的走向

地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所引发的。对此,在开展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时,必须注重分析地质结构,一旦发生地震,就会影响到房屋建筑设施的使用状态,很容易产生房屋倒塌的问题。应调整好地震房屋的实际振动方向,确定好高层建筑设施的地址,结合该建筑设施的实际地质水文条件,使建筑设施的走向可以和震向保持彼此垂直,不能让建筑设施和震向相持平。这主要是因为,如果建筑设施的走向和震向互相平行,就会增大建筑设施倒塌的风险,保持垂直关系的建筑设施倒塌的概率会较小。一旦高层建筑设施选址和震向相持平,则在发生地震时该建筑设施所产生的震动幅度就会较大,其所受到的地震波影响也较大。

2.3 高层建筑结构选择

3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措施

3.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隔震措施

高层建筑设施的隔震措施具有多样化的特性,为实现最大的隔震效果,应与隔震措施相结合,开展隔震层的设计工作,根据施工的地质地貌特征等,选择相应的隔震材料,并在相应的位置上设置好隔震措施。

3.1.1 特殊材料地基隔震措施

地基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主要是因为地基会直接接触地震,同时还是地震波的直接受力区域,所以,需要做好地基的隔震处理,对基础的部分开展特殊化的处理工作,做好垫层的铺设工作,更好地降低地震波给建筑设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种处理措施的使用历史悠久,主要是借助消耗地震能量的形式,切实地保障建筑设施的安全稳固状态。在做垫层时,通常会使用砂及粘土一类的物质。

图1 建筑基础隔震

3.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减震措施

3.2.1 新建建筑设施结构减震措施

3.2.2 已建成建筑物的抗震加固

对于地震的对抗而言,建筑物不仅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完成相关的减震措施添加,同时随着建筑物的使用,其质量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后期添加减震和抗震措施也是较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就当前的后期减震措施而言,需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的质量提升,并且在当前的建筑物使用过程中,需要更换相关的减震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减震措施的效果会出现减低,所以不断地进行整体更换才能提升整体的使用效果,以达到抗震效果的整体提升,使其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4 减震隔震构造措施

5 维护及保养措施

对于减震隔震构造而言,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行改变和维护,以目前的减震措施为例,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减震措施的相关效果在逐渐降低,需要进行定期更换,经过长时间使用的建筑物减震措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应结合各种相关方法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的探究,了解相关设备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体的更换,同时制订定期的维修计划,确保整体工作的状态和稳定性,最大程度地保证建筑质量的提高。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陈卓。桥梁设计在市政工程的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200.

THE END
0.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范文对建筑结构的参数计算工作进行合理推进十分重要,其能够对可能形成的损害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为此,负责建筑结构参数计算的工作人员要结合多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受承受的各种力进行计算,从而明晰建筑物可能承受力的数值。此外,为了能够保证参数计算工作的有效性,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建筑结构进行模型设计,并通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49
1.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T500112010(2024年版)石结构房屋 11.1 一般规定 11.2 生土房屋 11.3 木结构房屋 11.4 石结构房屋 12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12.1 一般规定 12.2 房屋隔震设计要点 12.3 房屋消能减震设计要点 13 非结构构件 13.1 一般规定 13.2 基本计算要求 13.3 建筑非结构构件的基本抗震措施 13.4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的基本抗震措施 14 地下建筑 14.1 jvzquC41yy}/uxzlkct{j~3ep1TptvFpfT{mg|4ihpx/c|uzAkj>4@7(eqtjfF:;42
2.宁建科字[2023]172号《南京市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结构设计导则(试行本导则共分七章和三个附录,主要内容有: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既有建筑的检测、鉴定;5 加固改造设计;6 消能减震和隔震加固设计;7 加固改造设计对施工的要求。 鉴于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改造设计面临的情况较为复杂,本导则除针对加固改造设计要点给出指导和建议外,亦涵盖了与加固改造设计密切相关的检测、鉴定jvzquC41z{ipu}3eqo5btlmkxgy04<9473
3.挡土墙构造措施14篇(全文)砌筑前先将沥青木板按设计结构断面和坡度置于沉降缝位置,计算层数选好用料,以控制平面高度。砌筑墙身应先挂线于沉降缝木板上(根据选好的用料高度),从砌体转角部分开始安砌,首先安砌角石,再按顺序安砌镶面石。镶面石采用一顺一丁或两顺一丁方式砌筑,外圈定位行列石砌筑好后,方能填筑腹石。填筑腹石时先在圈内低部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jxkxxmqw0jvsm
4.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主要是针对地震发生时第一个地震波的发源点在地表面上的投影点称为______。 A.震中B.震源C.震中区D.发震区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主要是针对______。 Ⅰ.建筑设防烈度为7、8度的建筑 Ⅱ.建筑设防烈度为7、8、9度的建筑 Ⅲ.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Ⅳ.建筑设防烈度为8、9度的建筑 A.Ⅰ、jvzquC41yy}/rypcq0ipo8xjkvo0;A8748<0
5.建筑隔震技术特点范文3.1隔震方案与消能减震方案的比较 规范要求隔震方案的确定须与采用传统抗震设计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经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比较后确定。从概念上来讲,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的建筑设计之间的差别源于两种不同的设计理念。 传统抗震结构通过增加结构强度的办法抵御地震、是提高结构地震安全性的传统设计方法。传统抗震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5836/j}rn
6.2025年一建建筑工程第一章考点:建筑消能减震措施一级建造师(1)消能器的选择应考虑结构类型、使用环境、结构控制参数等因素,根据结构在地震作用时预期的结构位移或内力控制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消能器。 (2)抗震设防烈度为7、8、9度时,高度分别超过160m、120m、80m的大型消能减震公共建筑,应按规定设置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建筑设计应预留观测仪器和线路的位置和空间jvzquC41o08457hqo1p{u:4l|ii0497632542:55:5:89=55:0nuou